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的清明會
榆中有傳統的「清明會」習俗,其形式內容考究。
據記載,榆中的「清明會」起源於元代。舊時,榆中的「清明會」由戶大、家庭條件好的家族主辦,聲勢有大有小。每當清明節來臨,村子裡各氏家族忙碌了起來,籌辦一年一次的「清明會」。本家族誰家「添丁」(生子),這年的「清明會」就由誰家操辦,族內還有「添丁」的戶,按前後順序,由前「添丁」的戶主辦,後「添丁」的戶協辦,其他族戶也要適量捐助糧、款,叫添份兒。本族「清明會」的捐款,由會內保管,當年剩餘的積存滾動使用,族內誰家遇了天災人禍,也可周濟使用。「清明會」一般都在前一兩天舉行,最重要的活動是掃墓、「添丁」、續家譜、立碑、吃「清明會」。
「清明會」的本意是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按恆久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榆中人多在清明時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鄰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清明祭掃儀式因地區不同,每家經濟條件和其他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法也就有所區別。在榆中用「清明會」的形式掃墓已成傳統。
掃墓,也俗稱上墳。憑據舊的習俗,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不用「往生錢」(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先到各自村莊、分支的墳上去上墳。再按規定的時間趕到「清明會」場,同本族成員一起去祖墳(不出五服)上墳祭祖。每到一塋地,先要在墳塋上方,向后土神祭掃,再祭掃每位先人。最後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神。
掃墓時將食品供祭在親人墓前,燒香點酒、或甜醅,意在讓後人大發,或獻花圈,再將紙錢、花圈焚化。是三年新墳的,每年前十天掃墓,不添土。過了三年的墳,算是舊墳,遇上閏年不添土,其餘年限掃墓都要象徵性地給墳頭添添土,每座墳墓培上三小背簍土即可。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不論新老墳掃墓屆時要修整墳頭,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添丁」。「添丁」祭祖是掃墓的又一項主要的活動。
「添丁」,生兒子,就是添丁進口。誰家添丁,清明掃墓,家裡蒸上披花的大饃饃,掃墓那天,由男的提上大饃饃、禮品、祭品等,同眾多族人一起去祖墳跪拜稟告,家裡添了人口,「添丁」的屬相,出生的時辰。到祖墳稟告,即是添丁之喜,同時也是希望孩子長壽。
每當遇到本家族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添丁」,一前一後,同一天到祖墳去稟告「添丁」之喜儀式。而沒有舉行「清明會」的家族,誰家「添丁」,在清明前一天自個兒到祖墳去「添丁」。
續家譜。每年的「清明會」,分布在方圓一百多公里內的本姓幾個家庭分支群的每個家庭代表都要集會在家廟、祠堂,奠祭祖先,共商族中大事。增補家譜是「清明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年要把新生人名生辰增補上去,把去世人的忌日續寫完整。
過去,家譜都在大房一支保存著,在「清明會」將家譜擺放在主房供先人桌的正中,或拿到家廟、祠堂,本氏家庭成員翻看家譜、祭祖。在家庭族長的主持下,由本房支的房長負責,將新「添丁」或已故親人,由擅長文化的人續上到家譜上。續家譜的講究是,已故三十歲以上的才能上家譜,三十歲以下的不能上家譜,也不能進老墳。
續家譜容易,而修家譜難,一個家庭重修家譜要每隔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要專門請來譜師,組織本族懂家譜、有文化的老人協助編寫,一般一部家譜重修要花五六年時間,前後修改幾稿。重修的家譜大都要在「清明會」領取,這天,本氏祠堂里懸掛著祖先畫像,供子孫後人跪拜瞻仰。上百名、上千名本氏後人來到祠堂,一個個胸前戴上「×氏」家的字樣站著,祠堂內,正廳前燃放著香燭,正面牆上掛著列祖列宗祖先圖,後人們先恭恭敬敬向祖宗像鞠躬行禮,然後從族長、戶長手中接過家譜回家。
在領家譜的家廟、祠堂或回到家,都要在宗派的畫像前和神主兒前叩拜行禮。
現在,起來越多的家庭重修家譜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的家譜只記載男子,現在則記載了女子。「清明會」領家譜的場面更加壯闊。
立碑。千百年來流傳的立碑是為先祖樹碑立傳。每年「清明會」的前幾個月,家庭輩分不分上下,年齡不分大小,性別不分男女,居住不分遠近,聚集在一起商議立碑之事,自己撰寫或請有文化的人擬好墓碑正背面的碑文,碑正面一般上方刻有「萬古流芳」、「千古」等字樣,右面刻有籍貫、出生年月日,故於年月日等字樣,正中刻有「×氏始祖××之墓」或「嚴父×××之墓」、「慈母×××之墓」,左面刻有兒孫、兒女名字,何年何月何日立等字樣。有的在碑背面刻有碑文,記載先人的生平事迹,有的撰寫四言文的碑文,內容豐富,上下押韻、對仗。
有的還要刻上小小的土地公神、后土神,「×氏塋堂」的小石碑。
在「清明會」黎明前,按照風水、陰陽先生擇的時辰,後人們就把墓碑運抵墓地,很多族人或親戚都聚集到祖先的墓前,胸戴小白花或一小條紅布在碑地迎碑,一路上禮炮、鑼鼓齊嗚。墓碑到墓地後,先給墓中的后土神上香。則由風水先生在早已選擇好的墓碑地墓中,搭羅盤、吊線,確定方位,由工匠在底座的位置控出一個大院,再由風水先生反覆調試方位,趕在天亮的時辰,將碑墓座落下,在墓碑前燃起三柱高香,鞭炮齊嗚,吹鼓手敲鑼打鼓,禮炮震耳,接下來舉行揭碑、拜碑。拜碑儀式上,全體族人、宗親、至親就位肅立,按照輩分大小挨個叩拜大禮。拜完禮後,由兩名有名望的族人揭碑,一名族人凈碑,一名族人點朱,一名文化高的族人或宗親或至親恭讀祭文。還要恭讀本氏家族祖訓、家訓。還有的為土地公神、后土神和「×氏塋堂」立小石碑的,先立后土神碑,再立祖先墓碑,然後立守護墓的土地公神,「×氏塋堂」。
吃「清明會」。在掃墓、「添丁」、「續家譜」、「立碑」等祭祖活動完後,所有參加「清明會」族人、宗親、至親都聚集到「添丁」的家庭,或主辦當年「清明會」的家庭,像過事情一樣吃「清明會」。將宰割了的豬、羊、雞,備足一桌桌酒席,謂之吃「清明會」,有的地方講究族內人坐席只喝酒、不猜拳,有的地方可以猜拳喝酒。算是家族人一年一次的大團聚,繼續和諧繁榮下去。
現在榆中許多地方仍然延續這種古老的「清明會」習俗,但在內容上有新的變化。
推薦閱讀:
※(原創散文)清明
※丁酉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幾率有多大?
※清明節,是時候討論一下生與死了
※清明過了春自去
TAG: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