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間是要互相依賴還是彼此獨立?

譯者:S_Ann | 壹心理 · 譯言

作者:DARLENE LANCER

知曉一大片白楊樹事實上是一個有機整體,共享著同一植物根系,這令我震驚。我們每一個人同樣是由共同協作的 70萬億細胞構成的共同體。生物學家 Bruce lipton 相信,我們眾人一起,是一個「協同超有機體」。我很高興 Facebook讓我們得以同星球上的任何人一對一聯絡。

當今社會是如此高度分化且相互依存,以致幾乎無人知曉離開了自來水、電力及超市,我們該如何生存。我們同樣依賴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人類大腦需要18年才能發育完全,心理及財政上獨立於父母需時更長。此外,作為成年人,我們要依靠他人來滿足性、社會及情感等需要,如友誼、交流、養育、欣賞、學習、愛和接觸。關係越親密,我們越相互連通。

爭論

很多人聲稱,由於我們的依賴性與生俱來,「共依賴(co-dependency)」 ——或稱「關係成癮」,即將別人的需求放置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的傾向(編輯注) —— 是正常的且不應被視作問題。他們稱,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相互依賴不僅自然,而且健康、有益。他們指責反共依賴運動(co-dependency movement)破壞婚姻,使人孤獨。

我贊同我們都有依賴的需要這點,且健康的人際關係能滿足那些需要並對我們極有益處。然而,擁護「共依賴」的批評者們並不理解 —— 也許由於缺乏個人經驗 —— 共依賴人士並不能收穫那些人際關係的益處。他們常常處於不健康的關係中,且以伴隨迷戀、自我犧牲、交際障礙及控制模式的不健康方式與他人交往,這會毀掉自己,並對他人造成傷害。他們通常會施虐或被他人施虐。

共依賴伴侶(Codependent Couples)

共依賴伴侶常常是失衡的。當中通常會出現權力和控制的爭鬥,也可能會有權力不平衡,或一個為另一個承擔責任的情況。他們經常為另一半的感覺和情緒感到焦慮、憤恨以及內疚。之後他們會試著控制對方,以感覺良好,並滿足他們的需要。與尊重各自的獨立性和個體性相反,他們不能忍受分歧,指責另一方是造成問題的禍首,而非承擔自己的責任。

有時,他們所討厭的另一半的特質恰恰是他們不能接納的自身特質。儘管痛苦,他們依然會出於無法獨自生存的恐懼陷入這樣的關係中。由於真切地擔心自己會被拋棄,或脆弱地自尊漸漸消融,他們彼此間的共依賴行為和不安全感同樣會威脅到親密關係。

就像白楊樹一樣,表面上看,他們可能是生理,甚至心理和情緒上獨立的,然而在潛意識層面,他們是兩個沒有安全感的成年人,依靠對方來表達完整。例如,一個不能表達憤怒的女人嫁給一個代她發火的憤怒的男人,或一個極度封閉害羞的男人娶一個開朗合群的女人。他們需要對方來表達自身完整的人性。

在其他情況中,如酗酒夫婦關係,更顯而易見的是一方需要另一方達到情緒上的穩定。在財務依賴中,假如依賴的一方擁有良好的自尊和婚姻外的情感支持,這就不必然造成共依賴。即便看上去更有能力、更強大的人在關係中也會同等依賴。他們需要照料他人以感到被需要、值得做、不孤單,與此同時,他們的伴侶通過接受照料而覺得自己有價值。

相互依存伴侶(Interdependent Couples)

讓親密關係健康的不是共依賴,而是相互依存。不同的是,相互依存需要兩個人能有自主性(獨立行事的能力)。當伴侶愛著對方時,感到依戀、渴望親密、關懷對方、依賴對方,都是很平常的事。他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他們被對方影響,且需要對方。然而,他們共享平等權力,並對各自的感受、行為及對關係的付出負責。由於擁有高自尊,他們能夠獨自處理想法和感受,並不需要控制別人以感覺良好。他們能顧及各自的差異,並尊重彼此的分離。因此,他們並不害怕坦誠。他們能夠傾聽伴侶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會感到內疚或自我防衛。由於他們的自尊並非依託伴侶,他們不懼怕親密,其獨立性也不會威脅到這段關係。事實上,這段關係帶給他們更多的自由。他們共同尊重並支持各自的個人目標,但兩個人都投入到關係當中。

推薦閱讀:

戒掉:和孩子的互相依賴
對孩子的教育,主要依賴於學校還是家長?
打死都不依賴男友的星座女
愛,還是依賴?

TAG:獨立 | 依賴 | 情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