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
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雅禮中學高級教師 羅春山
考點解讀近年來,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古詩文閱讀」「鑒賞評價」的測試要求是「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級。其中對鑒賞古詩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考查顯得特別突出,無論是鑒賞藝術形象,還是鑒賞思想內容、觀點態度都要藉助於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來完成,所以「鑒賞古詩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古詩鑒賞中是重中之重。考點解說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開掘,有助於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欣賞詩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鍊字、鍊句。我們要注意兩點:(1)、對含義深刻的語句要注意解讀(這些語句多是抒情議論句),要注意欣賞用詞的明確、精當。(2)、掌握常用的評價古詩語言的術語。主要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表達技巧比較多樣,從修辭角度來看,常見的有比喻(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誇張(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比擬(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對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雙關(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反問(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從表達方式來看,有寫景、狀物、敘事、議論、抒情、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從表現手法來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虛實結合、想像、襯托、用典、象徵等。命題規律近幾年高考對「古詩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考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題型上,有選擇題,也有簡答題,而以簡答題居多。方式上,有靜態考查,也有動態考查:前者將鑒賞古詩作品語言和表達技巧置於其他選項中,讓考生加以辨析;後者或直接要求對詩中的語言(一般表現為詞或句子)和表達技巧分析作答,或間接考查考生對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的感悟能力。內容上,主要考查對語言含義的理解、語言表達技巧的把握、語言表達效果的衡量等;強調對使用何種表達技巧的判斷,強調對表達技巧的效果或作用分析。要求上,強調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去把握「語言」的意義和表達效果,強調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去把握「表達技巧」的作用。高考真題例1.(2012年廣東卷)詩的頷聯在寫景上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指出其中一種並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餘杭四月[元]白珽四月餘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櫻①青豆酒,綠草白鵝村。水滿船頭滑,風輕袖影翻。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②。【注】①朱櫻:櫻桃的一種.②晝門關:從蠶孵出到結繭期間,養蠶人家為防外人沖犯而終日緊閉門戶。答:頷聯運用了映襯(襯托,對比,烘托,渲染)、列錦的表現手法;②映襯類:朱、青,綠,白,顏色明麗喜人,相為映襯,烘托出一種清新的四月鄉間獨特的風貌,傳達出詩人愉悅而閑適之情;或列錦類:頷聯採用意象疊加的方式巧妙了將鄉間獨特物象櫻桃,豆,草,鵝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動的鄉村春意盎然的圖景,烘托靜謐的氣氛,表達了詩人的閑適而悠遊的情懷。【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考生要熟練掌握詩歌鑒賞中的各種表達技巧,答題時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並結合原詩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達效果及有效傳遞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可採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題模式。例2.(2011年福建卷)閱讀下面的這首詩,回答問題。曉至湖①上【清】厲鶚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水上寒霧生,瀰漫與天永。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③。【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答:①對比:以「有聲」與「無聲」對比,近寫聲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緻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靜、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文學作品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題中要賞析的詩句通俗易懂,設題開放,答案有好幾種,關鍵要圍繞表達技巧進行答題,只要能有根有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例3.(2011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7分)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1)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答:總領全詞,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答:①以情相問,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陽」、「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文學作品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例4.(2010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夢中作①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於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答: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例5.(2010年天津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峽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峽口花飛欲盡春,劍南風景臘前春,天涯去住淚沾巾。山鳥江風得雨新。來時萬里同為客,莫怪送君行較遠,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緣身是憶歸人。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詩採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採用了反面襯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答: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例6.(2009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陸遊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1)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答:「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答:這首詩前兩句用誇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並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洩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第表達出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方法指導(一)如何鑒賞詩歌語言1.古詩語言的特徵(1)形象性。即或用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或哲思理趣,或將所寫的對象表現得具體生動。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景物描寫富有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精神,以及對於人生的超脫態度。(2)凝鍊性。即以簡約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或情感。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落花時節」,雖然只短短四字,但包含了時況(說杜甫遇到李龜年的時間當是春天,當時春光正好,百花早已盛開,有的已開始凋零)、比況(李龜年盛期已過,流落江南,到了「落花時節」)、自況(杜甫少年時在文壇嶄露頭角,十四五歲就出入歧王宅里、崔九堂前,但滿懷抱負無法施展,而輾轉漂泊垂垂老矣,這「落花時節」是對他自身不幸的感嘆)、世況(唐室天下經過了安史之亂,開元時代的昇平局面已一去不復返了,所以「落花時節」還包含著對國破家亡民生凋敝的慨嘆)等多種意義元素。(3)含蓄性。即用語「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未盡」。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4)音樂性。即在語言形式上講究節奏、對仗、押韻、平仄等。如近體詩的平仄要求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間、一聯之間平仄相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律詩的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等等。(5)內指性。即語言的意義指向是作者的內心世界,而不是純客觀的外在事物。如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2、古詩語言的含義(1)雙關義。利用雙關手段使一個詞(句)的多種意義同時存在。雙關義可以藉助多義詞造成,還可以藉助諧音造成。①語義雙關。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的「青白」既指石灰的青白,又指詩人的清白。(2)情韻義。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經過無數詩人的提煉、加工和創造,擁有了眾多的詩意盎然的詞語。這些詞語除了本身原來的意義之外,還帶著詩化了的各種感情和韻味。如「白日」指太陽,同時還包含著光芒萬丈的氣象,給人以燦爛輝煌的聯想。所以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白日」,與詩歌中樂觀向上的精神相吻合。詩中寫的景象是日落黃昏時的景色,但絲毫沒有黃昏時分的蕭瑟、暗淡和朦朧,而是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其他如「綠窗」:指綠色的紗窗,還能表達出一種溫暖的家庭氣氛,閨閣氣氛;「南浦」就是南邊的一個浦口,但它有離情別緒的情韻;「憑欄」、「倚欄」:倚靠著欄杆。或表示懷遠,或表示弔古,或抑鬱悲苦,或悲憤慷慨。(3)象徵義。它有兩個特點:一是用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象徵抽象的意義;二是用客觀的事物象徵主觀心理和情緒。例如,用松菊象徵高潔,以美人香草象徵理想等等。有些詞語由於反覆使用已經有了固定的公認的意義。例如,「東籬」:象徵遠離塵世的、潔身自好的品格。除了公認的象徵意義外,還有屬於個人的象徵意義,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4)深層義。深層義隱藏在字面意義之下,有時可以一層一層地剖析出來。如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水流急,船行快為一層;心情輕鬆愉快為一層;隱隱的惋惜和遺憾為一層。深層義在以下幾類詩歌中比較多見:①感情深沉迂迴、含而不露的;②自然景物描寫中寄寓深意的;③富有哲理意味的等。(5)言外義。言外義是作者未嘗言傳而讀者可以意會的。富有言外意的詩歌,狀物而不滯於物,總是引導讀者由此及彼、由因及果地展開聯想和想像。例如,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些可觸發讀者的聯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花容月貌,嬌姿艷質;她們被禁閉在這古行宮中,成日家寂寞無聊,看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嘆青春春消春逝,白髮頻添。凄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無限的同情,全在不言之中。3、古詩語言的風格詩歌的風格是由包括作者的生活經歷、生活積累、個性特徵、文化修養、思想立場、思維品質和作品本身的思想內容、感情傾向、語言形式、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多種因素構成的,是各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特色的有機總和,是作者個性特徵的獨特表現。古詩語言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自然,有的明白曉暢,有的深沉委婉,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古樸清純,有的典雅文麗,有的輕靈工巧,有的平實質樸,有的絢麗飄逸,有的明快簡潔,有的含蓄雋永。下面,我們借用傳統說法,分說一二。(1)雋永。指風味甘美,意味深長,俊爽挺秀。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之妙妙於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這種言近旨遠、意味無窮的境界,正是雋永追求的目標。例如,李煜《望江南》:「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寫江南秋色,遊子秋思,意味深長。(2)雄渾。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呑宇宙,氣度豁達,氣概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雲、剛毅雄健,如劉邦《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海》。(3)沉鬱。指情感的深厚、濃郁、憂憤。深邃幽絕,悲慨憤疾,筆飽墨酣;或沉而悲,或郁而怨,或沉而雄,或郁而憤。例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於春城敗象中飽含感嘆,于思念親人中充滿離情,寫得沉著蘊藉,氣度渾厚。(4)纖穠。指纖細稠密。纖,指紋理細密。穠,指色澤蔥鬱。即指描寫細緻,色彩濃郁,絢爛多彩,明艷耀眼。它給人的體驗往往是熱鬧的、熱情的、喜悅的、歡快的。例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這裡,繁花有多麼盛、多麼密、多麼沉!戲蝶、嬌鶯有多麼繁忙、多麼愉快!(5)沖淡。指沖和、淡泊。它顯示的是自然界的沖和清淡的色彩與詩人悠遠的心境,給人的感覺是寧靜而安閑。如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清苔上。」全詩寫景,在近乎客觀的描繪中顯出脫離塵世的淡遠閑靜,且於沖淡之中透出一種空靈。(6)通俗。指明白曉暢,平易淺顯。例如,李紳《古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通俗中滿含哲理。(7)典雅。即古奧莊重,雍容雅緻。情感的表現必求合乎法度規矩,興味的寄託必求合乎高尚的標準。它與新巧相悖,與洒脫相違,與峻切相左,與通俗相反。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全詩寫得古色古香而不隨俗沉浮。(8)自然。即自然而然,毫無雕飾。如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作者用筆毫不勉強,絕無做作。4、古詩語言的變形詩歌鑒賞,要懂得「詩家語」,懂得詩歌對語言的變形。中國古代詩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詩,一首詩裡面的詞語數量並不多,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要藉助非常儉省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變形不可。古詩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1)改變詞性。即所謂詞類活用。如「日色冷青松」(王維)、「下馬飲君酒」(王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健)、「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昌齡)、「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周邦彥)等句中的「冷」、「飲」、「悅」、「空」、「淡」、「紅」、「綠」、「老」、「肥」等詞,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2)顛倒詞序。即所謂句式倒裝。如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主語後置,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杜甫《月夜》「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賓語前置,實即「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主賓換位,實為「林暗風驚草」;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定語前置,實為「遙望孤城玉門關」;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定語後置,意即「一月夜飛渡鏡湖」;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狀語後置,意即「朝暉中千家山郭靜,日日於江樓翠微中坐」等等。(3)省略成分。在古詩鑒賞中,根據詩作所規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像,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像填充省略的部分。例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明明是三問三答,作者採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省略句子。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省略動詞。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騎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一起。——省略動詞或介詞。(4)變換稱謂。即同一事物用多種名稱來稱說。如稱戰爭、戰亂用「烽火、烽煙、狼煙、干戈、天狼、兵鋒」等;稱書信用「鴻雁、鯉魚、青鳥、青鸞、尺素、錦書、函、箋、簡、札、尺牘」等;稱船用「扁舟、蘭舟、畫舫、檣、棹、櫓、楫」等;稱馬用「玉驄、玉鞭、玉勒、征轡、鞭、雕鞍、鞍」等;稱太陽用「羲和、東羲、金烏、金盆」等;稱月亮用「蟾宮、玉兔、素娥、姮娥、嫦娥、嬋娟、清輝、桂樹、桂花」等。(二)如何鑒賞詩歌表達技巧「詩言志」,說的是詩歌是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的,這是就詩歌的內容而言的。而如何表情達意,則是詩歌的藝術表達技巧問題。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其中描寫、抒情方式是重點。描寫方式有正側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等,其中「虛」與「實」的概念比較抽象,有較強的相對性,可以理解為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間接抒情有托物言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於景等。2.表現手法主要有賦比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聯想想像、渲染襯托、抑揚相濟、象徵寄寓、小中見大、畫龍點睛、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即事感懷等。3.修辭手法主要有對偶、比喻、通感、比擬、借代、誇張、排比、反覆、互文、倒裝、設問、反問等。4.構思方式主要有起承轉合、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鋪墊、伏筆等。下面摘要介紹幾種表達技巧:1.情景交融。將感情融會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的描摹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愛之情。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借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2.因事明理。就著某一事情或畫面的敘寫闡明某種道理。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對西林的景物描繪之後發表了富有哲理的議論。3.對比襯托。在敘述和描寫過程中,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為對照和陪襯。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這樣的動景寫春澗的幽靜,以動襯靜,是反襯。這種表達技巧常見於懷古詩中,它往往通過今昔對比反映盛衰變化。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通過對越宮遺址對比描寫,表達盛衰無常的感慨。4.托物言志。借寫某一物表明某一思想情感。如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托蟬言志: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5.虛實結合。虛寫和實寫相結合。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巴山夜雨」是寫實,「共剪西窗燭」是擬虛,表達作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6.渲染烘托。這兩個詞本是繪畫的傳統技法,在詩詞中指用景物描寫來渲染某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某種心情。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的江天,織成了無邊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從近幾年高考語文試題來看,古詩鑒賞關於「語言」的考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備考:一、分析詞句的表達效果[例1](2009年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嚴鄭公宅同詠竹唐·杜甫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注】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公。籜(tuò),筍殼。帙,包書的布套。請賞析「色侵書帙晚」一句。答: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侵」寫出了竹影移動擴大的漸進過程。「晚」字則寫出了竹影給人帶來的時間錯覺。【解析】頷聯突出竹的「色」和「陰」。窗外那翠綠的顏色似乎使室內的「書帙」都浸潤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漸漸擴大之勢寫得鮮活可人,富有動感!而書酒相伴,本是愜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過,那桌上的酒樽也覺得清涼宜人!竹的可愛之態,躍然紙上![例2](2006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新晴野望王維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注。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注】塵垢:塵埃。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鍊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答: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後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後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解析】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村,雨後新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詩的開頭兩句,總寫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沖滌,空氣中無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縱目四望,遠處,可以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雨後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於層次感。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最後兩句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並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二、分析詞句蘊涵的情懷[例3](2008年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龍標野宴王昌齡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答: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它是全詩的「詩眼」,作者以此統攝全詩。王昌齡詩中的「愁」是遠謫之愁;作者以「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解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寫景起興。楊花落盡,杜宇悲啼,使人產生一種空曠孤寂的情緒。是什麼事情引起詩人的感傷呢?「聞道龍標過五溪」。詩人將自己對友人那種純真的友情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交融在一起,景語中蘊含著濃郁的情味。「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人之「愁」是懷人之愁。用一「直」字,寫出詩人那種要急切前往撫慰友人的深婉情致《龍標野宴》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精神。歡聚、暢飲並不能使遠謫的王昌齡獲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詩人以青山明月自許,表現了對人生大自在大擁有的追求。充分表達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一洗「黯然銷魂」的低沉情調,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精神。[例4](2007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②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舉火稱新火。(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答:表現的是無奈、苦澀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見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鄉思,但他無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後苦澀地「嗟嘆」不已,無奈地說「休對」老朋友說什麼鄉思之愁,「且將」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答:上片描寫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思鄉之情。這首詞因景生情,情景交融。【解析】詞的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色彩上的強烈對比,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觸景生情,寄寓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全詞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台、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
三、分析語言的形式特徵[例5](2008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答: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又想像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解析】詞人把明澈的水流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美麗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下片抒發詞人的情懷。「才始送春歸」,點明這裡春剛逝去,說明詞人心中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後兩句是詞人對鮑洗然的祝願。全詞構思新巧,詞語明麗。[例6](2008年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初入淮河四絕句(三)楊萬里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鶩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全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答: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和無奈。後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們自由來往的渴望。【解析】因眼前景物起興,以抒發感慨。淮河兩岸舟船與水面翱翔的鷗鷺兩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見。「亦難為」凝聚著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轉,頗具匠心。詩人採取了虛實相生的寫法。近幾年高考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直接要求分析表達技巧及其作用所謂「直接要求分析表達技巧及其作用」是指在題面上直接說明是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例1](2007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醉落魄·詠鷹[清]陳維崧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③軒舉:意氣飛揚。(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答: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二、間接要求分析表達技巧及其作用所謂「間接要求分析表達技巧及其作用」,是指題面上沒有明確說明是對表達技巧的考查,而是將對表達技巧的考查融合在對形象、語言、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的考查之中,答題時必須有對表達技巧的分析。[例2](2009年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題西溪無相院張先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方修蘆礙月生。第二聯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答:上句著眼於視覺,寫浮萍破處,山影在水中顯現出來,吩應了第一聯的「清」字。下句則著墨於聽覺,以細微的草聲襯托出環境的寧靜,呼應了第一聯的「靜」字。【解析】文中問怎樣寫景,應該從寫景(也就是描寫)的角度和文章的結構方面回答,聯繫描寫角度的相關知識——遠近大小、動靜明暗、視聽觸嗅、聲光色態回答。[例3](2007年四川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葛溪驛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答: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解析】首聯「缺月昏昏」是詩人仰視窗外之所見,「漏未央」是詩人側耳枕上之所聞,不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寫詩人對漏聲的敏感與厭煩心情如見,更兼一燈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況更加使人難以為懷。 頷聯直接敘寫羈旅的困頓和抒發鄉思之愁:病中行役,體弱衣單,值此秋風蕭瑟、玉露凋傷的涼夜,不僅肉體上有切膚透骨的寒意,而且連心靈也彷彿浸透在凄寒之中,一不堪。古人云: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病中的鄉思旅愁自當倍於常時,二不堪。詩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體察、品嘗人間的苦果,自有一種超越常人的深悲極痛,三不堪。「最覺風露早」五字已透露夢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長」五字正是夢醒後的無限惆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