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代玉器鑒定

雲學文

   內容提要:本文以發掘出土的宋遼金時期的玉器為主要資料,並選取部分時代確切的傳世品,對此期玉器的器類品種、花紋裝飾、雕琢技法和玉材玉料等的時代特色作了歸納和總結,並對宋玉中較常見的人物、龍螭、獸面、鹿、魚、鳥禽、花卉植物、壁環、帶板帶鉤等的造型和花紋裝飾特點一一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宋代玉器 時代特色 器物特點   從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到1279年趙昺亡國,共320年,其間又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北方地區與宋前後並存的兩個少數民族政權遼和金,和宋同處一個大的歷史時期之中,遼金兩朝玉器的風格特點,除個別品種之外,都和宋朝玉器相同,故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本文標題的宋代玉器,實際上包括了遼金玉器。  長期處在分裂狀態下的宋朝,政治和軍事上極度羸弱,但它的手工業十分發達,社會文化氣氛濃厚,雕塑和繪畫藝術蓬勃發展,金石學產生,文物收藏和研究之風興起,這些都對玉器藝術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一、宋代考古出土和傳世的重要玉器  考古出土的宋遼金時期有玉器不是很多,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高於唐朝。這時出土玉器的重要墓葬和窖藏,宋地有:河南鞏義北宋皇陵①,河北定州靜志寺塔基②,安徽休寧朱晞顏墓③,浙江杭州文三街宋墓④、衢州史繩祖墓⑤,江西上饒趙仲湮墓⑥,陝西西安南郊曲江池村⑦、東郊田家村⑧和交通大學宋墓⑨,四川廣漢和興鄉南宋窖藏⑩、華鎣雙河鎮南宋安丙家庭墓{11}、蓬安錦屏鎮南宋墓{12}。遼地有:內蒙古奈曼旗遼陳國公主墓{13}、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遼墓{14}、巴林右旗白音汗公社遼代窖藏{15},遼寧義縣清河門遼墓{16}、朝陽遼代北塔天宮{17}、阜新塔營子遼塔地宮{18}、喀左白塔子遼墓{19}。金地有:北京房山長溝峪石槨墓{20}、丰台烏古倫墓{21},吉林長春石碑嶺完顏婁室墓{22}、扶余金墓{23},黑龍江綏濱中興公社遼金故城3號金墓和7號金墓{24}、奧里米古城金墓{25}、哈爾濱香坊金墓{26}。發掘出土的宋遼金玉器可分禮儀類、裝飾品類和日用品類3類。禮儀類玉器僅見玉冊、玉帶和帶銙。裝飾品類玉器最多,有發冠、笄、釵、鐲、項飾、耳飾、組玉佩、龍形佩、螭穿花形佩、鳳形佩、鳥形佩、花朵形佩、花鳥形佩、綬帶鳥銜花形佩、對蝶形佩、荷魚形佩、魚形佩、鴛鴦形佩、鹿鶴紋佩、雁形佩、竹枝形佩、龜形佩、龜游荷葉形佩、鹿紋佩、天鵝形佩、鶻攫天鵝形佩、虎鹿山林紋佩、童子形佩、童子執蓮形佩、花朵形環、螭紋壁、玉錢、魚形墜、鴨形墜、鵝形墜、獅形墜、孔雀形墜、雁卧荷形墜、交頸鴛鴦形墜、嘎拉哈等,一些玉龍首、坐龍、鹿、熊等可用於陳設觀賞。日用品類玉器有碗、杯、卣、盒、瓶、臂韝、鎮紙、水盂、筆架、硯等。除發掘出土的宋遼金玉器之外,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及其他單位的古玉研究人員,通過對非科學發揚的傳世玉器整理和鑒別,從中鑒定出一批宋玉、某些傳世品的藝術水平甚至超過了出土玉器。傳世玉器中比較重要的,禮儀玉中有白玉龍紋帶環、白玉春水圖帶環。佩飾玉中有白玉雙鶴銜靈芝形佩、白玉鏤雕凌霄花形佩、白玉鏤雕竹芝蟠龍形佩、青玉鶻攫天鵝形佩、白玉鏤雕孔雀形佩、烏形飾、白玉攀枝童子墜、青玉童子托海東青墜。陳設藝術品玉中有番人立像、青玉鏤雕松下仙女圖飾、青玉人物山子。佛教類玉中有青玉摩竭形佩、摩竭雲紋方形飾、青玉迦樓羅神鳥形佩、宣和款刻經文管。玉器皿有白玉龍柄葵花形碗、青玉龍柄長方折角杯、白玉鹿紋橢圓洗、青玉鹿紋八角雙耳杯、龍紋碗、青玉雲龍紋獸耳爐等{27}。 宋代仿古玉初見,有仿商周青銅器的,有仿秦漢玉器的,在考古出土和傳世玉器中都不乏其例,見有璧環、劍飾、尊、卣、瓶、簋等,亦可以以上器類中將它們分離出來,另設仿古玉一類。二、宋代玉器的時代特色 中國玉器發展到唐代,其社會功能開始發生變化,從以前被巫覡所掌控的神玉和為帝王服務的王玉,開始進入士庶之中,為人們的現實生活服務,玉器的實用價值和裝飾功能上升到首位,這時與人們現實生活貼近的日常生活用玉和裝飾用玉大量出現,花紋裝飾多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洋溢著現實主義新風。宋代玉器繼承了唐代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這在玉器的器類品種和花紋裝飾上都有充分的體現。 1.宋遼金玉器器類和品種特徵 傳統禮玉的「六器」,除璧環之外,其他均不見。考古出土的玉璧環僅知有四川蓬安西拱橋村、浙江蘭溪和杭州法雲弄等地宋墓出土的幾件。西拱橋村和法雲弄的兩件,一面飾螭紋,另一面飾渦紋或勾連雲紋,兩面飾紋不一,屬仿古玉,它們已是好古者的玩物,與禮玉原有的功能無關。宋朝的朝廷用玉,文獻中記載的相當浩繁,但在考古出土和傳世的玉器上得不到證明,宋時,傳統的禮玉似已退出了歷史舞台。現存玉器中能夠說得上朝廷用玉的,只有北京故宮的雲龍紋獸耳簋式爐、天津藝術博物館的龍首形杖首和首都博物館的刻經文管,而宋代的玉禮器實物,只有玉冊和玉帶兩種。宋地玉帶由唐繼承而來,數量增加,帶銙的樣式大多與唐相似,新出有帶環和帶穿,花紋裝飾內容和雕刻技法變化較大。遼金兩地出土的玉帶和宋地有別,它似乎沿襲的是南北朝時期地蹀?玉帶的傳統。漢代盛行的葬玉制度唐代已基本廢止,但仍見個別墓葬出土有豬形握玉,宋代舊的葬玉完全絕跡,亦未見新型的葬玉出現。有衰有興。唐代已興盛起來裝飾品玉和日常生活用玉宋時更加發達,數量和品種較唐都有增加。人身佩飾玉品種繁多,題材廣泛,其中最多見、也最亮麗的是各種花鳥形佩,造型和花紋自然之氣。佩飾玉中玉墜大量出現,玉墜多是用體積較小的籽玉圓雕而成,構圖簡練集中,刀法簡潔,多是動物和童子造型,適合在衣服和帔巾上垂掛,遼陳國公主墓中出土多件動物形玉墜。玉墜是宋代在片形佩飾玉之外創新的造型,對後世影響較大,以後各代多有製作。 在宋代的日常生活用玉中玉器皿顯得格外突出,數量不僅較唐代大,品種也很多,碗、杯、盤、瓶、爐、洗樣樣俱全,每種器物中又有不同樣式。如玉杯,有圓形、花形、多棱形、單耳、雙耳、無耳、龍形耳多種。玉盒,有圓形、橢圓形、魚形、雙鵝形、螺形、竹節形不同造型。器形除仿當時的金銀器之外,新出仿瓷器和古彝器兩種。仿瓷器造型的,如北京故宮收藏的瑪瑙帶托葵花形碗、安徽休寧晞顏墓出土的瑪瑙鋬洗和青玉素杯;仿青銅彝器的,如朱晞顏墓出土的獸面紋卣和北京故宮的雲龍紋簋式爐。 在宋代的生活用玉中,玉制文房用具的品種較前增加,並且系列化。出土和傳世的玉文具有硯、水盂、洗、筆管、筆架、鎮紙和圖章,某些陳設觀賞類玉器,如卧羊、卧鹿、卧駝、異獸等。既可作案頭陳設,又能當鎮紙用。浙江衢州史繩祖墓出土了一套玉文具,有山形筆架、獸紐章、荷葉形洗、兔形鎮紙和盛有顏料的蓮花形瓶。遼陳國公主墓出土有風宇形硯和四齣花瓣形水盂。宋代的玉文具作為一個玉器類別已初具規模,明清時終於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玉器類別。宋遼金玉器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但有個別玉器的器形和花紋反映的是遼金兩地少數民族的風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遼地陳國公主墓出土有蹀?玉帶和仿工具形玉組佩。蹀?玉帶頗具北方少數民族特色,它和漢地玉帶不同的是,它的帶銙是用鉚釘釘在鞓上的,另外帶上還垂掛十多條鑲有銅和玉的飾物。早期的蹀?玉帶見於南北朝時期,屬於北地「胡服」之一種,陝西咸陽北周若干雲墓曾出土一副,陳國公主墓的蹀?玉帶是延續胡地的傳統,傳至漢地,則演變成唐宋時玉帶樣式。仿工具形玉組佩以透雕蓮花玉飾為珩,下面並列墜有刀、剪、錐、觿、勺5件玉器,由金鏈和珩相連。契丹游牧民族有隨身攜帶小工具的習慣,此是小工具的模型。玉臂韝則出土於附馬墓中,臂韝是契丹貴族架鷹時縛在左臂上的革套,用玉制以示奢華,玉臂韝橢圓形內凹如瓦,內凹面扣在臂上。金地有吉林扶余金墓出土的蹀?玉帶,黑龍江綏濱奧里未古城金墓出土的玉嘎拉哈和秋山圖佩,傳世玉中有春水圖佩。嘎拉哈是女真語,意為羊腿骨的關節,金地兒童常以之為抓子玩具,此以玉仿製。春水圖佩作鶻鷹攫啄天鵝形,有的還以荷塘為背景。秋山圖是佩上高浮雕山林虎鹿紋,並常用玉上黃色皮殼以求秋景。契丹和女真人的生活習慣,好在春秋兩季渙獵於池沼和山林,春季在湖邊放鶻捕捉天鵝,秋季入山林射殺虎鹿,這種四時遊獵活動,契丹語為「捺缽」,女真人則把以上兩種渙獵活動刻在玉上,以之為佩飾,分別稱之為「春水飾」和「秋山飾」。遼代玉器中目前尚未見有此兩種題材的。 宋代開始出現仿古玉,這於文獻和出土實物兩方面均得到了證明。宋人筆記中記有使用仿古玉的內容,如《武林舊事》卷七中有「白玉碾花商尊」、「玉香鼎」和「古玉劍璏」等仿古玉的名字。實物方面,安徽休寧朱晞顏墓出土有仿商獸面紋卣,浙江杭州法雲弄、蘭溪縣和四川蓬安西拱橋出土有仿漢玉璧。傳世品中亦有一些宋代仿古玉、有仿商周青銅器的尊、壺和簋,仿秦漢玉的雞心佩、羽觴、帶鉤和劍飾。宋代出現仿古玉不是偶然的,宋代工商業發達,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崛起,他們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某些人還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有購藏和欣賞藝術品的能力。宋代社會文化氛圍濃厚。尚古風熾盛,皇室貴族和民間收藏有大量文物,古玉亦是他們購藏的對象,社會上對古玉的需求量大,地下出土的古玉數量有限,於是玉作就琢制仿古玉,來滿足人們的思古之情。 2.宋遼金玉器花紋裝飾特徵 宋代玉器上的花紋裝飾豐富多彩。幾何紋有捲雲、羅文、方勝、銀錠、曲水、柿蒂、龜文、香印,鳥紋有雁、綬帶鳥、鸚鵡、鶴、孔雀,獸紋有虎、鹿、牛、羊、馬,花卉紋有花朵、蓮荷、櫻桃、葵花、石榴、牡丹、梅花、靈芝,人物紋有高士、伎樂、童子、神仙、佛、道,還有傳統的龍、鳳、螭和獸面,鶻攫天鵝和虎鹿山林紋是具有女真風情的紋飾。宋玉紋飾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出現了大量寓義吉祥和子孫繁昌的內容,表現出強烈的世俗化傾向。宋代玉器的消費對象除帝王貴胄之外主要是市民大眾,和隋唐不同,那裡的玉器多服務於宋教、禮制或附會倫理道德,其造型和紋飾多是充滿神秘色彩和怪誕的龍螭鳩鳳和奇鳥異獸,再加上詭秘的雲雷蒲谷,最終形成了超脫現實的理念化境界,這類玄妙莫測的玉器不可能為廣大的民眾所理解和接受,要適應新的消費群體,就得迎合他們的情趣,追隨普遍的社會心理,走世俗化的道路,於是能滿足一般民眾需求的世俗紋飾大量出現,主要是祈求幸福、長壽和子孫繁昌等方面的內容,人們的這些願望在花紋中體現出來,常常採用隱喻的手法。如希望生活幸福富裕,常取鯉魚、鱖魚和鯰魚作花紋,魚是余的諧音,是「有餘」之意,若魚口中銜有蓮荷,則是「連年有餘」。若祈求健康長壽,常以鶴、龜、靈芝和緩帶鳥為紋,鶴是傳說中為人添籌加壽的鳥,龜是長壽動物,所謂「龜壽千年」,靈芝是傳說中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草,緩帶鳥的緩是壽的諧音,此鳥羽尾很長,又有「長壽」之意。若希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多雕童子形象,直白地表達心聲,很多童子的肩上負有蓮荷,蓮和連,籽和子都是諧音,意為「連生貴子」。若表示夫妻恩愛,則雕一對池塘中嬉水的鴛鴦。以上這些寓義吉祥的圖案,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種美術形式,它巧妙地借用象徵、諧音等手法,把人們心中的企盼和願望寓含在特定組合的圖案之中。3.宋遼金玉器的雕琢技法特徵 宋代玉器的雕刻技法以片雕和鏤雕為主,鏤雕法廣為使用,較唐代普遍,多見用於花鳥形佩的雕刻,一般可以分為單層鏤雕和多層鏤雕兩種,均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北京房山長溝峪石槨墓出土的幾件花鳥形佩可作為單層鏤雕技法的代表。雙鶴銜枝佩,二展翅仙鶴以交趾和翅尖相連,各銜花枝且相接,姿態舒展優美,布局疏朗。折枝花形佩和折枝花形鎖上的花卉都是盛開的八瓣花,尖葉倚斜轉側自然生動,極富生命力,尤其折枝鎖極盡鏤空之能事,玲瓏剔透,纖巧繁華,與宋代工筆花卉有異曲同工之妙。竹枝形佩以嫩竹枝相套繞,枝上附竹葉三片,靈巧別緻,清新鮮活,也是所知最早以竹為飾的玉器。北京故宮收藏的雙鶴銜環佩,內容和構圖都和雙鶴銜枝佩相似,但雙鶴的雕刻更為生動活潑,略勝前者一籌。同為北京故宮收藏的孔雀街花佩,雕一雙翼張開、口銜花枝的孔雀,整體構圖飽滿且疏密有致,從佩的形式章法可以看出是受宋畫院畫風的影響。多層鏤雕是指那些有表層和裡層、有前景和後景的多層鏤雕作品,這類作品器體較厚,花紋較單層鏤雕豐滿深致,所能表現的內容更加豐富。西安交通大學出土的鹿鶴松竹紋飾,裡層以松樹為背景,表層刻鹿鶴龜紋。西安東郊田家村出土的螭穿花形佩,以花葉為襯景,其上為螭穿花形。多層鏤雕的結構形式和技法,增加了花紋的層次,使其更具立體感。鏤雕玉器中更有一種仿繪畫的,它完全把紙絹畫的畫意和構圖挪到鏤雕中,變平面為立體,雕琢出有背景襯托的有懸塑樣立體感的圖畫玉器,乾隆帝稱這樣的玉器為「玉圖畫」,他的詠玉詩《題宋玉鏤戲嬰圖》中有「刻畫為圖斯鼻祖」句。畫意玉器始於宋,到清代達到頂峰,這是宋時成熟的繪畫藝術對玉器工藝的影響。宋代畫意玉器由背景和畫面兩部分構成,背景多是松竹山石,畫面多是神仙仕女和寓義吉祥的動物,景物遠近分明,合乎山水畫「三遠法」,分明是把山水畫搬進了玉雕之中。北京故宮收藏的青玉鏤空松下仕女圖、白玉鏤空五禽圖和青玉人物山子是圖畫玉器的代表作。 宋代玉器銘刻技法水平極高,刻銘內容已從寶璽、簡冊發展到詩詞和佛經。宋代刻銘玉器的代表作是現藏於首都博物館的玉管,此器高5.9,外徑1.8厘米,八角管狀,在玉管的八個面上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文, 還有譯者、紀年和琢玉作坊等內容,計16行,共292字,雙勾楷體,字比芝麻粒還小,筆道比髮絲還細,非用放大鏡而不能識,刻工純熟,書法道麗,是件極難得的銘刻玉器,據末二行落款可知是宣和年宮廷玉作制,像這樣遊絲般的筆道是任何鉈具無能為力的,可能和的是鑽石工具,我們可稱它為「微型銘刻玉器」,此器又是微型銘刻玉的鼻祖。 遼金兩地的玉器,除少數在器形和紋飾方面和宋地有別之外,在雕琢工藝上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契丹和女真是馬背民族,其文化遠較中原地區落後,自身本無琢玉業,推測遼地玉作用的是從宋地俘掠工匠,金朝則是佔有了原宋朝北方地區的玉雕業資源,遼金玉器多是出自原宋地玉工之手。4.宋遼金玉器用材特徵 宋遼金玉器使用材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而且多是和田玉河白玉。如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各式玉佩,阜新塔營子出土的白玉竹節形盒和蓮花紋杯,北京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白玉綬帶鳥啄花佩和白玉環,北京師範大學出土的白玉卧鹿。傳世品中有北京故宮收藏的白玉鏤雕龍紋提攜,白玉鏤雕竹枝螭龍佩,白玉銜蓮天鵝和鶻攫天鵝形佩等,玉料純潔如雪,濕潤如脂。優質的和田玉料當時通過供奉和貿易源源不斷進入內地,《宋史》和《契丹國志》中都有西域于田國等向宋遼兩國進貢玉材的內容。除和田玉之外,其他有瑪瑙、水精等,它們雖然不在玉材範圍,但都是在玉作完成的。出土和傳世玉器中,尚未見有用獨山玉、岫岩玉等地方雜玉製作的。三、宋代重點玉器造型和紋飾特點分析 出土和傳世的宋代玉器,從量上說遠無明清時大,器類和品種不全,不能反映宋代玉器的全貌,我們僅從其中選取一些較多見的品種和紋飾,來分析它們具體的特點。 1.玉人 宋遼金的人紋玉器主要有童子、飛天和雕刻在玉帶板上的人物紋。宋代的玉人最多見的是童子形象,而且多是圓雕的。發掘品有黑龍江綏濱公社7號墓出土的執蕉葉童子{28},四川華鎣雙河鎮南宋安丙家族墓出土的握拳童子{29},廣漢和興鄉南宋窖藏出土的執荷雙童和童子蓮台{30}。傳世品較多見,除常見的童子玩蓮造型之外,還有童子騎竹馬、提燈籠、架鶻{31}、攀枝{32}等,均充滿童趣,生動可愛。玉童頭部較大、頭頂有一撮桃形短髮,用細密的陰線刻出,也有作兩綹或兩條短辮分向兩邊的,八字形眉,蔥管形或楔形鼻,櫻桃小口,兩眼和嘴多刻成凹下的環形區,呈倒「品」字,環形區的中間凸起,上刻短陰線,分別表示眼和嘴。童子上身內穿背心,外罩圓領或交領短衣,窄袖,也有衣上又罩馬甲的,上衣多敞開不糸扣,下擺向兩邊分開,下身穿褲,褲腿肥大,褲和上衣有的刻「*」紋或斜方格紋。童子的雙手握拳或執物,均刻劃簡單,拳的寬度和袖口相等,袖口處常刻兩條陰線,可能表示的是鐲子。童子多作行走狀,又腿一前一後,一隻腳翹起來,像踢毽子。童子手中多執荷,荷葉多是張開的,葉脈細長,很少分杈,荷梗刻得見角見棱。還有一些是刻在佩飾、帶板上的童子圖案,多見童子玩蓮、騎鹿、戲耍等,人物雕法和上述圓雕童子相似。 玉執蓮童子可稱蓮孩玉,此種題材和來源有二說:一說是它效顰的是「磨喝樂」,磨喝樂原是「小塑土偶」小男孩的形象,講究者用象牙、龍涎佛手香、金、玉等貴重材料製作;另一說是源於佛教傳說故事「蓮花生子」。兩方都反映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求子的風俗。飛天原是佛教神像中乾?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他「不啖酒肉,惟嗅香氣」,能樂善舞,飛翔於極樂天國,以歌舞娛佛,屬佛國中的伎樂。早期的飛天,主要見於石窟寺的壁畫和石刻中,男女都有。用玉雕刻的飛天,最早見於唐代,唐飛天全是傳世品,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天津藝術博物館等大型博物館中。宋代玉飛天均出土於遼地,計有遼寧喀左白塔子遼墓1對{33},朝陽北塔遼天宮1件{34},內蒙古翁牛特旗解放營子1件{35}。遼飛天都是片形,長度在4.5~5.2,高度在2.6~3.5厘米之間,作俯身昂首挺胸飛翔狀。頭戴冠或束髮、冠有平頂和飾雲紋的兩種,束髮的髮髻膨鬆高聳,發頂並有一角狀長物逶迄向後,從面相看,喀左白塔子和朝陽北塔的3件是男性,翁牛特旗解放營子的1件是女性。4件飛天除面相有另外,其他部分都是相似的,上身裸露,上臂和腕上似有臂鐲和腕鐲,雙手前伸作捧物狀,肩披飄帶向後飄揚直達腳根,下身裙褲緊身,包裹雙腿狀和出水,褲管處剛肥大,雙足不露,像掃帚形,身下有祥雲託附,以示其遨遊於空中。 遼玉飛天是由唐飛天發展而來,從整體上看兩者較為相似,但也有區別之處:其一,唐飛天是青春亮麗的少女形象,頭梳椎髻或戴花冠,面形圓胖俏美,遼飛天多作男相,一雖是女相,但神情嚴肅,頭戴雲形冠或飾角狀物;其二,唐飛天雙手多一前一後,手中持蓮花寶珠等物,幾件遼飛天的雙手都前伸作捧物狀;其三,唐飛天下身平順,雙腿微微彎曲,雙腳裸露,腳掌外翻,遼飛天腿的彎曲度較大,近乎摺疊,褲腿裹住雙腳不外露,褲管處肥大像掃帚形;其四,飛天身下託附的雲紋,唐代是大花頭短尾雲紋,遼代則是卷葉形的,或一頭一尾的修長的雲紋;其五,從工藝上看,唐飛天的刀工粗獷有力,雄渾大氣,遼飛天則是顯得纖弱無力。總之,不論形象刻劃或是工藝水平,遼飛天都遜色於唐飛天。 宋朝的玉帶板上有些雕有人物圖案。唐玉帶板上的人物多是胡人,宋玉帶板上全是漢人,人物身份,有捧物進獻的侍者,有演奏樂器的伎樂,也有手執佛塵的道家和飲茶清淡的高士。在雕琢技法上,此時改變了唐代多用密集的陰刻線裝飾人物服飾和帶銙邊緣的做法,而是借鑒當時紙絹畫刻畫人物的方法,以舒展流暢的長線衣紋取代了唐時密集生硬的短陰線。宋代人物紋玉帶板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西上饒南宋趙仲湮墓出土的一副玉帶(36),有8塊上面雕有人物紋,有的秉燭行走,有的捧物,有的奏樂,有的暢飲,也有的似在侃侃而談,可能表現的是文人雅士宴飲娛樂的場景。人物雕刻為池面隱起的淺浮雕,衣紋刻劃如國畫人物中的鐵線描,婉轉流暢,人物比例適度,生動傳神。 2.玉龍 龍紋玉器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此後一直十分流行,是玉器上最重要的紋飾之一。玉器龍紋到唐代發生了重大變化,它由以前的抽象性和圖案化變得富於寫實性,龍身的各個部位和器官,我們都能在現實的動物身上找到原型,如它的獸首、鹿角、魚鱗、獸肢、鷹爪,以及蛇祥的圓活流動的身軀,唐代的龍形已和人們心目中的龍很接近,是唐以後各代龍形的基本形態。宋代龍的造型,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說:「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鳳、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也」。發掘出土的龍形玉器目前僅知有遼寧朝陽北塔遼天宮出土的玉坐龍(37),其他都是傳世品,如北京故宮收藏的白玉龍紋提攜,白玉鏤空竹枝蟠龍佩,青玉龍首形飾,青玉雲龍紋獸耳簋等(38)。依據所見實物並結合文獻記載,可總結宋遼金玉龍的特點如下。 龍頭部,上嘴唇薄而長,唇尖上挑或前卷,有的上唇翻捲成饅頭形,下嘴唇長且上翹,龍眼細而長,是所謂「丹鳳眼」,嘴角和眼角上下平齊,個別的嘴角向後超過了眼角,粗眉,槍纓狀的毛髮向後飄拂,額上出二細長角,角的末端向上翻捲成鉤。軀體,細長身軀,蛇形尾,身飾弧形魚鱗紋或斜方格數,頸和肩相接處用一道粗陰刻線隔開,小腿的上部靠近肘關節處,用數道並列的短陰線來表示筋骨或皮膚的皺摺,背鰭大且多,龍身也有光素的。這時的龍常以花草、樹木、海濤或雲朵為背景,多作飛行狀,改變了以往爬行、俯卧和捲曲的形狀。3.螭紋玉玉器上飾螭紋最早見於戰國時,戰國晚期和漢代是螭紋的盛行期,魏晉南北朝的衰落,隋唐時不見,宋時仿古風興起,螭紋又出現。宋元以後玉器上大量的螭紋都屬於仿古紋飾。發掘出土的宋代螭紋玉器見有四川廣漢和興鄉南宋窖藏的四螭紋帶飾(39),蓬安錦屏鎮南宋墓(40)和浙江杭州法雲弄(41)出土的三螭紋璧。傳世的飾螭紋的玉器較多,多裝飾在玉璧環、玉帶鉤和玉劍飾上。 宋代螭紋分別用陰線刻、淺浮雕、高浮雕和鏤空雕等不同手法雕出,樣式基本上是仿漢,其額頭寬闊,面頰以下窄,略似三角形,用管鑽陰刻或以隱起法雕龍的圓形眼,雙線橫眉,或短豎線排列而成的豎直眉,寬鼻翼,捲雲形耳或內卷、或外卷,腦後有短角或一綹長發,鼻眼集中在面頰的下部,身軀圓渾作曲折扭動狀,在雙肩、臀部和腿彎處常刻有螺旋紋,在腿的後側邊開始出現排列整齊的短細陰線,以表示腿上的絨毛,螭尾很長,其末端捲曲,螭的姿態多作爬行狀,始見大小螭刻在一起的「子母螭」,是後代「蒼龍教子」螭紋的先聲。宋元仿漢螭紋仿得較為成功,但螭的骨骼肌肉感和力度動勢不如漢螭,在整體精神氣勢上較差,這也是漢宋螭紋的主要區別所在。4.玉獸面 獸面是獸類面部形象的特寫,獸面紋玉器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發掘出土的宋代獸面紋玉器有四川廣元、廣漢兩地出土的獸面紋玉片(42),安徽肥西地區出土玉匜杯柄部和休寧朱晞顏墓玉獸面紋卣腹部的獸面紋(43)。傳世的獸面紋則見於玉劍飾、佩飾和一些仿古玉器上。 宋代的獸面紋可分兩種。一種是有本朝特點的,非仿古的獸面紋,它直接從唐代的獸面紋繼承而來,並有發展,實物有四川廣元和廣漢出土的獸面紋玉片(44),及傳世的獸面如意雲紋璧。獸面整體呈橫寬形,眼有圓形雙圈眼、水滴形眼和窄長的丹鳳眼幾種,後兩種在眼中再陰刻眼珠,粗繩紋眉,有的眉的內末端向上旋轉,葉形耳中部下凹,如意雲形鼻,鼻翼內卷,大嘴寬闊,獠牙外露,額上有??角或?無?角,有角的角作叉形,此獸面紋似以虎面為模特。另一種是仿古的,主要是仿漢,實物有朱晞顏墓玉卣和肥西玉匜上的獸面紋(45)。獸面可核形眼或窄長眼,陰刻圓眼珠,粗繩紋眉在眼上部分作水平狀,末梢上揚又向內翻卷,直鼻樑,橫置的,兩端上卷的捲雲紋為鼻翼,鼻樑上多飾有兩道波曲線?,似仿自東漢螭紋,鼻下無嘴。5.玉鹿 古人認為鹿是仁獸,有祥瑞之兆,又因鹿祿同聲,常以鹿寓祿。在花紋裝飾中鹿紋屬吉祥紋樣,所以歷代行用不絕,玉器中的鹿紋,最早見於商晚期。宋遼金時期鹿紋玉器多見,其中有發掘品,更多的是傳世品。發掘品有北京師範大學清墓出土的白玉圓雕卧鹿(46),陝西西安交通大學宋墓出土的鏤空雕鹿龜鶴紋牌飾(47),以及黑龍江奧里米古城金墓出土的白玉鏤空雕雙鹿紋牌飾(48)。傳世品有收藏於北京故宮的白玉卧鹿(49),白玉鹿紋橢圓洗(50),白玉松鹿紋圓形飾(51),雙鹿紋提攜(52)和虎鹿鷹紋牌飾(53)等。最後兩件傳世品和奧里米古城金墓出土的雙鹿紋牌飾很明顯是遼金地區的「秋山玉」。 宋代存世的鹿紋玉器立體圓雕的較少,多是裝飾在它種器物上的鹿紋,如器皿、佩器、鑲嵌件、帶板等。 根據以上資料,宋代鹿紋有以下特點。鹿的頭部瘦長,眼形有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和菱形等,三角形和菱形眼分別由三刀和四刀刻成,線條挺直,但不規整,線端常常出框,頭上角有盤形和樹杈形兩種,前者是仿唐代角形「珍珠盤」,時代偏早。鹿的身軀肥碩,腿和腹、頸和肩的相交處多用深重的勾撤刀斷開,形成較寬的溝槽,來顯示腿上部的肌肉,腿細長,在有些鹿的脖頸、胸腹和腿的邊緣飾有並列的短陰線,表示上面的絨毛。裝飾在玉佩和帶板上的鹿多是雌雄結伴,或者同雁、鶴、虎結合,周圍陪襯以山石、松樹、柞樹、靈芝或竹子,或是構成吉祥圖案,或是反映遼金地區風俗的秋山圖。在秋山題材的玉器上常見巧用玉料的黃色皮殼,雕成柞樹枯萎的黃葉,來營造秋景。6.玉魚 魚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同時它又是吉祥物,很早就被用作藝術裝飾。玉魚最早見於紅山文化,商周時多見,從戰國到唐幾乎絕跡,由宋開始又多見,出土和傳世的都有。發掘出土的玉魚有河北定州靜誌寺塔基的水晶魚(54),黑龍江綏濱中興公社金3號墓的魚荷茨菇佩(55),陝西西安潭家鄉金墓的魚荷佩(56),墓中出土玉魚最多的是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遼陳國公主墓(57),所出玉魚全是佩器,有墜飾、組玉佩組合件和盛物的魚形盒,多是和田白玉,做工精細,小巧玲瓏,魚嘴上都穿有金鏈,魚形盒上則有金合頁。傳世品有北京故宮收藏的鱖魚街蓮佩(58)等,多小件墜飾,精粗不一。 宋遼金玉魚有佩器和主體擺件,其中最多見的是長六、七厘米的扁身小掛件,用作佩器。魚的品種多是鱖魚和鯉魚,鯉魚魚身瘦長,彎身,昂首,翹尾,呈跳躍狀,魚身彎度大是宋代玉魚的重要特點。多張口,撅嘴,嘴唇厚,嘴唇是在嘴上加一條弧形陰線做出來的。眼形多樣,有陰刻單環眼,圓坑眼,有在單環之上加一弧線,成帶上眼皮的眼,或在單環後邊加一弧線,成眼後帶月芽形的眼,也有兩個環相套合的眼形,眼小,陰刻線細是其眼形折重要特點。背鰭和尾上的陰刻線排列整齊,一絲不亂,腹鰭(分水)多有圓度,腹鰭中刻有三、四條挺拔有力的陰線。魚身多無鱗,少數有鱗的,是密集的斜方格鱗,有極個別的是半弧形鱗,見有在弧形鱗片上加刻三道短陰線的,像葉片和葉脈(?)。魚有獨體的,但多數伴有荷葉或水草。荷葉多呈展開狀,有少數葉緣微折的,葉脈紋直如傘骨,到葉邊才分叉。草葉紋,草葉的中心凹下,兩邊向上摺合,葉中心是陰刻主葉脈,支葉脈分列兩邊,對稱排列,由細陰線刻出。7.玉鳥禽 鳥禽是古玉裝飾的重要題材,它行用的時間很長,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現在。宋遼金時期出土鳥禽紋玉器較多的墓葬有: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遼陳國公主墓(59),遼寧朝陽北塔遼天宮(60),北京房山長溝峪金石槨墓(61)和丰台金鳥古倫窩倫墓(62),其他地方也有一些零星出土。傳世的鳥禽紋玉器則更多。鳥的種類有鳳、鶴、鶻、天鵝、孔雀、鴛鴦、綬帶鳥、鴨、鵝和一些叫不出名的鳥。鳥禽玉的形狀可分片形和圓身兩種。片形玉陰刻平雕的較少,多數是鏤雕的,有單層鏤雕和多層鏤雕,多層鏤雕的玉材較厚,使得紋飾深致豐滿。圓身的多是玉墜的形成,玉墜是人們胸腰處和帔巾上的佩玉,多以較小的籽玉雕成。宋代禽鳥紋玉題材內容貼近人們生活,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其時代風格是現實主義的,清新美麗和生意盎然的。 宋朝的玉鳥鳥首雕琢簡單,大頭細頸,有的頭頂有一根豎起的翎毛,眼形有陰線三角形眼、圓坑眼、細長丹鳳眼和隱起圓點眼。鳥頸較唐代普遍較短,有的光頸,有的在頸上刻一排細小陰線表示羽毛,翅上羽毛用陰線刻出,此時的線條較唐代粗重稀疏,翅膀的中部常橫亘一條粗陰線,將翅羽分成前後兩部分,也有把翅膀上半部的羽毛刻成鱗片形,更有在鱗片上再加刻「???」紋的(63)。 玉鳳,大頭,細頸,頭頂有的僅有一根翎毛,有的則裝飾華麗,眼細長,即所謂丹鳳眼,頸上多無紋,胸腹多呈橢圓形,內無紋,多在邊緣以短細的陰線來表示胸腹的輪廓和羽毛,雙翅展開,用並列的陰線表示翅羽,尾似幾條彎曲的飄帶,或後拖,或上揚,飄帶的寬度和相互的間距較一致,尾的邊緣常作鋸齒形。玉鶴,長頸彎曲,雙翅較短,翅上以陰線表示羽毛,邊緣多呈鋸齒形,鶴多作飛行狀,有的在身下附有朵雲紋(64)。 玉孔雀,小頭,細頸,頭頂多有一根豎立的翎毛,雙翅一翅伸直,一翅下折,上用長陰線表示羽毛,又用兩道橫陰線把翅羽斷成三部分,有的孔雀身上飾鱗片形羽,羽上又刻「個」形陰線,孔雀尾羽很長,作層層疊壓的圓弧形,圓弧中部中空(65)。玉綬帶鳥,頭多轉向一側,頭頂長冠(羽)後拖,冠尾分叉並回卷,眼為三角形或圓坑形,鳥身較短,身上或光素,或有少量陰線,又翅展開,鳥尾很長,尾端分叉並回卷,極似螭的分叉形尾(66)。 玉鶻鷹天鵝,在金地玉器中,有一種獨具草原民族特色的鳥紋玉——春水玉,紋飾內容是描寫他們春天湖邊獨守獵時的場景。春秋兩季的圍獵活動,契丹語稱「奈缽」,女真政權建立後繼承了契丹人春蒐秋獮的風俗,春蒐場景表現在玉器上,是一隻小鷹(即鶻,又名海東青)向天鵝俯衝攻擊,天鵝拚命將頭往荷葉下面鑽,沒有荷葉作陪襯的,是小鷹站在天鵝身上,啄天鵝的腦袋。遼雖有春蒐的習俗但其玉尚未見到,金的春水玉有湖北鍾祥明番王墓出土的一件(67),其他是鑒定家們從傳世玉器中分離出來的(68),金的春水玉多白玉雕成,天鵝的眼下有一條曲折陰線(S)把嘴和頰部分開,如果畫面中有水草,鵝頸則自一根水草下穿過。天鵝的翅膀是由細長的直陰線刻成,上面或有一、二道橫線將其隔成二或三段,個別的是鱗形羽,鱗片上有個形紋,翅膀由中部向回折,如人字形,的較深的溝槽。8.玉花卉植物紋 在唐代以前的玉器上幾乎不見花卉植物紋,唐代始出現,宋遼金時期飾花卉植物紋的玉器較多,出土此類玉器較多的墓葬有北京房山長溝峪石槨墓(69)和丰台金鳥古倫窩倫墓(70),黑龍江哈爾濱香坊金墓(71),遼寧阜新清河門遼墓(72),四川蓬安西拱橋南宋墓(73)和廣漢和興鄉南宋窖藏(74)。宋代的花卉紋和唐代一樣也多是折枝花形,並且常和鳥在一起,花卉品種較唐豐富,有蓮荷、牡丹、靈芝、牽牛花、凌霄花、櫻桃和金瓜等,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五瓣花和卷草紋、松樹、柞樹和竹子是這時新出現的。 花卉紋的雕法,花朵和葉常做成凹面,像花朵,由邊緣至花心打窪,形如盆,葉的中心凹下,葉兩邊翹起,如對摺,花和葉的邊緣多雕成鋸齒形。葉脈紋,荷葉的葉脈直且長,由葉心向外呈放射狀,形如傘骨,至葉邊才分叉,其他的葉脈紋是用細長的陰線刻出,線條平直,兩側葉脈幾近平行。花瓣上也常用細長的陰線。松樹的針葉多作圓形。此時盛行高浮雕和鏤空雕,鏤雕的層次有時多達三、四層。9.玉璧 發掘出土的宋代玉璧有河北定州北宋靜志寺塔基出土的6件素璧(75),浙江杭州法雲弄和四川蓬安西拱橋南宋墓出土的三螭紋璧(76),浙江蘭溪南宋墓出土的乳釘紋璧(77)。傳世品有雙龍紋璧。 唐宋以後的玉璧基本上屬仿古玉,作為人身佩飾和玩物,其祭祀和禮制功能已失。此時玉璧在花紋裝飾上出現兩個明顯變化,一是璧兩面的花紋多不一樣,二是開始出現花草紋。以上所舉的幾件玉璧都是仿古的,但同古玉璧有別。它們正面的主題花紋是螭或龍,背面則是谷紋、蒲紋或捲雲紋,兩面的花紋不統一,龍螭多作高浮雕,挺立於璧肉之上,古時的玉璧上無如此高挺的龍螭紋。被仿花紋多似是而非,有的則是花紋與花紋之間,或花紋與器型之間時代性不統一,互相矛盾,花紋的雕刻力度普遍不足,璧肉也普遍較古玉璧厚,璧內外邊緣的轉角處不爽利,無古璧常有的鋒棱感。 在傳世的仿古玉璧中,有一些被古玩鑒賞家們鑒定的宋代,如薛貴笙主編的《中國玉器賞鑒》一書所收錄的幾件宋代仿古玉,這些玉璧璧肉較厚,邊緣轉角圓渾,玉色熟舊,表面多有赭色沁染,其年代確定是否準確,因目前可資比較的標準器太少,尚不敢妄加評論。10.玉帶板 玉帶板本名銙,帶板是俗稱,革帶上的綴玉,方板形,長方形一端圓綴於革板末尾的又可稱?尾。玉帶在明代以前是帝王和高級官吏的服飾,是身份地位的標誌,屬禮器的一和趾。中原漢地的玉帶制度起自唐,唐玉帶則是從南北朝時北地「胡服」的蹀?玉帶變化而來,陝西或陽北周若干雲墓曾出土一副蹀?玉帶。對比兩者實物,可見變化有二:一是胡地蹀?帶的玉銙都是用金屬鉚釘釘在鞓上的 ,銙下常用金屬鑲托,唐帶銙則是用線縫綴在革帶之上;二是胡地蹀?帶的銙下附有玉環,玉環用以懸掛「弓劍、帉帨、算囊、刀礪之類」(78),玉環及其垂掛物,即「帶衣所垂蹀?」。胡地蹀?帶既能顯示佩者的身份,其上又能系物,適合馬背民族的生活習慣,具有雙重功能,唐玉帶則無下垂的蹀?,純是禮器。另外,胡地蹀?帶上的玉銙、環和?尾上均無紋飾,唐玉銙有的雕有花紋。考察出土實物,可知宋玉帶分兩個系統。一是宋地玉帶,其形狀繼唐而來,銙和?尾多和唐相似,新出的樣式有兩種,一種是有些銙的下面連有半圓形的環,用以系物,另一種是有穿孔的銙,體較厚,兩側有對穿的扁孔,革帶可從中穿過,前者又可稱提攜,後者可稱帶穿,銙上多有花紋裝飾。另一是遼地的蹀?玉帶,其鞓銙的連結方式以及銙下垂物,都和若干雲墓出土的蹀?玉帶相擬,如遼陳國公主墓中駙馬腰間所佩玉帶,當是北朝蹀?帶之延續,帶上玉銙也都是光素的。 宋代雕花玉帶板的花紋有人物、動物、鳥禽、龍鳳、花卉等。人物成了漢人的形象,鳥獸紋中有鶻攫天鵝和虎鹿等充滿北方少數民族風情的內容,與遼金地區人們春秋圍獵的風俗有關,稱春水玉和秋山玉。 宋玉帶板在雕琢技法上,改變了唐時好以密集的陰刻線表現花紋細部的做法,而是根據玉材和花紋內容的需要,求其自然,使畫面渾然一體,具有紙絹畫的效果。如在花紋布局上,有時把花紋安排在帶板的一角,明顯是吸收了當時紙絹畫「一角法」的章法。在帶板的周邊也常作一些修飾,如內側邊,不是垂直切下去,而是磨出一定的坡度,使裡面的花紋更富立體感,也有在邊緣琢成半球形凸起的大聯珠紋作為邊飾。宋玉帶板中工藝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西上饒南宋趙仲湮墓出土的一副。帶板周邊較厚,沿邊向下斜挖成池面,內中花紋凸起,花紋的頂面與周邊等高,應屬池面隱起深雕。每塊帶扳一人,人物面相清秀,五官清晰,人體各部位比例適度,衣紋線條柔和流暢,琢磨精細。11.玉帶鉤 帶鉤是腰帶一端的掛鉤,有的則是卡在腰帶上,鉤首朝下,用來勾掛其他物件。帶鉤多是銅製,最初為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稱「鮮卑」、「犀比」或「師比頭」,約在春秋時期傳入中原。玉帶鉤是仿銅帶鉤製作的,最早見於春秋晚期,戰國和兩漢是它的盛行期,魏晉時衰落,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未見有玉帶鉤出土或傳世。宋代玉帶鉤又開始出現,但數量極少,發掘品僅知江西吉水金灘鄉南宋張宣義墓一件,傳世品中玉器鑒定家們定為宋代的有一些,但所定是否準確可靠,尚存疑問。張宣義墓玉帶鉤(79)屬仿古玉,長12厘米,青玉,龍首鉤首,龍面額平坦,雙眉眉梢上揚並回卷作勾雲形,隱起杏核形雙眼,如意頭形鼻翼寬闊平坦,龍嘴上下唇平齊,用陰線刻出上下兩排牙齒,側面鑽一孔表示口腔,雙角並行排列,角上刻豐字紋,鉤身縱向三折凹弧紋,尾部似琵琶形,鉤腹下有橢圓形紐,紐拄較高,鉤腹的縱向凹槽仿自東漢銅玉帶鉤。宋玉帶鉤和以前相比有繼承也有變化。那琵琶形的鉤身,鉤腹上打窪的縱向凹弧紋,以及高高的紐柱,都是從漢朝玉帶鉤繼承而來。變化表現在以下幾處:龍首眉眼鼻等器官均採用壓地隱起的雕法,雖有浮雕效果,但凹凸起伏不甚顯著,整個面額比較平坦;雙眉從眉梢處高高上揚並向內面捲成勾雲紋較為顯眼;雙唇微張,上下平齊,刻出上下兩排牙齒,口腔則在唇角貫穿一孔表示;並列後拖的雙角上,由過去的橫陰線變成豐字紋。這些變化也奠定了元代龍首帶鉤的造型基礎。


推薦閱讀:

史前精美玉器
活在當下的唐代玉器
鑲嵌的形和魂
龍山玉器,上古頂峰——龍山時代的玉器西傳與文化融合(下)
漢代玉器

TAG:鑒定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