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每一天 智慧妙語集

清晨睜開雙眼,您是否記得如何發自內心地微笑?在喧鬧的人群中,您總在心底湧上最深的寂寞?在繁忙的都市裡,您該如何重撿內心久違的平靜?願心靈甘露能夠滋養您心中喜悅的種子,令您的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祝福您和您的家人,時時綻放美麗的微笑,活得清凈,安穩、自在。衷心祝福所有獲贈此書者,閱讀此書,流通出書,翻印此書之人,身心清凈,福慧圓滿,靈氣遠隨,六時吉祥。衷心祈願:人人幸福 ,家家和睦 ,社會和諧,天地祥和 。祈願全人類都來傳承文化,造福子孫萬代!當您得到此書,您便得到了祝福,請您恭敬愛惜法寶。當您打開這本小書,您便得到了祝福。當您把這本小書傳遞給別人,那人便得到了您的祝福。您所給予別人的祝福和別人給予您的祝福成正比。懂得祝福的人,就叫做吉祥使者。祝福您的老師和大德,您的智慧會增長。祝福您的父母和長輩,您的福報會增長。祝福您的愛人和朋友,您的幸福會增長。祝福您的客戶和搭檔,您的財富會增長。祝福您的同學和同事,您的助緣會增長。祝福您的學生和下屬,您的威望會增長。祝福您的冤家和對手,您的心量會增長。祝福一切有情的生靈,您的壽命會增長。只要你用心綻放,自然清風徐來!不要忘記讓心芬芳——這才是真正的「花心」!晨醒即微笑,美妙在心中,過好每一刻,慈眼視眾生。保持笑容,才會幸福。笑,讓一切煩惱在頃刻之間消散!其實本來沒有煩惱,只是因為我們看不穿,還加上自己放不下在憑空里出生如此多煩惱妄想。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最美?我說,微笑的時候最美。不管一個人長得怎麼樣,只要有微笑,有歡喜,就最美。一個人長得很美,像畫出來的一樣,可是突然間青筋暴露、咬牙切齒,這就是「毀容」啊!怎麼美麗呢?……我一直覺得——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名片!有些事情笑一笑就可以啦!心中有美麗,看見什麼都覺得有魅力,五彩繽紛。你必須學習微笑,因為微笑或哭泣只有你自己感覺得到!別委屈自己,微笑吧!當你對世界微笑,世界也正在對你笑(^_-)歡喜的修行,不是見人就哈哈大笑,而是自然的、真誠的歡喜,讓人覺得從骨子裡、從氣質中滲出來一種燦爛陽光,這就是歡喜。放下的東西越多,人就越輕鬆,就會有喜悅出現。這是平靜帶來的喜悅,而不是激動。經典里說:諸佛菩薩,舉身微笑!就是全身每一個細胞都是歡喜的,微笑的…流出一種特殊的感染力。無論順逆安危,常對子孫微笑即是無上慈教;莫分數落誇讚,多聽長輩嘮叨即是佳絕孝行。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都是分別出來的。微笑著聽人說話,謙和的對人說話。見面歡歡喜喜,說話和和氣氣。真不好意思!,我竟然「二」成這樣了……聽說人生有時候二些比一根筋好。快樂無處不在!一直在等待別人給我帶來快樂,這是「乞丐式的快樂」!後來發現快樂必需自己有,我開始修行去創造快樂,並且練習發現快樂的心思與智慧,這是「富翁式的快樂」……終於,我發現快樂無處不在。!好的開始,在閱讀一本啟發良善的書。日行一善,真的會轉運。無論面對什麼都可以好心情,只有好心情才是屬於自己滴……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正的平靜不是你靜坐可以幾個小時不起,而是用一顆平和的心態看~人間萬象,聽~花開的聲音!能夠擺平自己的人,無往不勝!待人親切溫和,是無上的喜悅。佛堂清了沒?順便掃一下心裡的佛殿。財富人人都想要,知足是最珍貴的財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清凈平和,遠離煩惱;有的人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貪,嗔,痴,慢,一起在煩惱里打轉!願我如花,芬芳自他……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恆心。要看好人,自己要先做個好人。心底無私膽自壯,懷裡有鬼氣必虛。推銷產品,要靠品質;推銷自己,要靠品行。讓自己歡喜,讓別人歡喜,皆大歡喜——這是人生真正的財富!不是因為這個世界太差勁,我們才抱怨;而是因為我們總抱怨,這個世界才變得差勁。佛法就像用水一樣,水能洗除污垢不凈之物,象井水、江水、河水、溪水、海水。都能冼去各種污穢。佛法之水也是也此,能洗去眾生的各種煩惱污垢。手放在自己心上,真誠的說:願我快樂,願你快樂,願大家一起快樂,願一切皆快樂!一把鹽巴放在杯水裡,這水則鹹的難以喝下,如果把它放進湖水裡,則就感覺不到什麼!因此,我們的心量必須擴展……圓滿究竟的智慧者是佛。開心不開心都是自己經歷與體會到!為什麼不開心呢?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要不開心呢?微笑吧!不要自己折磨自己……坐井觀天——非常喜歡這個成語!這個時代很多通家博士,唯獨缺少「井底之蛙」。外在的知道的太多了,反倒迷惑了,無所適從。我們也許知道的夠多,唯獨不知一件事——了解自我——解放自我。這個在禪宗叫做「己眼不明」。陸亘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卧,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該不該在乎應取決於中道。不在乎旁人的感受,容易自大而不自知。太在乎旁人的眼光,容易帶給自己無謂的壓力。最高貴的復仇是寬恕對方。沒有韜光養晦,何來石破天驚?沒有臨深履薄,何來山呼海嘯?不解佛法,何以修行?愚昧無知,怎樣度生?痴人自知痴,還有出頭時。愚人不認愚,如履薄冰歟!求學讀書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智慧如眼目,愚痴似黑夜。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不犯國制、不漏國稅---- 佛陀的教誨隨著對境變化,人們總是被喜怒哀樂所牽制,這就是心情。心情好壞直接影響到工作情緒,好的心情,工作起來再累,也會是愉悅的。心情壞的時候,工作再輕鬆,亦是鬱卒。既然心情影響工作效率,那麼,何不先影響心情,調整好了再工作呢?《難陀出家經》:如果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在一大劫中布施兒女,所得的功德,不如發出家心向靜處邁一步的功德欲當大任,須是篤實。出家僧相,乃穢惡世界的清凈幢相。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無真機。常常退一步想,就接近圓融。凡俗人東張西望,修行人觀察自己。《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非飲食及寶, 能報父母恩, 引導向正法 ,便為供二親。生命的快樂,來自於幫助其它的生命。所以,不要再吃肉了,多吃素,有機會的話看到苦難的生命,就要積極救他。但願所有世人,力行放生;更願所有念佛人,常行放生,因為放生功德,最為第一,舍此不行,是謂痴狂!慈悲是一切美德之基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的一切善根,以慈為根本。千萬不能把相續和佛法分開,不能把生活和修行分開,分開就是過錯。寧學智慧活一日,不要無知長百歲。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 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講大經綸,只是落落實實。有真學問,決不怪怪奇奇。聖學下手處是無不敬,住腳處是恭而安。有客來參,問:聽說悟道的人可以超越二元對立,無分別,無是非……禪師舉杯;聽說悟道的人可以自心流露,天然佛法,一切現成……禪師喝茶;聽說悟道的人可以隨緣放曠,任運不拘……禪師放杯!聽說……禪師緩緩說:這些都是人家滴!你的呢?無語——杯具——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做老闆做領導,得失心要少一些,把誠心,信譽放在心上,便會有勝算。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興。大地若無雨露滋潤,便成荒漠;財富若無智慧駕馭,便是禍胎。萬境本閑,唯人自鬧,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文殊菩薩在佛教里代表「智慧」,文殊是「妙吉祥」的意思。有智慧的人一定會獲得勝妙吉祥!「感恩的心」——幸福的發端!修行——從感恩開始……佛說:有人「從光明走向光明」,有人「從黑暗走向光明」;有人「從光明進入黑暗」,有人「從黑暗進入黑暗」!四種境遇,兩個不同,你要選擇那個?光明還是黑暗?棄暗投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刻意去取悅任何人,同時也不刻意去觸怒任何人,讓我們如風中的樹一樣自由自在的搖曳著……昔祖師問弟子:現在你如何用功?答:譬如牧牛,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修行如同牧牛,不要輕易讓心的覺性走失,要時時刻刻觀照,看看自己在不在當下,如果在就「自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好命!、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網路更大.更加令人眼花繚亂的「超市」!網路遊戲和不清凈的網站.視頻,是直接毀壞修行人法身慧命的巨大魔王;五花八門的令心散亂的各種信息,也是每一個修行人不可忽視的魔眾!阿彌陀佛!有道之書盡讀,明事之書多讀,閑雜之書少讀,邪妄之書不讀。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謙讓第一!不急,不急,禮貌第一!蓮池大師云:疾病之由,多從殺生中來,故偏重放生也。以三寶為歸依,以戒律為師範,以經典為印證;以聖賢為友朋,以苦難為禪堂,以眾生為鏡鑒。選擇善知識要注意這些條件:了解正法;堅持戒律;充滿慈悲;說法善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後知平日之心忙,閉戶——然後知平日之交濫,寡慾——然後知平日之病貪,修慈——然後知平日之行刻每每看到阿彌陀佛的圖片,內心都有無限觸動。彌陀的善目垂視著我們,也把他那如蓮花一般柔軟的手伸給了我們,而我們卻在面對他的同時把手伸向了花花世界。真實的佛法,是絕對重視現實的人生生活。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同登覺岸。何謂坐禪?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緣來勿拒,緣去勿留;緣來勿喜,緣去勿悲。妄想真如不異居,迷則真如是妄想,悟則妄想是真如。《得無垢女經》中也說:「更無異歸依,能救護眾生,唯有佛法僧,三寶能救護。」令三寶不斷絕,是報如來恩者。聽聞佛法而未精勤修習的人,到中陰時都會生猛厲後悔心在發願過程中,有兩個字大家最好不要忘——「眾生」!比如你想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應當這樣發願:為了利益眾生,願我變成有智慧的人。有些沒有智慧的人認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說起來倒很簡單,但實際並非如此,因為離開了外在的戒律,內心也很難真正有佛。作為菩薩不應該「睡懶覺」,應該想到:周圍有那麼多缺乏佛法的眾生,我要用各種方法給他們送去(正知正見的)佛法。不管在任何場合,我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要盡量讓人聽起來舒心、快樂,這也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方便。有佛緣者,然後能見佛界;有仙骨者,然後能見仙境。未可以尋常耳目,斷其有無。很多人對非法聰明伶俐、無所不知,對正法或善法卻極其愚蠢。諸位,佛法沒有主人,大精進者得之。老實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金子比金礦純度高,因為去了雜質;聖人比凡夫智慧明,因為消了迷惑。金礦要先提純,才能隨意鍛造;人心要先返本,才能應用自由。《攝生三要》云:聚精之道,一曰寡慾(房事),二曰節勞(視聽思慮),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飲食恬淡)。由吃素達到「素心,素口,素行為」!抬頭望蒼天,平淡在人間,腳踏實地處,離開不是禪。隨喜可以破斥嫉妒心。看到別人做善事,就要讚歎:「功德無量!隨喜隨喜!」起初,這樣說可能是在裝樣子,比較虛偽。但是你一直這樣說下去,慢慢地就不虛偽了,就變得真誠了。當有一天你能夠真誠地隨喜眾生微細的善業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美,再也不像你以前看到的那麼醜惡了。對於一切善行,我們都應該「深心隨喜」。即使別人是為了名聲而做善事,我們也要隨喜——不是隨喜他追求名聲,而是隨喜善行的實質,他做的善事畢竟是利益他人的。一老僧問弟子: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是死,如何走哉?一子回:只好硬著頭皮前進!一子回:站立不動如何?老僧都是搖頭。旁邊一小弟子回:為什麼不走左右啊?!是啊,我們常常會陷入定式思維的困境而走進牛角尖,其實,換一個角度和方式試試看,也許還有另外一番境界呢!哈哈哈哈哈哈有時候沉默,遠比喋喋不休要豐富多彩!佛教的用香,燒香、塗香、沫香、也是如此這般!上香,代表了佛菩薩品德的芬芳與佛弟子內在芬芳的交相輝映天人感通。母親不光是生身的母親,還有滋養我們的母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地眾生,鳥獸蟲魚……一切之間都有聯結,我們一體共生,相互長成。開始敬重一切,感激一切吧!念報生恩,知報養恩,是為:知母念恩!好殺者請三思其行——彼此都為生命,何必太殘忍乎?哀一切言動,應學安詳;十差九錯,只因慌張。身之修養主乎動,心之修養主乎靜。多讀古人書,靜思天下事,乃可斂浮氣而增定力。涵養到著落處,心便清明高遠。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看什麼、聽什麼、吃什麼都以客觀的態度去納受,不起執著,每個接觸都以平常心去對待。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受普世的教育長大,有善良的心。孩子應該懷著悲心的慈愛長大,對動物、人類和任何有情修慈愛。無論何時,孩子看到任何好事發生在他人身上,應該修隨喜,並以滿他人的願,成辦他們的安樂為目標。孩子也應該學習安忍和原諒,這能帶給自他安寧。粗茶淡飯,素食齋飯,最能修身養性智者知幻即離,愚者執幻為真。家庭是道場,盡大地是一個禪堂千萬不要因偏袒執著各自宗派,而造下毀壞自他的舍法惡業。應善加修持與自己有緣的法門,對於其它一切佛教宗派,應平等以清凈心觀之。這是我內心對你們的忠告。人能孝順父母,就是天地正氣存在,不孝順父母,天地間便充滿邪氣。孝順父母要誠心誠意的,念茲在茲的,畢恭畢敬的。對於父母要恭恭敬敬。父母就是堂上活佛,所以人能供養父母是最幸運的一件事情。增加幸福感的最好方法不是改善物質條件,而是降低內心的欲求,常常念佛。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裡掉下來,每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用青春賺的錢,難賺回青春;用生命賺的錢,難買回生命;用幸福換來的錢,難換回幸福;用愛情索取的錢,難索回愛情;用時間掙來的錢,難掙回時間;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錢,全世界的錢也買不回你的一生;請記住金錢不是萬能的。死亡只是整個生命中的逗號,而不是句號。施比受更幸福。生命就象一條滾滾向前永不停息的河流,這條河流裡面每一個細小的階段就是我們所謂的生死。學佛的目的最終是要解決生死問題。不要去相信那些包裝出來的東西。那不是真實的佛法。那只是迷惑人的毒藥。如果你真要學佛修行。請你聽一句話。"老實"、"不要懶惰"。不往內觀照,無法真正消除迷惑。本在禪寺的翠鳥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無人能攀的臨海岩石上築巢,幾天後被浪濤捲走。禪師:因心中有敵,便處處是敵人。要保持心的清凈須嚴格約束自己,好比途經蠱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念佛持咒必須至誠,但由於至誠懇切,有時會心中悲痛起來,這是善根發現的相狀;可是決不可經常這樣,如果遇到適意的事,也不可過分歡喜。心裡如果<打結>了,最好能向內觀看自己的起心念動處!做人的六條標準:知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幹。你成功時最危險的敵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智者寂寂總無為,愚人碌碌把身縛。萬物之間無差別,虛妄偏愛何執著。整天思慮太用心,豈非犯了大過錯?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經典上說:「佛心佛相」。也就是說:存什麼樣的心,便顯現出什麼樣的臉,而什麼樣的臉,便過什麼樣的日子、出什麼樣的事,碰什麼樣的命與運。美國總統林肯說:「自己的臉、要自己負責」。當然自己的幸與不幸,富與貧、或成與敗、或順與逆、也都是自己主導出來的,當然也都該自己負責。人不成佛,就是因為盡在口頭禪上用功夫。我們為什麼與道不相應呢?就因為狂心沒有休息。要把你那些小聰明、小智慧都收起來,不要覺得自己什麼都明白,什麼都懂。如果你覺得什麼都明白,你就是沒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在道場里,最醜陋的行為,就是不修行。誰不修行,將來就會墮落。眾生最大的毛病,便是痴愛,日夜在痴愛中,時刻不能放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學佛上,時刻不忘學佛,那就很快能成佛。每個佛教徒,都有責任把佛教興起來。有真正修行人,佛法才興。你若懂了,事事都是「西來祖師意」;若不懂,「樣樣都生氣」。我們人為什麼有病?就因為平時不注重健康。少行淫慾,多做運動,就是健康的根本基礎。你若一天到晚行淫慾,不守規矩,你身體永遠不會健康的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鍬就想挖成井,沒有這種道理。修行是「鐵杵磨銹針,功到自然成。」我們在這個生死裡邊想要了生死,就一定要用一番力量,不是就這麼容容易易可以了生死的。用力量,什麼力量?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往真的做,遇到坎坷逆境,還要不動心,不發脾氣,這就是栽培心上地;栽培你心上的那個地。涵養性中天;涵養你性裡頭的天。能以這樣子,我們補天地的正氣不足,才能是一個真正修道的人,真正信佛的人。修道的主要目的,為了生脫死,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道在專一,兵在精不在多。我們一舉一動,不離自心,群居守口,防六賊,不被六賊所轉。修行只需埋頭苦幹。在這世界找假的,真的便丟掉的。不可能任何人都喜歡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討厭你;不可能任何人都讚歎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誹謗你。你自己不動心就行了。沒有什麼壞事,都是好事。有病了,好事!破財了,好事!頭痛了,好事!沒有智慧的時候你悟不到。積極可以改變消極,去做有意義的事。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歸宗芝庵襌師)死神將在你心思散漫的時候擄獲你,聽瑞的人們啊,從當下開始修行。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聽瑞的人們啊,把船準備好了嗎?信仰來自生命,奇蹟將發生在信仰者心中無有疑惑時。知道一切皆是因緣果報,都是心的投射與認知,無有絕對的好壞,如是!修行就近乎離戲了。取捨中,千江映月,無一實,所以不取不舍。禪修中,心裏面容易傳來一通通簡訊,不迎不拒。修行修心,學會了解自己,剖析自己的對錯,如是修才不會誤入歧道。佛法中,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財布施就是物質的布施。將凈財布施出去幫助其他人,希望其他人在生活上遠離痛苦。法布施,是把自己所學的佛法知識廣播眾生。在世間把自己的技術能力傳下去,多教幾個徒弟,也演算法布施的一種。無畏布施就是保護眾生,讓眾生穿越煩惱,離開恐懼,得到安心。男人是與生俱來的強勢,別跟他一般見識。女人是天生驕傲的,讓她一點無妨。諸法究竟空。憶取一切空相,未生慈悲,是人行邪見。意思是,以為一切都是空,故不依慈悲作事的人,是邪見者。一切都是心創造出來的,究竟不可得,只有迷,迷則墮入輪迴,悟則究竟解脫。在迷悟之間希望一顆善良的心永遠都不會迷失。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開口言心,所說即非。覺悟者了知性空,不受緣起諸法的生滅範疇設限。心是覺明,所行是慈悲。開口就「心性空有」一番,其實自己什麼都還是執著的一塌糊塗!煩惱重重……更有大談「神通」的,孰知自己所謂的神通,也可能已是「神」經病的「通」道!觀音菩薩說: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實在是最好的方法,免得多少「盲修瞎練」。神經道與正常道是有很大差別滴!路邊的小花,無人理睬,沒有誰欣賞,但是他依然如此這般開放,這就是風骨??????佛說——妻子應以五種方式對待丈夫:一,處理家務井然有續;二,幫助丈夫的親屬;三,對他忠貞不二;四,聰明的管理及分配丈夫的薪餉所得;五,勤勞而不懶惰。佛說——丈夫應以五種方式對待妻子:一,稱讚對方優點;二,不輕視對方;三,對她忠貞不二;四,授予處理家務的職權;五,常送給她精緻的服飾。寧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放下過去的煩惱,不擔憂未來,莫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有些人「自以為是」到了水潑不進,業障遮住善根嚴嚴實實,對於這樣的人,那就只有「慈悲等待」等待他自己善緣成熟了!修行者切忌妄言「吉凶禍福」惑亂普羅大眾,這是佛陀所戒。「神通廣大」守口如瓶,在平靜平淡平常的日子生活里,言傳身教感動他人,這就是真正的自利利他了!神奇與刺激總是不能夠持久的,唯有這「平淡」無奇才可以穿越千年,始終如一。很多學佛的人心裡總想:「要不要算一卦?」或者:「問問菩薩,看我今天出門順不順利?」心中總是有疑網。為什麼有疑網呢?因為心中不深信因果,沒有佛法的正見。如果真的相信因果,你就不會再問吉凶了。只管去做,怎麼做就怎麼得,還要問什麼吉凶禍福呢?沒有被人尊重的時候,放下這種需要被尊重的傲慢情感,坦然接受這個事實。他是否尊重我,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了不相干,我既沒有因為他的尊重增加一分,也沒有因為他的不尊重減少一分,我只是我,這就是修行《心經》的「不增不減」了。可是我們總是想增加一點什麼,光榮啊,名譽啊,地位啊…辛苦了些。一個真正修行人,會越來越真誠,越來越平淡,越來越慈悲,越來越能夠坦誠的面對生活中所遇見的一切人、事、物。佛陀很多時候總是沉默的,沉默不是不知道,而是心裡太清楚了!智慧的性,如雲變化自在;智慧有覺,雲則無。貪愛和嗔恨會顯現,但它們應該如同鳥飛過一般不留痕迹,聽瑞的人們啊,禪修的時候,不要執著於任何覺受。如果現在沒有空閑,你要到何時才有空閑?聽瑞的人們啊,你享用佛法美饌的機會是千載難逢的眼見是非,心莫著。你快樂嗎?常見許多修行者,背著他的「痛苦」一直在找尋「快樂」!其實,快樂你無需外尋,只要放下你一直背負的痛苦即可……修行,只在去除習氣。如果只聞法不實修,再好的佛法也不會是你的。祈福不是用來祈求自己得福,而是用於祈禱眾生皆不離幸福與快樂,如此祈福的動機方是正見。要從愛欲之中解脫出來,就必須先認識無常,以及愛是煩惱無明因。人其實好壞相雜,時而好,時而壞。如此,好人、壞人就沒有決定性的答案。個人越清高,往往就越銳利,像一根針,自己站立不穩,別人接觸到也會痛。做人要像大地一樣,寬厚,平坦,讓所有的人都可以走來走去,而不是去分別所謂「好人」或「壞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人問佛陀:「你是神馬?」佛陀說:「我醒啦!」 就是因為佛陀勘破了那個由於意識錯覺而存在在感覺里的「自我」,迷惑自己的心智,自己給自己製造無數的迷惘,因此佛陀回答說:「我醒啦!」。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我們為了幸福才努力奮鬥工作的啊,不是為了生氣才去努力奮鬥工作的吖,那就好好工作,不要生氣了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心,幻化而生一切萬物,猶如大地;一切萬物依賴大地得以成長。將慈悲以智慧,用在生活中,這就是修行。待人親切溫和,是無上的喜悅。用歡喜心面對自已。用慈悲心對待別人。以懺悔心接受橫逆。以布施心迴向功德。認識無我法空真理。每天若能謹記這五句話,日子就不會難過了。煩惱與菩提的本質皆是空,因此說煩惱即菩提,兩者不二。善待自己,最好心中無瞋。給一位遭遇家庭危機的婦女的話:關愛和原諒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我們要學會道歉,學會說對不起,學會說:「我也有錯,請您原諒」,但卻從不強求別人必須接受我的道歉,你會見證煩惱的熄滅,衝突的消失,奇蹟的發生。有人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而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這麼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別和他生氣了,他也並非就是那麼壞,其實他真的很值得我們憐憫啊。)問:家裡有老人脾氣倔,怎麼辦?答:三個字:別當真。人年紀大了脾氣像小孩,前面說了後面變(忘),千萬別當真。即使話不好聽,別和老人計較,就嘛事沒有。中道——我們很容易陷入兩邊的窘境: 要麼過於執著鑽牛角尖(偏有),要麼過於懈怠而不作為(偏空)。其實我們應該遵循的中道是:只管耕耘,不問收穫(耕耘與無求一樣也不可少)。很忙是借口,懶才是真的。修行的證悟秘訣,在於追根究底。人兩腳,錢四腳。福報會找人,不必人尋福報。與寂寞為友,才不會被寂寞打敗。佛教,就是教人熱愛生命、認真生活、懂得樂趣。對佛法的了解體驗越深入,對三寶自然深信不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菩薩的眼裡沒有好人與壞人,只有可憐的人。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當然也有可能一起掛!慈悲,可以溝通萬物!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使成我相,心著於清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扣冰古佛說,古聖修行,需憑苦節。守口攝意身莫犯 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 如是行者可度世正邪之法常相似,學人莫輕信盲從;佛魔之別很微妙,行者當小心抉擇。拜師當慎之又慎,不慎易為魔攝;奉師應誠之又誠,不誠難得真傳。有奶者未必是娘,投靠時務須開眼;靈異者未必是佛,皈依前先問此心。真正的自在指的是內心沒有掛礙,對於順逆境都能夠不受影響。 如果不用謙恭的態度向聖人學習,就隨意妄加批評,那無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打開聖賢之書,就發現自己與聖人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難道還不勤奮自勉、努力進取嗎?道在哪兒呢?道在己身別遠求心本來是明亮的,卻被外來的污垢所玷污,凡夫不明白這點,所以他們沒有修養心。心本是明亮的,故能清除外來的污垢,聖潔的弟子了解這點,所以他們有修養心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 昧昧昏昏為己謀 是是非非何日了 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修。佳偶非天成,相處中應該要:多一分幽默,少一分計較,多一分體諒,少一分爭吵,多一分關心,少一分指責。夫妻相處的基本原則是——「尊重而不佔有、關懷而不自私、隨緣而不強求」唯有對境顯現,正視自己的缺失過錯毫無隱瞞,方能超越提升。無生智 :轉煩惱為道用,因知煩惱體性空;轉妄念為道用,因妄念是自覺;轉自覺為般若,般若超越覺知,能證舍覺。離生住滅相,無生亦無滅,是般若無生智。護戒如己命,余皆可舍浮生是夢,轉眼可能看見骨灰盒!有些事情不必糾結究竟怎樣,再過300年看看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消逝在時間的河流里…時間到了,放不放都必須下,為什麼不早點放下?坐致吉祥。…「歇菜就是菩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人,可以如花香,讓人喜歡;也可以似便便,讓人躲遠,這一切端看自己的定位與努力了,我們的所思所行是想要「芬芳一片」,還是要「氣味熏天」?有的人老實面對自己!安住寂靜,觀照煩惱,以智對治佛法讓我們真正體會到自己覺悟的藝術體會佛法越深,就越能以歡喜心待人,自然不會令自己或讓他人煩惱。沒有理解的愛,就不是真愛!而是你自私的某些需要……忍辱繁雜寺務與道場法務,不與人起爭執,常行善業。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二者。出家修行比較清凈。可以完全將身語意供養三寶。作為佛陀示現人間的界面。莊嚴世人敬佛修道的心。指責他人過失時,應先觀照自已有無過有人說放下好難,難就難在於不知道放下是什麼如何登彼岸?戒律是導航,沒有戒律就會迷失方向。向佛懺悔,不二過。悲觀者在每一次的機會中,都看到憂愁與不可行。傾聽也是一種修行的美德。喜怒哀樂是生活中的反應,故不該被其左右。修道在心,不識心則不能修。月稱菩薩云:此身出胎時,悉為不凈性;無法令彼凈,如同不凈糞。善思惟!對此身莫生執著。存足錢,好退休。結果不是用不到,就是不夠用。需要嗎?挑夫左右肩不停更換,以為安樂不斷,故而高興地歌唱。世人亦如是。古人留有諺語:出家之時節,不要問父親,亦不詢母親,自己當作主。猶豫不決者,速當作決斷。最喜心若曙光明!」願我:心如曙光,照耀自他……——面對一切,不應該絕望,要知道美好的願望,彷彿黑夜裡的曙光!學習佛法如佛行,雖在世俗心應舍,安住自覺智而生,行住坐卧即佛行。現代人喜歡將修行掛在嘴上,形於外,修行好像是修給外人看的。這樣不好,修行應先從自省開始。審視他人微細過,盲於覺察己心墮,所行虛偽欺騙人,結果唯己造苦業。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修道之始,止惡行善。心迷經轉,心悟轉經。迷悟在於放下執著。不執著功德,更勝於功德本身。懂得欣賞遠勝於評論。真正的事業是心靈寂靜,聽見心的聲音而非掌聲。,美麗,早就在那裡等待!就像我們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美,但是,我們總是向外攀比,不敢相信自己是如此的特別,如此的獨一無二!因此,錯過許多美麗的時刻……美麗,從欣賞開始,而不是去攀比和在不滿挑剔里追尋!財富再多,都不及內心滿足來的快樂。心中要有是非,但不被是非左右;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為了爭是非,而造成損人不利己之事。許多人信仰佛教,卻非常害怕皈依,因為覺裡面有太多的條條框框,這是猜測里的誤會!真正的佛教,是自由的代名詞,從來不強制約束信徒們,遵守某些規則都是出於我們自願選擇…因為佛告訴我們,一些事情你如果要做,就一定要對某些副作用(惡果)負責,選擇要或不要隨你……清算之戒!一燈照破千年暗,這是自性光明的功德。敬重別人一寸,他人將敬重你一尺。幸福沒有捷徑,只有耕耘。佛法不能只講理論;宣揚固然好,身體力行更好。慈悲,不是口號,而是具體行動。心只有兩個去處──過去與未來;兩者皆無意義,所以要活在當下。佛教不強拉別人來信仰,信仰是個人自己的事情,當這個生命個體,面對自己的迷惑障難,找不到出路,看不見窗口…也許會自己開始蘇醒,這個時候就是尋求某種信仰的時候!所以,真正的信仰必是發自內心的不斷思考和追尋,為什麼活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誰是我內在的主人?……凡聖,在於心的染污與清凈。改變內在,才能改變面容,相由心生。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肚子里稍有一點知識,臉上就露出自滿的神色;雲層里積聚了一點雨水,隆隆的雷聲就響個不停要想得到財富,就要維護佛法;敗壞教法的財物,享用絕不會久長。對讚揚不表示高興,對輕蔑不表示憤怒; 專心致志追求智慧, 才是學人應有風度。智者對於自己的缺點,象割治膿瘡一樣無情;有這種決心的人們,一定會一天天長進。「修行無需經教」,這是蠢人的邪說; 不聆聽經教而修行,再努力也是畜生的辦法放蕩不定的人,難以得道成佛; 如能謹守寂靜,得道便為期不遠。心心希求佛果,不得高推聖境,念念欲樂悲濟,不得退屈自欺。念佛持戒,諸惡莫作,持戒念佛,眾善奉行,步步踏實,事事問心,心心相續,念念至誠。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善用時間,便是智慧。及時行善,為善最樂。生活普通,亦須了解無常;今天不修,明日無常到來。少計較,多福氣。生命是寶貝,覺悟生與死,是寶貝中的摩尼寶。有慈悲心的人,心中沒有敵人。生活起起伏伏,心要堅定信仰。人生貴在健康長壽,健康長壽貴在修行利他。不吃苦,就無法離苦。活得有意義,不在擁有多少,而在利他多少。從實踐善行中,體會清涼自在、沒有負擔、平靜祥和的法喜。慢慢讓水靜下來,一旦停止波動,水中雜質沈澱,就能清楚看見水底下是什麼東西。請伸出溫暖的雙手 握緊顫抖的心 讓他們找到依靠如何對治自己的染習呢?唯有經常心生警覺。戒並不是約束,而是保護我們。自利而後利他;自利首先要持戒。諸苦如夢中喪子,妄執實有是枉然;故於違緣會遇時,觀如虛幻佛子行。狗不會反咬飼主一口,此乃人狗之間最大的差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凡事不能輸的想法,會令人窒息。誠於內,形於外待人,是一種幸福的亮度。知足與快樂是世上最好的化妝品,令人青春永駐。與任何人接觸永不傷害。行善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在造惡呢?瞪他一眼便是!慈悲始於家人。正義始於鄰居。善用前人智慧與經驗,可以按摩僵硬的腦筋。經一事,長一智。當正確善用經驗。關心要捨得多說一些對方想聽的話。口氣決定聽者感受。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人常持此意,以應事接物,自心何等自在。真干,下鈍功夫,是真捷徑!不違世俗不逐塵,待人接物盡本分,事事隨緣事事圓,日日無心日日新身殘而德全,可謂生命;身全而德缺,只算半人。用人的訣竅是把每個人放到他最適合的位置。小偷,其實是向自己偷東西最多的。懺罪莫避丑,治病莫怕疼。是生意就能賺錢,看你是否有此福報;各行業都有空缺,看你是否這塊材料。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造成。故釋氏云:『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凈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四面佛真正的意義,是指對凡事皆能以正知正見的智慧觀察入微,因此任何事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做起事來自能面面俱到、圓融無礙,具有這念心,就是四面佛。拋向天空的一把泥土,肯定會墜回大地;至上佛陀的教誨,是同樣肯定與可靠的。黑夜消失之後,太陽肯定會升起;至上佛陀的教誨,是同樣肯定與可靠的。雄獅步出洞穴時,肯定會吼叫一聲;至上佛陀的教誨,是同樣肯定與可靠的。各位弟子應該做到的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做法,讓家人也能沐浴在佛所說的喜悅之中。「春節燒頭香」的事——我們總是以為在除夕夜誰第一個燒的香就是「頭香」,這實在是個誤會!「頭香」的真正意思是「在這一年裡,你第一次來寺廟,燒的第一支香,就是屬於你的頭香!」總是喜歡超過別人,以為很多人里,只有「我」第一個上香,我就是「頭」,哈……造香的人才是!修行除了理論、禪修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人與人的互動之間,學習認清自己,幫助他人。婚前要張大眼晴,婚後則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心呀!猶如冰川中的白霧,誰知霧何時散去。現在,唯一依靠祈禱,修行正法吧!霧一定會散去的。不善用金錢,則成金錢的僕人。貪心者,是被財富擁有,而非擁有財富。活的久,不如一日持戒。平常心是生活哲學中的大師。野心常令自已做出卑鄙的事,攀岩與爬行都具同樣的姿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是經驗之智。用顯微鏡看自已,絕不敷衍輕率;用望遠鏡看別人,知道就好心存善意。行善是黑暗中的燭光,可為人間帶來光明與溫暖,人人都可以成為那一支蠟燭。對於禪佛教里有許多方法練習。但是,無論什麼方法,都不外「姿勢」和「心靈」的結合…保持這個端莊的姿勢,讓心和身體同在,觀察此刻的自己身和心發生的一切現象,無論好壞,只是看著這一切…不需要改變自己什麼,需要的就只是「保持覺知此刻」,看著這一切身心的現象生生滅滅。以輪迴為舞台,台上台下都是演員,人生如戲,究竟非真。人要有事做,要做善事,內心才會充實。自恃一己才智極為不智。生活簡樸者,思想必然高超。無有不勞而獲,勤勞是唯一的方法。失足可愈,失言如覆水難收。愚人之心在其口,智者之口在於心。學愈多,愈知道自己所知甚少。凡夫活著是為了吃喝,菩薩吃喝是為了活著能幫助眾生。欲了解自己,唯一先認識心。幸福不是健康長壽,而無生活目標,遠離三寶。別自以為聰明,卻常做錯誤的判斷。點亮心中那盞常明燈,所到之處皆和樂光明。心如明月,烏雲遮蔽只是暫時。凡事何不從自己做起?冷漠只會讓自己每況愈下。佛陀,心靈疏導的大師!子死,母悲痛失心,緊抱其子屍不放…尋佛求解,佛說:「去找不曾死過人的家裡,要七顆芥子來吧!」…尋覓…竟然不得一家不曾不死過人!忽然醒悟「有生必死」…心智恢復,接受死亡…看穿一切的不確定性與不可掌控性,隨佛修行,深悟法性…佛不是婆婆媽媽,而是事實教育!……高明心迷時,念頭紛煩,非心煩。看每一個念頭,消失時不再造作,自然清安。禮拜可消吾輩之貢高我慢心,至誠生起絕對信仰,堅固不退轉道心。安住當下,不迎不拒,不思不念,明明白白,即是持菩提心,這是智慧。學習做自己的主人,懂得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自利利他。沈默也是一種修養。該說的絕不裝啞。生活佛法化。人與人之間即是道場,就是修行的地方。學佛是為了將來成就佛道,而非裝扮為佛。不能心善就好。心善、口善、身善,方為善士。學會平靜時,折磨方離去。穿越絕望與希望,心的深處有歸依。來到人間,我們的頭頂,有朵純潔的蓮花,與心相應。即使遇見黑夜,蓮花也會看見。若泡一壺好茶,千萬別獨自一人飲茗;陪伴家人或書本,會有另一番味道。賣豆腐的故事。貧女和她的老爹磨豆腐時候,想去東門賣,東門是集市,人很多。想想東門太遠,還是去西門吧。想想西門也不行,那麼去北門吧。兩個人邊磨豆腐邊商量明天去哪裡賣豆腐。第二天早晨起來,還是在自己家門口賣豆腐。為什麼活得累,沒有用的想法太多了。這些無用的東西去掉,才會活得輕鬆。出家不是心灰意冷式的青燈古佛,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自製,自律,清凈,自在……聽聽大自然的聲音,然後放下心中不協調的對話。擁抱大自然,用心呼吸,內心將產生某種共鳴,令人心廣神凈。恬靜的日子並非無事,而是不被事煩心。保持乾淨的笑容,以誠待人。身體是資糧的籃子,裝的是智慧的果子,用它供養蒼生。導師說得再多,也比不上情話一句,但我仍然要說……。看住心使人變聰明,不計較讓人懂得沈思。慈愛這道菜,遠離酸甜苦辣。具神通者,所教若不符合三法印,即非正道,應遠離。凡是符合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就是正道。修行是什麼?修行就是修心不執著所有,行為符合大悲,否則修行不具義。任何法門若無悲智,便非佛法。慈悲與智慧猶如日月。從生活的遊戲中,學習不執著輸贏,讓生命更具意義。世間是是非非,無一不是遊戲。業力的驅使,猶似鴨子見到池塘,蒼蠅聞到腐味,鷹赴屍場般,慎思之。佛法,就是這些來來往往,忙忙碌碌,生生世世,聚聚散散…那些永遠也了不了的因因緣緣,一切都會過去,一切也都會不了了之。世間事,其實無論你「放」?「不放」?時間到了你一定會「下」滴!無論執取「空」或執取「有」,皆為「斷見」,未見自性真諦。善加分析,將了知慾望不實有。修道人無論用什麼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若好色,腎就會有病,貪財多了就會有心病,脾氣大,肝就會有病,生惱怒,肺就會有病,盡怨人,脾就會有病。學習佛法,目的為求智慧,是一天比一天有智慧,不可一天比一天糊塗,有的人越學越貢高,越學越我慢。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講話……修行人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麼?因為少吃少生慾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要清凈慾望,必須先了解慾望的本質為何?調伏己心,才是真修行。一來訪者說:法師,我感覺好不自由吖!我問:誰綁住了你?富有者修行,當離驕傲、我慢。業報現前時,當堅持菩薩道精神,不畏懼、不退轉。一旦解脫輪迴、證得智慧,那一刻將充滿喜悅與光明。他人毀謗,正可測試自己忍辱的程度。凡是能利益眾生,即便自己受極大痛苦,都應該勇敢去做。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於自樂他諸苦,自他交換佛子行。真正的出家人其實是一位老師,負責佛法的傳承與教化!所謂「宏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一個出家者,如果不能內修自己,外揚法化,就已經失去出家者的意義,出家人真正尊貴的地方也在這裡!如果沒有教化外在的因緣,正好可以專心於自己的修行,所謂「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佛教的理念,儀軌,制度,等等,都以佛的教法為核心,經過幾千年的流傳沉澱,吸收中國固有的文明和禮節,加以佛法的改造和提升,時代不同,有些是需要揚棄的,但是更多的是需要發揚與繼承的。不是看表面就了解的,還是需要深入與勘察體驗的,這是一種人類文明的教化方式之一,輕易否定無非無知!慎…但凡要來佛寺,先備一份「虔誠恭敬」。服裝整齊素樸,心態平淡天真,不要帶著強烈的貪求去寺院祈禱…「菩薩保佑我,如果這次賺錢三萬,我分給你三千!」和佛菩薩談生意,這實在是個誤會!佛菩薩雖大慈大悲,有感即通,但佛菩薩更鼓勵人要有清凈心,知足心,感恩心,孝敬心,布施心,慚愧心,安心……菩薩保佑你!今天傳授你們一個要訣,什麼要訣呢?就是在緊急關頭的時候,保持鎮靜,不可緊張,將生死置於度外,一心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會化險為夷,度過難關。戒殺放生,長養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誡我們終身力行之事。父母教子女,老師教學生,記者贊放生,作家弘揚放生,出版商提倡放生,明星現身說法帶放生,政府首長鼓勵放生,富翁用錢放生,蓋放生園,弘法人開示放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多替別人想一想。能夠視眾生如母,才是上品根器的修行者。生活中不知修行,就像迷航一樣。經典是良師益友。鐵生鏽了,裡面的堅持仍在,身體病了,心靈的安住亦需堅持。任何言語聲音都無法描述靜默,只有體會靜默者能懂。從靜默本身了解心,才能發現心。內心不安,表示你正在懺悔某件事做錯了。每早被酸痛吵醒,表示我還活著真好。說別人很容易,檢討自己較重要。結緣,不攀緣。行善辛苦,但不痛苦,這才是喜悅所在。皈依是為解脫輪迴唯一之鑰。善待家人,善待同事,善待動物。不要為明天焦慮,活在今天也很好。過簡單的生活。與心和平相處。一旦發現心舍離安定,立即觀空。靜思是覺悟的捷徑。一次只做一件事。燈,在佛教里象徵「大光明」。要知道重要的不是去訴訟這個世界有多麼黑暗,而是看看我們自己的心裡有多少光明…所謂:「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愚」。佛法,傳繼一種永恆的祈願「點一盞心燈!」相信自己,你有能力改變一切。別站在河邊喊口渴。輪迴非永遠。只要找到打開輪迴之鎖便可解脫。家庭是一種和諧的美,存乎於心。 佛寺是一種靜穆的美,發乎於心。早起的人,陽光會讓身心充滿能量。將心安住一處,散亂的心就會集中專註。對治貪婪的方便法門,就是行布施。了知貪的自性,將貪慾轉化為智慧,才是根本之道,並非斷貪而已。如何對治自己的習染呢?唯有經常心生警覺。我們常要求別人改變行為,以符合自己的想法。事實上,一切憎恨、取捨、分別,都來自你的內心。富而能施更勝享福。貧而知足更勝富有。美好的人生就像一場感人的戲劇而已。扮演好劇中的角色。人生只是一個行走的影子。好壞都會消失,能不變的就是菩提。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想太多的人,生活將無樂趣可言。不二過的人,就是好人。拒絕接受智慧的人,將陷痛苦無盡期。凡事捫心自問,對的起良心嗎?若是,心則平安。戲演完了,就該下台。也是一種自在。眾人希求的,必會讓你隨波逐流。能急流勇退是智者。聰明人若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就會成為狂妄之徒。仙人打鼓有時錯,請原諒他人一時無心之過。生活若只求快樂幸福,吃吃睡睡,這樣與動物何異?念佛可以紓解情緒。垃圾用對地方,就是資源。 資源放錯地方,便是垃圾。田螺生子為子死,這就是父母。路,走正了,就不必怕遙遠。佔人便宜,錯當自己聰明的人最笨。無明,只不過是心中的盲點罷了!那個盲點就是我執。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由迷得悟。給人力量的話,自己也會充滿精神。 給人肯定的話,自己也會積極。給人鼓勵的話,自己也會進步。 給人歡喜的話,自己也會快樂。給人一句好話,何樂不為呢?言語的力量來自內心的真誠。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是要能讓對方受用。千言萬語,有時不抵一個關愛的眼神。成功不在贏過多少人,而在幫助過多少人!遇見掛礙事,擔心不憂心,以智化解。父母打小孩,也是在打童年的自己。慈悲,不是用來要求別人對自己好的工具。面對挫折,需要勇氣與反省。外境動嗎?是己心動罷了。看見無常很平常,故難從無常的影子里看見警覺。心不動談何容易,但是你可曾知道,心本來就不動,動的是念而己。懂得放下的人,便能欣然接受一切。放下執著,不是放棄所有。閱讀無私,今天準備怎麼過!當流浪成為雲遊時,家就變大了。總有歡笑與哀愁,無懼向前走,做對的事。凡事先問動機,注重過程,別只在意結果。世上最難懂的領悟——放下。性情剛烈易生傷害。千萬莫逞一時。病苦對修行人來說,是一種無上修。追求快樂就會帶來痛苦,與苦樂保持距離,行中道,視一切皆非真實,身在苦樂中時,保持感恩與迴向,然後舍離現況。萬法皆是由因緣所生起,應當廣結善緣,普遍建立良好的關係,若能體會「緣起」的道理,人才能生出一顆慈悲喜舍的心。生命之所以可貴,全在於修行,此生不修,身體就是臭皮囊。懂得閱讀自己,才能發現自己。善心慈愛是唯一不會垮的投資。凡是向外追求而不反求諸己的,到最後都會空虛,進而執著自己的情感而產生煩惱。只要確立心靈的主體性,讓心靈自由自在,不被外在的情感所牽絆,才是解脫之道。自我要求遠勝自我表現。要顯現空性,先懂得二種心態,(1)感恩心。(2)柔軟心。就具足忍辱。印度聖雄甘地說:從一個民族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民族品質的高下。只有善待動物的民族才能建立偉大的國家。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任何人都是自己行為的鏡子!看他人的優點,自我鞭策;看他人的缺點、反省自己。有一些話,祇能存放在自己心中,作為智慧的教育,說出來好似在訓導對方,反而顯出自己的愚痴。自己要做好,也要尊重別人。信仰的層次,必須借著智慧、體悟的提升,是故聽經聞法,乃修持上不可或缺的途徑。知恥近乎勇。心不專、念不一,做事就難以成就。一位禪師說「能夠離開你的就絕不是道!」可以把這句話這樣說「能夠離開你的就絕不是幸福!」幸福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是我們背棄了幸福!此刻反觀自己,竟然可以呼吸,可是我們從來沒有以為可以呼吸就是幸福;我們竟然可以走路,可是我們從來不曾覺得會走路就是一種幸福……我們的幸福還有很多…很多…社會亂不亂,皆由己心分別;心凈,社會自然清凈。送一塊翡翠給公主,不如送一個麵包給乞丐。勇氣不可失、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能與不能的事,只怕不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失去的,就該放下。自私往往自害而不自知。當拆除大隊來的時候,我們就得離開這個家。平時做好準備的人,將無懼於無常。遠離世間八風,並非要你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告訴你世間無一實有!心不執著便是遠離。凡事既是無常,我究竟為何而忙呢?能思惟此一問題,便可發現心要靜下來好難,猶似坐在熱鍋上,片刻難安!此時就去禮佛!覺醒的心將能幫助你,克服焦慮的心。處處用心,就是不要用錯心! 處處小心,就是不要小心眼!佛法懂越多,越感不足,謙卑是行菩薩道!行善很好,但不能究竟解脫!心住自性覺便是。怨親債主之事,雖非妄說,但也不可生實執心,不要一點風吹草動,就動不動怨親債主,怨親債主,疑神疑鬼的,好好的一個人,弄的神叨叨的。滴水穿石,再大的磨難都可以過去的,忍辱是行菩薩道!任何問題本身就是答案,就看你怎麼看問題!發露懺悔是鼓勵佛子認錯,更重要的是不貳過!善業顯現莫喜,惡業成熟莫怨。接受後放下不再回憶,保持警覺!修行在心。令心安住一處,保持不受外境影響,這就是定。自心即是大藏經。感受幸福源自懂得感恩!險峻或平坦,都是成長的養分,足以影響一生星星令天空璀璨,善良讓人間溫暖打開心房,讓陽光進來,將慈愛傳出去!做事有自信,做人莫自大。讚美一個人,能讓他知錯,遠比懲罰有用。少生氣,多福氣。走正道,心即無恐懼。佛法不遠人,生活中的放下即是佛法。指出他人錯誤也許可以更婉轉。給人信心來自鼓勵與愛而非指責。憤怒令我丑,知此我微笑。回來守護心,慈觀不間斷。生活原本沒有煩惱,當慾望之火被點燃後,煩惱就來敲你的心門了。生活原本沒有痛苦,當你開始計較得失,貪求更多時,痛苦便來纏身了。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人之所以煩惱,在於對生活捨本逐末。人之所以疲累,在於想擁有的東西太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活得還不夠簡單。與其渴求遠大的虛幻雲影,不如珍惜身邊的點滴甘露只有懂得節制慾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只有懂得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和諧;只有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從容懂得惜福,才會有福。心中存有幸福,幸福就在你的身邊。每個人都要學會珍惜眼前的實實在在,不要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馬不停蹄地疲於奔命。謹記,一味盲目地去追尋那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幸福,你就會錯過所有路邊的最美的風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要八戒更須悟空。寶藏就在你身上。將心比心,就是佛心;擁有佛心,就有佛眼。借雙佛眼看懂別人,別人才會為你打開心門。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莫忘世間苦人多從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綠葉: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語言』、一片『好的行為』。 有智慧而不將其貫注在生活中的人,有如一個只耕田而不播種的農夫。凡有果,必有因。由於家庭環境的不同,成長過程的不同,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你的習慣,同時,要寬容別人的習慣。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鏡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不為別人著想,別人就不會為你著想;你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方便,別人也會替你著想,考慮你的利益。學會換位思考,人生將從此煥然一新!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癒一切的病苦。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 當你從為慾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並不在於你身處之地方。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裡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我們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內心的反映;在心情開朗時,見到的人都友善親切;在心情煩躁時,碰上的人彷彿都面目可憎。我們的心影響著我們所見到的世界。擁有一顆快樂的心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內心充滿仇恨的人,見到的是一個令人憤怒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透過評批的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有缺陷過失的人;透過傲慢的眼睛看,這世 界充滿了低賤愚痴的人;透過智慧的眼睛看,你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學習的地方。有智慧的人----在獨處時會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獨處時則會管好自己的口。自知為愚者的愚者並不愚蠢;自以為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 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只要你仔細去看,即使一個醉漢或一個瘋子,都有一兩件東西值得你學習。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窮凶極惡、蠻不講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師。在碰上一個這樣的人時,你應該歡喜對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學習考驗忍耐的良機!為什麼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因為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本身之嗔恨。當你心中再無嗔心時,面對惡人並非什麼受不了的事;事實上,你根本不再會覺得世上有任何惡人。每個人都喜歡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對你說了句什麼後就大發脾氣,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權付託了予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個人都成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嚮往自主的話,先去學懂主宰自己的心。如果你為了人家的一句話就大發脾氣,或者是飄飄若仙,你的心其實是在跟著別人的話走。把自己的快樂託付在別人隨便的一句話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我從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視釣魚或狩獵為娛樂。我們的生命怎麼可能會透過 另一個生命的結束而變得更加精彩呢?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會再加以殺害,而這只是為了周末有點什麼娛樂而已,你會有什麼感想?我不認為你會欣賞認同這些人的嗜好。同樣地, 我不明白為何你會視釣魚與狩獵為娛樂,這只是無謂的殺生。當殺害生命成為你的嗜好時,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動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動物需要飲食,你也需要飲食;動物會高興也會悲傷,你也會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些人說動物與人類不同,所以就可以妄加殺害,我從未聽過比這個更無稽的謊言。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你是在傷害你自己。宇宙萬物皆為一體。在你傷害大地、河川及這上面的生靈時,你其實正在傷害你自己。在別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時,若能生出隨喜的心,你也就是參與了這一件善行。在別人做了傷害其它生命的事時,你的認同就等於你的參與這個惡行。隨喜是妒忌心的妙藥。在他人得到快樂時,若你為他心生歡喜,你就會被他的快樂所熏染。如果問題可以解決,你沒必要憂慮;如果問題無法解決,你再憂心也無補於事。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這種那種的艱辛。要解決艱辛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窮苦國家的慘苦生活,你的所謂"艱辛",突然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生命的本身並不艱苦;艱辛的感覺只來自你的對抗與不滿。痛苦與疾病只是病徵而不是病灶。先醫好你的心靈,它們便會自然痊癒。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礙都源於你的貪念、嗔恨、執著、愚昧與妒忌。最有效的治療是先醫好你的心,否則你的病苦將永無休止。正如一個武士需要對外在的環境保持警覺性來保家衛國;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心念時時觀照來保護自己。在你做壞事時,少不免會東張西望,避免給看到。其它人看不看到其實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會看到,而你沒可能可以逃避自己的心。根部有毒性的樹所長出的花、果及葉也都是有毒的。同樣的,任何由貪執及 仇恨所驅使的念頭、語言或行為都只會帶來痛苦的果報。心是所有行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個充滿仇恨及貪慾的心所引發出的言語、行為及念頭只會帶來痛苦;相反地,一個慈善的心所引導的身、語、意運作皆會帶來福樂。你沒可能打敗所有的敵人,但在你打敗了心中的我執時,基本上就等同降伏了所有仇敵。我執是把我們與痛苦系在一塊兒的枷鎖;在我執被放下時,真正的解脫自在就在跟前。放下一點點執著,你便會有一點點自在;放下多一點執著,你會有多一點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時,你便會體驗到完完全全的歡喜自在。很多國家嘗試以戰爭來達致和平,我倒想知道這其中的邏輯性。 以戰爭來爭取和平,其可行性和以油去滅火一樣高。任何以仇恨作為動機的言行,永遠不可能成為化解仇恨的一種方法。在一場紛爭中,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宗家庭糾紛或只是一場打架, 其實永沒有對的一方,凡有參與的都是錯的一份子。解除核武器並不會達致和平。當人在被嗔恨心支使下,即使用一塊石頭也可 以殺害很多生命。只有解除嗔恨才可以達致和平。由心開始,從心著手,凈化心靈,才是達致和平的唯一有效方法。善心是唯一的和平之道。在沒有善心的時候,你沒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在連你都與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哪有可能達致整個世界的和平呢?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剎那,你眼中的世界就變得和平;當每一個人都放下嗔恨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會變得和平。內心與外在的世界並非兩回事。當每一個人心中都再無仇恨時,世界和平就自然地會展現在面前。你不一定要是英雄豪傑才能拯救這個充滿暴戾的世界;你只需要以慈悲心對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這個世界就已因你的存在而變得祥和了。要令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並不需要大聲弘揚什麼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為慈與悲的化身。當心中洋溢慈悲時,你就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周遭的人;當他們心中的慈悲之燈被燃著時,自然會再燃亮更多的生命!慈悲心有點兒像感冒病----在你沾上了它時,你周圍的人很難不受牽連傳染。當你是對的時候,你並不需要說什麼;在你理虧的時候,不論你說什麼也沒用! 有人說過:"如果你是對的一方,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那一方, 你沒資格去發脾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來自他人的言行,並不可能對你造成傷害;你之所以感到受了委曲,只因為你對這些言行介懷。受到他人無理的迫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以仇恨心響應,則更加加深了你的不幸。仇恨並不能傷害到被恨的人,只會傷害到自己。想想看: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怎樣的?不太好吧!那為什麼把仇恨 帶在身上呢?仇恨對你與別人都沒有用處,它只是一件不論帶多短的時間與旅途都嫌太笨重的一個包袱。憎恨一個人是一種很費神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歡這個人,何必為他費神呢? 如果你喜歡這個人,哪又幹嗎要去憎恨他呢?在他人做了令我們不快的事時,我們往往會去憎恨他,就好象憎恨是一種報復似的。要去恨一個人需要不少精力,而仇恨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每一分一秒都在傷害自己,卻不會影響到被恨的對象,哪又有何意義呢?為什麼沒有人會對一塊石頭大吵大鬧呢?因為石頭的靜默令挑釁生事者無從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時,生事者遲早會失興緻而另去他方。心如如不動,不理他人對你說什麼或做什麼,就像是安坐於有毒的刺藤叢中 一樣:雖然你不能令刺藤消失,但起碼不會給它刺傷自己。謙卑並不等於懦弱。謙遜其實是世上其中一種最大的力量。試想想:傲慢與謙卑,哪一樣較難做得到?驕慢並不會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謙卑反而令人尊敬。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只是對他人謙卑,即使對一條蟲、一朵花,也會謙卑尊重。最不中聽的話,往往是對你最有幫助的指引。對一個不明生與死的人來說,人生是一種很令人煩惱的事情。學習去思維生死----開始的時候這會令你不安,但當你克服了對它的恐懼時,思維生死只會使你的生命越來越燦爛豐盛。提醒自己死亡隨時會來臨,就是策勵自己不要枉過每一天。你認為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 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死亡本身並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壞的事情,只是自然變幻的一個程序。對一個沒枉過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沒什麼可懼的地方。死亡之可怕,只源於你對生命的執戀。對一個可以隨時面對死亡而無懼無悔的人來說,生命中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傷害到他。萬事萬物無不在變幻當中。把生命與快樂寄望於事物的常久不變上,無疑只會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對失望。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展:先是產生,然後維持狀況一會兒,最終就改變消失。儘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序,並非好的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並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後,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了。在欣賞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投入其中,全神貫注,甚至因受到劇情牽引情緒 而大哭大笑。但想想電影是什麼?不外乎紅、藍及綠色的變幻光束投射於白布上,再配上些聲音而已,卻令觀眾信以為真,把劇情發展視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樣的, 生命中之苦與樂也不過只是一系列的變幻景況,維持並不太久,只是當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們當然要盡生命中之責任,卻毋需過於介懷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場電影而已!快樂之道其實很簡單----生活順景時,要知道福樂並非永恆;生活不遂意時,視困境為過眼煙雲。不要把這些體驗看得太認真,要知道苦與樂來來去去,變幻不定。在看透這一點時,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觀,世事翻騰反覆而不揚一條眉毛。在你能把宇宙萬事萬物皆視為夢幻泡影時,你將永不會再感受到痛苦與束縛。鳥在唱,小狗在吠。小鳥只不過鳴唱,小狗也只不過在哮吠。這些只是聲音,不多不少,不好不壞!但你的心卻在批述:"呀!這鳥鳴實在悅耳!", "那狗吠聲真令人心煩!"。引致你興奮或厭煩的並不是鳥聲或狗聲,問題出在你自己的心上!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你只需知道:"這是小鳥的鳴聲,那是小狗 的吼聲!"就足夠了。樂聽讚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些心態就像鎖鏈一樣,把我們與恆久的內心痛苦連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們時,我們才可能體驗到自在與快樂。你的心不停在說:"我需要這個!我需要那個!"不要理會它的要求。你早已擁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卻永沒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證,即使沒有它們,你的生命也一樣可以很自在快樂。過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快樂的秘密不過如此而已。要為自己創造一個快樂的生命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兩種材料:一個簡單的生活方式和一顆滿足感恩的心。與其對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於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人生最大的財產是健康,最大的財富是心足,最大的勝利是無嗔,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悠然自得。要令自己在生命中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對人對事有所希求;在心中沒有欲求的時候,生命就不會再有失落。慾望與執戀是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原素。在消除了此二者時,我們幾乎沒可能會不快樂自在。人總以為擁有的愈多就會愈快樂;事實是要求的愈少才會愈快樂。還未"擁有"的人為了爭取而受苦,早已"擁有"的人為了不想失去而痛苦, 看:"有"與"沒有"和快樂與否並無直接關係。但世人都窮一生去追求慾望,這其實是不是有點傻?快樂與擁有多少物產並無關係。在你缺乏財富時。你日思夜念要得到它們。 在你擁有財富時,你會日夜擔心怕失去它們。你見過一個快樂的富翁嗎?他們其實與窮人一般痛苦。要尋找快樂,你必須找對地方----自己的心。人們總以為財富與名氣等於快樂。如果你心裡已充滿了快樂,你根本不需要名利;如果你心裡沒有快樂,縱管坐擁全世界的財富與名利也都沒有什麼意思。如果你只懂得終日勞碌於爭取更多的金錢及保護你已有的財富的話,它們對你其實就已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了。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樂,就不要把快樂建基於你所擁有或所缺少的事物上; 視你的財富、你的房子及車子都是向別人借來的,好好利用它們,但不要執戀它們;那你自然會享受一個簡單但快樂的一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做的,但往往是在我們放棄刻意追求快樂而做種種事情時,它才會悄悄來臨。一個火把可以點燃更多的火把而不失本身之火焰。快樂就如火焰一樣,你可以不斷施予別人快樂,卻不會因此而犧牲自己的快樂。快樂就像一盞油燈。當燈被點亮時,它不需要向黑暗說:"讓我來照亮你 吧!",它不再需要做其它的什麼,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會被照亮起來。同樣的,當你的心中充滿快樂時,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麼,你周遭的生命也自然會被照亮。他人的話----不論說的人如何偉大,對你都沒什麼真正的益處,除非你把他的智慧變為你自己的智慧。先弄清楚慈悲與智慧的種種,然後仔細地思維內里的深義,最後把它們用在你的生活中。你越運用它們,你就越會感到它們是達致快樂的路向。在最後,你自己變成了智慧與慈悲,你的舉手投足都就是悲智的表現。風雨並不能損大石之分毫;惡言及攻擊並不能傷害一個"無我"的人。心定,慧生我所說的對你並沒有一點用處,除非你把它刻在你的心上,而不是單單記在 袋中。在你能做到這一點時,你的所有心念、行為及談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它們,你的每一句話,甚至你的舉手投足都成為對整個世界的開示。這個世界將會因為你的存在而得益!一則禪宗故事說,有一個人騎著馬賓士得很快,在路邊的人對他喊道:「喂!你要趕去哪裡?」騎馬的人回答:「我不知道,要問馬才知道。」這的確是我們的處境。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心靈成長?答案就是修行。通過修行,人可變得心寬如天地,一如佛陀的心,能夠擁抱整個宇宙。我們自己不 願意他人給自己帶來痛苦,不喜歡他人粗暴的對自己說話,請不 要把自己不 願意的施加給其他生命。 少了舍,你的愛可能變成霸佔。夏日微風清爽宜人,但若要把這微風關到錫罐中,自我獨享,微風便會逝去。有時你對某人生氣,即使用盡各種方法轉化憤怒,還是毫無用處,這時佛陀建議你送禮物給他。傾聽是一種很深的修練,觀世音菩薩有很深的傾聽能力,他名號的意思就是「傾聽世間的哭喊」。你必須先空掉自己,預留出空間以便傾聽。羅睺羅初為學僧時,佛陀曾教導他,人之為人,要如大地、海洋和江河一般。不管人們向大地傾倒任何東西,無論牛奶、花瓣還是肥料,大地都欣然接受。為什幺?因為大地是如此的廣袤,她有把一切一切轉化成土壤、植物和鮮花的偉力。慈悲:最高貴的生活方式慈悲心是憤怒與痛苦的解藥要幫助你的兒子,得先重建自己內心的和諧。請先深入地觀照自己!如果要幫助母親,也是如此,請找出可以幫助母親的智慧。佛陀傳授給我們許多慈觀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侶對佛陀說,他們叢林寺院附近有精靈作祟,造成許多困擾。佛陀於是對他們說了《慈經》:希望達到安樂平靜的人,應學行正直、謙恭、懂得使用愛語。他們懂得簡單和幸福生活,慈和、恬淡、少欲,不跟隨大眾比較和競爭。 他們不會做任何智者所不認同的。他們的心經常憶念:願所有人和眾生生活得幸福、安全、心思賢厚和自在。願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安寧,無論是弱的、強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我們能看到的、我們不能看到的、近的、遠的、已生的和將生的。 願不會有任何人殺害其他人,不會輕視其他人的生命,不會因為憤怒和噁心帶給其他人痛苦和困難。猶如母親以自己的生命保護她唯一的孩子,我們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以無界限的慈悲心覆蓋全世界和眾生,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慈悲心不受任何東西所分隔,我們的心沒有任何的仇恨或怨憤。不論任何時候,在行、住、坐、卧時,只要清醒的時候,我們願保持心中的慈悲。慈悲的生活是最高貴的生活。不落入邪見和貪慾,過著安寧的生活,達到覺悟,修行將能真正超越生死。 在誦念並修行《慈經》幾個月以後,這些僧侶理解到那些不安的精靈所受到的痛苦。結果,那些精靈也開始修行《慈經》,充滿慈悲的能量,森林也因此恢復了寧靜。聲與光無孔不入:我們的慈悲也需如此。晨起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今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了!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在如此美好的早晨,回憶往事--我雖曾失敗,但從來沒有失望;我雖曾傷心,但總能安然釋懷;我雖曾受委屈,但知道世間一切緣起緣滅;我雖曾流過淚,但深信人生明天會更美好。今天,在您佛陀的慈光加被之下,祈求您賜給我勇氣,面對今天所有的挑戰;祈求您賜給我忍耐,接受今天所有的挫折;祈求您賜給我力量,承擔今天所有的工作;祈求您賜給我智能,感謝今天所有的因緣。慈悲偉大的佛陀!請幫助我啟發智能,請幫助我打開心眼,能讓我欣賞天地的美妙,能讓我感恩人間的溫暖,能讓我得到朋友的提攜,能讓我明白佛法的珍貴。慈悲偉大的佛陀!請幫助我成為一個心靈的富翁,每天歡喜付出,每天樂於結緣,每天慈悲喜舍,每天寬厚待人。慈悲偉大的佛陀!請幫助我成為一個生命的勇士,能夠思惟清凈,能夠經常奉獻,能夠諸惡莫作,能夠眾善奉行。 慈悲偉大的佛陀!祈求您的加被-願我有靈慧善巧,擁有佛心;願我有般若慈光, 救人苦難。慈悲偉大的佛陀!我感受我有您活在我的心中,我明白我為歡喜而來人間的,我懂得我為奉獻而入社會的,我知道我為圓滿而修佛道的。我發願從現在起-每天要利樂有情,自覺覺他;我發願從今日起--時刻要福國利民,度己度人。慈悲偉大的佛陀!請接受我今天晨起後,真心對您的祈願!慈悲偉大的佛陀!請接受我今天晨起後,真心對您的祈願!註:若家中供佛,在佛前祈願為佳,若家中沒有供佛,用恭敬的心祈願也可以,因為佛心無處不在。敬請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消災免難,有求必應。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凈土。(無:音念摩mo)人生十二種妙吉祥( 當您得到這份智慧禮品,您便得到了我的祝福,希望您能夠恭敬愛惜,切莫褻瀆亂丟。)歡迎您的到來,我願以無比清凈歡喜的心,把這十二月妙吉祥做為最上的禮品贈與您,祝福您和您的家人朋友,時時綻放美麗的微笑,活的清凈,安樂,無憂。朋友,清晨睜開雙眼,您是否記得如何發自內心地微笑?在喧鬧的人群中,您總在心底湧上最深的寂寞? 在繁忙的都市裡,您該如何重撿內心久違的平靜?您可知道如何自主命運,可想獲得幸福吉祥的人生?命運似乎從來愛捉弄人,這個世界又是苦難頻繁,它讓我們悲喜無常成敗難定,不過如果您想讓生命超越,想做個自主沉浮,達觀自在的人,如果您想活得更成功,更智慧,想求得吉祥如意,福壽雙增,那麼就讓這十二月妙吉祥做您的朋友吧!願這十二月妙吉祥能夠滋養您心中喜悅的種子,心存妙吉祥,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處處妙蓮開!一月: 人生什麼為妙? 積德行善為妙! 行善的人,福雖未馬上來,禍已經遠離你了,行惡的人,禍雖未馬上找來,福已經遠離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我們今天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應該常常都這樣,常常都不要忘記心存仁善,樂於道德,並且歡喜於行善,那麼積善則受樂,原來陰霾的內心就會漸漸雲開霧散,法的快樂自然從心中湧現,如果動了惡念,做了惡事,不可一次又一次的作,不要喜於作惡,積惡則受苦。因果通三世,法句經云:「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善惡還影響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這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中對2700多人進行了14年跟蹤調查後得出結論。他們發現,一個樂於助人和他人相處融洽的人預期壽命顯著延長,相反,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l.5倍。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常懷善念,常懷感恩,謙恭待人,身心、氣血、靈肉皆處於一種和諧的境地,就會感到越活越有意思,這也是健康的首要條件,美國著名心血管專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對500名醫科大學生開始進行追蹤研究,經過25年後,他發現其中對他人「敵視情緒」強或較強的人,死亡率達96%,在這批人中患心臟病者竟然是他人的5倍。巴西醫學家馬丁斯調查了583名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臟官,與清廉者對比,經過長達10年的考察,結果發現,貪官一組有60%的人生重病或死亡,而清廉一組生病或死亡的只佔6%。你說,這不是「惡有惡報」嗎?經常以慈悲為懷,樂於積德行善助人為樂,並不求回報者卻恰恰得到了健康長壽的回報。這其中的奧妙何在呢?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有以善為本思想高境界的人,情緒愉悅,古代聖賢說的名言現代的專家通過對「善惡報應」研究所取得的詳實資料中揭示的科學機理,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對「善惡報應」去深思。因果規律是宇宙的法則,我們對宇宙發出善的念力,就會感召吉祥,發出惡的念力就會感召災禍。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天災就少了;人與人和睦相處,人禍就少了。古人說:「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運,超出命數之外。為何不吉祥,就是心裡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有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凶。宇宙萬物皆為一體,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你是在傷害你自己。 在你傷害大地、河川及這上面的生靈時,你其實正在傷害你自己。不想壞事,心樂;不說壞事,意樂;不做壞事,身樂。行善為樂,所以積德行善就是吉祥。二月: 人生什麼為妙? 孝順父母為妙! 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深似海深,要知恩感恩報恩,諸事不順多因不孝,我們能得人身,是與父母有緣,母親懷胎守護,哺乳養育;父母親提攜教導、備資營生,無比艱辛苦勞!為人子女,應善體親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進而養父母之慧以解脫,再進而孝法界一切如母眾生,是為大孝至孝,『孝』首重在順從,要體貼親心、聲色柔順,切不可不耐與嫌煩。佛說:「人應控制言語心念,也勿使身體做錯事,家裡物質若是豐足,就取與他人共分享,待人應溫和有信心,言語也應親切友善。」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求效率,做得踏踏實實!我們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好好珍惜有用之身,福利人群、導人向善,切不可吃喝逸樂、耽戀物慾,或搬弄是非、造業行惡,有損為人子之孝道,孝順的人心安氣順,孝順為樂,所以行孝就是吉祥。三月:人生什麼為妙? 不生氣為妙!生氣既傷害了自己,又傷害了他人,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仇恨永遠不可以止息仇恨,只可以用慈愛來止息,一念嗔火,造下多少禍端悔恨,一念怨恨,結下多少怨家,積下多少病痛,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世界很奇妙,你對這個世界微笑,世界就會對你微笑,你對這個世界生氣,這個世界也會對你生氣,好壞都是自己分別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用平等的恭敬心慈悲心來對待一切,和諧自他關係,如虛空般無住的包容一切善惡美醜好人壞人好事壞事。生氣只是一時的心情,如果能在睡覺前擺脫,表示你明天將有一個好運的日子。忍辱為樂,所以不生氣就是吉祥。四月: 人生什麼為妙? 感恩為妙!感恩每一滴水珠, 它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支花朵,它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 編織我的夢想; 感恩每一縷陽光, 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親愛的父母, 給予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 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 感恩傷害過我的人, 讓我學會堅強 。 感恩啊感恩, 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誹謗你的人,因為他成就了你的忍辱;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折磨你的人,因為他拓寬了你的心境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升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願這感激的祥光,外化散發,散發到盡虛空遍法界的一真全體,使三界六道十方眾生,咸沾利樂,分享到那融融的暖意。願大家懷一顆慈悲之心,感悟生命,感恩一切,感恩萬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佛說:「對世間要有感恩的美德,對生活要有勤儉的習慣,對物質要有知足的修養,對他人要有喜舍的布施。」我們每個人之所以能夠安居樂業,是因為有無數從事各行各業的人辛勤勞作和密切配合的結果。我們時時刻刻都有感恩的思想,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自私自利、欺騙壓迫就會逐步緩解和消除,人間就會充滿諒解和愛心。對於「感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位老太太,她卻做到了:她在路上碰到搶匪,把她的一隻錢包搶走了。回到家裡,她向一家人分享了下面的話:「我今天有四件事要感上天之恩:以前我從沒有碰到過搶匪,今天碰上了。雖然他搶了我的錢包,但沒有奪去我的性命。       雖然搶走了錢包里的錢,但數量不多。是人家搶了我的,不是我去搶了人家的。」有一次我在五台山認識了一個老和尚,我送了幾個水果給老人家,老人家和我說,今天上午供齋得到一些錢,到市場買東西,結果發現丟了,他說他還是很開心,因為雖然自己丟了,相信撿到錢的人一定會很高興的,老和尚總是笑眯的嘴裡不停的念著慈悲的咒語。怎樣看待不幸?以感恩、讚美來看待,不僅釋懷,而且充滿喜樂,這就是一種「看破」。換個角度,世界就光明。一池落花、一輪明月,兩樣心情。雖然我們不能夠馬上做到感恩一切,但只要好學肯努力一定會做到的,學會感激,你便乘上了駛向彼岸的法船, 心境因感激而舒展,相貌因感激而美麗,人格因感激而升華,事業因感激而順利。感恩為樂,所以說,常懷感激就是吉祥。五月:人生什麼為妙?自律為妙! 我們的習氣猶如野馬,妄念猶如猿猴,只有經過調御的心才能夠到達彼岸,一顆經過守護的心,不被邪念所染,才能夠達到自在,缺乏自律的自由,只是自己習氣毛病的奴隸,仁愛的人不傷害其它生命,不殺生就能長壽,守禮的人不淫亂,不邪淫就能身心清凈,重信的人不虛偽騙人,不說惡語,不欺騙人們就會受人尊敬崇信,知義的人不偷盜他人的財物,不偷盜就能心性安泰和富貴。有智慧的人不放縱自己,常反省自己的錯誤,寬厚待人,不酗酒,更不會去吃迷魂藥和吸毒,不醉酒就能神智清明。特別是邪淫,邪淫會導致事業、家庭、身心的敗壞,障礙智慧與善心,消減意志力,障礙功名富貴、長壽健康,所以,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比邪淫更嚴重的災禍了,面對這強大的俱生煩惱,在家居士應當以理智將它限制在正淫的範圍之中,但如果為了解脫,進一步就要斷淫。生活有規律,心靈有戒律,行動才會有能力,自律並不是約束,周安士先生說:「人先有不為,然後才能夠有為,不可之中大有力量。」每位道友,應當自己對自己的時間要有合理的規範,日常的工作.修行要有規律,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身心安定地緣在佛法上,就是自心投入在修行當中。每天都要檢查自己 ,時時都要省察自己,這才是善用了暇滿人身寶。能夠清心寡欲律已的人,便有享受不盡的樂趣;不知滿足的貪慾者,痛苦就象春雨連綿。自律為樂,所以自律就是吉祥。六月:人生什麼為妙?利益眾生為妙! 幫助他人就是點亮自己,如果您還沒有發光,那就點亮自己吧!要令這個世界變得美好,只需要令自己成為慈與悲的化身,當心中洋溢慈悲時,你就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周遭的人;當他們心中的慈悲之燈被燃著時,自然會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醒來之時,把微笑升起, 美好的時光,就在眼前.我立誓過好每一瞬間, 將心比心,用慈悲的眼睛注視眾生。每日所存的心意,要有祝福他人的好心;每日所走的道路,要能走出社會的光明。常常抱著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幸福之道即是培養慈悲心以及菩提心的利他德行,菩提心是善中之王,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寂天菩薩說「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讓我們在這詭詐自私的念頭上跳舞!把自我中心的邪思拋卻,它扼殺了我們最終的解脫。慈悲心不僅是我自己的安樂之源,也是一切有情的安樂之源。它是一切安樂之源,包括成佛。慈悲的利益唯實踐者乃知,一分實踐得一分利益,十分實踐得十分利益,我們不能夠馬上去做成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發偉大的願,用偉大的慈悲心去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並可以時時在心中發願「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更要發普賢大願。為了供養這一切安樂給其他有情,我自己必須生起慈悲心,用慈悲心過日子,用慈悲心工作,用慈悲心面對死亡,用慈悲心修行,用慈悲心來享受生命,當困難臨頭時,要用悲心去經歷它!讓我們本著無住平等的慈悲心去對待一切眾生,就好比慈母冒著生命去保護自己唯一的孩子,令他們離苦得樂。吉祥經云:「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悲,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慈悲為樂,所以利益眾生就是吉祥。七月:人生什麼為妙?知足為妙! 知足則常足,知足的人,少病少惱,身心安泰,人之大禍,禍莫禍於不知足,我們人生之所以煩惱,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知足,所以曾國藩先生晚年給自己的書齋,題名為《求缺齋》,凡事只求一半,少卻多少煩惱,古人有《半半歌》云:「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又云:「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應該認識到,太多的慾望就會帶來無窮的痛苦,生死、疲乏、勞累等種種煩惱,都是由貪慾引起的,如果能減少慾望,不強作妄為,身心就會安閑自在。淡泊知足,守護六根,事無所求,心無所住,不為境轉,即可入道。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與其對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於懷,倒不如對您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知足常樂,所以知足就是吉祥。八月:人生什麼為妙? 吃素護生為妙!素食者嗜欲淡,肉食者嗜欲濃;素食者神志清,肉食者神志濁 肉食易導致疾病,據法國著名化學家建德的報告,他發現肉食是一種食物的慢性中毒,因為肉類食品的來源,來自豬、羊、雞、鴨、魚等動物。而動物在情緒緊張,或生氣及恐怖的時候,體內會產生一種毒素分泌物,迅速傳遍全身的微細血管及肌肉內,這種毒質的分泌物,通常都藉肉體新陳代謝的作用,排出體外;或是藉大小便利,流出身外。但眾生正在被殺死的時候一定會恐怖和憤怒,死亡後,身體器官停止活動,這種毒質的分泌物,便殘存於血肉之中,若是食這種肉類,亦就引進這些毒素,吃肉多了毒素積留體內,久了就容易生病。古代醫家也說「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素食可健康長壽,素食可青春長駐不容易老,素食可提高智慧,素食者不遭殺劫,素食者增長慈悲。所有的動物都害怕刑法,所有的動物都畏懼死亡,愛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不應該殺害動物,或者教唆別人傷害動物,而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慧道人有詩云:「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懷縮,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它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彌勒菩薩偈曰:「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如果您尚不能夠完全不接受肉食,但接受吃肉食對您有害的話,您可以考慮少吃肉,多吃素,但不可為了吃肉去殺害生命,殺生最不吉祥了,您可暫時先吃三凈肉,第一、眼不見殺,即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臨死的凄慘景象; 第二、耳不聞殺,即沒有聽見它慘叫的聲音; 第三、不為己所殺,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 買市場上現成的肉。也可暫持六齋十齋。長期素食的人都發現素食清新可口,胃口好,令人心地明亮,不但不會沒有營養,而且很少生病。吃素為樂,所以吃素就是吉祥。九月: 人生什麼為妙? 看破放下為妙! 看破放下一床寬,迷惑執著天地窄,看破放下既是入道的前行,也是悟道之根本。人活著不只是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露出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如文殊菩薩一樣,舉起慧劍殺死心中的煩惱賊。文殊師利是梵語Manjushri的音譯,在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或稱為曼殊室利,簡稱文殊,意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是智慧之母,諸佛之師,文殊菩薩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有時手握蓮花,象徵智慧的高尚純潔;有時手握寶劍,表示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有時騎坐金毛獅子,表示勇猛威武;有時安居蓮台,表示清凈無染;有時騎乘孔雀,表示飛揚自在。 我們應該向文殊菩薩學習,去尋求真實之道,善用其心,用智慧眼,看破人生萬象,放下憎愛執著,收穫自在解脫,雖然對一個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但我相信對一個真睡著的人,總有一天會醒過來的。在欣賞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投入其中,全神貫注,甚至因受到劇情牽引情緒 而大哭大笑。但想想電影是什麼?不外乎紅、藍及綠色的變幻光束投射於白布上, 再配上些聲音而已,卻令觀眾信以為真,把劇情發展視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樣的, 生命中之苦與樂也不過只是一系列的變幻景況,維持並不太久,只是當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們當然要盡生命中之責任,卻毋需過於介懷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場電影而已!在你能把宇宙萬事萬物皆視為夢幻泡影時,你將永不會再感受到痛苦與束縛。 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展:先是產生,然後維持狀況一會兒,最終就改變消失。儘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序,並非好的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並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後,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了。 快樂之道其實很簡單,生活順景時,要知道福樂並非永恆;生活不遂意時, 視困境為過眼煙雲。不要把這些體驗看得太認真,要知道苦與樂來來去去,變幻不定。在看透這一點時,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觀,世事翻騰反覆而不揚一條眉毛。世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唯心所現,大夢醒來,才是實相。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世界花花,縱得如願而償,無非一場春夢,轉眼成空,況皆耗精損神,故熱鬧場中非立命之處,修心養性才是真正安樂之鄉。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悟則片片般若;迷便葉葉障礙。 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繫戀,樂境成苦海。不為俗事繫心,不被物慾所累,事事不執著,拿得起,放得下,不計較,對世間的苦樂順逆,都不要太在意,放開心胸去容納,自然心境平和清明,體悟真理而獲得自在解脫,執著少一分,便會自在一分,快樂在每個人的心中,便不在心外。依止佛法也可以說是「自皈依」,皈依自己心中的島嶼,平和的島嶼就在我們每人的心中。我們必須學會回到那個島嶼。佛說:「廣闊的海洋只有一種滋味—鹹的滋味,我的教義也只有一種滋味—自在的滋味。」佛陀還說:「已經開始過靈性生活的人,就等於已把光帶進幽暗的屋子裡,黑暗即刻被驅散了,只要堅持這種生活,你們的內心,一定能成為一個光明世界。」一位將軍在家中拿出他所收藏的珍寶古玩來,欣賞把玩,一不小心,差一點把一隻玉杯打碎。幸虧他手快,抓住了滑下的杯子,但已經滿頭大汗了。待他定下心來,他想:「我率領千軍萬馬,出生入死,從來沒有害怕過,為什麼今天一隻小小的杯子就讓我驚嚇成這個樣子了?」他由此悟出,有了愛憎之心,有了貪戀之心,才讓他如此驚怖,如此失常。於是,他把那隻玉杯打碎了。據說,東南亞有一種捉猴子的方法: 用一隻木箱,將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裡面,箱子上開了一隻小洞,大小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猴子伸進手去,抓住了水果,手就抽不出來,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放下。但大多數的猴子,都不肯把手中的東西放棄,以致當獵人來的時候,不費氣力,就把猴子一個個捉住了。這是猴子的悲劇。像猴子一樣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劇,在生活中還少嗎?不肯放下,當然與不能看破有關。有一位外道的修道人,捧著花,來見佛。佛說:「放下!」修道人放下了左手中的一株花。佛說:「放下!」於是,又放下右手的一株花。佛說:「放下!」那修道人說:「我今兩手空空,更教我放下什麼?」佛說:「我不是教你放下手中的花,你應當放下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啊!」外道人於是得悟。這裡三則故事,都已告訴了我們,人,應該「放下」什麼。可是生活中,許多煩惱,許多執著,許多不開心,人總會遇到難堪的處境,最怕的是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鬱結、不肯放下,就留在心上。留在心上,又承受不了內心的壓力,那就麻煩多多了。 我們應該碰到什麼都平靜對待,跳出患得患失的心態,隨緣而自在。一切現象皆是無常,在看破放下中努力地生活、工作。有時候與其拚命工作以求改善生活來獲得物質的滿足,不如當下靜下來自在的品味生活。當然看破放下並不是說不要做事,而是說:要在無執著中做事,輕鬆自如中做事,充滿解脫地盡責儘力的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和正當的工作。正當的工作即是不傷人害己的符合道德良心的工作!對宇宙自然的一切,您是否保持有一種純真地欣賞,在看破中放下,坦然解脫!無明是我們心中的妄執,妄見,關於破無明,並不是難於登天,我們苟能肯下功夫猛然覺悟,一切境相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就能夠破除。古德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這是多麼自在的境界呀!,看破為樂,所以放下就是吉祥。十月,人生什麼為妙?認識自心為妙! 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一個人不認識生命,生命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懲罰,人人都需要有一顆佛心,去讀懂人生,佛法告訴我們,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才不會迷失。人從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幾十年、到底是為什麼忙?如果說是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要有了錢,才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那麼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解決了以後,應該是不必忙了,但他仍然要忙,甚至有些人會更加忙,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生活又有進一步的要求了。為了滿足更高的慾望,所以又要拚命地去追求。但是「人生恰似採花峰,飛南飛北飛西東,採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正在忙碌中的人,終日忙著向外追求,從來沒有想到去研究這些問題的。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認識生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諦,使人獲得內心的滿足與安樂,把人生從煩惱的此岸,運載到安樂的彼岸。中國清朝的順治皇帝,對佛法很有研究,他羨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經做了一首耐人尋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懂得佛法的人,雖然做了皇帝,也會在尋求研究人生的問題;不懂佛法的人,活了一輩子都是在糊塗中過生活,糊裡糊塗的來,糊裡糊塗的去,從來不會去想這個問題,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的一生整個過程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生與死的二個問題:「未曾生我誰是我、是生的問題——生從何來?「合眼朦朧又是誰」,是死的問題——死往何處去?生命的智慧在哪裡?智慧本來就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我們還不知道我們本來就擁有無價的資源,為什麼沒有發現,因為我們把自己的心閉鎖了我們沒有打開自己的心,三千年前的印度太子出生的佛陀,通過多年修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徹見諸法的真相後,三嘆奇哉,發現每個眾生都具備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慈悲的為我們宣說生命的皈依處,他的弟子把他的開示記錄了下來,留下了三藏十二部教典,佛的意思,即是大覺悟者,大智慧者的意思,自覺覺他,覺行都達到圓滿了,證得不生不滅了,稱之為佛,只要我們學習佛法,學習佛陀的教導,樹立正知正見,恭敬三寶,依教奉行,打開我們自己沒有打開的心,發現本有的智慧,那就從黑暗中見到了光明,從混亂中看到了頭緒,從迷茫中看見了方向,從困惑中得到了清醒,從病苦中得到了解脫,這不是一種覺悟嗎?佛法擁有無窮的智慧寶藏,它對我們認識人生宇宙,認識身心,具有深刻的啟發,和指導實踐的妙用,智慧是照徹漫漫長夜的一盞明燈,佛陀正是以他的智慧照徹了人類無始無明,佛陀即是智慧之人,佛學即是智慧之學,佛教即是智慧之教,佛教是智信而非盲信,是積極而非消極,佛教即現實又超越,即出世而又入世,即關注今生又關註解脫,英國著名學者克里說:「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信奉佛陀教義的正信弟子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越來越多的歐美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神學家派系對古老東方佛陀的教義深感驚奇和欽佩。許多科學家文獻,都記載了科學家們在研究難以攻克的課題時,藉助佛經上的理論,來解釋科學的疑難問題。我們常聽到科學家在獲得答案後的驚嘆,我們深信佛法的圓融無礙,佛法無邊。無論種性、膚色、國界,只要有一顆尋求正知正見的心,有智慧作為我們的精神導航燈塔,一切眾生將離苦得樂,自在。」在過去的古科學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哥白尼通過觀察發現,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在後來又發現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說明科學一直在探索中發現,而早在三千年前的佛經中早就說明宇宙無量世界無量,眾生無量,三千大千世界以外,還有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法界重重無盡。 佛學包括科學,但科學難以包括佛學。佛陀用他內證的天眼所見的法界實相是超時空的,廣大無際的,心靈的奧妙,不是肉眼能夠知道的,豈是幾個實驗和望遠境能夠了知的呢?正如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佛法是智慧之母,研究佛教可補科學之偏。」 學佛是智信,能夠令我們洞見諸法實相,驅除一切迷惘,獲得大自在,超越生死輪迴。 佛說:「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軀,形軀的必然消逝,是無常,法身卻永恆,不生不滅。」有一不遠萬里到中國求學佛道的艾擇生博士通過自己切身的實踐,深切的感言:「學佛法才是通往幸福之路」佛法是確實的,正確的修習將帶給你永久的快樂與幸福。圓月日,在夜將消失時,佛陀在菩提樹下達到了完美的覺悟,佛說:「我是已成佛,汝是當成佛」,追隨佛陀足跡的道者,在佛陀智慧的引導下,都將獲得無比的解脫。認識自心為樂,所以認識自心就是吉祥。十一月:人生什麼為妙?念佛誦經持咒為妙!您有如佛靈明心,怎好浪費逐光陰,妄想煩惱耗一生,何不一念轉乾坤,「南無阿彌陀佛」,塵勞煩惱都掃掉,念念佛光常照耀,佛力慈佑恆吉祥,共享凈土最勝妙。在任何一個地方,佛菩薩都無不遍及,屋子裡、火車上、飛機上、公共汽車上……都遍滿了佛身乃至佛的事業和功德,只要你虔誠祈禱,就像水器清凈會映現月影一樣,佛的加持自然而然也會現前。另外不可因唯心凈土或心即是佛,就否認沒有其他的凈土與諸佛的存在,這個叫執理廢事.要堅信若能夠真信切願老實持戒念佛,人人往生有份。彌陀弘願定不虛棄,一句洪名一寶蓮,聲聲流出自心田,但教念念能相續,不怕彌陀不現前。請不要因為自己修這個法門,就去排斥誹謗其他佛陀所宣示的法門。念佛的人具備正知正見通過長期修心用功,發菩提心,佛號念清楚聽清楚,心不外馳,生活中念佛,念佛中生活,理事圓融,自然夢穩神安,煩惱層層落,蓮花朵朵開,佛號一念心清涼。念佛為樂,所以念佛就是吉祥。末學雖懷利人之心但才疏學淺東搬西湊,東寫西寫的終於寫完了十一種妙吉祥,突然才思枯竭,不知道怎麼往下寫了,雖覺少了十二月不夠圓滿,但心裡又想世間哪有圓滿的事情呢?我還是高唱我的半半歌吧,剩下的第十二月就留待智慧的讀者幫助化為圓滿吧,願您成為吉祥的使者,把有形的文字,化入到無形的行動中,把有相的妙吉祥,化入到無相的生活中去。從當下出發!有人說:「心好就好。」但是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為行動,就不能夠成為好事情,獲得吉祥圓滿的人生了。 願以此功德 普及與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推薦閱讀:

求觀音菩薩開智慧法及感應
為什麼總感覺DNA有種智慧設計的味道,更象一種編程語言,一定有人說是演化的結果,但是做個假設,如果?
會做減法,才是終極智慧
世界上沒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的,還是世界上沒有必然一切都是偶然的?
老祖宗留下的大智慧,句句都有妙用!

TAG:智慧 | 微笑 | 妙語 | 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