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 九子奪嫡,胤禛繼位之謎
胤禛在康熙的精心安排下當上了大清帝國第五任皇帝,是為
雍
正
沒有康熙的精心安排他當不上這個皇帝;
正因為康熙的安排如此精心,他這個皇帝當得十分彆扭。
雍正即位之始,人們就懷疑他得位不正。
因為康熙的這一決定,不是康熙親口宣布的,而是隆科多宣布的。
○ 雍正影視形象
據雍正自己回憶,康熙病重之際,他因代祀南郊,在齋所齋戒。奉召到暢春園後,康熙也只和他談了病情,沒談繼位一事。直到康熙「龍馭上賓」後,隆科多才向他口述
「皇考遺詔
」雍正因為並無思想準備,竟然
「聞之驚慟,昏仆於地
」這就奇怪。
疑問5連
1.康熙既已「天心默定」傳位雍正,為什麼不當面告訴他,非得要借隆科多之口?
2.如果說是為了保密,彌留之際還保什麼密?
3.況且,隆科多都知道了,又有何密可保?
4.隆科多又是什麼人,有什麼資格代天子宣詔?
5.宣詔大臣只安排隆科多一人,萬一矯詔怎麼辦?
這都是問題。
當然,雍正的回憶說,在他到暢春園之前,康熙已接見了允祉、允祐、允禩、允禟、允?、允祥和隆科多,宣布
「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
」也就是說,知道遺命的並非只有隆科多一人,隆科多也不可能矯詔。
但其他人都知道誰當皇帝,唯獨當事人自己不知道,就有些奇怪。
同樣奇怪的是,這一過程只有雍正一人在說,允祉他們誰也不出來做旁證。
這就難怪人們要起疑心,而疑心是難免要生暗鬼的。
雍正心裡清楚,他這個皇位,有些「來歷不明」:既非漢家禮法,立嫡以長;又非大清傳統,立君以賢。
立長,該允祉當;
立賢,該允禩當。
即便是立愛,似乎也該允禵當
怎麼也輪不到他胤禛。
難怪他聽到隆科多所宣遺命後,要「聞之驚慟,昏仆在地」,
也難怪允禮聽說之後,會
「神色乖張,有類瘋狂
」
因為大家都沒有思想準備,而雍正自己,也得裝作沒有思想準備。
雍正當然有準備。
但他先前既然一直裝作無意於大位(他就靠這個獲取信任謀得大位),現在也只好裝到底。然而這一下卻又引出一個麻煩
大家都沒有想到,當事人自己也沒想到,康熙皇帝是怎麼想到的?
結論只有一個:
康熙也沒有想過,是隆科多矯詔。
隆科多這下可渾身是嘴都說不清了。
他既不能說遺詔是假的,又無法證明它是真的。
所以隆科多說:
隆科多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
他知道自己很麻煩。
雍正就更麻煩了。
他不但要證明先帝選定的就是他,還得證明先帝選得並不錯。
唯一的辦法,當然是努力工作,把國家治理好。
也許,這正是康熙寄希望於雍正的。
他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知道皇帝並不好當,更不希望他親手打造的江山,會葬送在一個玩忽職守的接班人手裡。
這就要讓他感到江山來之不易,從而不敢鬆懈,不敢怠慢。
康熙的想法,有他的道理。只是他沒想到,他的這種安排,卻給接班帶來了麻煩:
大家不服
很多人都想不通:憑什麼讓老四當皇帝? 就因為他賣力么?
最不服氣的是十四阿哥允禵 。
允禵當了大將軍王后,心思就不同以前了。他和允禩集團的關係,也掉了個個兒:以前是他支持允禩,現在是允禩支持他。
允禩團的幹將允禟公開製造輿論,說允禵
「才德雙全,我兄弟內皆不如,
將來必大貴
」嘴上說自己不如,其實是抬高允禵 ,貶低胤禛。
允禵也和允禟頻頻聯絡,說
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兒
允禵
表面上關心父皇健康,實則是怕一旦父皇病重,自己來不及趕回京城搶儲位。
他在軍中,一面指揮戰事,希望能以戰功積累政治資本;一面招賢納士,為自己今後登基做組織準備和輿論準備。
因此當時社會上盛傳
「十四爺虛賢下士
」還有相面人叫張愷的,說他
「元武當權,貴不可言
」總之,十四爺入嗣大統的說法,在當時可能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民間的說法後來就越傳越離譜了。
一種說法是
康熙病中,「降旨召允來京,其旨為隆科多所隱,先帝賓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傳旨遂立當今(雍正)」
這話只能去哄小市民。
隆科多是什麼人?又不是曹操,一手遮天,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康熙要召誰,他哪裡擋得住?康熙要傳位給誰,他又哪裡改得了?
帝位的交接又不是做遊戲,哪有預定的人不在場,就臨時隨便換一個「替補隊員」的道理?
這種說法,不但貶低了雍正,也小看了康熙。
另一種說法
這種傳言說,遺詔上原本是「傳位十四子胤禎」(胤禎是允禵的另一個名字),但被雍正和隆科多篡改,改成「傳位於四子胤禛」。
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一個是「十四子 」,一 個 是 「 四子 」 ; 一 個 是 「 胤禎 」,一 個 是 「 胤禛 」。禎改禛 , 十改於,確實便當。
可惜造謠者不懂大清王朝的規矩。
依制度,皇子排行前,一定要加「皇」字。
胤禛不能寫作「四子」,而應寫作「皇 四子」。
允禎也不能寫作「十四子」,而應寫作「皇十四子」。
如果改 「十」為「於」,則詔書就變成「傳位皇於四子」了,根本不通。
何況在清代正式文件中,「於」和「於」並不通用。
傳統詔書中只能用 「於」,不能用「於」。
更何況清代不是明代。傳位詔書,除漢文文本外,還有滿文文本。
雍正也好,隆科多也好,即便改得了漢文文本, 也改不了滿文文本。
可見,雍正篡允禵之位而立,是無稽之談。
本文選自《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
易中天穿過時間與空間,
品讀中華文化里的多姿多彩,
飲食男女、風流人物、城市記憶、方言異趣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喜愛,我們現已突破200萬用戶!為了您有更好的閱讀體驗,為了使我們更好的成長,邀請您參與問卷調查 。希望能得到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推薦閱讀: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打開陵墓真相令人佩服!
※馬雲被捕了?和警察蜀黍站在一起的真相竟然是……
※揭秘女人任性背後的真相!
※《南征北戰》的真相?
※1《西遊記》不過是一場功果的盛宴
TAG: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