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義門陳氏世系代代說(一)

第一代:叔明

叔明(557—614),陳宜都王,陳宣帝第六子(宣帝第二子叔陵,因謀逆被除。史稱叔明為第五子),字子昭(子服為筆誤),號文謖,或說號黎安,又號愚叟,其生年說法有五:一、有譜載生於梁承聖三年(554年)三月三日午時;二、有譜說南梁敬帝紹泰元年乙亥(555年)六月初十辰時生;三、有言557年生,乃按十六周歲封王倒推而得;四、按下述陳光秀《宜都王叔明公墓志銘》「策封宜都郡王,年十二」推算562年生;五、按"奉文改譜"所留長子生年移為上一代568年生(或說為其配偶生年)。母何淑儀(可能卒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同母兄叔堅。  史稱叔明儀容美麗,舉止和弱,狀似婦人。太建五年癸巳(573年)十二月封為宜都王(《客家陳姓源流世考》云:曾自吳興下若里遷家宜都縣,今湖北宜昌市附近),尋授宣惠將軍,置佐史。太建七年(575年)授東中郎將,東揚州(轄今浙江、江西、福建)刺史,尋為輕車將軍,衛尉卿。太建十三年(581年)出為使持節,雲麾將軍,南徐州(轄今江蘇、安徽)刺史。又為侍中,翊右將軍。至德四年丙午(586年),進號安右將軍。禎明三年己酉(589年)入關(陳亡入長安)。亦說叔明避隋戰亂,舉家遷回吳興,陳儒然(義門分庄之通山北山莊思大公三十八代)家譜記載:隋朝以仕祿相誘,叔明守節不仕,避居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之後與第三子鉉(志鉉)入居閩之泉州仙游(今福建莆田市)。有雲避隋亂居福建南平者。居十餘年後,被隋文帝召入關中,隋煬帝大業中,為鴻臚少卿。後世稱其為江州義門陳氏血緣先祖(或稱義門陳氏世系始祖)。《宋史.孝義.陳兢傳》載:"陳兢,江州德安人,陳宜都王叔明之後。"  有譜說卒於隋恭帝義寧元年丁丑(617年)十月二十一日或言六月十日未時,壽63;下述陳光秀《宜都王叔明公墓志銘》說61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殞,終於河南縣思順里之宅,春秋五十三(倒推而得562年生)。大業十一年(615年)正月二十八日,葬於洛陽縣安山裡鳳台原。配趙、萬、高氏;或說萬、孫、趙氏(萬、趙無出);或雲配張氏;或雲娶萬氏,續娶方氏。或言配毛氏立為王后,妃萬氏、孫氏、趙氏。  子:志高(龐)、志能(巍)、志亮、志阜,志鉉(炫)、志宏(宏),志龍、志熙、志靜、志范。多數譜只有前二子,後八人是根據相關資料而收集,其中有的也可能系叔明之子,有的可能並非叔明之子,有的可能是攀附。或說有子名繹(字志龍?)。或言續娶咸陽公主生二子:簡、籃(簡,字易如,591年生,644年卒)。  江門外海陳氏族譜序[清陳異賦於嘉慶二十年乙亥(公元1815年)]:叔明(為義門世系),生隋會稽都司馬龐;龐生才,才生晉陵郡司功參軍啟;啟生右補闕翰林學士兼。  附:宜都王叔明公墓志銘(陳光秀)  隋故禮部侍郎通議大夫陳府君之墓誌   君諱叔明,字慈尚,吳興長城人。出自帝舜之後,胡公滿食采於陳,因而賜姓。君前陳武皇帝之孫;孝宣皇帝之第六子。  太建七年(應為五年即573年),策封宜都郡王,年十二。八年(疑為六年)授宣惠將軍。九年(577年)授衛尉卿。其年改授智武將軍。十年出授東揚州刺史;將軍如故。十二年(580年)進授散騎常侍,南徐州刺史。十三年授使持節都督吳興太守。十四年加誠武將軍。至德元年(583年)征授侍內秘書監。二年改授侍內左衛將軍。三年授內書令。真明(禎明)元年(587年),刪拜司空。公上爵曲?,地擬應?,近衛鉤陳,寄深王傅,ji輔北門之要,?榆東戶之重,豐耳左右,徽璋內外,陟六符從?,歷三階而振策。真明三年,百六運拒,庚子數終,與青蓋而同入,渡滄江而不反,東陵廢侯,空想種?之地;南冠系者,徒超懷達之音。曹志亡國之餘,特降以?張錫歸朝,已後方蒙召見。大業二年(606年),散官未廢,詔授正五品朝散大夫,四年(608年)兼鴻臚少卿。六年(610年)守禮部侍郎。七年(611年)東巡,檢校右御衛虎賁將軍。八年(612年)授朝議大夫。其年以臨遼勛,例授通議大夫,尋攝判吏部侍郎事。九年(613年),檢校左屯衛鷹揚郎將。卿寺增輝,郎曹功務。大業七年(應為十年61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奄然暴殞,終於河南縣思順里之宅,春秋五十三。大業十一年(615年)正月二十八日,葬於洛陽縣安山裡鳳台原。  

第二代:志高

1、志高,叔明長子,名龐,原名庄(因陳後主叔寶生子亦取名庄,故雖先出世也避諱),一說字堯舉,或字玉瑛,或字訓學,號青雲先生(青雲處士),譜雲生於光大二年(568),此因奉文改譜將伯宣公一支整體移到旺公之前而壓縮歲月所致。可能其母568年生(628卒),推其580年生,曾隱居閩中泉州仙游。隋、唐時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司馬。或雲壽67(推653年卒)。或雲配劉氏繼魏氏;子:華,德,才,政,敏(亦說才為長子)。或雲配王氏(無出),娶唐氏生一子:才,多數譜只有此子;有的則說娶馬氏、王氏,二子:德、才。2、志能,叔明次子,名巍(一作嶶,或"山"下"微"),一說字舜舉,或字奇瑛。子:鐸(或說蘊圭之子鐸)。或雲志能娶金氏生子文。亦說娶穆氏、鄧氏。  3、志亮,亦說叔明之子,字南瑛。子:淑琳(後裔世系另見)。  4、志范,亦說叔明之子,或雲有子際發。  5、繹,或說叔明之子(字志龍?)。繹之子名定。

第三代:才

1、德,亦說志高次子,字維藩,或擬598年生,推611年生;不仕歸隱,兄華。子:達智,達信(或

說此二人亦是才之子)。  2、才,志高第三子,亦說長子,字維漢,或擬599年.7.16生,推613年生(推679年卒),承襲父職,為唐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司馬。因官職較小,又缺少資料,故柳宗元、歐陽修把志高與才合記"會稽郡司馬"為一代;《受姓源流考》雲志高生蘊圭蘊玉亦少了一代。或說官職為唐晉陵郡(今江蘇常州)司功參軍(亦云其長子蘊圭為晉陵郡司功參軍)。配鄭氏(無出),繼配赫氏、周氏,或說李氏、郝氏,或雲才配龍氏。子:蘊圭、蘊玉,蘊璋(章),

蘊璠(番)。多數譜只有前二子,有的則說三子或四子或六子。  3、鐸,志能之子,或說蘊圭之子(才之孫,志高之曾孫)。子:爵。  4、定,繹之子(或說繹為叔明之子,定為叔明之孫)。定之子名球。

第四代:蘊圭

  1、蘊圭,才之長子,或說名啟,字達禮,又字如璋,推644年生,唐晉陵郡(今江蘇常州)司功參軍(或說此乃承襲父職);倨傲山林,隱居自樂,號雪岩先生(雪岩處士),有說688年(或其弟蘊玉)卒。配汪氏(無出)、繼娶李氏,或說娶李、方氏。子:兼(一作蒹)、旺(義門陳氏開基祖,或說旺為然之子)。  2、蘊玉,才之次子。或說生於唐貞觀二年(628年),推646年生,有說688年(或其兄蘊圭)卒。配汪氏,子:蕃(有說蘊圭二子蒹、蕃),然(有說蘊圭二子兼、然)。  3、蘊璋,亦說才之子,一作蘊章,字達仁(或說蘊璠之字),推648年生。配王氏,或說有子注。  4、蘊璠,亦說才之子,一作蘊番,字達仁(或說蘊璋之字),推650年生。  5、爵,鐸之子(湖北石首藕池陳公橋族譜說鐸為蘊圭之子,爵為蘊圭之孫,兼為蘊圭曾孫)。(入祧)——兼(或說兼為爵之親子)。  6、球,定之子(或說繹為叔明之子,定為叔明之孫,球為叔明曾孫),一說球之子(或為嗣子)名兼。

第五代(上部):兼

  1、兼(675—759),蘊圭長子,有說爵之親子(或祧子),也有說球之子(或嗣子)。一作蒹,字時達(或說時通)。譜雲生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此因奉文改譜將伯宣公一支整體移到旺公之前而壓縮歲月所致。或擬兼(644.9.10)生,有譜雲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生,有言675年生(本說推此)。才名籍盛,唐玄宗開元十一年(本說推此723年48歲)進士,亦說開元724年,或癸丑713年,或上元二年675年進士,初官江州(由潯陽知縣到江州三易官職,後降為汴州封丘縣丞,遭罷而退居泗上十餘年),78歲時被徵辟到京城,官至右補闕,翰林學士(年壽八十仍留翰林院)。乾元二年(759)贈秘書少監。  據陳冠明、孫愫婷《杜甫親眷交遊行年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編輯:兼(?—759?)字不器,排行第二。開元末,為汴州封丘縣丞,罷,退居泗上十餘年。時人稱其"行古之道",與高適、賈至、杜甫、獨孤及等交遊。天寶十二年(753)冬十月,應辟入京,授右補闕,充翰林學士。約卒於乾元二年(759)秋稍前,贈秘書少監,裴霸為作銘誄。  高適《宋中遇陳二》:常忝鮑叔義,所期王佐才。如何守苦節,獨此無良媒。離別十年外,飄颻千里來。安知罷官後,惟見柴門開。窮巷隱東郭,高堂詠南陔。籬根長花草,井上生莓苔。伊昔望霄漢,於今倦蒿萊。男兒命未達,且盡手中杯。高適(701—765),此詩作於天寶七年(748)。  獨孤及《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結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罷官梁山外,獲稻楚水湄。適會傅岩人,虛舟濟川時。天網忽搖頓,公才難棄遺。鳳凰翔千仞,今始一鳴岐。上馬指國門,舉鞭謝書帷。預知大人賦,掩卻歸來詞。天子方在宥,朝廷張四維。料君能獻可,努力副疇咨。舊友滿皇州,高冠飛翠蕤。相逢絳闕下,應道軒車遲。高侯秉戎翰,策馬觀西夷。方從幕中事,參謀王者師。賈生去洛陽,焜耀琳琅姿。芳名動北步,逸韻凌南皮。肅肅舉鴻毛,冷然順風吹。波流有同異,由是限別離。漢塞隔隴底,秦川連鎬池。白雲日夜滿,道里安可思。夢想浩盈積,物華愁變衰。因君附錯刀,送遠益凄其。四海各橫絕,九霄應易期。不知故巢燕,決起棲何枝。獨孤及(725—777),此詩作於天寶十二年(753)。  杜甫《贈陳二補闕》:世儒多汩沒,夫子獨聲名。獻納開東觀,君王問長卿。  杜甫(712—770),此詩作於天寶十三年(754)。  《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叔明,字子昭,隋鴻臚少卿;某,會稽郡司馬;某,晉陵郡司功參軍;兼,右補闕,翰林學士。"其少一代的原因是掌握原始資料甚少,主要來自於《柳宗元全集》。《宋史;陳兢傳》是《唐表》之續,且對其予以修正和完善。有說生卒年份為(607——667),或卒於724年(或更晚),壽八十(推754年卒),乾元二年(759)贈秘書少監。配駱氏,娶周氏。有說五子:當(推711年生),萇(推728年生),京(推730年生),齊(推731年生),歸(推733年生)。或說兼入嗣然之次子褒。江門外海陳氏族譜序[清陳異賦]云:兼生監察御史當、大理寺評事萇、秘書少監京、考功員外郎歸。  2、蕃,蘊玉之子;或說蘊圭次子,蒹之弟。(入嗣)——棋。  3、然,蘊玉之子,有說蘊圭次子,兼之弟。字時會。或說然可能是蘊玉。譜雲生於隋開皇十九年(599年)七月十六,此因奉文改譜將伯宣公一支整體移到旺公之前而壓縮歲月所致。或擬656.9.16生,推681年生。配汪氏,或說鄧、翁氏。子:兗(兗,一作袞、衷)。有說子褒(出繼為兼之嗣子),有說子旺,或說二子:旺、昌(有後裔承嗣於青之次子侍)。

第五代(下部):旺

  1、旺(679—760),蘊圭次子,湖北石首義門陳氏德星堂族譜雲兼有弟旺;或說為然之子,字天相,又字野王,號勝臨(或說後述字型大小為伯宣長孫字型大小),隨兼至江州,老譜載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辛未即731年四月遷德安,因兼陞官別任,故遷所購置田產之處: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即今德安縣車轎鎮義門陳村。有言(唐玄宗朝)知德安縣事,江州牧(或說伯宣長孫先後任此二職)。生卒年份為(679—762),壽83足歲;或擬(679--761);或說760年卒,壽81足歲,與孫氏合葬義門宅左東皋山,又名龍池嶺(即今義門旺公山嶺東正窩石)「小四水歸迭形」子山午向。《回府申文》云:查太平鄉陳氏故址,陳氏子孫親族執譜一本,本縣常樂四圖,實其故里;祠堂一所,在永清寺東首;陳旺公墓在鳳凰山(現地名東源)山頂。宋仁宗天聖四年(1026年)贈承議郎,封晉國公。後世稱其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基始祖(或稱始遷祖)。或說配孫氏,封晉國夫人;娶荀氏,封淑人。子:機、棋(出繼);或說第三子棣。  2、蕃,蘊玉之子;或說蘊圭次子,蒹之弟。(入嗣)——棋。  3、然,蘊玉之子,有說蘊圭次子,兼之弟。字時會。或說然可能是蘊玉。譜雲生於隋開皇十九年(599年)七月十六,此因奉文改譜將伯宣公一支整體移到旺公之前而壓縮歲月所致。或擬656.9.16生,推681年生。配汪氏,或說鄧、翁氏。子:兗(兗,一作袞、衷)。有說子褒(出繼為兼之嗣子),有說子旺,或說二子:旺、昌(有後裔承嗣於青之次子侍)。

整編者: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檢察院陳和平

(義門陳第一位莊主延矩第三子偓公第33代孫)

電子郵箱:gjchp2003@sina.com

推薦閱讀:

【轉載】披肩式上衣系列
[轉載]《命理成數》4400——4499 
[轉載]十八、逢三佩印篇
[轉載]論家居風水安灶吉凶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