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明亡清興60年》有感 天象不可違

原文地址:2011年10月08日作者:魯冰花

天象不可違

————讀《明亡清興60年》有感

近日閱讀閻崇年先生的《明亡清興60年》,感慨頗多,偶記一二。

一、由「萬曆怠政」想到的

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在金陵建立大明王朝。到了萬曆初年,北京是一片和平景象。

萬曆皇帝是在最好的老師,也是最稱職的首輔大臣張居正,嚴格教育的母親李太后,知書達理的太監馮保等的共同教導和輔佐下成長起來的。萬曆初政,銳意改革,勵精圖治,表現出一定的能力與魄力,明朝大治有望。但張居正一死,萬曆皇帝即刻消極怠政,且責罰功臣,自己竟然「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講」,以至朝政上下解體,中樞機構近於癱瘓,宦官肆虐,黨爭激烈。大明敗亡之象頻現。

張居正這樣一位好老師教導且輔佐出萬曆皇帝這麼有能力且有魄力的一位好學生,且親手把他扶上治國的正途。為什麼張居正一死,萬曆就立刻翻臉,不認師長,不認娘親,不理朝政,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昏君呢?從人間表象看,讓人無法理解。

偶然是不存在的,自然是有原因的。大明王朝開國到萬曆初政,已走過200多年的時光。從歷史看,周朝建國800年,其後大多數朝代都維持在300年左右。明朝的使命已接近尾聲,另一嶄新的文明正姍姍而至。

這一歷史時期,這一天象下的萬曆皇帝,自有他的使命,自有他命運的軌跡。一切,都安規律運轉,都是有跡可循的。

二、由「崇禎帝的中興之夢」想到的

崇禎帝即位時,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內外交困。崇禎帝一登基,豪情振奮,整頓朝綱,要實現大明皇朝的中興之夢。

他懲治閹黨,剪除魏忠賢、客氏及其羽翼;重組內閣,東林黨執政,朝野振奮;注重遼事,啟用袁崇煥,平台召對,五年復遼,君臣要一展宏圖。

可是,就是這位崇禎帝,在都城北京被圍,國家危亡的緊急關頭,卻大開殺戒,殘忍的磔殺了千里入援的守邊大將袁崇煥。臨陣殺敵,這,無異於自斷手足,自毀長城。天象昭昭,大明的命運,昭然若揭。

是崇禎帝沒有治國的才能嗎?是朝廷沒有賢臣能將嗎?是大明土地、民力、物力不豐足嗎?

非也。歷史發展的必然,任何「有為」,均是螳臂當車。

三、由「袁崇煥之死」想到的

袁崇煥,明末守邊大將。閻崇年先生評價: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者。他的浩然正氣,充塞於天地之間,這是一種正大剛直、合乎道義、充滿天地、超越時空之氣。

袁崇煥一生大事記:

取得寧錦大捷後,不僅無獎賞,反遭閹黨訐告,辭職回歸故里。重修三界廟,交遊名士,賦詩明志:四十年來過半身,望中祗樹隔紅塵。如今著足空王地,多悔從前學殺人。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袁崇煥。

大敵當前,袁崇煥奉召疾奔北京,平台奏對,決心五年復遼;寧遠兵變,他單騎出關,飛馳入營,一舉平息兵亂。這是一個有勇有謀,智慧超群,膽識過人的袁崇煥。

督師薊遼,節制東江,計斬毛文龍,將整個遼東固守的鐵通一般。這是一個運籌帷幄,謀略與勇氣兼具的袁崇煥。

北京危機,他千里入京勤王,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這是一個赤膽忠心,一心報國的袁崇煥。

但結局卻是,平台入獄,磔殺於市,鑄成一千古冤案。

從表象看,袁崇煥之死,是君主昏暴,小人排構,敵人反間。而這些對這一冤案的解讀,都不足以讓人信服。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那就是,假如有袁崇煥在,大清兵馬根本無法入主中原,也就沒有新的民族、文化的融合,新的文明也就無法確立、傳播。皇太極要入關,前進的道路必須掃清。明亡清興,這一台大戲,為大清國排演。

我們只能哀嘆,袁崇煥生在一個英雄的時代,卻站在了一個錯誤的陣營,承演了一個錯誤的角色。人,無論賢愚,只是這一台大戲的一個角色而已,使命已完成,蒼天在召喚。

於人的感情而言,有如許的悲愴;於天道而言,一切均在無言中。

讀閻崇年先生的《明亡清興60年》,思考乾坤的運轉,朝代的興替,生命的悲歡。一切都有跡可循,一切都在按規律運轉。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何在?人,以及人類社會來自何處,又將去向何方?

仰望蒼穹,耳邊迴響著這樣的話語:「我們常人社會是按照歷史規律在發展,你想怎麼發展,達到什麼目標,可是那個高級生命可不是這樣考慮的。」「人類的發展是高級生命在很高的層次中才能控制的,按照發展規律在進行著。」

是的,歷史就是一台大戲,是為今天我們眾生的得度而排演。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慈禧太后是亡清的因果?
明亡清興六十年30  計斬文龍
明亡清興六十年25  崇禎登極
【百家講壇】閻崇年《明亡清興六十年--四十八講》(1--24講)

TAG:天象 | 亡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