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腫瘤患者飲食六大誤區

引言

營養是腫瘤患者最為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腫瘤患者及家人對於營養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最常見的就是飲食習慣的改變。

誤區一:多喝湯即可補充營養

  長期以來,人們就認為煲湯是一種「大補」。餐桌上有碗熱氣騰騰的鮮湯,常使人垂涎欲滴,特別是在冬季,湯既能助人取暖,又能使人的胃口大開。對腫瘤患者,很多家屬都會為其煲湯,並囑咐患者,「精華都溶解在湯里了,喝湯就行,湯渣可以扔掉」。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湯裡面的營養成分很少,魚肉類食材,湯中含有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遊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營養密度低。所以,煲湯不是人體營養成分的良好來源;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

  如果吞咽困難、咀嚼困難、發熱、卧床等腫瘤患者需要進食流食的話,可以將各種食材,如糧食類、蛋類、奶類、肉類、魚類、豆製品、蔬菜類等,分別製備軟爛,單獨或混合用勻漿機(豆漿機)打碎,製成糊,熬成粥,這樣既便於吞咽又有利於消化吸收。

誤區二:吃的越有營養,腫瘤長得越快

  很多人都認為素食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一些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以素食為主,並認為「得了腫瘤不能吃太營養的食物,否則會腫瘤會長的快」。事實上,腫瘤細胞生長速度,跟患者吃多少營養,並無關係。

  腫瘤細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搶奪正常細胞的養分,即使患者營養不良,癌細胞依然會增長,飢餓只會讓患者身體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惡化。

  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製品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是組織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的結果:腫瘤患者膳食熱量至少應比平時增加 20%;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營養,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患者因營養狀況良好、無惡液質而長期存活。

誤區三:「發物」助長癌細胞,吃素比較好

  絕對不能吃「發物」,是許多人認為腫瘤患者必須恪守的飲食準則。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患者自從被診斷出患有腫瘤後,飲食就很謹慎,雞、魚等一概拒之,只食少量蔬菜、粗糧。

  所謂「發物」,其實是中醫特有的一個話題,意思是吃了某些食物後,導致疾病複發,所以需要忌口,忌食某些食物。但中醫忌口,當初主要是針對一些細菌性和病毒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或過敏體質,如哮喘、蕁麻疹和其他皮膚病患者等而言的。如今,這些疾病都可得到有效的治療,忌不忌口、吃不吃「發物」,已不是一個困擾患者的問題。腫瘤並非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腫瘤的複發與「發物」引起的「發」並非一個概念。因此,對所謂的「發物」忌口的做法並不靠譜。

誤區四:腫瘤患者忌食「辛辣」等食物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似乎成為對任何疾病患者的飲食要求。但實際上這是缺少依據的:國內很多地方吃辣已經成為習慣,然而並沒有在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等方面高於其他地區;吃辣會刺激腫瘤生長加速更是沒有任何根據。

  辣只是人的味覺,和酸甜苦等並無特殊差別,很多患者只有吃辣食物才有食慾,而得了腫瘤之後,因為這樣誤解,則被要求完全忌口。這樣一來,腫瘤本身以及放化療都會引起食慾減退,再改變吃辣飲食習慣,往往會讓患者更加沒有食慾,這樣對患者的康復也就沒有任何好處。口味偏重會增加患者的食慾,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進食量,過於清淡沒有意義。

誤區五:只要能打營養針,不吃飯也沒關係

  當腫瘤患者食欲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認為不吃飯,靜脈營養也能滿足營養需要。這是錯誤的。

  人體通過胃腸道進食是自然狀態,食物進入腸道吸收,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大量研究證實,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給予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建立起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道,只要腸道有功能,就可使用它。

誤區六:飲食最好清淡,少油膩

  均衡的營養攝入才是維持身體健康之本,即使清淡飲食,也要需要補充其他機體必備的營養元素,而油脂中含有人體必備的脂肪酸,好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還有堅果等,腫瘤患者應多攝入,對提升免疫力很有幫助。

  總的來說,腫瘤患者因為腫瘤本身的消耗以及治療帶來的影響,對營養的攝取相對於健康人群要求更加細緻,營養一方面要有側重,另一方面也更需要均衡,切不可因為一些流傳的說法而對患者飲食給予限制,如果患者和家屬對於營養方面有疑問可以諮詢專業醫生,給予腫瘤患者治療的營養干預給予指導。

目前1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上海復醫門診∣微信號:shfuyi360
推薦閱讀:

給跑者的5條健康飲食守則
天冷想吃炸雞怎麼辦?
豐收的季節——南瓜餅
一斤綠豆能發多少斤綠豆芽?
脫髮?可能你的皮塔已經失衡了

TAG:飲食 | 腫瘤 | 誤區 | 解讀 | 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