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鋪---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歷史!
據上海市檔案館編著的《上海名街》記錄:清代乾隆以後,海禁開放,上海港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當時中國南北洋航運貿易的聯結點。當時有文獻這樣記載:「凡遠近貿遷皆由吳淞口進泊黃浦」,這時的十六鋪區域已經是中國最大港口。
地名學上「十六鋪」的首現,是在清朝的咸豐、同治年間,距今約140餘年。為了防禦太平軍進攻,當時的上海縣將城廂內外的商號建立了一種聯保聯防的「鋪」。由「鋪」負責鋪內治安,公事則由鋪內各個商號共同承擔。最初計劃劃分27個鋪,因為種種原因實際只劃分到了16個鋪(即從頭鋪到十六鋪)。而其中十六鋪是16個鋪中區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縣城大東門外,西至城濠,東至黃浦江,北至小東門大街與法租界接壤,南至萬裕碼頭街及王家碼頭街。1909年,上海縣實行地方自治,各鋪隨之取消。但是因為十六鋪地處上海港最熱鬧的地方,客運貨運集中,碼頭林立,來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傳都將這裡稱作「十六鋪」,作為一個地名,這個名稱也就存用至今。
20世紀70年代,隨著客運的迫切需要,原先的裝卸區與客運站合併起來,以十六鋪碼頭為基地,重新成立了上海港客運總站。由於設施陳舊跟不上,1982年,把原來李鴻章創辦的招商局倉庫拆了,建造了十六鋪新客運站。」新客運站吸引了成千上萬人來參觀,「當時有三大亮點:一是自動扶梯;二是攝像頭監控;三是造了7個小候船室,落地門窗、空調、沙發,連市政府各委辦都來借用。一時轟動上海。」
然而,公路大發展後,水路作為交通工具形式的衰落是歷史必然。1998年,滬杭甬高速公路全線開通,上海至寧波只需要4小時車程,這條水路航線面臨停掉的可能。2004年9月,隨著十六鋪客運碼頭定期航線被全部遷至地處長江口的吳淞客運中心,十六鋪一度淡出人們視線。
中文名十六鋪
2009年8月6日,在「2009十六鋪現代服務業高峰論壇」上,一個堪與舊金山、悉尼等著名城市標誌相媲美的新十六鋪標誌(LOGO)正式亮相。此外,早報記者還從會議上獲悉,過去破舊的十六鋪將不復存在,在上海世博會到來之際,它將成為上海城市時尚的新地標。
十六鋪的歷史
鴉片戰爭前,十六鋪以南已建有王家碼頭、董家渡碼頭等10餘座磚石結構踏步式台階碼頭;1846年,江灘出現了為駁船、洋帆船轉卸貨物的木質結構浮碼頭;1866年又造出木質結構固定碼頭;20世紀初,供輪船專用的鋼質浮碼頭、固定碼頭成功建設。老上海們還能回憶起十六鋪客運碼頭的鼎盛時代:「每天4萬多人次,每年670多萬人次……買票要排隊……白天航班平均半小時就有一趟……上海—重慶1條航線有13條船在開。」直到十多年前,公路、鐵路和航空開始分流了越來越多的客流。十六鋪碼頭在上海近、現代騰飛的進程中扮演了至關樞紐之角色。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裡是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交換的唯一節點,逐步奠定上海的航運中心地位。而隨後逐漸生髮出來的繁忙商貿市集則讓十六鋪地區成為上海的一個商業中心。轉折點自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始。一些大的錢莊和商行遷入租界,上海經濟重心北移,南市與十六鋪開始衰退。此後又歷經「一二·八」、「八·一三」兩次戰爭的影響,十六鋪許多地方被炸為廢墟,大商鋪全部搬進租界,昔日盛況漸逝不再。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私營批發商急劇萎縮,以及城市人口消費需求變化等原因,紅火商市不見了蹤影。擁有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上海十六鋪碼頭,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重要的水上門戶。它見證了中西方商貿交流從小到大,亦見證了上海從小漁村走向繁華大都市。
小東門原名「寶帶門」,門外為十六鋪。街市東臨黃浦江,西瀕丹鳳路,南達老太平弄,北至龍潭路,歷史上南側曾延伸至萬豫碼頭街。此處依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門戶。
明清時代,小東門十六鋪一帶,各地商賈開店設庄,從事沿海和長江流域埠際貿易業務,這裡遂成為農副土特產品的重要集散地。晚清和民國期間,從事埠際貿易的批發行業主要有:糖、海北桂業集中於洋行街(今陽朔路)。閩粵商人在此運銷福建、廣東等地糖霜、海味、桂園和來自海外的海參、燕窩、檀香等貨物,後江浙一帶的糖、南北貨批發商號紛紛遷此營業。抗戰前洋行街有糖、海北桂商號300餘家,並設有交易市場。糧食、雜糧、油餅業多聚集豆市街等處,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有商號76戶,每年來沙船2000餘艘,年運銷大豆數量不下1000萬石。水果地貨業分布在大、小裕興街(今平湖路)及中山南路一帶。解放前共有200餘戶,多數系代客買賣的牙行。貨物來自鄰近省縣及福建、廣東、華北、東北等地。鮮、鹹魚業彙集於今方浜東路、中山東二路等地。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上海有魚行326戶,大都開業於此,並設有專用碼頭。上海解放前夕,十六鋪仍有魚行數十戶,為上海水產品集散地之一。藥材、參茸業皆集中於里、外咸瓜街。沿街設有大中型藥材行五六十家,運銷各地藥材,批發業務遍及全國商埠,成為全國藥材六大集散地之一,還出口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街上開設參行30餘戶,約佔全市參行總戶數的60—70%。桐油、麻業多開設在老太平弄、中山南路等處。歷史上著名的恆來、恆美、恆盛興、沈元來、涌盛元、元裕成等大戶,都設於此。
小東門十六鋪又是零售商業中心。抗戰前,這裡聚集一批老店、名店。有協大祥、寶大祥、信大祥棉布店,有何恆昌、大昌祥綢緞局,有德興館、醉白園、大吉樓等菜館,有童涵春堂國葯號、王德大麻油行、萬有全火腿店、王大有銅錫店、吳良材眼鏡店、馮萬通醬園以及曹素功、詹大有、查二妙堂、李鼎和四大筆墨庄。南市最大的百貨公司、遊樂場所——福安公司也開設在這裡。著名的金銀首飾大同行裘天寶、方九霞、景福、老慶雲等6家銀樓開設在方浜路,人稱金銀首飾街。
解放以後,尤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陸續建立起蔬菜南市場、水產南市場及禽蛋、腌臘、食品、水果、南北貨批發部等一批國營大中型批發單位,開設擁有數百個攤位的外咸瓜街農貿集市,恢復並新建近百個交易網點,疏通擴大了上海與外省市的物資交流,繼續發揮集散農副土特產品的功能。東門路、人民路相繼遷入上海市第五百貨商店等一批大店;新增求天寶、唐城等一批金飾店;上海市第四食品店、萬有全腌臘總店、元昌參行、馮萬通醬園、上海銅響器商店等商店,經過擴建或裝修,店貌煥然一新,街市更顯繁榮。
十六鋪上海客運總站附近新建綠苑商廈、申客飯店、龍申大酒家以及適應中高檔消費的碧玉池豪華浴室,加上一批中小旅館,總共可提供近900套客房,2000多床位,為過往旅客提供綜合性服務。
推薦閱讀:
※神探狄仁傑3涼州案講的是什麼?
※710.讀歷史33~黑船事件
※第五章 革命黨人金五六
※九功臣助雍正奪位,為何出力最多者三享榮華三遭禍
※上古秘聞—我所知道的巫道仙(2)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