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9}-{17}
法會聖眾第一 這個會集本的好處是每一個字都是原譯本裡面的。夏蓮居士自己沒有更改一個字,比以往三家會集本要殊勝得多。梅光義老居士稱此本為九本里最好的本。是值得我們信賴、依教奉行的。諸位以後看過九中本子,就能夠知道它的好處。 佛經的體例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夏蓮居士會集本經,將經文分為四十八章,取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渡眾生之意。每一章他都標一個題目第一章「法會聖眾」。本經序分,佔了三章。不象其他經典,序文多半是很簡短的。前面兩章是通序,第三章是別序。第四章才是正宗分。先講通序第一部分。 通序講的是六中成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佛」是主成就,「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是處成就,「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是眾成就。六種成就具足,就象開會記錄一樣。第一是信成就。」「信」是入佛門的第一個條件。不信就沒有辦法入佛門了。可見信非常重要。佛教的信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的信是人們信主,信耶穌,不信不行的,一定要信,沒有理由。佛法講信,是給你講道理。因為你不信,就不肯來學。信這個佛法好,對自己有利益,才肯發心來學習。這個信是有條件,什麼條件呢?釋迦牟尼是個好人,不是個壞人,不會騙人。不會騙人的人我們就可以相信他了。佛陀教我們不妄語,五戒里就有不妄語。佛當然不會打妄語,何況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真即不假、實則不虛、如即恰如其分、不妄語即不說假話、不誑語既不不過分、不誇張。因此我們要相信他。「如是」是指這部經。佛在當年講經說法並沒有把它寫成講義,經典是怎麼來的呢?釋迦牟尼滅度後,弟子們發心把它記錄下來,這不簡單啊!佛說法四十九年,說那麼多法、誰有能力事後把它記錄下來呢?佛弟子當中,有一位阿難尊者,經中經常提到他。他記憶力非常好。他的頭腦差不多象我們現在的錄音機一樣,聽過一遍,永遠不會忘記。佛滅度之後,同學們推舉他,希望他把佛陀四十九年所講的經重複一遍,在他復講時,大家就做筆記,記錄下來,這樣就成為經典了。經典是阿難尊者結集的。因此在結集文前面加了「如是我聞」。「如是」指這部經典。「我聞」是阿難自稱,是我親自聽佛所說的,不是傳聞,決定靠得住。那麼阿難有沒有把佛的話記錯呢?這是我們很關心的事情。如果他老人家記錯了,我們也就冤枉了,好在結集經典時規矩非常嚴格。同學五百羅漢,參加這個大會。差不多這些羅漢,當時都曾經在座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阿難把佛講的經重複說一遍。這五百人給我們做證明。如果阿難復講,有一句話錯了,這五百人只要有一個人提出意見。「阿難尊者,這一句話我們好像沒有聽佛這麼說的!」那這句話就要刪掉,不能記下來。不象現在,多數通過就可以。必須所有人承認才能記錄下來,經典錯一字一句都不能通過。 六種成就是釋迦牟尼佛交代囑咐的,佛滅度時,阿難尊者只證初果,見惑雖然斷了,思惑沒斷,貪、嗔、痴、慢沒斷,很富於感情。釋迦牟尼佛滅度了,他在旁邊痛哭流涕。佛走了,捨不得。一哭,心就亂了,阿樓陀尊者告訴他「你是佛的侍者!佛的傳人,佛現在要走了,你還不趕快請教佛的開導,怎麼可以在此哭哭啼啼呢?阿難說:」我現在很悲哀「,心都亂掉了,問什麼呢?阿樓陀就教他,問四個問題:佛在的時候,佛是我們的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以什麼為師呢?第二,佛在時,我們和佛一起住,佛到哪裡,我們跟到哪裡;佛不在了,我們依誰住?第三,惡比丘(同學中有些頑皮搗蛋),佛在世,佛教誡他;佛不在世時,我們誰管得了呢?第四,將來結集經典,經典開頭怎麼寫。阿難趕緊請教釋迦牟尼佛。佛告訴他:第一:依誡為師。能遵守佛的戒律就等於佛在世;第二:依四念處住。三十七道品第一科即四念處。第三:對惡性比丘默擯。即孔子所說:敬而遠之。第四:「如是我聞」佛在什麼地方與哪些在一起。所有經典開頭的六種成就就是遵照釋迦牟尼佛的囑咐而寫的。 「一時」,為什麼不把年月日寫出來呢?阿難頭腦這麼好。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講的,他一定記得,為什麼籠統說這個「一時」?我初學佛,看佛經。對「一時」很不服氣。我認為阿難尊者太馬虎了,應當把年月日都寫出來。古人解釋說,當時印度沒統一(到現在也沒統一)的小國家很多,每一個地方用的曆法不相同,所以記載很不方便,解釋太勉強了,曆法不同沒關係,寫出來,我們可以考證嘛!到後來念得多了才明白。「一時」比記載年月日高明。因為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實的。佛講話時活活潑潑,如記載年月日時,那時間已經過去了,過去我們沒緣分。天台宗智者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高僧。他出生在隋朝,圓寂在唐朝。天台宗是他建立的,他老人家當年念《法華經》,念到《藥王菩薩本事品》入了定,定中到印度靈鷲山去了,釋迦牟尼佛還在那裡講《法華經》。他在那裡聽了一坐,回來出了定,告訴別人。「一時」妙在這裡》「一」即是定。一切妄念都沒有了,叫一心不亂。你什麼時候修到一心,釋迦牟尼佛講經法會統統沒有散,時光倒流,你可以參加,這個妙啊!學佛沒有別的,就學這個「一」。禪宗說得好,「識得一,萬事畢」,你要真正明白了「一」,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華嚴》講一真法界,《維摩》講不二法門,不二即一。凈土則講一心不亂。可見一的意思很深,非常之妙。如果就凈土講,三資糧具足,即三個條件具足,這就是「一時」。《彌陀經》講「信、願、行」。對此法門深信不疑,真正發心,願生西方,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不斷,即能與本師、阿彌陀佛、一切諸佛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佛是教主,說法王。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靈鷲山聖跡還在。許多重要的經典,《法華經》就是在這個地方說的。「與大比丘萬二千人俱。」這一句大家要注意,在許許多多經典上,佛的聽眾是「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說明這個法會因緣殊勝,聽眾特多。從這裡看,本經與《法華經》相同,一乘圓教。下面是讚歎大比丘的德行。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讚歎雖然兩句話,但意思非常之深,「一切」指前面講的一萬二千人。如廣義說,還有菩薩眾,人天大眾,他方來的菩薩、天、人眾。「大聖」不是普通的比丘。普通比丘是小乘,小乘縱然證得啊;阿羅漢,也叫小聖。「菩薩摩訶薩」才是大聖。什麼樣的菩薩稱摩訶薩呢?經上講,三聖是菩薩,十聖才是摩訶薩,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置,稱十一地,稱之為大聖。由此可知,這些人都是大菩薩來示現的,不是真正的比丘,也不是真正的阿羅漢。就好像唱戲,扮演這個角色,實際上比這地位高太多了,智慧神通都已經通達無礙了。這是略贊。下面列出幾位上首。列上首有表法的意思在裡頭。五種原本里舉列上首人數很多。夏蓮居居士會集時省略了很多。編的非常之好,他的的確確把表法的精要掌握住了。 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佛,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 大家佛經看了很多,有沒有一開頭,寫上尊者憍陳如的?沒見過,此地不僅有,而且擺在第一個,用意非常之深。憍陳如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在鹿野苑度王比丘,第一個證阿羅漢的。所以他是佛證果弟子里的第一個弟子。這個人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歌利王(詳細的故事在《涅盤經》),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菩薩道,修忍辱波羅密,做忍辱仙人,歌利是梵語,翻為暴君。他用力把忍辱仙人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凌遲處死。忍辱仙人發了一個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釋迦牟尼佛說話算話,沒有妄語,果然第一個度他,他代表第一得度。把他作為上首大眾第一,就是告訴我們,這是佛所講一切經里度眾生的第一經。依照這部經修行,你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第一個得度成佛的弟子。在《華嚴經》上沒有憍陳如。換句話說《華嚴經》不是第一得度成佛的經典。 第二三是尊者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很多經上有他們。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目犍連代表神通第一。佛知道,芸芸眾生,哪一個不想求智慧,那一個不想學神通。你要學智慧,要到佛門裡來學;你要學神通,還是要到佛門來學。在告訴諸位,神通智慧要到佛經里學,離開了經典,就不太可靠了,佛法從釋迦牟尼佛起,一代一代傳到今天,現在是末法時期。傳久了變質了,這是常識。尤其是被妖魔鬼怪利用了變成假佛教了,當年釋尊在世時,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不少人,心裡不舒服,他也來見佛,請佛趕快入般涅槃:「你度那麼多人了,可以入般涅槃。」佛很慈悲,就答應他。魔王告訴佛:「等你滅度之後,我要破壞你的佛法》」佛笑笑說:「佛法是真理,真理決定不能破壞」。魔王說:「到你末法時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孫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的佛門弟子,來破壞佛法》」佛一句話不說,流眼淚了。所謂「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麼多魔子魔孫出家了,披上袈裟,都拿著佛經來說佛法,所說的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修學的標準: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所說的法是經典上有依據的,我們可以相信,如果所說的,經典上沒有依據,我們不必相信。今天很多人學佛是依人不依法,不相信經典,相信法師所說的,這是違背聖教。第二依義不依語。語是言語,記錄文字。要依據經典上所講的道理,不必依經執著文字。了義和不了義是有比較的。譬如今天我們所講的五乘佛法。最下面是人乘,秀這個法,來生得人身,不會失人乘,人乘和天乘比,則為不了義;天乘比阿羅漢、聲聞、那天是不了義;阿羅漢比菩薩,阿羅漢則是不了義,菩薩是了義;菩薩比佛,菩薩即不了義,佛是了義,了義與不了義有很多層次,究竟了義就是這部經。怎麼曉得是究竟了義呢?因為憍陳如在此地。他代表第一得度、第一成佛。依照這部經典,你一生一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第四依智不依識。佛大概曉得末法時期眾生感情很重。智是理智,識是感情。要依理智不依感情。現在多少人是憑感情學佛。依四依法,雖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也不會迷失方向走錯路。所以我勸諸位,要想學智慧、神通,到經典里來學,不要找人學。找人學恐怕會上當、被欺騙。依照經典學,決定不會錯。 第四五位:尊者迦葉,尊者阿難。摩訶迦葉是禪宗初祖。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把禪宗傳給摩訶迦葉他代表禪宗。達摩是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阿難記憶力最好,代表教下,這意思很顯然,無論宗門還是教下,皆以凈土為歸宿。所以《禪門日誦》,晚課念《阿彌陀經》,念佛號迴向。禪宗大德臨終都念佛求生凈土。除禪宗之外其餘九宗都是教下。所以夏蓮居居士指出這五個人,非常之圓滿,顯示了《無量壽經》凈土法門的重要性。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10}
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在前面講到「萬二千人」跟諸位提示過,本經不異於《法華經》,和《法華經》同一個地方講說,同樣多的聽眾。在此看到普賢和文殊,又聯想到本經無異於《法華經》《法華經》裡面這兩位菩薩也是上首。普賢是《華嚴》長子,文殊是《華嚴》殊男。不僅代表《華嚴》精華、精髓。同時有更深的意思,普賢代表凈土語密宗是一不是二。密宗第一祖師是普賢王如來。密宗由龍樹菩薩開鐵塔,見到金剛薩錘,金剛薩錘是普賢菩薩化身。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密宗最後的歸宿也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文殊菩薩代表禪宗,說明禪凈不二。兩位菩薩代表禪、凈、密一而三、三而一,殊途同歸。三個法門,同一方向,同一目標,但難易不相同。禪宗根基難的。要上上根人才能學,中下根人沒分。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法,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等到一個學生:慧可。只有他有資格受法。你們有慧可這種天賦嗎?六祖大師法緣最殊勝,跟他學的幾萬人,真正學成了的,有四十三人,他老人家在漕溪傳禪宗三十七年,空前絕後。禪相當難,一定要自己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至少還要破一品無明,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如果象現在,思想亂七八糟,哪有資格學禪呢?口頭禪我也會說,我說得不那些人還好。不管用。密宗跟鬼神非常接近。密宗念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號,如果你自己心不凈,把鬼神找來了,他瞧不起你,就會捉弄你,這麻煩就大了。如果你心地真正清凈,他尊敬你,給你護法。所以,我在中國、在外國看到過許多密宗的,很好的年輕人,受的教育程度也不錯,很多大學畢業,得到博士學位的也有。學一兩年證果了:神經病。到神經醫院,西醫一看,精神分裂,瘋狂了。非常之可憐。不認真學,玩玩沒關係,認真的學非常危險。尤其現在學密,用神通,用奇奇怪怪的事情來作號召,放光、離地三尺有沒有呢?真有,你仔細想想,有什麼好處?何況這些小小的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為奇。佛教最容易被妖魔鬼怪利用的兩個宗派就是密宗和禪宗。現在很多學密的人和我交談,我首先問他,你學的是佛密還是魔密、妖密、鬼密?佛密佔得太少了,鳳毛麟角。如果上了妖魔鬼怪的當,那真是後悔莫及啊!還是要注意。 教下不容易滲透,要依據經典。妖魔鬼怪不會講經說法,如會就成佛菩薩了。他不用正規的來教導,搞些邪門歪道來騙人、誘惑人,這是佛與魔不難辨別之處。 如果諸位真正深入這部經典,真正通達經意,你對於佛教各宗各派經意都能體會,都能夠覺悟。然後才真正明白了念佛的殊勝,這一句佛號是無上甚深的禪定。最高的禪定不要打坐。面壁打坐是幼兒園初學的禪定。真正的禪定《六祖壇經》說: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大家知道,六祖在黃梅五祖那裡開悟是用《金剛經》印心的。他老人家給禪定的定義是從《金剛經》上來的。《金剛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行住坐卧都是禪。這是最高級的禪定。我們念佛人,手拿念珠,站著阿彌陀佛,坐著阿彌陀佛,躺著阿彌陀佛,你看不就是最高的禪定嗎?念佛人修的是首楞嚴大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秀楞嚴大定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阿彌陀佛是無上神咒,是密中之密。《華嚴》會,龍樹菩薩都沒有緣分參加。《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覺菩薩在內,還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句阿彌陀佛豈不是密中之密、神咒之中的神咒、無上神咒? 當來下生成佛的彌勒菩薩在本經不僅表法,而且是當機者。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囑咐給彌勒菩薩,要他護持。所以彌勒菩薩以後成佛,一定講凈土三經,一定勸他的學生們念佛求生凈土。有一些人發心想修彌勒凈土,親近彌勒菩薩,這是好事情,彌勒菩薩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彌勒內院。可惜,要想到他那裡去,要修唯心識定。彌勒菩薩視為識專家。唯識宗是他傳下來的。唯識最主要的一部書《瑜伽師地論》就是彌勒菩薩造的。此地演培老法師專修彌勒凈土。唯心識定修成了,才能往生彌勒凈土。可是唯心識定非常難修,決不是普通人能夠修得成功的。想親近他,有一條近路,不修唯心識定也能親近他。他天天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上課,西方極樂世界裡大學唯識教授是彌勒菩薩。如果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馬上就和他見面了,而且和他平等。你說彌勒菩薩我到你內院參觀。「歡迎」手一拉就去了。西方凈土容易去,彌勒凈土不容易去。只要到西方,十方一切諸佛菩薩的凈土你都到。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 「賢劫中一切菩薩」,賢劫即我們現在的大劫,有一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是第五尊。往後有九百九十五尊佛,現在還是菩薩,即指這些菩薩。這一切菩薩都在會,我們就曉得,賢劫千佛,沒有一尊不弘揚凈土。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由此可以肯定這部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必修、必弘、必定宣講。這經真正是一切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最好的就是這部。如果一生只學一部經,我一定學這部經。不要別的,總而言之,這些上首菩薩大德們,都是代表一句萬德洪名,就是阿彌陀佛稱性的大智大德,也就是我們自性本具、確確實實是一切諸佛度生的第一法門。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11}
德尊普賢第二 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延續,還是序分。這章所講表法的意義尤其殊勝。你看這部經,與普賢菩薩關係這麼深,即與《華嚴》深,與密宗深。的確是密中之密。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正士是菩薩的別號。大士也是菩薩之稱。賢護等十六位都是在家菩薩。前面文殊、普賢、彌勒都是出家人。在家菩薩地位到底怎樣呢?都是等覺菩薩,和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平等。一看:在家的多、出家的少。這說明這個法門度生以在家為主,出家人是附帶的。大家不要以為念佛,出家才會上品往生,在家沒份了。那你正好想錯了。「十六」是表法,非數目。《華嚴》以十代表圓滿。密宗十六代表圓滿。所以處處表凈土法門與密宗關係的密切。學密的人一定要念這部經,才真正透徹了解密宗的奧秘。如果對這部經不能信解,他的密宗是靠不住的,黃念祖老居士給本經註解。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諾那活佛的傳人。可他老人家晚年不傳密了。他說,現代的人已經沒有學密的根基了,即使學密,有三部經也一定要讀:1.《無量壽經》;2.《彌陀經要解》;3.《普賢菩薩行願品》。學密的人如不讀這三部經,不可能有成就。這出自金剛上師之口。十六位菩薩明顯告訴我們,學佛不一定出家,在家一樣成佛。近代佛教修行人裡面在家的成就比出家的人多,在家人比出家人成就高。在家女眾勝過男眾。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在家的很多,出家的沒看到過。晚清出家的炎虛老法師是坐著走的,但他生了很長時期的病。在家居士坐著走的,他不生病,曉得那一天走,說走就走了。原因在哪裡呢?從前出家人身心清凈,所以成就比在家人高。現在出家人的身心沒有在家的清凈。在家幾個人啊?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算上僕人,你每天操心十幾個人。出家人廟越建越大,沒幾年,徒子徒孫好幾百,信徒好幾千人,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哪裡有時候修行。我出家學佛抱「三不管」的態度:1不管人、2不管事、3不管錢,落得自在。請我做會長,我說掛空名可以,我不管事。一管事就要操心,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把握。往生凈土才是真正大事,其他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重要,所以我將來成就不會輸給你們。
十六位菩薩大部分是他方世界裡來的,賢護當年出現在印度,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他方世界來的這些菩薩含義很深,顯示十方一切諸佛弘揚這個法門,聽說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都來看看道場。這部經不僅僅釋迦牟尼佛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都在宣揚。賢護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金剛經》上說「善付囑諸菩薩」佛常常念菩薩、保護菩薩。「善思惟菩薩」,正知明了,你能選擇這個法門,是絕對正確的智慧。如不是正確的智慧,這麼多法門你怎麼會選擇凈土法門呢?選擇凈土法門不容易啊!《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要多,因緣要有,你才選擇這個法門。我學佛這麼多年,對這個法門半信半疑。一直到我講《華嚴》十七年才相信這個法門,好不容易啊!你們這些同修,我一給你們說即相信了,你們的善根超過我太多了。我對自己非常慶幸很多在教下的法師一生都不能相信,真正可惜啊!佛的聖教經典太多了,古人稱之為教王。我把它比喻作迷宮。一進去,要想鑽出來不容易。會被這些經迷住。教理涉及越多,對這個法門越難相信。一個凡夫,一品煩惱也沒有斷,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這還勉強可以相信;以往生就和等覺菩薩平起平坐,這不能相信,一切經上都沒有這種說法。所以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玄奘翻為:「極難信法」。諸位能相信,是大善根,大福德因緣,絕不是偶然的。「慧辯才菩薩」辯才即四無礙辯才,特別能夠宣揚佛法,善說此經,這個經講得他人能相信,靠智辯才。「觀無住菩薩」,觀無住即《金剛經》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此而建立的名號,其意非常之好。「神通華菩薩」代表行權方便,大開方便之門,廣度眾生。「光英菩薩」光是光明,英是精華。光明裡的精華。光明英發。「寶幢菩薩」;幢是高顯之意。代表殊勝。如果不是最殊勝的智慧,聽了這個法門很難信受。「智上菩薩」,無上妙慧。菩薩名號中用智慧的佔得最多。說明這個法門非大智慧不能信受奉行。「寂根菩薩」表六根清凈,本宗修學的根本。「信慧菩薩」表能信此法。「願慧菩薩」,由信發願。不發願往生,雖然清凈信心,我們這一生同樣空過了。這個法門信願行,為修學的宗旨。「香象菩薩」代表願力無邊。象的力氣很大。「寶英菩薩」代表願海萬德莊嚴。「中住菩薩」代表安住中道。一句阿彌陀佛即是中道義諦。「制行菩薩」代表持戒念佛。「解脫菩薩」代表斷除一切煩惱. 賢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這句不僅僅是說前十六位在家的法身大士,實在是無量壽會裡所有一切的聽眾。如果再把這個意思擴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凡是發願求生西方凈土的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每一個人都要修普賢大勢之德。普賢大勢之德即《華嚴經》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每一位也知道重要,雖然念,沒去照做。這不行。念了要照做。念佛的人一定要修普賢十願。 到場顧名思義,沒有道只有場。從前寺院叢林的確都有他的家風、道風、學風、所以能成就眾生。這和辦學校一樣,學校總有幾個科目很出色,世界第一,這個學校值得大家讚歎。過去五台山的學風是《華嚴經》,標榜的是《華嚴經》,等於是華嚴大學。天下有志學《華嚴經》的人都到五台山去。道風指修行。五台山修的是法界觀,這是當年清涼大師獨立的學風、道風、。天台山修智者大師領導的學風是《法華經》,特別提倡《法華》。天下有志學《法華經》的人都到天台山來。天台山如《法華經》的專科大學。它的道風是三止三觀。我們凈宗學會也有特色。學風:凈土五經,是修學的理論依據;道風:依五經里的教訓,提出綱領,即《觀無量壽經》所講的(1)三福。學佛不能沒有福報。《彌陀經》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2)六和敬,這也是修福,其次是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五個科目。有經典的依據,有修行的方法,這樣才能成就眾生。絕對不是盲修瞎練。今天學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都是亂修亂學。我們提倡專修專學。十大願王非常之重要,古德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放在凈土三經的後面,編成凈土五經。凈土的大德對《行願品》非常重視。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學佛修行。修正行為,從禮敬修起。不但佛法如此,孔老夫子教學也是從禮敬修起。《禮記》第一句話「曲里曰,無不敬。」無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孔老夫子和釋迦牟尼佛從沒有見過面,沒交換過意見,沒會談過一次,教學的方法卻一樣。這就是中國人所講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諸佛就是一切的意思。佛在《華嚴經》《圓覺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看到十大願王,你見到佛會拜佛,看到人就沒有禮貌了,你沒有修這條。因為你對一切眾生沒有恭敬。對一切眾生應象對待佛一樣的恭敬,這才叫普賢願王。普賢法門是平等、清凈法,如果我們對一切眾生起差別心,對佛菩薩恭敬,對人不恭敬,對壞人更不恭敬,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凈心、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為什麼包括人、事、物呢?《華嚴經》上說:「桌子善知識,椅子善知識,香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沒有一樣不是善知識,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即眾生,無情即物質,有情眾生有佛性,無情眾生有法性。佛性和法性是一個性,無二無別。所以情與無情都能成佛,都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可見這條不容易修啊?絕對不是說修十大願王我每天在佛面前磕三個頭,普賢菩薩前磕三個頭就做到了。那是天大的笑話,完全錯會了意思。為什麼要修禮敬呢?佛與眾生的差別,是佛的自性開發了,自性的智慧功德完全顯露了;眾生自性大門關著,寶庫大門沒打開,寶藏出不來,如果把智慧德能的寶藏之門打開呢?禮敬是開我們心地法門寶藏的一把鑰匙。佛不勉強我們恭敬。恭敬不是對別人的好處,是對自己有好處,是打開自己性德寶藏的法門。孔老夫子也用這個鑰匙打開這個寶庫之門。恭敬,對自己太重要了。對別人倒沒有大關係。恭敬他,他不能破迷開悟,寶藏的大門打不開,而我們的開了。不懂這個道理前,對人不恭敬,恭敬也是表面上的,而且是有等級有差別的,值得恭敬,我恭敬他,不值得恭敬,我瞧不起他。自己學佛,為什麼經看不懂,智慧沒開嘛!智慧為什麼沒開?沒有鑰匙。鑰匙就是禮敬。佛法修學在中國,用四大菩薩表法。中國有四大名山。一定要知道四大菩薩表法的含義。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四大菩薩代表修學的四地。我們怎樣才能入佛門?從地藏菩薩學起。地是大地,藏是寶藏,象金礦、銀礦,就是地下埋著的。我們知道地下有金礦了,想辦法開採。一開採,國家就富有了。地是心地,寶藏是智慧德能。《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此即心裡的寶藏。《地藏經》教我們方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孝敬就是開發我們心地寶藏的鑰匙。沒有一個佛菩薩不孝順父母、不恭敬師長的。學佛的人不曉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必定不得其門而入,你說你有什麼修行,一定是假的。你說,你一打坐可以離地三尺,可以放很多光,可以入定好幾天不起來,那是妖魔鬼怪騙人!如果你孝親尊師,那有可能是真的,那我真的佩服你了。念佛要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往生絕對有把握,要從孝敬修起,這是告訴你從哪裡下手。第一:要學地藏菩薩。第二:學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把孝順父母推廣到一切眾生。我要孝順一切眾生的父母,我要尊敬一切眾生的師長。你就變成觀世音菩薩了。觀音、地藏都有三部經。第三: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大慈大悲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你的慈悲才是清凈平等的。感情慈悲不清凈,不平等,不能與心相應。 最後一階段把孝敬、慈悲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那就是普賢菩薩代表十敬十行。 依照這個方法修學,菩薩即加持你、保佑你。從前不知道孝敬、慈悲、理智、應用於生活,現在都知道了,這是佛菩薩保佑我們。我們在佛法里所求的就是這些東西。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12}
佛法教育非常之殊勝。寺院是學校,而且是佛教的博物館。這個學校非常之美。一進入佛堂,即見佛菩薩的形象。佛菩薩形象都是表法的。正規道場,一進山門,第一是天王殿,供養的是彌勒菩薩、四大天王。這是入佛門上的第一課。彌勒菩薩坐在門當中。面對門外,老遠就看到他了。他代表敬。笑面迎人,很有禮貌,不是板著面孔生氣,他歡迎你進來,彌勒菩薩在中國塑成布袋和尚形象。他肚皮很大,代表能包容,生平等心,呈喜悅相。怎樣才入佛門呢?心要平等,有肚量、能包容、要歡喜,對任何人有禮貌,以歡喜心清凈心待人接物。他坐在那裡是給我們說法上課的。四大天王是護法神,不是護道場,是護我們。護你身心健康、家庭興旺、事業順利。東方天王,手拿琵琶,叫持國天王。教我們負責盡職。我們在家庭、在社會上有責任,我們要盡忠職守,把我們的工作做好,南方天王拿寶劍,叫增長天王。劍代表智慧。增長即進步,天天進步,日新又新。不求進步。這是錯誤的。智慧要進步,技術要進步,能力要進步,你的生活水平也要進步,西方天王手拿龍(蛇),叫廣目天王。北方天王手拿傘,叫多聞天王。他們教我們修行方法,多看多聽。博學多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的智慧德能才會增長,才能改進我們的事業,改進生活、改進社會。像塑在這裡,是給我們說法、上課的。現在很多人迷惑顛倒,在那裡燒香拜佛許願:「菩薩你保佑我平安。」菩薩又聽不到,他怎麼能保佑呢?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依此而行,那菩薩真保佑你。同修們一定要曉得,佛教裡面沒有迷信。佛菩薩塑在這裡,時刻提醒大家,我們要想想自己的行為和他表的意思一樣不一樣。不一樣趕緊改正過來,這叫修行。修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每天對它禮拜,是禮敬諸佛的之意。為什麼?我感激他,如它不提醒我,我忘掉了。我對形像感謝,當然對人更感謝。恭敬之心即能發揚光大。這是性德顯露,開發自性。至於給佛像開光,我今天講的就是給彌勒菩薩、四大天王開光。諸位對開光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開光是佛像造好後的啟用典禮。一定要把供養佛像真正意義說出來,利用佛菩薩形象,開發我們的自性光明,而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如果人能替佛菩薩開光,開了就靈,不靈就不開,那拜我好了,何必拜佛菩薩呢?我比它還行嗎!這是罪過,大錯特錯。譬如一見彌勒菩薩,我們就不生氣。應該學他肚皮大能包容,是他開我們的光,別的親戚朋友到你家裡去,看你供佛像,你能說一遍道理給他聽,他聽了佩服,尊敬你,他家也供起,供養佛菩薩的功德很大,一定要曉得。最重要的一個意義是禮敬諸佛。時刻提醒我們對一切人、一切物清凈平等恭敬,這比什麼都重要。 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見了一切眾生,都要恭恭敬敬頂禮三拜嗎?經上又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見了桌椅板凳是不是要給他磕頭三拜呢?如果這樣學佛,就變成佛獃子。佛法在世間是活活潑潑的。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禮節是隨著每一個朝代、每個國家民族而不相同的,佛法是中道第一義,所以不要執著於形式。我們見到佛菩薩用跪拜的禮節,因為這種禮節屬於修行的法門,否則的話,是可以改變的。從前老百姓見到皇帝要三跪九叩頭。現在見到總統三鞠躬。見到佛也可以改成三鞠躬。我們提倡在佛面前跪著禮拜有兩個用意,一、是修行,有人專修禮拜的法門,一天拜三千次佛。佛法所修覺、正、凈。禮拜修清凈心。拜佛時,心裡沒有妄念,至誠恭敬。身體動作要按照規則,五體投地,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得很正確。這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身體是機器,如經常不動,就會出毛病。禮拜是最好的運動。因此有人一天拜一百、三百、三千拜。現代富貴人毛病很多,因為顛倒了。身體很舒服不動,心則胡思亂想。心要清凈,他偏偏凈不下來。學佛的同修。拜佛的確拜得越多越好。二、是要做給別人看的。學佛的人象唱戲,表演給別人看。希望沒有學佛的人,沒有接觸佛教的人,看到你對佛像這麼恭敬,他心裡有所感動,「你為什麼對佛像這麼恭敬?」他向你請教。你可以藉機把佛法解釋給他聽,誘導他入佛門。我們見人就不必了,隨俗,但內心一定要至誠恭敬,對佛對一切眾生沒有差別。 對事的恭敬,則要保持整齊清潔。這樣做即是禮敬。經書讀時恭恭敬敬地翻開,讀完後合起來,規規矩矩放好,不要隨便亂丟。對任何事物都要又恭敬心。做事要認真負責,盡心儘力把事情做圓滿。這是對事的恭敬。 第二願:稱讚如來。如來和諸佛意義相同,即一切皆稱讚。但稱讚是有標準的:如來。《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由此可知,如來並不一定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如來。如來就有本有的德能。覺、正、凈不是外面來的。如果人們的思想言語、行為與覺、正、凈相應,就值得讚歎了,即是正知正語正行。假如與覺、正、凈相違背,那就不能讚歎了,否則讚歎迷惑顛倒。中國人最喜歡讀的是《金剛經》,經里一會兒說如來,一會兒說佛。佛是從形象上說,如來是從本性上說,如來比諸佛意思更深一層。稱讚是智慧之行。沒有智慧,這一願很不容易修。因為要見如來才會稱讚,見不到如來,你就會稱讚錯了。諸位仔細從覺、正、凈三個標準去深思,這一願你才能修起來。
第三願:廣修供養。有兩個意思:自利、利他;斷除我們的慳貪煩惱。這是煩惱的根本。菩薩行們六波羅密第一就是布施。布施度慳貪。慳吝,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捨不得布施;自己沒有希望能夠得到的。能夠廣修供養,煩惱就可以逐漸淡薄了,最後把這個煩惱斷除。此煩惱一斷除,所有的煩惱都斷除了。因為它是根,象樹一樣,樹根要是爛掉了,樹葉當然隨著倒下。利他:利益眾生。譬如說,諸位同修在此地建立道場,是大家布施奉獻的。有這個道場才能請法師大德講經說法,許許多多眾生在這裡聽經開悟,得到佛法真是利益,這是你布施供養對一切眾生的真實利益,廣修供養也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往往造業。假如你供養一個外道。供養一個不如法的道場,這個道場建立,天天在造業,你將來也跟著倒霉。他為什麼能造這麼大的業?你幫助他的嘛!他墮地獄,你也得跟著去,免不掉你啊!你們常聽說供養法師功德很大,在我看來未必。甚至於供養法師不是功德很大,而是罪過很大。為什麼呢?法師身上沒有錢,他就乖乖地天天念經,天天拜佛,好好地修行。錢一多了就胡思亂想。多少好法師被你們供養壞了。所以你們供養法師是消滅佛法。滅佛法的果報,將來墮在阿鼻地獄。一般寺院不請我講經,因為我一講,他們都得不到供養了。請我講經的都是居士道場。 道場有道才有福,如沒有道、沒有正法,則不但沒有福反而受其害。尤其道場不能送給出家人。他發心出家了,你現在買個家給他,又把他給枷住了,這罪非常之重。你看佛陀在世以及過去世,出家人沒有家,寺院叫十方道場。只要是出家人這裡有廟,我到這裡掛單,不可以拒絕的。所謂「鐵打的常住,流水僧」。那種道場的建立、捐獻,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現在許多道場是屬於私人的。你和他有交情,也許可以住幾天;沒交情,甚至一餐飯都不供給你。這是出家人走了末路。仔細去追究原因,都是你們在家信徒供養過了份;把房子、地捐給個人了。過去富貴大長者很多,把寺院捐給整個佛教,不是捐給某個人的。因此道場的建立是屬於地方的,向學校一樣,大家發心來辦的。出家人在裡面做主持,好象當校長,當教職員,是我們聘請來的,這地方不是他的,他在這裡一定是規規矩矩的,老老實實的修行用功,講經說法,利益大眾。他如果教得不好,我們聽得不滿意,就解聘,不讓他住。如果是他自己的地方,那無所謂,「我天天睡大覺你也管不了我。」我自己講經三十年了,沒有廟,也沒有地方。我現在住的小房子適宜個居士供養的,產權是他的,不是我的。哪一天我不住了,他收回去,道場是公家的。因此我普遍勸同修們,你們要廣修供養,印經、放生、布施醫藥。貧困有病的老年人,我們多多的幫助他。我沒有勸人建廟、建道場,所以我講經三十年也沒有道場。大概這也是報應。不過古人常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沒有道場就無事了。所以清閑自在。有了道場柴米油鹽什麼事情都來了,那很麻煩。想想還是沒有道場的人有福報。我認為我在這個世間第一有福,因為我什麼事情也沒有。身心無事,難得。沒事才是真正的福報。當然喜歡有事的人,大家好好努力去做;不喜歡做事的人好好地念佛,求生西方,早成佛道,這功德也就無量了。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13}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14}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15}
|
推薦閱讀:
※中國男女平等時機未到
※社會分層與不平等周報 week 1:什麼是不平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性別與社會 周報(二):我們怎麼胡扯?
※如果你有個弟弟和被打的順豐小哥一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