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1招棋學會1個圍棋概念
餘味
中國圍棋,從來就不乏天才。
你可能沉醉羅洗河的鬼斧神工,你可能稱道範廷鈺的不動如山,你可能驚嘆羋昱廷的暴躁殺力。當然,你更可能為柯潔大帝的年少輕狂擊缶稱慶。
但如果讓筆者品評近代中國圍棋天才的頭把交椅——筆者將毫不猶豫投給馬曉春一票。
今日05後這批學棋的小孩,大多不再知曉馬曉春之名,令筆者不由黯嘆競技世界裡勝敗和時間無可阻逆的洪流之力。但總有與筆者年歲相仿的人,還記得那個中國圍棋最黑暗的時代,有那樣一位棋手,用自己驚艷不可方物的棋才獨自肩挑中國圍棋的大旗,走在世界棋戰的第一線。後來,常昊接過了他的班;再後來,古力又接過了常昊的班;一代代天縱奇才正是這樣抗擊著似乎不可戰勝的韓流,才支撐著中國圍棋走到了今天。後話不提,走在時代第一位的總是最無畏的勇士——他們或許最終無法得享勝利果實,卻絕不理應被時代和後輩忘記——筆者總是這麼認為。
馬曉春是位不幸的棋手嗎?或許吧。噴薄泉涌的智慧和靈動飄逸的棋路,讓他早早頂上了天才國手的光環。可命運的玩笑讓他在棋盤上迷失了那麼幾天,讓馬曉春與民族英雄擦身而過。同樣年輕的聶衛平先一步站了出來,於中日擂台斬霓虹國全團大神與馬下,從此站上了中國圍棋的頂峰,或者說——站上了中國公眾心目中的頂峰。當時的人們總是津津樂道「聶馬雙雄」,可若真要排個座次,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天才的馬曉春一定是個高傲的人,高傲的人絕不會被一時得失擊倒。國內棋戰攻城略地的同時,馬曉春終於在第6屆東洋證券杯的決賽中3-1力克聶衛平,站上了世界圍棋的最高點。今天的我們,還有幾個人記得,那是中國圍棋的第一座世界冠軍獎盃呢?
同年,一朝掀翻了聶棋聖大山的馬曉春風華正茂,乾淨利落地拿下日本六超之一的小林光一,一年連奪兩頂世界冠軍桂冠,一時風頭無兩。聶棋聖世界大賽的乏力瞬間被拋諸腦後,人們紛紛開始歌頌馬小飛的才能與功績,似乎馬的盛世已經到來。各大棋戰罕逢對手的馬曉春本人,估計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歷史是一台戲劇。馬曉春時代的簾幕將將要拉開之時,次年的東洋證券杯決賽,一位來自韓國的弱冠少年面無表情地坐到了馬曉春的對面。當時的馬曉春永遠不會想到,就是這位看上去呆若木雞的小朋友,親手將自己還未徹底推開的稱霸之門輕輕合上了。
熟悉那段歲月的讀者們都已知道,那位少年,叫李昌鎬。
馬曉春1比3輸掉了那次決賽,並自此以後再沒有獲得過任何一次世界冠軍。李昌鎬如另一座大山橫亘在馬曉春面前,似乎讓後者自此失去了獲勝的信心。
筆者今天想聊的,正是這次五番決戰第一盤中的一招棋。筆者以為,或許正是這招棋,徹底擊潰了馬曉春戰無不勝的信心,讓他從此在李昌鎬面前失了一分底氣,從此再無爭勝之決心。這樣的說法或許片面和極端,可勝負世界的天平,不就是在這般的點滴細節中悄悄傾斜的嗎?至於真相究竟如何,便只好留與後人分說了。
是的,就是這招棋。它看上去平淡無奇。它或許不僅是平淡無奇,因為當時的觀戰的幾乎所有人——上至頂尖國手,下至卑微棋迷——都被實況直播中緩慢落下的這招棋驚的目瞪口呆。大家心裡都在問:這,就是世界冠軍的棋?
讓我們回到這招棋之前的局面,
棋盤上各個局部熟悉而又陌生的古老定式讓筆者一陣恍惚,那些都是筆者這代圍棋人從自幼訓練起便耳熟能詳的變化。今日的暴力圍棋或者說計算圍棋,將一個個經典定型推翻又重建,令筆者在歡欣圍棋發展之迅速的同時,卻在內心深處增了一分難以言狀的失落或落寞。
閑話少提,請與筆者一同回到這盤棋。
這是五番大戰的第一局,雙方棋風迥異,之前也少有在大勝負中交手,卻在本局中不約而同地採取了穩紮穩打的觀望態勢。棋至中局,雙方都沒有弈出明顯的問題手,棋盤各處邊角基本劃定,棋局呈漫長的膠著態勢。
讓筆者為讀者們做一個簡單粗略的形勢判斷,
如上圖,黑白雙方爭相出頭,因此中腹的空曠地帶是無可爭議的鹽鹼地,雙方都鮮有經營的興趣;上方黑白兩塊棋都具有了基本的眼位但都未完全活凈,因此暫不點目。目前確定的地盤來看,黑約51目,白約45目——雖然輪白著子,但考慮到黑在左右兩邊若隱若無的些許潛力,似乎黑棋完全可以一戰。順帶提一句,當年採用的小貼目賽制,無疑為黑棋更添一份籌碼。
那麼難題拋給了白棋:白要通過什麼樣的手段,來縮小雙方目數上的差距呢?請有興趣的讀者回到基本圖,暫緩覽閱之後的分析圖;用1分鐘的時間,給出自己的答案。
白棋把子落向上方,是具有一定棋力棋手們的共同感覺,因為這是整個棋盤上唯一的黑白雙方都不安定之所了;這樣的地方,在圍棋中往往被稱為「急所」。誰先於此局部獲得安定,便可以高枕無憂地瞄著對手的弱點,進行酣暢淋漓的攻擊和搜刮。可是,包括當時觀戰的國手在內,大家都以為白棋會這樣下,
你看,白棋扳粘是眼見的先手便宜。通過這個交換,白方先手將上方孤棋徹底安定,維持寶貴的先手,ABCDEF各處大場,哪裡去不得?如此,此局的勝負,將要取決於雙方對於各處大場的判斷,以及官子收束的比拼。
請讀者們再回到李昌鎬的這一手,
咦?白棋放棄了先手做活,反而莫名其妙落了後手?
雖在白方落子之前絕難想到,可觀戰的高手在李昌鎬給出這個答案後迅速發現了此招秒味。之前堅定站在黑棋馬曉春這邊的棋手們忽然發現了一個恐怖的事實——黑棋上方這塊棋,已經做不活了。是的,哪怕黑棋不搶此先手,轉而跟著白方在此局部行棋,黑棋已經做不活了。
將兩個圖進行簡單的對比,便可輕而易舉地發現其中玄機,
想要做活的黑方,最好的辦法也只能如上圖一樣單並了。可白棋局部已經凈活,便從此再也不可能走A和B的交換了。少了這個交換,黑局部的眼位已經不完全,若將來黑被封鎖,白簡單從B位點入,黑局部已經成為死型。
這一點點的差別,看上去微不足道,其實真真舉重若輕。因為我們都能理解「後顧之憂」的含義。黑局部凈活,便可在其他任何局部想一切之不能想,為一切之不敢為。
但局部是死棋,意味著黑棋終此一局,在進行任何地方、任何方式的嘗試時,一定要永遠關註上方黑子的安危。或許在棋盤左側官子的收束中白悄悄在中央多了一子,黑便要立時精神緊繃,生怕白藏了詭計,想要驅虎吞狼。
這樣的舉步維艱,此般的草木皆兵,相信逃過大龍的棋迷一定能感同身受。這種如坐針氈的痛苦經歷,相信沒有人願意再體會。這,就是這招平淡的棋,背後的含義。
當然,兩位天才少年絕不會因白的一時巧計而握手言和。
馬曉春素以棋風靈動飄逸著稱,換句話講——快。面對李昌鎬不徐不急的緩攻,馬曉春用自己快到極致的劍給出了答案,快與慢在這方天地間進行了經久的對決。
比如這樣脫先,搶佔左側超大官子;
比如這樣脫先,搶佔下方巨額利益。
可李昌鎬的棋,就如同基本圖中看上去那樣,永遠如此淡定和悠然,
比如讓性急的棋迷快要罵出聲來的,慢慢的飛;
比如已經讓性急的棋迷急得徹底喪失了理智的,再一手慢慢的飛。
一方其疾如風,另一方其徐如林。可棋下著下著,成了這樣,
雙方沒有任何白刃相見,也沒有任何怪招惡手。然而,當似乎如願搶得一切的馬曉春再一次判斷形勢時,卻忽然發現:黑不夠了。不是一個身位的差距,是似乎盤面都不能領先了。
正所謂當局者迷,觀看直播的心急如焚的我們,在此時已經知道:這盤棋大勢已去。因為冷靜下來分析,相較於基本圖,黑白雙方增加的棋子是這些,
當我們把這些棋子用特殊的符號標註出來,孰失孰得便已一目了然。黑棋因整塊大龍的不活,被迫走出了無數手單純逃孤而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棋;反觀白棋,每一手看似緩慢的進攻,都為自己獲得了或多或少的利益——比如破掉黑上方的一切目數,比如大大增加了白左上角的肥度,比如慢慢進入了黑本有發展潛力的左右兩側——此消彼長,勝負自然已經明了。
若要用一個更為明確的圖來衡量雙方行棋之所得,比如這樣,
(X處為黑白雙方所獲得的目數)
黑白雙方所獲利益的差別便一目了然了。
最終,驚悉局面已經不足獲勝的馬曉春選擇了壯烈的終局方式——玉碎般倔強地大龍憤死,壯烈犧牲。
雖然在隨後的第二局中,馬曉春頑強地搬回一分,可似乎李昌鎬已經看破了他靈動棋風的弱點,之後再未給馬曉春任何機會,以3比1結束了這場勝負。以筆者的眼光看來,正是基本圖中白的這一立,擊潰了馬小飛的快速圍棋,將勝利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如果要用一個圍棋術語來形容這招棋,那麼一定是——餘味。
圍棋中的所謂餘味,大抵是指在局部不把所有變化走乾淨,為未來的各種戰鬥留下變化的空間。正如李昌鎬的這一手,為了今後局面的其他可能,寧願放棄哪怕是先手這樣的巨大便宜。這可絕非單純地追尋朦朧之美,而是盡一切可能使己方在未來的各種戰鬥中處於盡可能有利的位置。經過科班訓練的棋手們耳熟能詳的圍棋諺語「扭十字,長一方,臭棋亂打將」,正體現出餘味在哪怕最簡單局部中也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意義。
為什麼扭十字不打將呢?因為不論從那邊打,都不可能直接吃掉對方;而一旦選擇了一個打吃,便從此失去了從另外一個方向打吃的可能性。戰鬥剛剛開始,誰也無從得知未來的戰鬥會是怎樣——此時選擇一時的開心貿然打吃,顯然並非明智之舉。而長一方則大不相同——既然我不知道哪邊打吃對己方的幫助更大,那麼姑且將之保留下來,轉而先安定自身被斷開的棋子。待自身安定,轉而尋求進攻機會之時,便會驚訝地發現:對方的防守將變得更為艱難。因為沒有貿然選擇任何一個方向的打吃,對方便必須對每個方向的打吃進行有針對性的防守,而這顯然不太現實,因為悲劇的事實是,每人只能下一手。
發現了嗎?餘味的意義,在於給自己留下各種各樣的便宜可能,在於為對方留下各種各樣的破綻和漏洞。巨錘懸而不落時反而最具有威懾力——餘味便是如此的道理。當然,如果能夠看清重要變化,能夠一舉將對手消滅,那自然不需餘味派上用場;可正所謂棋逢對手——頑強的你和頑強的對手,哪一個真有這麼容易被一個變化徹底擊潰?當短兵相接之時一時難以一錘定音,餘味變成了此時最好的選擇。
餘味是一個相對高級的圍棋概念:初學者往往難覓門徑,而得其門道者卻樂此不疲。因為當一名棋手還沒有實力掌握局部各種變化之時,餘味便是鏡中水月,成為空談。初學者不講餘味,因為能下出局部完整的一個變化已是難能可貴;可每一位圍棋高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一定會有某日忽然發現,自己之前直愣愣的棋路,往往難以取得成功;為自己留下一點活動的空間,效果反而更佳。
在筆者心目中,能否在對局中理解和熟練使用餘味是衡量一名棋手真實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場戰鬥還未開始之時便已可預知結果的不二羅盤。餘味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餘味當然絕不僅僅局限於盤內的紛爭,生活中的餘味比比皆是。更加抽象的餘味,代表的是一種犧牲,一種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抉擇。今天的功利的世界之所以滿目的火花四濺,便是人們漸漸失去了對於餘味的認識。
眼見利益,誰人不想據為己有?可當人類的眼睛被閃耀的光芒所迷失,又有幾人能保持頭腦的清醒?當我們嚷嚷著「吃虧不是福」,便是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間決然選擇了前者,殊不知二者的真實價值絕非肉眼看上去那麼單純和簡單。在這喧鬧和浮躁的世界中,棋手之所以始終被公眾認為品行賢良,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餘味,習慣了在任何事物面前為彼此留下一絲餘地和空間。餘味不光在棋盤內高深莫測,在生活中同樣不易被人理解;可在這功利的時代浪潮中仍能獨善其身的餘味,才更是難能可貴。時間的長河中,最終名留青史的,有幾個急功近利之人?理解餘味之三味,方得沖凝之樂趣。
最後,既然在這個敏感的時期發文,就不能不提提剛剛塵埃落定的人機大戰。
前些日子怒斬李世石的AlphaGo,用生硬到不講道理的圍棋,似乎徹底摧毀了餘味這個概念,因為它總是習慣將每一個局部的任何變化全部走得乾乾淨淨。事實上,這絕非因為AI無端拒絕餘味的美感或意義,而正是因為餘味才是圍棋之所以如此複雜和有趣的根本。留下太多餘味,意味著留下更多的呈幾何數字增長的變化量——這對於容量有限的1024核谷歌AI來說,負擔實在太重。筆者認為,人類棋手想要在漫長的未來抗衡每一天都在成長的AI,一定要在餘味上更下苦工。人腦之所以優於電腦,就在於腦容量絕非簡單的數字可以衡量——人類棋手在複雜局面下對於餘味的精準把握,一定有今天的認識科學還無法解釋的腦電過程。受摩爾效應限制而停滯不前的串列CPU已經無法再飛速拓展縱向計算量了;人類棋手的希望,不正在於此嗎?
餘味就是這樣。因為難,才好玩。
你願意放棄下一秒的快感和利益,嘗試體會一下餘味的感受嗎?
作者:公孫青陽來源:知乎推薦閱讀:
※荼(tu)啡茶:中國新概念連鎖茶館是怎麼煉成的?
※飛星概念
※詳細圖解小葉紫檀的基本概念
※【認真想】你需要理解什麼是「可及性」
※(12)子平閱微筆記(20):對《真詮》格局概念的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