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丹為拳 ——太極拳內功修鍊的核心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影響最大、文化含量最高、健身效果最好、理論體系最完整的拳種。

太極拳作為中國文化的標誌性符號,當之無愧!

書寫的文字,普通大眾用來作為書面交流的工具時,叫做寫字。還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叫做書法,書法是文字的藝術表現。寫字只要實用即可,書法則有更高的要求。太極拳也有相似的表現,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習練一個或一些太極拳套路,活動一下肢體,強身健體,自娛其樂即可;把太極拳看作高層次的文化和藝術進行研習的話,則有更高的規範和要求。

如果對太極拳進行研習的話,確實有非常多的理論和技術可以參考。經典理論有王宗岳的系列拳論和武禹襄的解讀、楊家太極拳老譜、宋書銘的《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還有種種沒有版本來源的各種據說是張三丰的拳論等等。更重要的是,一百多年來,一大批太極拳的前輩高手留下了很多太極拳的研習心得並傳下了精湛的技術。從更深的思想文化層面來看,這些拳論、解讀和研習心得還涉及到道家、儒家和佛家文化。

面對如此豐富的理論和技術,很多太極拳研習者如墜五里雲霧中,不知如何下手,有研習多年甚至終身者,最後也是霧裡看花,不得要領。其實經過認真的研究可以發現,在繁雜的理論和技術背後,是存在一個核心的,或者說有一個太極拳的文化基因,這個核心和基因就是內丹。

內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歷史上養生的主流,但是現在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如果對內丹缺乏基本的了解,太極拳經典理論中的很多語句是無法真正理解的,更談不上對技術的全面把握了。

無論從史實和資料來看,太極拳與內丹都有極深的淵源關係。

太極拳毫無疑問是內家拳最具代表性的拳種。黃宗羲《南雷文集》的《王征南墓志銘》中,記載了「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

在楊澄甫的《太極拳體用拳書》自序中,講到他的祖父楊露禪「嗣聞豫中陳家溝陳氏有內家拳之名,躡蹺往從陳師長興學。」楊露禪的時代還沒有太極拳的名稱,楊露禪學的拳在當時是叫做內家拳的。在書中楊澄甫講到了太極拳與張三丰(峰)丹道的關係。

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公認的太極拳理論經典,在拳論和武禹襄的解讀中引用了大量的內丹術語。

宋書銘的《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中記載了大量與內丹相關的歷史與理論。

吳公儀公布的《楊式太極拳老譜吳家藏本》中,講到了內丹。

據說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傳人王柏青作有《太極秘術》,其中就有《太極丹功義詮》、《太極丹功要術》等篇目。

如果認真考據的話,可以查到大量太極拳與內丹關係的材料。

與此相關聯的是,與太極拳並稱內家拳的形意拳、八卦掌,也與內丹有密切的關係,內家拳的「內」應當是內丹的「內」。孫祿堂的《拳意述真》中,記錄了幾代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名家關於拳術與內丹的論述。孫用自身的體驗得出結論「以後靜坐亦如此,練拳亦如此,到此方知拳術與丹道是一理也」。

內丹,亦稱內丹術、丹道,是道教修鍊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意念對身體的系列調控不斷提升身心機能的一套體系。內丹修鍊的主要理論依據來源於老莊的道家思想,也吸收儒、佛的一些思想,形成三家合一的局面。內丹源於中國古代傳統養生方法,有據可考的記載最早可溯源至戰國初期的《行氣玉佩銘》。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被認為是最早系統闡述內丹理論的著作,譽為「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與《老子河上公章句》、《悟真篇》、《黃庭經》為中國早期內丹術專門著作。

內丹盛行於晚唐並不斷趨於成熟,逐步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和多種多樣的修鍊途徑,宋元演化為各種流派。

關於內丹修鍊的階次,各家方法之間存在差異,一般可分為築基練己,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四個階段。

武術與內丹的歷史關係,目前難以考證。重要的線索有幾條,一是黃宗羲記載的張三峰創內家拳,張為武當丹士;二是形意拳門內流傳的《內功四經》,此書據說是得於清初,成書年代不可考。清代流傳的《易筋經》、《洗髓經》也被作為武術內功的經典,其核心內容也與內丹相關。

太極拳應當是中國傳統的養生文化內丹和武術有機結合後的產物,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理論和技術體系。

太極拳和內丹都把道作為最高追求目標。道是由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經》(又稱《老子》)中首先系統闡述的一個中國傳統哲學概念,既是世界的本體也是世界的本源,同時也是世界運行的總體法則,這一法則也可落實到自然界和人類的方方面面。當人體悟並感受到道以後,可以產生一種神奇的「與道合一」的體驗。道也是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觀念的重要理論支撐。內丹主要通過靜坐修鍊,以進階的方式來完成這一體道的過程,太極拳以站樁、練拳輔以靜坐的方式來完成。其間二者都要完成身體內部包括形體和思維的系列演變。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對道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宋明理學中對道這一哲學本體又進一步演化為無極、太極和陰陽等不同層面。太極拳和內丹在理論上都吸收了這些概念,並融入進自身的技術體系中。

對道的體驗會完成人自身在思維方式上對於總體和系統的把握。局部和個別的練習是為了達到整體的完善,階段性練習是為了最終的總體集成。總體和系統最高的層面就是「虛」和「無」,這兩個概念也來自於老子。「無」不是什麼都沒有,「無」是所有局部訓練完成後達到的一體完美,借用佛教的一句話來說,「真空即妙有」。在這種「虛」、「無」、「空」的狀態,實際上取消了普通邏輯中的所有概念,也取消了所有概念的對立和統一,達到了思維狀態的無物無我,進入到了一種非邏輯的思維或無思維狀態。這種狀態就是無極態,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階及神明」。

當然「階及神明」不可能瞬間完成,而是有一個進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從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入手,所有概念和方法必須清晰,這些概念的代表就是陰陽、動靜。陰陽思維就是進行差別分析,形體動作的形態、運動的方向,意念的操控、內在的感覺都要進行分析,並要在分析的過程中完成一步一步的訓練。陰陽思維除了形式邏輯以外,還包括辯證邏輯,在這種思維方式下,陰陽可以對立統一、消長、轉化、融合、吸收、互補。

在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之外,我們還可以發現在太極拳和內丹中還有一種奇特的思維方式。內丹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玄關一竅,也稱玄關,通觀內丹有關著作,對玄關一竅的解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莫衷一是。有的說是身體的一個部位,但是這個部位的具體位置又是各有說法,有的說是元神所在或練功時的景像。李道純《中和集》說:「夫玄關一竅者,……上自頂門,下至腳跟,才著一處便不是也,亦不可離了此身向身外尋之。」《真詮》引張伯端語「蓋虛極靜篤,無復我身,與天地合一,而神氣醞釀於中,乃修鍊之最妙處,故謂之玄關一竅」。這種不在身體內,又不能離開身體找的思維方式,按照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是完全錯誤的,即便是辯證邏輯也說不通,但這卻是內丹中獨特的思維方式。不建立這種思維方式,內丹的很多理論無法理解,更不可能真正練好。無獨有偶,太極拳中也有這樣的思維方式,王宗岳《太極拳論》講到雙重時,說「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從形式邏輯上講粘和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段話將二者完全混為一體,從普通邏輯的角度也是說不通的。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就是內丹和太極拳特有的思維方式,可以把它稱為超邏輯思維。仔細研讀《莊子》,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思維方式的出處。

將這種超邏輯思維方式引入太極拳,是太極拳對傳統武術理論和技術的重大突破,傳統武術所追求的「數年純功」如果「未能運化」,在王宗岳看來仍然是「雙重之病」。只有在超邏輯思維方式的指導下,才能懂勁,懂勁後才會做到四兩撥千斤、以慢打快等太極拳特有的技術。

內丹修鍊講究靜中求動,動的形式各派不一,有一種基本形式是河車搬運。車是運載的工具,實際是對意念的控制,任督二脈是河車之路。下河車搬運為使任脈下行,心腎相交,上河車搬運促使督脈上行,還精補腦。與此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小周天。

普通意義上的小周天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即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肛門,沿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頭頂泥丸,往下至舌尖,搭鵲橋與任脈接,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

《三豐全書·玄要篇·登高台》描述的小周天路徑是這樣的:「……黃河水滔滔逆流,從湧泉灌尾閭,至夾脊升上泥丸;過明堂,入華池,神水漸漲;下重樓,入絳宮,直至丹田。」此運行路線與傳統的小周天運行路線有一個非常大的差異,就是以湧泉為起點。我們知道,一般的內丹修鍊是以打坐為基本形式的,所以意念運行於傳統的小周天沒有問題。但是太極拳採用站立方式,張三丰《登高台》中的築基煉己的意念運行路線就特別重要。也符合太極拳講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太極拳的每一動,都包含這種節節貫穿,這種貫穿,不只是骨骼肌肉的貫穿,也是意念的貫穿。可以說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包含了小周天的運動。按照內丹原理,用小周天理論引導太極拳動作的練習,是太極拳形體動作的關鍵。內丹靜坐用意念控制小周天,而太極拳則是用形體動作通過形和意的同步訓練來完成小周天運轉,客觀效果應當比單純的意念訓練要有效。從本質上來說,太極拳就是對內丹修鍊的某些靜態過程的動態模擬,為了有效控制動態,達到形和意的同步,太極拳動作就要求做得很慢。

要真正完成以內丹理論指導的太極拳技術訓練,還需要一套嚴格的訓練體系和訓練規範。太極拳除了內丹修鍊的核心要求外,作為武術還需要完成內功和武術打的技能的結合。在傳世的《內功四經》中,對這些方面有比較詳盡的描述,有興趣的可以找來仔細研究。

當今太極拳風靡世界,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確實是一件好事。同時應當看到,目前太極拳的傳播局面魚龍混雜,也不乏魚目混珠的情況。正本清源,似有必要。然而太極拳是集中國思想、養生、醫學、藝術與武術文化於一體的龐大文化體系,探其奧妙,談何容易!


推薦閱讀:

練太極拳真的會損傷膝蓋么
武當三豐太極拳28式 第三式 攬雀尾式 詳解版
陳式太極拳第13代傳人倪勇展示當代真太極 一搏原創
太極拳技擊十要

TAG:太極拳 | 修鍊 | 太極 | 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