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溫脾潤肺始蓄能——白露節氣養生提要

白露節氣,華南以北的地區,氣溫下降越發明顯、綿雨不斷、日照驟減,《逸周書·時訓》中說:「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鴻雁和玄鳥(燕子)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蓄食備冬,如藏珍羞。白露節氣三侯,生動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天氣至此已轉涼,人們將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涼爽的秋天真正到來了。自夏至節氣一陰生(陰在天氣即為寒),暑熱中便一點點萌生了寒氣,只是那時的寒氣還遠在高高的天上,地面的我們正在飽受夏天暑濕正氣的熏蒸,根本感覺不到;三伏,即金之降氣,將地面之熱,降伏而入於土內,所以地面上暑熱難耐,此時也是立秋節氣前後;此後金氣繼續斂降,地面上的熱氣漸漸被潛伏入地面以下,這時正值處暑和白露節氣,我們逐漸感覺暑熱漸退,涼意漸濃;直到秋分節氣到來,地面上下的熱氣才處於平衡狀態。白露節氣,與上一個節氣:處暑相比,暑氣更少,涼意更濃,同時燥氣漸盛,養生需注意三方面:1,溫脾胃,防止涼氣傷損中陽;2,潤肺防秋燥;3,清補貼秋膘。一,溫脾胃,護中陽別怪我每個節氣都要提到保護脾胃,不著涼,實在是脾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太重要了,何況白露、秋分節氣,所應臟腑經絡在足陽明胃經,養脾胃應該是一年四季,一生一世都不能放鬆的工作,除非你就想選擇 no zuo;nodie的生活模式。為什麼白露節氣,也要溫脾胃呢?整個夏天,陽氣都用來生長,浮越在外,中焦脾胃是空虛的,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冰涼,因為熱能都在空氣中,所以我們要護中陽;秋季寒氣增長,逼迫陽氣下降,熱能內收,但是還未完全歸於土內,所以脾胃依舊虛弱,此時當忌過食生冷瓜果,以防傷損中陽,導致腹瀉、腹痛諸症。尊生美食——醪糟雞子湯:糯米洗凈浸泡三至四個小時,上鍋蒸透,出鍋放入乾淨盆中,中間做孔,撒入酒麴,放在二十度以上,十小時以上即可出米酒。每日晨起,以一大勺醪糟,煮蛋,充為早餐。功效主治:溫中健脾,益固肺氣,開胃進食。艾灸溫中陽除了忌食生冷外,還可以採取艾灸中脘、神闕、足三里、脾俞、豐隆等養生保健大穴,每日每穴艾灸10-15分鐘。十五天下來,可以讓你的脾胃強壯起來。

另外,白露時節,早晚溫差逐漸便大,一早一晚要特別注意保暖。增添衣物要及時,晚上睡覺最好蓋上被子。外出遊玩時不要貪涼露宿,因為露水屬陰物,夜上陰氣加重,兩陰相合,極耗陽氣。所以俗語有說:「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對我們來說,重點保護肚臍成為白露關鍵: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穿露臍裝等,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二,潤肺防秋燥燥氣是秋天的主氣,給人的感覺,空氣中缺少水分,北方涼燥居多,南方溫燥普遍,不管是哪種燥,如果不注意,與人體內潛伏的邪氣遙相呼應,為病多端,在人體內多會傳遍化火,導致各種不適癥狀,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建議要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製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蘿蔔等。也可以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沙參、西洋參、杏仁、貝母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中醫重視預防,與其為病,不如提早預防。預防燥氣的方法是「潤」,溫潤、涼潤,如果上火癥狀很厲害,脾胃功能尚可,就可以採用涼潤的方法;如果脾胃功能弱又愛上火,則可以在涼潤的食材里加幾片姜,能夠溫中護脾胃。那麼,這個時節,有哪些適宜的潤肺食材和葯膳呢?尊生美食蓮子百合煲配方:蓮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做法:蓮子、百合浸泡30分鐘,精瘦肉洗凈用水焯一下。鍋內重新放入清水、蓮子、百合、精瘦肉同入鍋,加水煲熟,適當放枸杞、精鹽調味。功效:清潤肺燥,止咳消炎。適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藕百枇杷湯:配方:鮮藕100克,百合、枇杷各30克,白糖適量。作法:將鮮藕去皮、節洗凈,切片;枇杷去皮及核,與百合同放鍋中,武火煮沸後,大火燉至爛熟,白糖調味服食。功效:可滋陰潤肺,清熱止咳。食補首推粥,白露季節,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涼,又能防秋燥,如銀耳粥、蓮米粥、芝麻粥、紅棗粥、紅薯粥、玉米粥等。沙參枸杞粥配料:沙參15-20克,枸杞15-20克,玫瑰花3-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作法:先將沙參煎汁去渣,後以葯汁與枸杞、粳米同入砂鍋,再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玫瑰花、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功效:滋陰潤燥、養血明目,外感風寒所致咳嗽不宜服。杞菊銀耳陳皮茶配方:枸杞子15克,野菊花10克,銀耳15克,陳皮3克做法:每天上午開始,以沸水泡之,喝乾再泡上,可以一直喝到下午。功效:滋陰潤肺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食用蓮藕生熟皆可。和糯米、蜂蜜、紅棗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芋頭性平,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多種功效,非常適宜用來補虛。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補的佳品。

卻病之飲胡桃粳米粥:粳米二兩研為米碎,入鍋中加清水煮開,加入新鮮胡桃碎三十克,薏米碎二十克,補骨脂五克浸水五十毫升,文火煮一刻鐘。每日晨起服一碗。功效:補腎滋陰,助肺固表,烏髮固齒。主治,腰膝疼痛,皮膚毛竅乾燥,齒搖發落,鬚髮早白,盜汗遺精,健忘。@百會中醫的溫潤食療方:杏仁2g、蔥白3g、生薑3片、陳皮3g、紅棗3個、淡豆豉3g、薏米1小把。涼燥咳嗽需用溫潤法。用常規風寒或風熱感冒顆粒效果不佳,多因沒有潤燥。此時感冒咳嗽表現為鼻咽乾燥,怕冷,多有痰白偏稀。「夜咳驗方豆豉梨」:淡豆豉(藥店有售)6g、雪梨1個。流清涕,或打呼嚕,鼻塞可以加生薑5片。痰多加上茯苓10g,肺熱用梨皮。夜裡乾咳用冰糖,流清涕就用紅糖。將梨切成小塊,放入鍋中,開鍋後小火煎煮10分鐘即可。代茶飲。三,清補貼秋膘「貼秋膘」這個概念,其實描述了秋季養收在身體上的變化,秋季的氣機能量是向下、向內的收斂,沒有了夏天的耗散,能量豐潤了皮脂,壯實了身體,人和動物,就像吹氣球一樣,肥壯了一圈。古人會在這個時候,吃些養陰的食材,目的是助養收一臂之力,借養收之勢,為自身儲備能量。大自然中,白露節氣以後,百鳥開始蓄食備冬,如藏珍羞,古人貼秋膘也是仿生的一種行為。現代生活,肥甘厚膩貫穿四季,痰飲內熱很多見,這個節氣,可以不再假借「貼秋膘」之名,飽口腹之慾,而是應該專註在早睡早起,減少消耗上,讓身體進入收斂的模式。在飲食上,可以考慮吃些清補的食物,如山藥、芋頭、小米粥、蘿蔔、藕粉、杏仁等,不給身體造成負擔,即是補。那些啤酒、烤串、火鍋相伴夏天的人們,主動站隊,該溫暖脾胃的就去艾灸;該清火滋陰的,就啃點蘿蔔、藕、梨。所謂清補,不是說輕微的補藥叫做清補,譬如這個房間,你說牆上破了把它補一補,表面補好了,實際上裡頭還是破的。不如乾脆把破的清理乾淨,倒是個新的局面。所以真正的補是把內在的病完全清理乾淨,因為我們的生命功能自有生生不已的力量,生命自己會補助自己,這就是清補。---南懷瑾《我說參同契》最後,節氣養生有地域之分,在遵循大的養生原則(秋收)前提下,還要考慮當地局域氣候,比如早晚加減衣物防秋涼這件事情,還是要根據各地的氣候隨機應變。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能提醒肌體開始收斂陽氣,對於冬之收藏陽氣有利。睡前熱水泡腳,極有斂陽之效,睡前喝點酸梅湯養陰生津。叩齒咽津潤燥功五行之中,肺對應金氣,腎對應水氣,金水相生。清晨睡醒,先閉目叩齒36下,咽津,既可防燥,又可填精。今年中秋與白露喜相逢,大家賞花賞月賞秋香!在北方,正是色彩最絢爛的時節,驅車郊遊,看遍層林盡染;在南方,中秋夜,微風,圓月,沁人心脾的桂花暗香襲來,想來都是極美的~~本文內容選自當歸中醫學堂微信。


推薦閱讀:

愛上中醫,人生幸事——親身經曆紀實(乳腺包塊、胃疼、食道炎、功血、小兒常見病)
古傳實用龍精虎猛的養生健身術
重視飲食養生保健對健康的影響> 養生之道
金木水火土 五行體質之人的養生之道
維生素C的這些關鍵點必須要多加了解?

TAG:養生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