明代火器是不是世界上最強的?中國熱兵器落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看這篇文章之前,大家首先要摒棄固有的刻板印象,比如「滿清誤國三百年」、「明朝是世界上最強的」這樣的簡單化的思維。「滿清誤國三百年」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這種簡單化、非理性的思維不僅不利於對具體問題的研究,而且會導向錯誤的認知。
(南宋年間的突火槍,世界上最早的管型火器)
火器是中國人發明的,西方的火器都是中國傳過去的,毫無疑問,明代早期的火器肯定是領先世界的。明朝的槍炮部隊是世界上最早的獨立槍炮部隊,領先世界長達100多年的時間。
什麼時候中國的熱兵器開始被西方超越?在公元15世紀的時候,已經被超越了。公元16世紀,中國明朝與外國的兩次戰役,足以說明中國的火器技術落後了,1522年的西草灣戰役,西班牙人開始使用火繩槍(火繩槍與中國傳統火銃的比較,文後將有詳細論述)對付明軍,但是明軍還是取勝了,因為明朝海軍有佛朗機炮,此役明軍雖然繳獲了西班牙火繩槍,但是並未受到重視。1592年萬曆朝鮮之役,裝備有西班牙火繩槍的日軍經常使用埋伏戰打擊明朝騎兵,這一場戰爭使得明朝和朝鮮都認識到了火繩槍的威力。於是明軍開始大規模裝備火繩槍。
(西草灣戰役復原圖)
佛朗機炮與西班牙火繩槍
西草灣戰役,明軍使用的佛朗機炮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明嘉靖元年(1522年),時任廣東巡檢的何儒在泊於此地的葡萄牙商船上看到一種新式火炮,射程為2000尺。嘉靖三年(1524年),得其製法:「以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貯葯置腹中。發及百餘丈」,這批武器當時被稱為「佛朗機炮」。
(佛郎機炮)
佛朗機炮剛剛傳入中國,就被用在了這一年的西草灣戰役,因為明朝海軍裝備有威力無比的佛朗機炮,大敗西班牙艦隊,俘虜別都盧等42人,斬殺35人,繳獲大小火炮20多門和戰船2艘。在繳獲的武器中有火繩槍,但火繩槍沒有受到重視。
火繩槍最先傳入日本,被日本各地的大名用來裝備自己的軍隊,這一歷史事件在日本歷史上叫做「火器傳入日本」,火繩槍因此也被稱為種子島火銃。
(種子島火銃)
火繩槍和鐵炮是怎麼傳入日本的呢?1543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艘預定從澳門開往浙江雙嶼(位於今浙江省舟山市佛渡島)的走私貿易船遭遇颱風漂流到了日本九州南側的種子島,由於該船是走私軍火的,種子島島主用4000兩黃金的價格買了兩把火繩槍,一把火繩槍2000兩黃金,種子島島主一引進火繩槍,日本各地逐漸開始裝備火繩槍。
這種火繩槍到了1592年的朝鮮之役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朝鮮八道的官兵用的還是冷兵器,日軍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朝鮮。
(萬曆朝鮮戰爭中,日軍伏擊明軍使用的火繩槍)
火繩槍相比於傳統的火銃有哪些優點呢?火繩槍也叫鳥銃,因為可以打天上的飛鳥,所以叫鳥銃。
趙士楨的《神器譜》中明確說明了火繩槍的優點,趙士楨說鳥銃傳入中國後,中國原有的諸火器皆失其利,因為中國原有的火銃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葯才能發射,而且沒有準星,很難命中目標,趙士楨說火繩槍「後有照門,前有照星,機發彈出,兩手不動,對準毫釐,命中方寸,兼之筒長氣聚,更能致遠摧堅。」
因為明朝在16世紀的兩場對外戰爭中都積極引進了西方最先進的火器,所以中國的火器在16、17世紀並沒有落後。
明朝為什麼喜歡用火器?因為對於農耕民族來講,火器取代弓箭是必然的趨勢,明朝在騎射方面不如北方的少數民族,所以更加重視火器。
這同時也說明了清朝為什麼不重視火器?因為游牧民族「精於騎射」,弓箭的速度、精準度以及安全性都比當時的火器要好,1840年以前的火器製造還屬於前工業革命時代的軍工業,都是手工工場生產的,明軍在使用火炮和火槍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彈藥從屁股後面射出來的現象,常常造成己方人員的傷亡,或者直接在炮筒和槍筒中爆炸,敵方還未死傷,自己卻倒下了一大片,因此火器的安全性非常的差。
(明朝鐵炮)
而且當時的火繩槍和佛朗機炮需要裝填時間,明軍在於清軍的對陣中,往往是清軍在明軍裝備火藥的間隙沖了上來,砍傷明朝士兵,所以清朝在一開始就鄙視火器。
但是清朝在前期還是重視火器的,因為在與明軍的戰鬥中還是體會到了火器的厲害,努爾哈赤據說就是被明朝的火炮炸傷後去世的。
清朝在康熙年間還積極引進西方最新的火器技術,清初的火器技術主要是西方傳教士和中國本土的火器專家共同開發的,比如在平定三藩叛亂中使用了紅衣大炮,在反擊沙俄的雅克薩之戰中使用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在平定葛爾丹叛亂中使用了威遠將軍炮。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然而到了乾隆年間,清朝統治者開始改變了對火器的態度,因為八旗入關以後,承平日久,戰鬥力嚴重下降,閱兵的時候經常鬧笑話,「騎馬人墜地,射箭箭墜地」,乾隆感到需要鞏固滿洲國本,這在歷史上叫做「滿語騎射」,八旗兵在軍事訓練中要講滿語,要使用滿洲傳統的弓箭,不能忘記滿洲人的傳統,乾隆甚至還說:「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國之人」,體現了此時的清政府對回歸滿語騎射的重視。
同時乾隆還禁止東北當地的少數民族使用鳥槍狩獵,認為用鳥槍用慣了,人會變懶,會忘記「滿語騎射」,所以東北當地的少數民族狩獵的時候常常是偷偷的使用鳥槍。
(使用鳥槍的清兵)
其實當時應該淘汰騎兵和弓箭,大規模裝備槍炮部隊,這樣才符合世界潮流,可是因為清朝是靠著「滿語騎射」入主中原的,淘汰騎兵和弓箭,被看作是動搖國本。
中國的熱兵器真正的開始落後恰恰是在所謂的乾隆盛世之際,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清政府的「滿語騎射」運動,第二個原因就是乾隆以後中國是長期的治世,沒有大規模的戰爭,軍事技術的更新失去了動力。
有人說中國熱兵器落後的根本原因是閉關鎖國,其實錯了,清政府並沒有完全的閉關鎖國,長期都是保持一口通商,而且當時的西方國家常常以進貢的名義與清政府開展外交活動,當時英國最先進的戰船模型和火槍技術,清政府的官員都見識過,但是往往是把這些火槍擱置一邊,覺得沒什麼稀罕的。
(英使馬戛爾尼)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訪華,英使馬戛爾尼邀請大將軍福康安觀看自己隨行衛隊的歐洲火器操法,福康安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麼稀罕!」
福康安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很多認為這是清王朝「閉目塞聽,愚昧無知」,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馬戛爾尼邀請錯人了,福康安是滿洲貴族,當時清朝又搞滿語騎射運動,福康安當然懶得看歐洲火器操法。
(福康安)
清政府也不是鄙視火器,只是認為「騎射為本,火器為輔」是最好的軍事配備,如果當時的英國人在乾隆年間就勇敢的挑戰了清王朝,並且還打敗了清軍,那麼清朝肯定會重視西方最先進的火器。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推薦閱讀:
※軍備敗壞 落後挨打!暗淡的清代火器史
※民國第一次選美:相貌出眾的阮玲玉為何落後胡蝶
※中國現在有多落後
※火器時代簡史之一:從三眼銃到火繩槍,大明火器落後在襁褓期
※【都藝術·專訪】藝術中的先進與落後之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