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家庭超百萬呼喚社會管理的關愛
失獨家庭超百萬呼喚社會管理的關愛
大連日報 2012-05-11 00:41於文軍
據5月9日《廣州日報》報道:全國失去獨生子女家庭超百萬,失獨群體日益龐大。根據衛生部發布的《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所顯示的該年齡段人口疾病死亡率來推算,15歲至30歲年齡段的死亡率至少為40人/10萬人,由此估計,目前我國每年15~30歲獨生子女死亡人數至少7.6萬人,由此帶來的是每年約7.6萬個家庭的分崩離析,難以補救。
這則報道所反映的事實及其數據,讓人痛心和憂思。
常言道:「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是人生三大不幸。老年喪子的悲痛是年輕人、中年人難以理解或體會到的。失獨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亂,失獨家庭成員心緒失常,性格變異,精神極度敏感和脆弱,可謂悲痛欲絕、痛不欲生。對他們來講,生活意義暗淡;他們害怕孤獨,害怕刺激,害怕將來無人送終,沒有尊嚴地死去……我們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失獨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可能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這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正在致力於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說到底是為群眾服務,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管理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包括扶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等。顯然,關愛失獨家庭這類弱勢群體,是社會管理創新義不容辭的新任務。
失獨家庭的出現是個新問題,對社會管理創新尤其民政部門的工作創新提出了挑戰和要求。解決這一問題,當拓寬思路,「綜合施治」。基層社區管理部門應摸清轄區內失獨家庭的底數,為上級管理部門的頂層制度設計提供實際數據,以便「對症施治」。失獨家庭成員擔心晚年保障問題,期望「抱團取暖」、有人陪護、有人送終。為此,地方政府可以牽頭,多渠道融資組建失獨家庭養老院。在那裡,失獨家庭成員們心思相通,同病相憐,還可以相互慰藉,相互照顧。失獨家庭成員渴望心靈的撫慰,我們應向他們提供充裕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諮詢,幫其擺脫心理陰影,排解其心理障礙。鑒於失獨家庭成員無法再生育、孤獨寂寞的現實,不妨考慮讓他們領養孤兒,政府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要積極組織社團、文娛等群體活動,轉移失獨家庭成員的注意力,努力讓其融入社會的快樂氛圍。失獨家庭成員年老體弱,生活自理能力漸弱,應積極組織社會青年志願者主動上門排憂解難。當初,失獨家庭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只生育一個子女。現在,這些父母喪失勞動力又失去了子女,體弱多病,經濟負擔較重,地方政府可否考慮給予其一定的經濟補貼並將之制度化?
眾所周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內,人口紅利正在失去。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極大。目前,國內的家庭模式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這種家庭承受壓力或風險的能力較脆弱,一旦家庭中某一成員夭折,便會給該家庭及其雙方父母家庭帶來一系列的衝擊,因而,應適當考慮人口生育政策的調整,這也算「以人為本」吧。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