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規劃學研究》| 陳雙新 語言學家談語言文字規範 ——「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調研」項目專家訪談...
本文原載於《語言規劃學研究》2015年第1期
本文受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語言文字規範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2&ZD173)、《通用規範漢字表》8105 字形音義源流研究」(項目編號:14ZDB099)、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調研」項目的支持。調研項目主持人為李宇明教授,課題組主要成員有陳雙新、邵楊、饒高琦、吳雪鈺、劉楚群、張燕、徐欣路、聶丹、姚敏等。本文執筆人為陳雙新。
摘 要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語言文字主管部門主持制定和發布了40多項規範標準,這些規範標準實施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針對當前新的社會形勢和國家對語言文字工作新的指導方針,近期應該制定哪些新的和修訂哪些已有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為此,課題組訪談了全國範圍內參與過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或在相關領域研究成就突出的 98 位專家。本文從12個方面對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分類整理和總結。
關鍵詞
語言文字 規範標準 專家 訪談
2012年12月,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語委」)發布了《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完成《綱要》中提出的到 2020 年「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基本滿足社會需求」的總目標和「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制訂和修訂工作」等重點工作①,國家語委設立了「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調研」項目,項目主持人為北京語言大學李宇明教授。2013 年8月到9月,課題組訪談了全國範圍內參與過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或在相關領域研究成就突出的 98 位專家(名單附於文末)。專家們對規範標準的系統性、對規範標準的推廣執行問題、對部分已有規範標準的修訂、對應該立項研製的新的規範標準等,均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現將專家們論及的與語言社會生活關係密切而又十分重要的語言文字問題的意見簡要概述如下。限於篇幅,多人提出的相同意見不具列。
①2014 年3月10 日,國家語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語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重點任務」的第二項就是「制定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急需的規範標準」,並列舉了「制定包括字形、筆畫、部件、結構、筆順、字序在內的大字量漢字屬性標準,普通話語音標準,信息技術產品相關評測認證標準,資源庫的選材、建庫、加工標準」等具體任務。
一、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體系、
基礎設施和理論建設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頒布了語言文字一般社會應用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規範標準 200 多項,僅國家語言文字主管部門頒布的就有42項(數字統計截止到實施訪談的2013年8月)。然而,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建設還不完善。專家們指出,這正是今後國家語言文字主管部門制定規範標準時應該特別關注的方面。
北京語言大學李宇明教授對此進行了深入闡述。他認為,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我們現在一般是將國際標準作為國家標準。國家標準下面應該有行業標準,行業標準的要求理論上應該高於國家標準,因為國家太大,如果所有的標準都要求很嚴的話沒有辦法執行,但是某一些行業可以有自己比較嚴格的標準。之所以重視這樣的規範標準,是因為我們現在明顯地意識到,從國家的發展來看,如果把物理上的海關叫第一海關,那麼規範標準就是第二海關,它可以保護我們民族的市場、產業,維護我們自己的利益。所以規範標準一方面是要使自己的產品質量走上去,第二個是充當第二海關的作用。外國的產品入了海關之後,需要檢查,檢查就要靠標準。所有規範標準都成為我們保護國民利益、國家利益的極為重要的第二海關。我們現在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必須放到一個大的環境裡面來看,它過去主要是意識形態文化上的事情,現在除了保護我們的文化產品,還有很多重要作用。不符合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東西,就完全可以把它堵在「海關」外。比如進口電影,如果字幕不合格,就可以不讓其進入我們的電影市場。教育市場同樣如此,工業產品、計算機產品、字型檔產品、醫藥產品也是如此。然而我們國家當前只有工業標準而沒有別的標準,因此我們只能從質量上去堵,第二海關基本上處於失守狀態。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對於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認識,還沒有提高到國家民族經濟發展的高度上來。最近最應該關注的就是電子書的標準。「電子書包」正在試驗中,它除了要有一般的設備方面的工業標準,還應該有語言文字方面的標準,比如紙的反光度怎樣才能夠適合閱讀,裡面的字型大小大小、字體是否恰當,翻頁是否符合讀者的心理習慣,等等。但現在沒有一個很好的關於電子書的語言文字標準。這樣一來,制定規範標準的主體就逐漸轉移為產品生產者。在新的時代,規範標準制定的主體,應該逐漸從國家轉向產業,包括辭書產業、教材產業、科技產業,然後國家把那些好的產業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再上升為國際標準。採取這一套程序,可能是規範標準工業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王寧教授強調,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要特別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通用規範漢字表》做了那麼長時間,很多問題是基礎設備不好造成的。現在沒有文言語料庫(特別是沒有按年代的動態語料庫),也沒有社會性的語料庫和基礎語料庫。社會性的語料庫要考慮性別、年齡、地域。方言做了很多音檔,但沒建庫,沒有平台。所以不管我們想做什麼東西,基礎設施是第一要義。沒有基礎設施,所做的規範標準永遠不是準確的。
王寧教授還特別指出,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要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很多理論要考慮,比如說文化的上中下三層次理論、漢字結構理論、字用理論、字本位理論、漢語和漢字的辯證關係等等。字的書寫和識讀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辦法解決,因為書寫和識讀遵循不同的規律,互相協調向前發展:寫字要寫得越簡單越好,認字就希望信息越豐富越好。但現在字進電腦了,光認不寫,書寫慢慢就淡化了。還有一個理論問題,在信息社會,我們的語言和文字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對字的態度要不要改變?自從有了計算機以後,人和字的關係、人和計算機的關係、人和書面語的關係有什麼變化?這些理論都沒有人考慮,我們寫的文章也沒有人看。另外,理論不普及,對文字和語言的理性認識就不夠,社會上對語言文字的認識也比較少,做什麼東西社會成員就不理解,不理解就不利於工作的推進。信息社會很多東西在飛速發展,我們現在跟不上社會怎麼發展的語言文字在社會上是什麼地位,都沒有很好的研究。
北京語言大學楊爾弘教授認為,要特別注意計算機信息處理中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目前我國對國內少數民族語言信息處理的規範標準的研究不佔優勢,反倒是外國人在研究,像藏語規範已經推出來了。從戰略的角度來講,這是很急迫的事情。另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制定可能屬於交叉學科,既懂信息技術又懂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人太少,溝通又不太方便。因此國家應該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養,把制定少數民族語言信息處理規範標準的這支隊伍建立起來。
二、繁體字與簡化字
有關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問題,近些年來很受大眾關注,不時成為各大媒體討論的焦點。每次討論,影響都相當廣泛。參與者涉及領域眾多,從政界、學術界、文化界到娛樂界。問題涉及面也很廣,從字形繁簡到傳統文化,從一般應用到中小學教學,從繁簡轉換到兩岸文字統一,等等。
對於有些人提出的恢復繁體字問題,專家們認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中國社會科學院江藍生研究員認為,簡化字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方便,現在要逐步廢除會不得人心。她說,簡化字由於筆畫比較少,在計算機上也顯得形體清晰。簡化字已經走向世界,會對傳播中華文化發揮有利的作用。況且,簡化字的數量並不多,獨體簡化字 480 多個,加上類推簡化字,一共 2 200 多個。除此之外的那麼多字,兩岸和全球華人使用的基本一樣。所以如果有人說中國大陸禁止使用繁體字,不僅不符合事實,也不科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里規定了文物古籍、姓氏、書法篆刻、題詞招牌以及出版和教學中涉及古代詩文、古代文化的都可以使用繁體字。文字的使用由繁到簡,反之則難如果徵求群眾意見,恢復繁體字的倡議也不會通過。不過,她認為少數簡化字的字形確有改進的空間,只是現在群眾慣用久已,要想改也難了。她還指出,為了加強大陸及港澳台語言文字的交流,最終實現「書同文」的遠景目前大陸應逐步做到用簡識繁,在一定範圍內簡繁由之,台灣則用繁認簡,在一定範圍內繁簡由之。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曹先擢先生認為,文字使用有習慣性,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改變。比如說「餐廳」的「餐」,筆畫很多,有時候想把它簡化,但是不敢。所以要充分估量社會的接受程度。
王寧教授認為,要把繁體字和簡化字看做兩種不同的文化訴求。她說,台灣用繁體字,大陸用簡化字,不要把它作為一種不同制度的信息對比,不要讓它對立,不要再加大它的差別。簡化字改一個字就有一大堆波動,如果恢復繁體字,我們國家要付出的代價難以想像。但是簡化字也不能再擴大,不能無限類推,維持現狀就可以 。
安徽大學黃德寬教授認為,繁簡字問題應該允許爭論。因為繁簡二元並存,爭論中會形成一個張力,一方面繁體字有利於歷史傳承,一方面簡化字不斷強化地位。但是,我們要知道在哪些場合只用簡化字,哪些場合可以用繁體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允許在六種情況下使用繁體字,用繁體字就要強調規範地用。他特別提到應該制定繁體字或者說古籍用字規範標準。浙江大學張湧泉教授也指出,現在繁體字沒有國家標準,所謂繁體字的標準是台灣的標準,而台灣跟大陸的規範標準是不一樣的。這個問題比其他一些問題都重要,是當務之急。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張書岩研究員認為,當前社會上總是有人把簡化字看成造成文化缺失的罪魁禍首,這可能跟時代特點有關係。當前確實有文化缺失、文明倒退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某種程度上就是金錢至上,從而導致心態浮躁,沒有人願意去踏踏實實做一些事,文化素質相應也就降低了。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原因歸到簡化字身上,讓簡化字成為替罪羊。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董琨研究員認為,近些年關於繁簡字問題的討論包含許多對簡化字的誤解。漢字最重要的功能是記錄漢語的詞。漢語詞的詞義跟記錄它的形體,可以有一定的聯繫,但關聯度不是很大,起碼不是特別重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漢字不管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記錄的功能都一樣,不管是簡化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功能(包括印刷古書和傳承傳統文化)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另外,漢字書法確實是中國文化很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也不要過分強調。因為記錄漢語是漢字最重要的功能,美學功能是相對次要的。況且用漢字的人那麼多,懂書法、會書法的畢竟還是極少數。當然簡化字本身也不是沒有缺陷,最大的問題就是同音替代所造成的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很多攻擊簡化字的觀點就是這個方面。制訂《通用規範漢字表》時起先也想稍做調整,後來發現太難了,要改過來成本太高。這個問題如果是長痛不如短痛,是不是可以考慮;如果真的不能考慮,那就要在繁簡轉換的技術上多下功夫了。
繁簡轉換是當前繁體字與簡化字之間的焦點問題,儘管轉換軟體已經不少,但最後百分之幾的準確率都難以突破。有人認為,可行的辦法只能是建立更大的資料庫來提高計算機處理技術。北京師範大學王立軍教授認為繁簡轉換問題的根本,不是計算機技術問題,而是語言文字本身的問題。簡繁轉換出錯就出在簡繁不對應上,如何用語言環境、語言背景化解不對應的簡繁關係,才是問題的關鍵。要摸清楚簡繁一對多都有哪些,要徹查一對多簡繁漢字出現的靜態和動態環境,並用統計學或者別的辦法把它梳理出來,然後再用計算機技術去實現,這個問題就會得到一個突破性的進展。當然,不管怎麼研究、怎麼提高技術,要想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是不可能的。這也沒有關係,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把那些模糊的現象用機器標註出來,然後再有重點地核對,從而進一步提高準確率。大陸的古今繁簡轉換與兩岸之間的繁簡轉換,一個是縱向的(即古今的),一個是橫向的,二者所遇到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應該分步驟、分層次去解決。首先做大陸內部的古今轉換,就在古今這個層面上先理清大陸內部的問題,積累一些經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兩岸的轉換。兩岸的轉換除了字的問題還有更複雜的詞的問題。兩岸詞不對應,如大陸叫「信息」,台灣叫「資訊」,繁簡轉換時如何處理?王立軍教授不贊同直接替換,因為那樣的轉換就相當於一種翻譯,這種翻譯轉換實際上破壞了原來文本的面貌,不利於了解對方,誤以為對方就是跟自己一樣。簡繁轉換就應該如實地從字的層面去解決這些問題,詞的問題要靠學習。值得注意的是,詞對應轉換很容易出錯,不過這方面工作也可以做,就是用另外一個可選的工具,有「字對應轉換」「詞對應轉換」兩個選項,形成雙開門。①
①為落實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關於兩岸合作研發漢語文本簡繁轉換系統的共同建議,廈門大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於 2012 年底聯合研發《漢字簡繁文本智能轉換系統》。該系統於 2014 年 11 月通過鑒定並上網,供廣大用戶免費使用。
三、新舊字形規範及使用範圍
新舊字形問題在一般大眾使用過程中並不突出,但在古籍整理界、辭書界以及兩岸書面和網路交流過程中十分明顯,因此很受關注。主要表現在大陸印刷繁體字古籍時,應該用與傳世古書字形原貌基本相同的字形(通稱「舊字形」),還是使用與現代規範字形一致的新字形?編纂辭書時,國家公布的有關字表之外的字用什麼字形?大陸與港澳台交流時用什麼字形?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程榮研究員認為,簡繁問題和新舊字形問題是糾結在一起的,比如把古書中的字轉換成現在的規範字,有的是從繁體字到簡化字的轉換,可是有的沒有涉及繁簡問題,但涉及新舊字形問題,轉還是不轉,要有原則。《通用規範漢字表》中 8 105 個字以外的字,古書里肯定有,轉換時是不是表內的轉換為新字形、表外的沿用舊字形?這需要明確。兩岸字形轉換的時候不僅僅是繁簡問題,也存在新舊字形問題,比如說「米面」的「面」,進行大陸跟台灣的簡繁轉換時,就不能用大陸確定的繁體新字形「麵」,而應當用台灣確定的標準字形,即半包圍結構的「麵」。現在電腦字符集當中,新舊字形有的分別編碼,有的不分別編碼,就不大好。編碼上最好同等對待,至少把大陸的通用規範字中有新舊字形的都編上碼。對於通用字以外的字是否要用新字形的問題,要經過調研、論證決定。另外新舊字形究竟有哪些字,至今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新舊字形對照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不是全部的,目前通行辭書中附列的新舊字形對照表,實際上也是舉例性的。所以要做好新字形方面的工作,應當先把比較完整的新舊字形對照表編製出來,在這個基礎上,再研究新舊字形的使用範圍。關於新舊字形的使用範圍問題,王立軍教授認為,要區分通用層面和非通用層面:通用層面的漢字應該是統一的;對於那些不常用的或者是只在古籍中才用的漢字,不應該改造為新字形。
四、對異體字的認識及異體字整理
黃德寬教授認為,異體字是一個歷時概念,在歷時層面上的異體字留給專家、學者去研究,國家不應該再出異體字標準。我們出台異體字標準的基礎是歷史文獻,整理歷史文獻中既存的異體字,對普通民眾或社會用字規範是沒有必要的,沒有針對性。異體字作為歷史用字現象儲存在那兒是語言文字研究的重要課題,它留下了語言文字發展演變的一些線索和軌跡。如果我們把它規範後印出來,古籍的歷史反而發生了變化。因此這是專家的課題,而不是規範的任務。
程榮研究員和北京師範大學李國英教授都認為,對於大型權威字書的收字和計算機已編碼的漢字進行大範圍的異體字整理很有必要。應當弄清楚,在計算機大字符集的七八萬個漢字當中,哪些字是哪些字的異體,否則在大字型檔里不斷增加異體字和錯別字,表面上看給使用者提供了方便,想打哪個字打哪個字,但是在很多字當中選擇正確的就會越來越困難。當不容易鑒別的時候,就會隨便選用,這對於漢字規範化工作非常不利。因此,整理異體字的工作是當前做好漢字規範化工作的重要一環。
王立軍教授認為,當前的異體字整理需要分兩個層面:在通用字層面確實需要對異體字進行整理,凡是與通用字具有嚴格異體關係的字就不能在現代通用層面使用。這裡必須把握一個概念——「嚴格異體字」①,如果使用有交叉就應該保留;大型字型檔裡面的嚴格異體字也需要整理,但其中有些也出現於古籍中。由於出現的時代不同,它的應用就不完全對應,整理這批字確實非常難,所以做這個工作就必須建立一個能夠包含古今漢字信息的大型漢字資料庫。建這種資料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一步一步、一個時代一個時代地做,合理選取漢字發展史的切面,分步驟逐步完成,然後以《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小篆這個切面為坐標,把那些切面穿起來,建立一個大型的、能夠體現漢字歷史發展層面的漢字字際關係信息庫、資源庫。所以,整理異體字不能就現在的字型檔去做,而要以古籍實際的應用情況、應用的字形為基礎做起,才能全面科學。
①「嚴格異體字」是指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換的字,又叫「狹義異體字」,如「峰—峯」「凳—櫈」等。
五、規範標準的宣傳推廣與貫徹落實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費錦昌研究員認為可以根據社會不同層面、不同需要,編寫面向不同群體的規範標準的解讀讀物:給記者、編輯用的,可以編比較詳細但不那麼全的;給一般老百姓查閱的,可以編一個通俗性的讀物。還要加強培訓工作,分期分批培訓語委幹部、圖書編輯、教師等,只有加強宣傳和培訓工作,研製出來的規範標準社會知曉度才能提高,才談得上貫徹執行。但貫徹落實要首先處理好規範標準的整合優化與相對穩定之間的矛盾、約定俗成跟科學調整之間的矛盾。比如上世紀 50 年代,有語言學家提出「恢復疲勞、打掃衛生」的說法不規範,但是這麼多年還是沒有改。所以到底是遵照「習非成是」還是「改非為是」,不能一概而論,有好多問題可能不是完全能用「改非為是」來解決的,有些時候可能就要「習非成是」。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張世平認為,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推行方面,有一個基本經驗,就是以學校為基礎。規範標準的宣傳和推廣,除了面向社會,還要重視學校這個基本陣地,要發揮學校的基礎作用。做好了學校的宣傳工作,事半功倍。因為學生們源源不斷地走上社會,這實際上是一種從源頭抓起的工作。學生在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可能不斷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第一次遇到某個概念之下的一個問題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有淺有深地解釋。這個問題可能不是一個孤立的語言現象,而是一類問題。對於這一類問題,要知道國家有哪些規範標準。這樣學生以後遇到其他問題或同類問題,就能夠有規範意識,能夠主動找相關的標準查一查。這可能是一種比較現實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六、普通話與方言
推廣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以貫之的方針,但對它的作用很多人認識不足。國家語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陳章太研究員認為,推廣普通話在國家生活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可以說是無法估計的,應該從語言經濟學角度對普通話推廣和普及在我們整個國家語言生活和社會生活當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做總的評估,要有具體的數據。我們國家今天政治上高度統一、社會高度穩定、市場經濟發展極快,可以想像普通話所起到的作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劉朋建對普通話的作用做了很好的比喻,他說,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學校教給孩子知識是給他力量和騰飛的翅膀,而學好普通話就好比給翅膀再配上漂亮的羽毛。
近些年來,普通話與方言的關係問題可以說是與前文所述的繁簡字問題同為最受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大眾如此關注,媒體的討論也十分熱烈,這個問題真的這麼嚴重嗎?對此,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陳章太先生作為參與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國家語委老領導和語言學家,他指出在制訂語言文字法時已經考慮到方言分歧問題,推廣普通話是為了克服語言交際障礙,不是為了消滅方言。方言演變非常緩慢,瀕危、消亡更緩慢,不用擔心推廣普通話就會擠壓方言。他很不贊成保護方言和為方言立法。有人提出方言進課堂,他認為可以在教學中增加一點方言知識,但設方言課是不妥當的。單獨設方言課沒有意義,起不到保護方言的作用,相反會干擾整個語文教學。由於語言交際的需要,有個別的方言萎縮、瀕危或消亡,這也是語言進化的一種表現,是一種進步。
北京語言大學張維佳教授強調,要從國家政治學、地理經濟學和文化生態學等多角度來綜合考慮普通話與方言及民族語言的關係問題。雙語教育(包括在漢語方言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教普通話)應該有一個語言保持,就是說學普通話的同時還要保持自己的方言,這樣就不會出現語言瀕危的問題。所以語言瀕危不是一個真實的命題。社會在發展,時代在發展,有些語言消失是正常的事情,歷史上有多少語言都消失了。更何況任何一個群體都不想為了維持自己的語言讓自己邊緣化。現在老是強調搶救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可能會強化地方意識。還有人說要為方言造文字,他認為這絕對不能允許,同一種語言造不同的文字不利於國家統一。張維佳教授還對「普通話」的名稱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現在把國家通用語定名為「普通話」是不妥的,對內應該叫「國語」,對外可以叫「中國語」或「華語」,叫「中國語」比較好,因為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必須要有一個代表國家的語言。在國語下面才是漢語、維吾爾語、蒙古語等,漢語之下有方言。有了這種定位,「挺粵語」「挺吳語」之類的事件也就很容易處理。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教授提出,我們國家的標誌有國歌、國旗、國徽,就差第四個概念國語。他建議對國家通用語言應該更加精準地定位,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極易受到國家語言安全和國家統一的挑戰。「普通話」的解釋不是「普普通通」,而是「普遍通行」,但「普遍通行」只是功能上的描述,不是一種國家意義上的定位。這個問題現在不面對,今後遲早還得面對。
北京大學王洪君教授也認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高於方言和民族語的全國通用語言,它實際上是一種國語的性質。它是全國各個民族和各個地區在正式的官方場合或者文化教育的場合,都應該使用的語言。她還提到,現在主要有字音異讀的規定,沒有關於普通話語音方面的具體規定,建議建立標準音的示範語音庫。
江藍生認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社會背景差異很大。改革開放前都是封閉的,很多人沒跨過村、沒跨過縣,更不用說跨省。這種封閉性就造成方言的勢力非常強大,推廣普通話的難度也就很大,所以要採取很多的措施、方法。但現在完全變了,你不讓他學他都得學,不讓他說他也得說。那麼多打工者,他覺得不講普通話簡直是寸步難行,也找不到工作。社會背景變了,我們的政策要做到推廣普通話和保存方言並行不悖。方言是一種非物質文化,是一個情感的、文化的紐帶,我們千萬不要小看方言凝聚人心、情感的紐帶作用。她特彆強調,主張保存方言絕不是反對推廣普通話。
不少人認為當前一些方言的弱化或者消失,與推廣普通話有直接關係。山東大學錢曾怡教授對此有不同看法。她說,語言永遠是發展的,不推廣普通話它也要發展。有人說方言消失都是推廣普通話的結果,這話是不對的。方言發展中肯定要受到共同語、其他方言乃至外語的影響,推廣普通話是引領方言的發展走向統一的途徑。這對完善語言這一交際工具的職能有百利而無一害。方言無需消滅,更不可能消滅。「搶救方言」的口號是呂叔湘先生提出來的,但呂先生的原意是,方言迅速變化,向普通話靠攏,要及時調查記錄,為後世保存現實方言的實況。而近幾年國家語委正在做的有聲資料庫建設實際上就是這個目的,把方言的聲音錄下來,還有錄像,這些都很必要。近年來不少人提出保護方言,或者說保衛方言、搶救方言,如果是針對普通話而言,那是沒來由的。呂叔湘先生提出的保護與搶救方言就是把方言及時地記下來,沒有人說推廣普通話要消滅方言。
暨南大學詹伯慧教授也認為推廣普通話不會影響到方言的存在。影響方言的是家庭。
七、地名用字問題
地名用字與每個人都有關,這項工作既需要專家們從語言文字學角度把握其科學合理性,更得尊重其人其地的使用習慣。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原副所長商偉凡研究員長期研究中國地名問題。課題組對其訪談時,他從地名的用字、讀音、組詞、拼寫四個方面談了地名與語言文字工作的關係。
對地名中的生僻字,他開始時想減少、縮小它的使用範圍,到現在轉變為儘可能要保護,因為它是歷史的積澱和化石,是地名文化遺產,如雲南的澄(澂)江縣、湖北的鄱陽縣、福建的侯官縣、黑龍江的愛輝(璦琿)縣、山西的洪洞縣等。生僻的、用的很少的字所記錄的,常常都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有的是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2007 年,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確認地名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我們對於地名中罕見的生僻漢字,再不應該持排斥的態度,而應是保護、開發和弘揚的態度。
地名的讀音很複雜。比如福建冠豸山的「豸」念zhài還是 zhì?①廣州番禺的「番」原來念 fān,現在變成 福建廈門的廈」為什麼要讀成 ②六安的六應該讀 liù還是 lù?蚌埠的蚌讀 bàng還是 bèng?河北大城縣的「大」讀 dài還是 dà?③這些地名的讀音有方言的因素,也有換字的因素。地名定音應該遵從北京師範大學李運富教授提出的「據義定音」,即根據地名用字在地名中的意思來確定它讀什麼音。
①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曾聯合發文應該讀 zhài 。
②廈門古時候是一個島,島那時叫門。「廈」最初是「上下」的「下」,與其相對的另一島嶼叫上門。後來被人雅化,把「下」換成了「廈」。但當地人「廈」就讀 xià,而不發 shà這個音。
③當地 50 歲以上的人還有一些稱它為大(dài)城,50 歲以下的人都稱大(dà)城。
地名的組詞需要相當慎重和周到的考慮,如果沒選好不但會帶來很多不便,改動起來也會花費極大的精力和財力。如 2010 年國務院同意改名的襄陽市,建國初期為什麼沒有直接叫襄陽而叫襄樊市?因為當時是選取了襄陽縣和由它管轄的樊城鎮中的各一字組合而成,現在看來當時的選字組合過於簡單。字數太少的地名有如何加字的問題,如河北易縣、霸縣,四川萬縣,廣東梅縣,河南林縣、輝縣等都是一個字做專名。縣改市或縣改區時,一般在中間加字,如霸縣改為霸州市、梅縣改為梅州市、林縣改為林州市①,但輝縣叫輝縣市似乎就不太順暢。字數太多的地名又有如何減字或簡稱的問題,這一般出現在少數民族地名中。如雲南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②,由於太長,除了縣政府的大牌子寫全了,在別的場合都省略為雙江縣。又如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般就取首尾兩個字稱為巴州。
地名的拼寫問題最麻煩。商偉凡研究員認為,漢字的拼音化是給中國人看的,僅僅是為漢字注音,而地名的羅馬化是給外國人看的,包括了音譯、意譯。因此這是兩個概念,是兩回事,應用範圍不同、對象不同,處理原則也應該不同。給外國人看的地名要考慮如何更好地讓他們看懂,全用漢語拼音其實達不到目的。比如西湖的三潭映月、九寨溝的珍珠灘、大理的蝴蝶泉,用漢語拼音就不能描繪其中的意境。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聯合國要求各國地名拼寫單一羅馬化,但現在在中國境內的地名,有完全的漢語拼音,有一半漢語拼音一半英文,如將一般位於地名最後的街、路、站、水、山、島之類通名譯為英文,還有的是用原來的威妥瑪式,台灣還有一部分是用所謂的通用拼音,還有少數民族語自己的拼寫方式。所以中國地名的羅馬化歷程非常艱辛坎坷,任重道遠。
①這些地方古代曾做過州。
②雙江是指交匯於縣境東南的瀾滄江和小黑江。
八、普通話異讀詞問題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審定了 31 個文白異讀的音,比如:露,文讀 lù(如露天),白讀 lòu(如露富);熟,文讀 shú,白讀 shóu,等等。王洪君教授認為,還有不少類似情況需要審定,如:「脖頸」的「頸」讀jǐng還是 gěng,「四五六」的「六」讀 liù還是 lù,「麻雀、家雀」的「雀」讀 què還是 qiǎo ,「柏樹、柏林」的「柏」 讀 bǎi還 是 bó? 還 有「血」(xiě) 和「血」(xuè)、「樂」(lè)和「樂」(lào)、「色」(sè)和「色」(shǎi )、「宿」(sù)和「宿」(xiǔ),等等。文白異讀在古代的來源是一個,在不同時期的標準語言或者方言中有了不同的音,因此現在有兩種讀音。可是這兩種讀音其實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文讀用在正式語境,白讀用在非正式語境;一種是辭彙的分工;有的是兩個都有。因此很難處理。有的可分別歸到方言和普通話(如「雀」讀 qiǎo歸到方音里),有的可以都留下來(如「宿」讀 sù和 xiǔ),按辭彙異讀比較好。作為國家語委普通話審音委員會主任,王洪君表示審音委員會對這些問題還要再討論。
九、網路新詞語與字母詞
江藍生認為,網路語言不講規矩,大家都能看得到,英語和漢語混雜,有超常的用詞、造句,等等。例如很隨意的名詞做動詞(如「我電郵你」)、名詞帶數量補語(如「百度一下」)、名詞做形容詞(如「很女人、很中國」),不滿足於一般程度副詞「很、特」而用「巨、超、爆、雷」,等等。對這些超常的現象要做具體的分析,不要一概地痛斥、反對,只不過現在用得太多太濫了,應該在度上加以限制,而不是全盤否定。但是網路語言的一些負面影響我們也不能小看,要有一定的限制。比方說不能夠生造,像「囧」字本來是個異體字,好像是「光明」的意思,並不是「古怪、尷尬」的意思,結果這個錯誤由於一部電影弄得全國通行了,這就是審查部門的失職。還有像低俗的「屌絲」,應該堅決封殺。對一些低俗的、完全錯誤的網路語言現象我們態度鮮明,絕不支持,而對於一些創造性的、於古有證的用法我們就觀察一段。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一刀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程榮研究員也指出,對當前新詞語的規範應當特別關注,並及時加強柔性引導。這種引導跟約定俗成實際上並不矛盾,不能等到非規範的東西都泛濫成災了再出來說話,如「屌絲」這樣的用字造詞一看就低俗,應噹噹即制止,但剛出來時沒及時引導,越用越濫、越用越多,影視上也出現了,現在再出來說話就已經晚了。對字母詞問題,她認為在漢語使用中可以有,但現在太多了,會直接影響漢字詞語的區別率,影響漢語的交際,也影響到漢語的純潔性,應加以規範性地積極地引導。辭書對字母詞不是收不收的問題,而是要討論怎麼收,該怎樣引導規範。工具書最主要的功能是查檢,讀報時不明白 GDP 是什麼意思,得有地方查。《現代漢語詞典》後邊的附錄可以查到GDP的意思,然後到正文 497 頁上有「國內生產總值」正條,這就解決了讀者查檢問題,而且給讀者一個規範的指向。在辭書收不收字母詞的爭論上,大多數人是因不了解規範性辭書在引導規範上的具體做法產生的一種誤解。
董琨研究員認為字母詞使用的必要性毫無疑義但可以下功夫做字母詞的漢化。華中師範大學邢福義教授也認為,很有必要成立一個機構來研製字母詞的漢化。有了漢化詞以後,就不要再用字母詞。
北京華文學院郭熙教授認為,詞典收字母詞很正常,也是應該的。至於收的形式,他覺得《現代漢語詞典》已經比較保守了,其實可以放到正文裡邊去①,因為進入了漢語就應該收。目前字母詞的爭論本質是語言觀念的問題,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應該相信漢語的力量,漢語不需要保護,也不需要漢語保衛戰。
另外,有專家指出,要制定字母詞的讀音規範和使用規範(包括使用形式和使用領域)。建立語言海關,將字母詞第一時間轉換成漢語詞。國家應有專門的組織來翻譯、引進及審核外來詞語,負責在第一時間(黃金 24 小時之內)將新概念、高新科技的英文名詞轉化為漢語詞。
①一些字母詞已出現於《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正文中,只是沒有以正條的方式而是附於相應的漢語詞形最後。如GDP以字母詞的形式收錄於詞典 1752 頁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中,同時又置於 497 頁的「國內生產總值」詞條最後。
十、縮略語和專名號
縮略是人們稱說字數較多的詞語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比如北京語言大學簡稱北語。但應該如何縮略,目前沒有統一的原則,以致一般社會交際中經常出現一些意義不明、歧義甚至讓人忍俊不禁的縮略。對此,國家語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傅永和研究員認為,應該制定「縮略語原則」。現在的任意縮略對語言文字規範有很大的衝擊。由於領域太多,名稱也太多,因此應該抓根本定原則,規定什麼樣的情況應該怎麼縮略。他指出,現在更改地名、審定科技名詞術語及外來詞的譯寫都已經有跨部門的組織,唯獨縮略語沒有,這個應該是國家語委要管的。主管部門要從宏觀上管理,不要僅僅限於具體的標準,原則一定就管住了縮略。
傅永和先生還對標點符號的修訂提出意見他說上次標點符號的修訂只考慮了人文社科界的情況,沒有考慮自然科學界。比如取消專名號給計算機自動分詞帶來了太大的麻煩。制定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現在已經不只是為傳統的聽說讀寫服務,要考慮機器處理、信息處理,很多面向人的標準,面向計算機就不適合了。計算機信息處理的要求是必須格式化,不能有特例。過去面向人際交際的很多標準,面向人機之間時很多要進行修訂、完善,全面鋪開也做不到,只能先選擇社會急需的修訂。
郭熙教授也提出要增加專名號,這對漢語傳播非常重要。外國人進行漢語閱讀時最大的障礙是看見一堆譯名,但不知道是專名,更不知道是人名、地名或是其他專名,其實加個專名號就清楚了,而且我們自己閱讀也更方便。
十一、辭書問題
董琨研究員認為,一些重要的品牌辭書,涉及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問題,應該由國家出面主持、編撰、修訂。比如《辭海》《辭源》《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不是少數單位的,更不是個人的,應該是國家層面的。國際上公認的好的辭書,所有權是屬於國家的,需要修訂時由國家出面,由國家來聘請最好的對口的專家。這方面國家壟斷沒什麼不好,可以減少很多弊病,可以防止浪費人力、物力,甚至誤人子弟,可以減少很多惡性競爭和低水平重複問題。
商務印書館周洪波編審認為,辭書是專業性很強、知識非常密集的產品,它的出版要有準入資質。老百姓一般從不懷疑辭書的質量問題,如果辭書質量不過關,就會給讀者、使用者帶來誤導。因此,辭書需要有學術規範,這種學術規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規範標準的組成部分,所以應呼籲出台辭書編撰的學術規範標準,同時還應該呼籲建立國家辭書語料庫。
十二、語言服務的領域與標準
語言服務是大約十年前才提出來的新概念,但這方面的研究發展很快。屈哨兵教授及其團隊一直關注此類問題,發表成果很多。這次訪談,他對哪些領域急需語言服務進行了專門闡述。他說,目前最急需的有五個領域。一是軍事,尤其在多國聯合軍演的過程當中。比如美國軍官的語言能力是他們軍官素質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二是救災領域。這一領域的語言服務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的需求都更迫切,因為救援力量常常是跨區域運作。三是司法領域。這個領域過去幾乎不需要語言服務,現在人口流動性太大,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和國際化競爭當中,語言服務就特別重要。四是國際交往。比如外來人口管理當中的語言服務。五是特殊人群的語言服務。特殊人群是指聾啞人、盲人、自閉症患者等。這裡的語言服務也包括語言治療,這方面目前中國幾乎剛剛起步。另外還有交通、旅遊、國際會議、大型賽事、醫療等,範圍極廣,這些都應該提供語言服務。
語言服務建立什麼樣的標準,每個領域都不一樣。現在最缺乏的是具備語言服務能力的人才。沒有人才,規範標準就沒有人來制訂,制訂之後也沒有人來實施,實施之後也沒有人來評估,評估之後也沒有人來推廣,所以人才隊伍的建設就是語言服務。各個領域語言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是當前語言服務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制定出來的具體的規範標準一定要具有通用性,國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能夠通用。
附錄:98 位接受本項目訪談的專家名單
1. 曹文
2. 曹先擢
3. 陳煒湛
4. 陳燕
5. 陳章太
6. 程榮
7. 戴慶廈
8. 董琨
9. 董振東
10. 費錦昌
11. 馮學鋒
12. 馮志偉
13. 傅永和
14. 葛本儀
15. 郭龍生
16. 郭熙
17. 郝銘鑒
18. 何婷婷
19. 侯敏
20. 胡方
21. 黃昌寧
22. 黃德寬
23. 黃曾陽
24. 江藍生
25靳光瑾
26. 李兵
27. 李國英
28. 李生
29. 李守業
30. 李煒
31. 李宇明
32. 劉俐李
33. 劉民鋼
34. 劉明建
35. 劉群
36. 呂雅娟
37. 馬慶株
38. 潘文國
39. 潘悟雲
40. 齊滬揚
41. 錢乃榮
42. 錢曾怡
43. 屈哨兵
44. 商偉凡
45. 邵敬敏
46. 邵宜
47. 宋柔
48. 蘇培成
49. 沈家煊
50沈明
51. 瀋陽
52. 施春宏
53. 石定果
54. 石鋒
55. 萬業馨
56. 汪國勝
57. 汪磊
58. 王翠葉
59. 王恩保
60. 王洪君
61. 王建勤
62. 王理嘉
63. 王立軍
64. 王敏
65. 王寧
66. 魏暉
67. 蕭國政
68. 徐波
69. 徐大明
70. 荀恩東
71. 楊爾弘
72. 楊澤生
73. 姚喜雙
74. 游汝傑
75於根元
76. 俞士汶
77. 袁毓林
78. 詹伯慧
79. 張建國
80. 張勁松
81. 張普
82. 張世平
83. 張書岩
84. 張樹錚
85. 張萬彬
86. 張維佳
87. 張一清
88. 張湧泉
89. 張振興
90. 趙日新
91. 趙蓉暉
92. 趙世舉
93. 周洪波
94. 周慶生
95. 周小兵
96. 周有光
97. 朱曉農
98. 庄初升
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九一集(文字版)
※這個碗底的字,有沒朋友知道的?
※詩與酒《八千里路雲和月》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九O集(文字版)
※文字的魅力唯美散文
TAG:語言 | 語言學 | 規劃 | 標準 | 文字 | 專家 | 規範 | 項目 | 訪談 | 語言學家 | 調研 | 建設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