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人揭秘服裝批發生意,消費者就像待宰的羊羔!

變革家商業內幕第 69 期

隨著直播網紅這兩年的大行其道,服裝電商也在她們的大力推動下變得愈加紅火。

有數據統計,2016年雙十一期間,銷售過億的24個服裝品牌中,網紅爆款就達到5個!隨著在服裝售賣從傳統店面進化到淘品牌,再升級到如今的3.0版本「網紅爆款」,這個行業似乎已經成功實現了互聯網+。

這種形勢之下,傳統的服裝批發行業活得怎麼樣呢?這門生意還能做嗎?今天我們請到了一位老服裝批發商,讓他來講講當前形勢下,服裝批發背後的內情。

口述 /晨哥 某服裝批發商訪談-整理 /蘇宇

字數:2341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

我們全家一直都從事服裝生意,做了差不多20多年了,我個人主要做服裝批發。

從事服裝批發這個生意,基本都是懂行的,相較於零售端,這個行業新人一般比較少。所以如果有想從事服裝批發生意的新手朋友,建議先到全國各地批發市場考察一番。

「服裝批發賺25%,服裝店賺100%」

做服裝批發生意,首先要解決貨源問題,批發商一般是直接從廠家拿貨。全國主要的服裝拿貨地有北京、常熟、東莞。北京最著名的幾個批發市場,譬如動物園批發市場,木樨園百榮市場、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基本是北方服裝批發的集中地。

做服裝生意,最主要就是質量和價格。

其中,服裝質量與拿貨的地方有非常大的關係,北京貨最好,江南貨居中,東莞最次,東莞貨的布料、針線、做工與前兩者相比,直接差了1個檔次。再就是服裝價格,服裝價格的區間,那就大了去了,我就說下中低收入消費者通常購買的平價衣服吧。

比如一件蓋住膝蓋的中長款棉衣,軍綠色,帽子上面帶一個貨真價實的狐狸毛領,看起來非常高大上,放在服裝店的櫃檯里完全可以賣1000塊左右,而這件衣服的批發價是180塊——當然拿大頭的是零售商,不過零售商基本是走價不走量,而且它們承擔了鏈條里最高的店鋪租賃、人工成本,凈利潤率在50%—100%左右。

一件成衣價值鏈分配大致是這樣的:如果出廠成本是100塊左右,那麼它的出廠價一般是130塊,批發價就變成了180塊,二次批發則為250塊,接下來就到了老百姓最接近的零售服裝店,價格則是450—550元。

對於零售商而言,如果衣服是當季款,給的零售價格基本是它進貨價的2.5倍。所以,消費者可以利用這條規律,來反推當季衣服的進貨價,對於討價還價還是有幫助的。

「庫存是最大風險,尾貨、改商標應運而生」

服裝批發行業基本是半年淡季,半年旺季,零售端也差不多。淡季主要是在5—10月,這6個月,天氣較熱,衣服用的料很少,單價起不來,進貨的零售商家家也比較少。

做服裝批發的最大風險在於庫存,這個風險比服裝店高多了。想要做好服裝批發,不要在意價差,而是要想方設法減少庫存積壓。這幾年非常常見,也很受市場歡迎的尾貨,實際是我們批發商手裡最不好處理的貨,對於這樣的庫存品,批發商一般放出很低的價格,或者直接讓外面的「甩貨」店子代賣。所以我建議各位消費者,尾貨衣服最好別買,它們的性價比其實不高。

因為尾貨基本在庫房放置了一兩年,就算是全新的用料比較好的衣服,老化問題依然是很嚴重的,這一點很多消費者都忽視了。而且購買之後就算消費者發現質量問題,店家也不會承認。而且,甩貨店子的經營周期往往都非常短,一般1-3個月,所以從這些店子買的衣服,售後服務基本是零。

為了減少庫存積壓,服裝批發行業還整出了一些有趣的「玩法」,例如換商標。換商標並不是什麼高超的技術,小作坊都可以做。可能會有人問,消費者難道看不出來?說實話基本不會,因為改商標都是用電機打上去的,三角針基本可以把以前商標過的線蓋住,普通衣服這個小「修補」痕迹,消費者基本察覺不到。

批發商之所以改商標,實質上是為了賺不同品牌的價格差。記得有一次,我陪一個朋友在批發市場閑逛,看到一款皮衣版型,覺得材料很不錯,於是就用150元的價格拿了100件。隨後,這些衣服的商標被我改成一個知名商標吊牌(成本1.5元/件)後,立刻以200元/件的價格賣了出去,就這樣簡單一個轉手買賣,就可以凈賺幾十元的差價。

「批發市場套路多,新人要注意」

服裝批發商對於選址,沒有服裝店那麼講究,批發市場基本都是建在一些租金較低地段不那麼好的位置(從這個角度我們也不難理解北京市政府為什麼要將動批,大紅門市場遷出市中心),扎堆在一起,空間位置選擇實際上很少。但這也並不是說搞服裝批發就比做服裝店更省錢更有優勢,原因很簡單:一個是走量,一個是走價。

另一方面,服裝批發也得靠零售端吃飯,服裝店生意好,那批發商的生意自然也跟著吃香;如果批發商的生意不好做,直接說明整個服裝行情都不太行,它倆的關係是唇亡齒寒。

如果有新手朋友想從事服裝批發生意,建議你們先到全國各地批發市場考察一番。

批發市場里也有不少套路,新人容易踩坑。你可以學習這個生意是怎麼做的,同時也學會怎麼提防和觀察機會,比如有些人開始不會問貨的單價,而是裝成一個大客戶,先問有多少件,想清貨,用這個來套商家的最低單價,低價把自己要的貨拿回去,再提高一定比例轉手給其他批發商。

還有些店,看似關著門沒營業,其實裡面還有不少剩貨,這些貨往往非常好拿,而且價格特別便宜,要是碰上店主「打包袱走人」,你去砍價的效果就更好了。

這些套路主要鑽的是的廠家或大批發商消化積壓的空子,但對於小批發商來說,想能方設法淘到低價貨源就是盈利的一個重要保證。

變革家生意筆記

1、一件成衣價值鏈分配大致是:如果出廠成本100,出廠價一般130,批發價180,二批商250,到零售服裝店,價格450—550元。當季款的服裝,零售價格基本是進貨價的2.5倍。

2、服裝批發行業基本是半年淡季,半年旺季,零售端也差不多,淡季主要是在5—10月。

3、做服裝批發的最大風險在於庫存,為了減小風險,批發商有時候會改商標或換商標,通過賺不同品牌的價格差來減小損失。

4、服裝批發和服裝零售店,一個靠走量,一個是走價。服裝批發也得靠零售端吃飯,服裝店生意好,批發商的生意自然也跟著吃香,它倆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推薦閱讀:

家居產品市場亂象:去甲醛功能忽悠消費者
消費者真的會為「偉大的品牌理念」買單嗎?
網感至察發布2017年度魔芋粉消費者口碑洞察研究報告
改變消費行為的三個要素:動機、能力、觸發器
最暢銷的5款車,這才是普通消費者需要的車型

TAG:消費 | 生意 | 消費者 | 批發 | 服裝批發 | 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