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角色與自我的通道
圖為演員丁柳元飾演江姐的劇照。
今年2月初,以原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甘祖昌和愛人龔全珍先進事迹為素材創作的電視劇《初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該劇講述了「農民將軍」甘祖昌為窮人翻身得解放而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後又始終不忘當年參加革命時的初心,毅然請辭職務,帶著妻子龔全珍和孩子回鄉,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的故事。而甘祖昌將軍逝世後,龔全珍秉承甘將軍的遺志,傳承老紅軍的精神,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將甘祖昌的精神發揚光大。全劇謳歌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
非常榮幸,筆者在該劇中飾演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一角。劇中龔全珍的人生跨度從27歲到近70歲,其年齡差異和歷史時空的轉變,對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因此,興奮有之,敬畏亦有之。在劇組和導演的啟示和安排下,我開始了劇本之外的學習,了解「將軍農民」甘祖昌、「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的事迹,多次到龔全珍老人家裡,近距離地感受她內心的溫度。與龔老相處的過程就是靈魂凈化的過程。在她漫長的風雨心路中,我不僅看到一位老黨員對祖國和人民的忠心與赤膽、小我服從於大局的高風亮節,更感受到人性的光芒和平凡中的偉大。
我作為一名軍隊的文化工作者,工作近20年,主演了40餘部影視作品,飾演過楊開慧、賀子珍、江姐、汪霞、孫維世等經典紅色形象。這些革命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坐標,就是黨和人民的事業。在龔阿姨身上,同樣也集合了這些革命女性的精神氣度與人格風采。而完成從「角色」到「本色」的重塑,是我們這個時代每一位文藝工作者心靈成長的必由之路。
2010年7月,在江姐90周年誕辰之前,30集電視連續劇《江姐》在中央電視台首播。繼於藍、宋春麗之後,我接過她們手中的接力棒,在劇中飾演江姐,並被觀眾親切地稱作「第三代江姐」。這對我而言,是期待,更是鞭策。遙想那些日子:從熟悉劇本到實地拍攝,從文字描述到置身其中,一個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問題是:究竟是什麼讓江姐舍家離子,不怕犧牲,在非人折磨下保持著鋼鐵般的意志?在這樣一個嬌小的身軀上是怎樣生髮出如此感天地泣鬼神的力量?隨著更深入地走進角色,我領會到,這種英雄情懷絕不是演戲時的剎那狀態,而是從一種恆久的信仰和價值觀念中生髮而出的精神力量。她是女兒、妹妹、妻子、母親,作為地下工作者,她是戰友、她是老彭的下級,她是隨時可能犧牲的革命者。情感和角色的打通,是我們邁向準確塑造的第一步。
此外,我在電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和話劇《大地銘記》中多次再現江姐的形象。江姐那句「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台詞,在我看來並不僅僅是豪言壯語,而是發自肺腑和來自信念的莊嚴誓詞。從扮演到走進,從角色到本色,江姐強大而純潔的內心,也喚起我們對信仰的無盡思考。
驀然回首,在近20年的表演生涯中,我已經塑造了眾多軍人和英雄的形象。《八路軍》中的馮玉蘭、《淬火成鋼》中的賀子珍、《敵後武工隊》中的汪霞等,還有《風雲1927》《八月一日》《生命密碼》《兵峰》中的女性角色。這些不同時代的軍人形象穿綴起我們共和國的光榮和夢想。這些不平凡的女性,無一不是為了信仰、在追求真理路上振臂高呼的先行者。這些英雄的人格風範、精神風骨都深刻地影響著演員的心靈狀態和品質。一旦打通了在角色和自我之間的通道,這種表演意義上的升華就會作用於自我意義上的人格超越。真誠的人生態度和職業操守,其實不正是英雄精神的初心所在?一個演員的敬業態度和思想深度,也是對角色把握的基本保證。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我覺得不是我在演英雄(角色),倒是像英雄(角色)在塑造我。這確實是作為演員最幸運不過的事。
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四天,我主動請戰到賑災第一線拍攝紀錄片。當時覺得確實有一種精神在敦促我前行的腳步。作為全隊唯一的女性,每天負重徒步7小時以上,足跡踏遍除青川之外的所有震區。2012年,我也是隻身一人,自發到最高海拔近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10多個哨所慰問,與戰士同吃住。同時,也堅持到貧困邊遠山區開展扶貧工作。長年深入校園,足跡遍布香港、台灣、四川、雲南、北京、天津、重慶等地的大中小學,與學生們座談互動,從演員的視角去講述所扮演過的英雄角色的意義和精神。
我深知,我在演藝生涯中的點滴進步與成績來源於這些英雄志士身上所散發的光芒。未來,我依然願意藉助它的照耀走好今後的藝術之路,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時代軍人,成為一名無愧於時代的人民藝術家。
推薦閱讀:
※命理研究手冊1.2.3.........(選自我的博客)
※終身學習的三個要素
※自我介紹的五種具體形式
※大家被逼婚都是怎麼解決的?
※男人仰頭更帥 女人低頭最美【塑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