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魚歌子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魚歌子①唐·張志和

《單擊激活後,在圖片上點擊右鍵後,在彈出對話框中選擇「播放」可重新欣賞》[原文]西塞山②前白鷺③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④。青箬笠⑤,綠蓑衣⑥,斜風細雨不須歸。[作者簡介]張志和(約730~約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蘭溪人。十六歲游大學,以明經耀第,獻策肅宗,深蒙賞重,任翰林待詔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並賜名 「志和」。後因事貶為南浦尉,未到任,還本籍,親喪不復仕。扁舟垂綸,祭三江, 泛五湖,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萬言,因以為號。兄鶴齡,恐志和遁世不歸,為之在越州(今紹興)城東築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嘗有吏人派志和為淘河夫,即親自勞作,毫無怨色。觀察使陳少游聞而謁之,坐必終日,題其所居為館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節猶存。全無斧斤之痕,門巷更為素隘,門隔流水, 十年無橋,乃出資稍擴其居,「並造橋,時稱回軒巷、大夫橋。肅宗賞賜奴婢各一, 志和使結為夫婦,取名「漁童」、「樵青」。人問其故,答道:漁童使捧釣收綸,蘆中鼓泄,樵青使蘇蘭薪桂,竹里煎茶。」陸羽、裴休問有何人往來?答稱:「太虛作室而共居,夜月為燈以同照。與四海諸公未嘗離別,何有往來?!」顏真卿為淤州刺史,張志和乘敝舟往訪,顏欲為他造新船,張道:「攪惠漁舟,願以為浮家泛宅,訴諸江湖之上,往來茗茂之間,即野夫之幸矣!」其詼諧辯捷,類皆如此。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酒酣耳熱,或擊鼓吹笛,或吟詩作畫頃刻即成。嘗於顏真卿席間與眾客唱和漁夫詞,張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 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復剪素寫景,須臾五本。隨句賦象、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風月,皆依文章,曲盡其妙。真卿與諸客傳玩,嘆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定逸品三人,張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畫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 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注釋]①漁歌子:詞牌名。②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③白鷺:白鷺絲。④鱖(guì)魚:俗稱桂魚,一種扁平、口大、鱗細、黃綠色的魚,味道鮮美。⑤箬(ruò)笠:用竹篾、箬葉編的斗笠。⑥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的雨衣。[譯文 譯意]西塞山前,白鷺在空中盤飛,江岸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嫩。漁翁垂釣,頭戴青笠,身披綠色蓑衣,全不顧細雨斜風,樂而忘歸。[賞析]這是流傳千古的一首詞,開文人《漁父詞》先河。詞中描寫了美麗的江南春景,塑造了一位漁翁形象,寄託了對隱居生活的樂趣和對大好河山的熱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詞的開篇便以熱情的筆觸描繪了江南春天的山光水色。西塞山前,白鷺鳥在空中盤旋,在桃花盛開的時候,湖水上漲,湖中鱖魚歡蹦亂跳,充滿生機和活力。「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最後三句推出作品中的人物——漁翁。漁翁頭戴青色箬笠,身披綠色蓑衣,儘管刮著風,下著雨,但他依然垂釣,樂而忘歸。「不須」二字,用語果斷,表明漁翁的執著。這位漁翁在整首詞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畫面十分鮮活,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前邊的景為他所見,水中的鱖魚為他所想釣,當然其志不在魚,而在於山水之樂,在於追求遠離世俗的一種精神上的超脫。張志和早年為官,肅宗時曾做翰林待詔,後來坐事被貶,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那麼詞中的漁翁不就是詞人的自畫像嗎?他是在欣賞美景,還是在欣賞自己呢?這首詞的畫面感極強,後世不少畫家畫「垂釣圖」都從中受到啟示。你看這裡有青山、白鷺、桃花、綠水、青箬笠、綠蓑衣,色彩鮮明;又有鷺飛、花開、流水、魚躍,極具動感,有聲有色。我們知道張志和多才多藝,他本身就是位畫家,對他來說詩筆就是畫筆,他飽蘸情感為我們描繪了這幅極具神韻的湖山春釣圖。這首詞純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質樸自然,音節響亮,富於民歌情趣。(轉自「騰龍教育」)
推薦閱讀:

詩歌鑒賞指導2
.【精品繪畫】古代畫家作品鑒賞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鑒賞
古典詩詞鑒賞<九>---2
《秋下荊門》李白唐詩鑒賞

TAG:朗讀 | 古典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