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論語】(2)君子做事業從弘揚孝悌開始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注釋

(1)為人,即做人。

(2)孝,《說文》:「孝,善事父母者。」即善於侍奉父母長輩的人。本義是盡心奉養和服從父母。本章指善於侍奉父母的人。

(3)弟,同「悌」,《說文》:「弟,善兄弟也。」即敬愛兄長。本章指善於侍奉兄長的人。

(4)好,《說文》:「好,美也。」本義是女子貌美。本章指心裡的想法與打算,可譯為喜歡、愛好。

(5)犯,《說文》:「犯,侵也。」即狗侵襲人。本義是侵害、危害、進攻。轉注為凡干陵違逆之稱。本章指冒犯。

(6)上,《說文》:「上,高也。」即高處、上面。本義是表示方位,即指上邊、高處。本章為引申義,指上位、高位、君主、尊長。

(7)鮮,《說文》:「鮮,魚名。出貉國。」鮮,是一種魚的名字,出產在貉國。後來引申為泛指供食用的魚、蝦。又引申為滋味美好。因為美好的東西不多,所以引申為少。本章指非常少,很不多。

(8)作,《爾雅·釋言》:「作,為也。」《說文》:「作,起也。」即由卧或坐而站立。本義指人起身。引申指起來,開始勞作。本章指做出,從事某種活動。

(9)亂,《說文》:「亂,治也。」即理清雜絲。本義為治理亂絲,由此引申為治理。因為絲線是混亂不順的,所以「亂」引申為混亂、無秩序。本章指叛亂,動亂,不安定。

(10)未之有也:倒裝句,應為「未有之也」,意為「沒有這樣的人」。

(11)務,《說文》:「務,趣也。」即為使命而奔忙。本義是勉力去做,從事,致力於。本章指為使命而致力於。

(12)本,《說文》:「木下曰本。」即樹木的下部叫本。本義是草木的根或靠近根部的莖幹。本章指事物的根基或主體,即根本。

(13)立,《說文》:「立,住也。」即站住。本義為站立,本章為引申義,建立、樹立。

(14)道,《說文》:「道,所行道也。一達謂之道。」即人們所行走的道路。完全通達無歧路叫做道。本章指通往仁心之道,即聖賢之道。

(15)生,《說文》:「生,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即長進。象草木從土上出生。本章為引申義,指發生、產生,翻譯為生生不息。

(16)為,《說文》:「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即獼猴。獼猴作為走獸,喜歡用爪子。本義為作為,做、干。本章指做、行。

(17)仁,《說文》:「仁,親也。」即親愛。本義是對人親善、仁愛。本章指仁道。

譯文

有子說:「一個人做人如果能成為善於侍奉父母的人和善於侍奉兄長的人,那麼喜好冒犯上位的人非常少。在家裡不喜歡冒犯父母和兄長,卻在社會上喜歡去做叛亂事情的人,就沒有這樣的人。君子為社會服務要作為一種使命,一生致力於讓更多的人成為『孝悌』之人,這是君子做事的根本你,這個根本建立了,那麼聖賢之道就會生生不息了。弘揚孝悌,是倡導仁道的根本。」

解讀

《論語》的第二章,是孔子的弟子有子說的。第二章這麼重要的位置,為什麼會是有子來說呢?我們讀歷史會知道,曾子要比有子有名氣、成就大。這個疑問都是必須要解決的。這一章內容,我們讀起來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全明白,領會了近乎全部的意思,那麼整部《論語》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學習《論語》,雖然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跟學習很多東西一樣,我們從開始了解並做好,這是一個普通的開始最終到平凡的結束。從第一章我們已經明白,我們是向孔老夫子來學道的,那麼我們又該從哪裡入手呢?在後面的《論語》中,我們最終是要學習聖賢之道的,學好聖賢之道的形象表現那就是「仁者」。成為「仁者」要從哪裡入手呢?就是要做好一個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悌」。這一連串的相連關係,致使我們學習這一章要弄清楚有子在說這些話時的表達方式,還有要最終給我們講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我們先了解一下有子。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關於其生年,《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少孔子四十三歲,為公元前508年;《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則認為小孔子三十三歲,為公元前518年。後人多按《家語》記載,有子小孔子三十三歲。《論語》中有子和曾子二人不直呼其名,後人認為《論語》是此兩人編輯的。《論語》開篇第二句就是他的言論,顯然有若在孔子弟子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有若曾經做過孔門第一代掌門人,但是無論是《論語》還是《孔子家語》,對有若言行的記載都非常少,《禮記》中也只有那麼三兩條。後人猜測,當時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據《孟子》《史記》等記載,孔子去世後,弟子們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舉其為師,並以師禮事之。後來,弟子們先後提出兩個問題,有若皆不能回答,遂被趕下位來。顯然,有若和孔子的其他弟子發生過辯論。最終在《論語》留下有若僅有的幾句話,有人猜想這是有若弟子的作用。因為有若做過第一代掌門人,第二句必須是有若的言論,我們也只能猜測。但是,不論安排誰的言論放在第二章,絲毫不會影響整部《論語》尤其是《學而篇》整體內容的表達。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學習本章,我們先分析一下本章的結構。本章分為兩部分,一是「為人」,一是「君子務本」。為人是什麼?就是講如何做人?學習聖賢之道的目的就是做好一個人。在本章出現了「為人」和「為仁」兩個概念,有註解認為這兩個概念是同一個意思,既然是同一個意思,為什麼用兩個概念來表述呢?顯然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為人」就是「為人」,「為仁」就是「為仁」,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先看本章的第一層意思,說出了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為什麼社會混亂,一定是有人出來做違背常理的事情,這種人多了,社會就大亂了。「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這是一個假設結構的句子。我們學習《論語》容易忽略出現的錯誤就是忽略其中的關鍵詞。我們要明白,《論語》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很重要的,並且都有含義。「其」和「而」是這句話的連詞,「其」是「如果」的意思,「而」是「那麼」的意思。孝,是善於侍奉父母的人。關於「孝」的內容含義很豐富,我們去讀《孝經》就可以明白。悌,是善於侍奉兄長的人。在本章,孝和悌不是指人的行為和做法,而是指這兩種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做人能成為善於侍奉父母的人和善於侍奉兄長的人。好,喜好、愛好。犯,冒犯。上,居於上位的人,這裡指父母和兄長。鮮,非常少。意思是,那麼,喜好冒犯父母和兄長的人非常少。在一個家庭里,最不和諧的因素就是晚輩對長輩的不恭敬,不恭敬最明顯的行為就是「犯上」。做兒女的冒犯父母,做弟弟的冒犯兄長。本章是說,做人要做一個「孝悌」的人,家庭自然就有了和諧的基礎了。但是,有子在這裡並沒有把話說滿,講絕對了。一個「鮮」字,非常少,不是沒有了。即使一個人做到了「孝悌」,他並不是聖賢呀,還是有冒犯父母和兄長的行為,只是非常少了。這是在家庭里,那麼在社會上又是什麼樣子呢?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穩定,最不穩定的表現就是百姓出來「作亂」。作亂的人多了,社會就會出現大亂。最先作亂的是什麼人呢?在家庭里一定是喜歡「犯上」的人。所以,一個人從不孝不悌,到在家犯上,再到社會上去作亂,這是一個因果關係。我們了解一下這個「亂」字。《說文》的注釋是「治」的意思,本義是治理、理清混亂的雜絲,本章是指叛亂的事情和動亂的事情。我們常說「亂臣賊子」,是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後來泛指心懷異志的人。沿著這句話我們逆向思維一下,就是歷史上的那些亂臣賊子在家中也是不孝不悌之人。者,是指一種人,就是「不好犯上而好作亂」這種人。未之有也,倒裝句,應為「未有之也」,意思是「沒有這樣的人」。這是肯定的,強調給社會帶來混亂的人,一定是不孝不悌,冒犯父母和兄長的人。這一句是談社會。在家不犯上,在社會上不作亂,這樣的人做人一定是做到了「孝悌」。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章的君子和上一章的君子是一個意思,是指學習聖賢之道並學有所成的人。孔子是倡導學有所成的人一定要積極為社會服務,也就是學有所成一定要積极參与國家的政治。那麼君子又該如何做呢?務,我們會簡單地理解為「致力於」,「致力於」是不能完全解釋「務」的含義。《說文》的注釋是「趣也」意思是「為使命而奔忙」。這個「務」字有兩層含義,一是作為使命,一是奔忙,就是致力於。《雍也篇》第22章有「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其中的「務」和本章的「務」是同一個含義。本,根本,就是「孝悌」。君子務本,是說,君子為社會服務要作為一種使命,一生致力於讓更多的人成為「孝悌」之人,這是君子做事的根本。這個根本建立了,那麼聖賢之道就會生生不息了。道,指聖賢之道。生,生生不息。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為仁,我們到《里仁篇》會學到關於「仁」的內容。這裡為什麼要談到為仁。我們要簡單說一下《論語》的成書。前十篇是孔子的嫡傳弟子有子和曾子編輯的,也就是說孔子所通過《論語》傳達的思想內容,在前十篇就說清楚了。因此,第十篇的《鄉黨篇》是記錄孔子言行的。在上半部的前九篇,《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是夫子之道的「體」,後面的五篇是「用」。夫子之道的「體」,分別講的是做人要成為君子,君子要積極為政,為政要符合「禮」,不要做奸臣、逆臣、權臣。作為君子,個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仁」,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做到「仁」了,那麼整個社會就是和諧社會,就是大同社會。所以本章的「為仁」,是君子的個人行為到整個社會的行為。仁,《說文》的注釋是「親也」,即親愛,本義是對人親善、仁愛。關於仁,孔子說「愛人」,孟子說「無不愛也」。仁的內容很豐富,在這裡我們先了解一個基本的概念。本句是說,弘揚孝悌,是倡導仁道的根本。

各位君子,「天山國學苑」公眾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每周一章《復活·論語》解讀,告訴你被誤解的《論語》背後。


推薦閱讀:

細講《弟子規》10_舉孝廉,廉潔有守乃做事之根本
做人,坦坦蕩蕩,無愧於己;做事,本本分分,不欺於人!
聽風就是風,做事情絲毫沒有自己個人原則的4個星座
職場中和領導有異見 該順從還是據理力爭?
做人做事三局:設局、入局、破局如何做?

TAG:論語 | 君子 | 事業 | 做事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