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買得來幸福嗎?
轉載
標籤: 投資 幸福 投資哲學 股票 | 分類: 資本之道 |
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系列談 金錢買得來幸福嗎?說說投資者的幸福觀劉軍寧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幸福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生命的質量與意義。所以,哲學要探討幸福的問題。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中,幸福權具有很高的地位。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看作是三項最為根本的普世人權之一。生命權、自由權與追求幸福權這三項權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的人權。貫穿於這三項權利之中的是財產權。投資哲學當然要探討投資者、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問題。而投資活動,對熱愛投資的人士來說,就是追求幸福的活動。投資的權利,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 投資是一個金錢密集的事業。投資者的幸福註定要與金錢發生關聯。一個投資者在投資上越成功,被問到有關幸福問題的機會就越大。對投資者來說,幸福觀的一種重要內容就是回答金錢與幸福的關係。與此話題相關,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金錢能買來幸福嗎?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他們會說,幸福是無價的,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劃等號在道德上是不高尚的。 的確,從純粹的商業形式的意義上講,金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任何像幸福這類沒有體積、形狀、重量和單價的非賣品,金錢都是買不到的。如果在超市的貨架上中沒有幸福,如果在股市上沒有幸福這隻股票的代碼,不論你有多少錢,也超市與股市裡都買不來幸福。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人往往寧願更幸福,也不願意更富有,不願意為富有犧牲幸福。他們篤信:金錢買不來幸福。 然而,「金錢買不來幸福」這個命題背後所隱藏的觀念卻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這個命題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與「階級鬥爭理論」、「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等激進主義政治哲學如出一轍。在這
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系列談
種思維模式的作用下,幸福不僅與金錢無關,而且兩者還是互相排斥的,人們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只能做非此即彼、不能兩全的選擇。套用孟子的語式:金錢,我所欲也,幸福,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舍金錢而取幸福者也。這種二元對立的觀點認為要了金錢,就必須犧牲幸福;為了幸福,就必須放棄金錢。幸福與富有不可得兼,我必舍富有而取幸福。如果孟子的思維模式成立,如果金錢與幸福不可得兼,那麼,投資就是一個不值得從事的、道德正當性不足的行業。因為投資者涉嫌為了金錢放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斷定為不可得兼的選項,實際上常常都是同時成立的,甚至是可以同時實現的,而非二元對立的。一個人若吃得起熊掌,也一定吃得起魚。許多類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選擇都是虛構的。你是要你的胳膊,還是要你的腿?你是要你的母親,還是要你的夫人?你是要成功的事業,還是要幸福的家庭?你是要金錢,還是要你所喜愛的工作?正確的回答是兩個都要。在投資的事業中,擁有更多金錢與因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而獲得的幸福,毫不衝突。 有的人斷定金錢買不來幸福,是因為他們看到許多富人在金錢多了之後反而不幸福。在這樣的個案中,不幸福的責任是當事人,而不在金錢。假如錢越多越不幸福的話,錢越少就越幸福嗎?現實中普遍的情形是,很多的低收入者羨慕高收入者,很少的高收入者羨慕低收入者。金錢的確不等於幸福,也購買不來幸福。但是,如果使用得當,金錢有助於幸福。金錢固然買不來朋友、買不來父母,但是能買來許多生活必須品,如房子、傢具、衣食和玫瑰花。沒有這些,生活會很不幸福。在極權社會,用權力來交換幸福是通行的,私人要想投資掙錢來追求幸福是受到嚴格禁止的。在這樣的社會,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連金錢也服從於權力。在北朝鮮和文革時期的中國,只有「幸福」,沒有私人投資!因為這個國家的官方哲學是:金錢買不來幸福!追求官方指定的理想才是每金錢買得來幸福嗎?說說投資者的幸福觀
劉軍寧
種思維模式的作用下,幸福不僅與金錢無關,而且兩者還是互相排斥的,人們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只能做非此即彼、不能兩全的選擇。套用孟子的語式:金錢,我所欲也,幸福,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舍金錢而取幸福者也。這種二元對立的觀點認為要了金錢,就必須犧牲幸福;為了幸福,就必須放棄金錢。幸福與富有不可得兼,我必舍富有而取幸福。如果孟子的思維模式成立,如果金錢與幸福不可得兼,那麼,投資就是一個不值得從事的、道德正當性不足的行業。因為投資者涉嫌為了金錢放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斷定為不可得兼的選項,實際上常常都是同時成立的,甚至是可以同時實現的,而非二元對立的。一個人若吃得起熊掌,也一定吃得起魚。許多類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選擇都是虛構的。你是要你的胳膊,還是要你的腿?你是要你的母親,還是要你的夫人?你是要成功的事業,還是要幸福的家庭?你是要金錢,還是要你所喜愛的工作?正確的回答是兩個都要。在投資的事業中,擁有更多金錢與因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而獲得的幸福,毫不衝突。 有的人斷定金錢買不來幸福,是因為他們看到許多富人在金錢多了之後反而不幸福。在這樣的個案中,不幸福的責任是當事人,而不在金錢。假如錢越多越不幸福的話,錢越少就越幸福嗎?現實中普遍的情形是,很多的低收入者羨慕高收入者,很少的高收入者羨慕低收入者。金錢的確不等於幸福,也購買不來幸福。但是,如果使用得當,金錢有助於幸福。金錢固然買不來朋友、買不來父母,但是能買來許多生活必須品,如房子、傢具、衣食和玫瑰花。沒有這些,生活會很不幸福。在極權社會,用權力來交換幸福是通行的,私人要想投資掙錢來追求幸福是受到嚴格禁止的。在這樣的社會,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連金錢也服從於權力。在北朝鮮和文革時期的中國,只有「幸福」,沒有私人投資!因為這個國家的官方哲學是:金錢買不來幸福!追求官方指定的理想才是每
個人的最大幸福。 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看來,每個人的幸福權是天賦的,幸福則是需要每個人自己追求到的。維護生命、維持生計與追求幸福是不能分離的。因此,每個人必須過自己的生活。沒有一個政體能保證人人都幸福,政府所要做的是保障人們追求幸福的權利。現代意義上的投資,是幸福權有了著落以後的事情。投資者的幸福不在於政府提供投資的收穫,而是尊重投資的權利,保障投資得來的成果。 幸福是生活的成功狀態。幸福來自實現個人追求後的滿足感。幸福是來自於實現自己追求與價值的意識狀態。幸福跟自由一樣是狀態,而不是目標,一定要通過其他的追求來體現。台灣作家三毛說,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喜歡投資,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資的狀態,金錢與財富只是投資事業的副產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快樂;從事自己的事業並取得持續的成功,那才幸福。對熱愛投資的來說,投資正是這樣的幸福事業! Sohu財經
個人的最大幸福。 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看來,每個人的幸福權是天賦的,幸福則是需要每個人自己追求到的。維護生命、維持生計與追求幸福是不能分離的。因此,每個人必須過自己的生活。沒有一個政體能保證人人都幸福,政府所要做的是保障人們追求幸福的權利。現代意義上的投資,是幸福權有了著落以後的事情。投資者的幸福不在於政府提供投資的收穫,而是尊重投資的權利,保障投資得來的成果。 幸福是生活的成功狀態。幸福來自實現個人追求後的滿足感。幸福是來自於實現自己追求與價值的意識狀態。幸福跟自由一樣是狀態,而不是目標,一定要通過其他的追求來體現。台灣作家三毛說,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喜歡投資,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資的狀態,金錢與財富只是投資事業的副產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快樂;從事自己的事業並取得持續的成功,那才幸福。對熱愛投資的來說,投資正是這樣的幸福事業! Sohu財經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個人的最大幸福。 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看來,每個人的幸福權是天賦的,幸福則是需要每個人自己追求到的。維護生命、維持生計與追求幸福是不能分離的。因此,每個人必須過自己的生活。沒有一個政體能保證人人都幸福,政府所要做的是保障人們追求幸福的權利。現代意義上的投資,是幸福權有了著落以後的事情。投資者的幸福不在於政府提供投資的收穫,而是尊重投資的權利,保障投資得來的成果。 幸福是生活的成功狀態。幸福來自實現個人追求後的滿足感。幸福是來自於實現自己追求與價值的意識狀態。幸福跟自由一樣是狀態,而不是目標,一定要通過其他的追求來體現。台灣作家三毛說,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喜歡投資,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資的狀態,金錢與財富只是投資事業的副產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快樂;從事自己的事業並取得持續的成功,那才幸福。對熱愛投資的來說,投資正是這樣的幸福事業! Sohu財經
幸福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生命的質量與意義。所以,哲學要探討幸福的問題。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中,幸福權具有很高的地位。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看作是三項最為根本的普世人權之一。生命權、自由權與追求幸福權這三項權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的人權。貫穿於這三項權利之中的是財產權。投資哲學當然要探討投資者、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問題。而投資活動,對熱愛投資的人士來說,就是追求幸福的活動。投資的權利,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 投資是一個金錢密集的事業。投資者的幸福註定要與金錢發生關聯。一個投資者在投資上越成功,被問到有關幸福問題的機會就越大。對投資者來說,幸福觀的一種重要內容就是回答金錢與幸福的關係。與此話題相關,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金錢能買來幸福嗎?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他們會說,幸福是無價的,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劃等號在道德上是不高尚的。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系列談 金錢買得來幸福嗎?說說投資者的幸福觀劉軍寧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幸福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生命的質量與意義。所以,哲學要探討幸福的問題。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中,幸福權具有很高的地位。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看作是三項最為根本的普世人權之一。生命權、自由權與追求幸福權這三項權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的人權。貫穿於這三項權利之中的是財產權。投資哲學當然要探討投資者、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問題。而投資活動,對熱愛投資的人士來說,就是追求幸福的活動。投資的權利,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 投資是一個金錢密集的事業。投資者的幸福註定要與金錢發生關聯。一個投資者在投資上越成功,被問到有關幸福問題的機會就越大。對投資者來說,幸福觀的一種重要內容就是回答金錢與幸福的關係。與此話題相關,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金錢能買來幸福嗎?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他們會說,幸福是無價的,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劃等號在道德上是不高尚的。 的確,從純粹的商業形式的意義上講,金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任何像幸福這類沒有體積、形狀、重量和單價的非賣品,金錢都是買不到的。如果在超市的貨架上中沒有幸福,如果在股市上沒有幸福這隻股票的代碼,不論你有多少錢,也超市與股市裡都買不來幸福。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人往往寧願更幸福,也不願意更富有,不願意為富有犧牲幸福。他們篤信:金錢買不來幸福。 然而,「金錢買不來幸福」這個命題背後所隱藏的觀念卻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這個命題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與「階級鬥爭理論」、「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等激進主義政治哲學如出一轍。在這 的確,從純粹的商業形式的意義上講,金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任何像幸福這類沒有體積、形狀、重量和單價的非賣品,金錢都是買不到的。如果在超市的貨架上中沒有幸福,如果在股市上沒有幸福這隻股票的代碼,不論你有多少錢,也超市與股市裡都買不來幸福。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人往往寧願更幸福,也不願意更富有,不願意為富有犧牲幸福。他們篤信:金錢買不來幸福。 然而,「金錢買不來幸福」這個命題背後所隱藏的觀念卻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這個命題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與「階級鬥爭理論」、「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等激進主義政治哲學如出一轍。在這種思維模式的作用下,幸福不僅與金錢無關,而且兩者還是互相排斥的,人們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只能做非此即彼、不能兩全的選擇。套用孟子的語式:金錢,我所欲也,幸福,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舍金錢而取幸福者也。這種二元對立的觀點認為要了金錢,就必須犧牲幸福;為了幸福,就必須放棄金錢。幸福與富有不可得兼,我必舍富有而取幸福。如果孟子的思維模式成立,如果金錢與幸福不可得兼,那麼,投資就是一個不值得從事的、道德正當性不足的行業。因為投資者涉嫌為了金錢放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斷定為不可得兼的選項,實際上常常都是同時成立的,甚至是可以同時實現的,而非二元對立的。一個人若吃得起熊掌,也一定吃得起魚。許多類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選擇都是虛構的。你是要你的胳膊,還是要你的腿?你是要你的母親,還是要你的夫人?你是要成功的事業,還是要幸福的家庭?你是要金錢,還是要你所喜愛的工作?正確的回答是兩個都要。在投資的事業中,擁有更多金錢與因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而獲得的幸福,毫不衝突。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系列談 金錢買得來幸福嗎?說說投資者的幸福觀劉軍寧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幸福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生命的質量與意義。所以,哲學要探討幸福的問題。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中,幸福權具有很高的地位。追求幸福的權利被看作是三項最為根本的普世人權之一。生命權、自由權與追求幸福權這三項權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的人權。貫穿於這三項權利之中的是財產權。投資哲學當然要探討投資者、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問題。而投資活動,對熱愛投資的人士來說,就是追求幸福的活動。投資的權利,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 投資是一個金錢密集的事業。投資者的幸福註定要與金錢發生關聯。一個投資者在投資上越成功,被問到有關幸福問題的機會就越大。對投資者來說,幸福觀的一種重要內容就是回答金錢與幸福的關係。與此話題相關,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金錢能買來幸福嗎?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他們會說,幸福是無價的,在金錢與幸福之間劃等號在道德上是不高尚的。 的確,從純粹的商業形式的意義上講,金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任何像幸福這類沒有體積、形狀、重量和單價的非賣品,金錢都是買不到的。如果在超市的貨架上中沒有幸福,如果在股市上沒有幸福這隻股票的代碼,不論你有多少錢,也超市與股市裡都買不來幸福。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人往往寧願更幸福,也不願意更富有,不願意為富有犧牲幸福。他們篤信:金錢買不來幸福。 然而,「金錢買不來幸福」這個命題背後所隱藏的觀念卻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這個命題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與「階級鬥爭理論」、「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等激進主義政治哲學如出一轍。在這 有的人斷定金錢買不來幸福,是因為他們看到許多富人在金錢多了之後反而不幸福。在這樣的個案中,不幸福的責任是當事人,而不在金錢。假如錢越多越不幸福的話,錢越少就越幸福嗎?現實中普遍的情形是,很多的低收入者羨慕高收入者,很少的高收入者羨慕低收入者。金錢的確不等於幸福,也購買不來幸福。但是,如果使用得當,金錢有助於幸福。金錢固然買不來朋友、買不來父母,但是能買來許多生活必須品,如房子、傢具、衣食和玫瑰花。沒有這些,生活會很不幸福。在極權社會,用權力來交換幸福是通行的,私人要想投資掙錢來追求幸福是受到嚴格禁止的。在這樣的社會,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連金錢也服從於權力。在北朝鮮和文革時期的中國,只有「幸福」,沒有私人投資!因為這個國家的官方哲學是:金錢買不來幸福!追求官方指定的理想才是每個人的最大幸福。 在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看來,每個人的幸福權是天賦的,幸福則是需要每個人自己追求到的。維護生命、維持生計與追求幸福是不能分離的。因此,每個人必須過自己的生活。沒有一個政體能保證人人都幸福,政府所要做的是保障人們追求幸福的權利。現代意義上的投資,是幸福權有了著落以後的事情。投資者的幸福不在於政府提供投資的收穫,而是尊重投資的權利,保障投資得來的成果。 幸福是生活的成功狀態。幸福來自實現個人追求後的滿足感。幸福是來自於實現自己追求與價值的意識狀態。幸福跟自由一樣是狀態,而不是目標,一定要通過其他的追求來體現。台灣作家三毛說,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喜歡投資,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資的狀態,金錢與財富只是投資事業的副產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快樂;從事自己的事業並取得持續的成功,那才幸福。對熱愛投資的來說,投資正是這樣的幸福事業!
Sohu財經
推薦閱讀:
※《讓金錢為你工作》摘錄
※古人的金錢觀系列之「將進酒,誰買單」?
※忙碌.金錢.忍耐.參悟
※金錢之外的財富
※2016一整年,財運好到爆,金錢滾滾來的4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