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德明談汪永泉太極真要--恣肆汪洋 滴水藏海 作者:林健

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汪永泉先生﹐ 號「在山」﹐生於1904年大年初六﹐仙於1987年12月9日﹐享年83歲。汪公生前淡泊名利﹐安於清苦﹐獻身拳藝﹐教學嚴謹﹐為人忠厚﹐時刻鑽研﹐細心體悟﹐真實地繼承了楊健侯﹑楊少侯父子太極真功的精髓﹐並傳給了以朱懷元為首的幾批有心的弟子﹐使楊式太極拳得以延續﹔還著書立說予以總結﹐即「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汪公一生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精力。汪公之父汪崇祿(王府總管)和溥倫貝子一起在王府向楊健侯﹑楊少侯父子學習拳藝多年。汪公七歲開始跟隨父親在楊家練功﹐並經常給楊少侯做靶子表演推手﹐楊少侯展示發勁表演給王公大臣們觀賞﹐而汪公從不斷被發中逐漸體會出太極內功之奧妙。楊健侯洞察到汪公之勤奮﹑聰慧與不斷表現出的天份﹐ 深愛有加。因健侯公當時已封門不授徒﹐遂指定汪公拜楊澄甫為師學習﹐自己也代子傳藝﹐將楊家之絕技傾囊相授。在楊家門裡有機會向楊健侯父子三人學過太極拳的人極少。

汪公練習拳架特點是﹕舒適﹑開展 ﹑美觀﹑大方 汪公推手發勁乃繼承了楊少侯之衣 缽﹐充 分發揮出「動中求靜﹐以靜制動」的原理 ﹐特別體現出了楊式 太極拳剛柔相濟﹑以 柔克剛的真實 內涵﹐使彈簧力之類獨特的 功夫達 到神奇的境界。 1926年起汪公在「今是 中學」教拳﹐後 1934年開始在協和醫院教授楊 式太極拳 ﹐朱懷元﹑張孝達就是這時開始 向汪公學習拳藝的﹐1957年在眾多學生中 有 朱懷元﹑孫德善﹑張廣齡﹑高佔 魁﹑ 張孝 達成為汪公的第一批入室 弟子。1977年汪公古稀之年開始在中國 社會科學院傳授楊式太 極拳﹐院內有 許多中老年人一起參加了這 項業餘活 動﹐此間孫德明﹑齊一﹑王平凡 ﹑孫耕夫﹑丁冠之 ﹑彭誠成為第二批入室 弟子。。1990年於汪公仙逝兩周年之際﹐「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作為汪公遺作與世人 見面﹐ 此書詳述了楊式太極拳的精髓﹐對人們了解楊式太極拳的真諦有很 大幫助﹐可說是一部太極拳經典之作 。汪公繼承﹑傳播(後輩人才濟濟)﹑著書立說是汪公一生的三方面重大成就和卓越貢獻。  孫德明,1924年生人,天津寶坻人。為汪永泉嫡傳入室弟子。7歲跟商寶善學習楊少侯傳授的楊氏小架。數十年堅持練拳不斷。1953年進京工作,此間曾和馬洪藻學過形意拳。1966年投在崔毅士門下,學習楊式太極拳大架及推手功夫。1978年拜汪永泉為師,學習楊健侯傳授的太極拳中架及楊家家傳的推手功夫,直至汪永泉去世,未曾間斷,盡得汪永泉真傳。一生別無它好,專心研究太極拳。在太極拳技擊上尤其具有精深造詣。為汪永泉為數不多的在世弟子之一。現任北京永泉太極拳研究會名譽副會長。  據汪永泉生前講述,其父親汪祟祿曾和溥倫貝子一起向楊健侯學藝多年,汪師自己7歲開始跟著父親在楊家練功,有許多機會向楊健侯及楊少侯等學拳。1917年14歲後,便在楊澄甫先生指導下練功,精於技擊,深受器重,後拜楊澄甫為師。汪永泉身材高大,且拳架開展松暢,神全意足。演練起來既柔綿和順,又氣勢磅礴,渾厚充沛,自成一體。1926年起,汪永泉在今是中學、協和醫院等處教授楊式太極拳1977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傳授楊式太極拳。入門弟子共有十多人。汪永泉生前行為低調,不事張揚,故隨功夫精純,但少為外人所知。  但在北京武術界具有很高威望,曾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  談到汪永泉的太極功夫,孫德明這樣描述:「非常細膩,但又無邊無際。細膩的跟水一樣,摸起來柔,用起來威力又無窮。汪永泉老師的拳法象大海」。孫德明說,「我們跟他動手,無論多大的勁力下去,摸不到東西」,「過去說泥牛入海,泥牛還有點摩擦力、阻力,但你使向汪老的勁是沒有任何著落的」。孫德明強調,這就是無形無象的「空」。  孫德明回憶道,汪老對太極拳的精、純要求很高,太極拳要精鍊,除了下苦功,還要掌握核心技術,要不然,東西不對,下的功夫越大,走偏就越遠。精的東西不在多,可能就那麼幾點,但要準確。功夫精了還要純,混了雜質,就會變樣。現在很多傳統太極拳變化比較多,外形變了,內在的核心不能變,神韻不能變。北京城再怎麼變,這老城牆代表的歷史,北京的文化傳統,北京人的精氣神變不了,丟不掉。技擊秘要---點、拍、斷  在古城牆下,八十多歲的孫德明先生與幾位弟子演示了太極拳的技擊之法,並進行了精彩解析。  孫先生說,汪老的技擊功夫,很細膩,不粗。一出手,跟書法的用筆似的,有來歷,不是隨便亂比劃的。這個來歷就是內功。一舉手,內功就有。有內功就可以沒有法,太極拳論說,動即是法。這是講在內功的基礎上,沒有內功,這話是空談。練拳開始的時候,所有的法都是練習內功之用,內功有了,逐漸去法。  技擊的具體運用有勁,太極拳的勁有很多種,汪老獨門秘技,他最拿手的,也是最常用的,是點、拍、斷三法。  「點」是汪永泉先生得心應手的技擊之法,運用最多,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無論對方以何種方向,何種勁力來攻擊,皆以全身功力凝聚指尖,照其勁源,點擊截斷,其攻自破,且勁力回擊,自毀長城。  孫德明先生說,他多次親見汪老以點法展示技擊功夫,並親身感受了汪老「點指神功」的威力,進攻者遭此一點,委頓如敗絮飄風,喪失戰鬥力。如今,孫德明經過多年苦練與實踐,對點法心得尤其透徹。  「拍」為截其勁路,迅捷無倫,避其鋒芒,擊其中核。在敵舊力將竭,新力未生之時,重擊敵樞紐。很多人誤解太極拳慢慢悠悠,那只是在練習之時,運用時也會如雷霆萬鈞,閃電過隙。「拍」之訣竅就在准、快,准為擊其要害,快為抓住時機。拍法運用,往往一招令敵潰倒於地,或飛摔出去。  「斷」更是有「莫測」之功,斷敵之勁、斷敵之意,斷其來路,也斷其去路,只要對方進攻,以斷法制之,令敵難逃潰敗下場。  運用「斷」法時,先以對方來擊之勢,順其所為,令其得機得勢,我則被勢,敵剛一摸實處,我瞬間突然斷開,無影無蹤,使敵如臨深淵,雲端踏空,無從著落。對方遭此斷法,必然心生恐懼,從精神到勁力徹底瓦解。斷必須要斷的乾淨、徹底,在瞬間從「有」到「無」,完成一個太極狀態的變化,要做到這一點,內功的運用極為通暢、圓潤,內勁收、發由心,到了舉重若輕的境地。  孫德明先生說,這些東西過去汪老是不讓輕易向外說的,如今,社會開放了,人的思想、思路也開放,太極拳的好東西我不想帶走,還是傳給世上好。我這幾位徒弟,他們也下功夫學,我就教,把秘訣告訴你,怎麼練,還在自己。

練拳真髓---松、散、通、空  太極拳無論技擊,還是養生,都必須以內功為基礎。內功怎麼練?孫德明先生說,汪永泉先生所傳內功心法中,最核心的有四個字,即「松」、「散」、「通」、「空」。  松,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也是始終貫穿練習過程的核心要領。拳論曰,「中正安舒」,講的就是松的狀態。太極拳都強調松,但理解各不相同。孫德明說,汪永泉所說的松是一種整體性的松,不是局部的,汪老說:「松,是全身放鬆,某一部分的松是沒有意義的。松,從神態到動作都不能緊張,是恢復人先天的自然狀態 」。自然就是不要故意去做松,一故意,就做作了,就不是松。孫德明說,松是從上到下,從外到里,完整一氣,內氣向下沉,肢體在松中保持靈活。  散,是氣的通常狀態。拳論說,「氣宜鼓盪」,散就是綿綿細細的鼓盪,在練拳過程中把內氣運行到身體各個部分,各個梢節。散是由內到外的,通徹全身。孫德明先生說,打個比方,在一湖安靜的水中,丟進去一個石頭子兒,激起的水波一圈一圈從中心向外擴散,這就是散,類似太極拳的功夫,就是一動無有不動。做到了 「散」,氣才能順,這是練內功必須要達到的程度。  通,就是流暢,勁路流暢,氣脈流暢。是一種動態均勻的狀態。要達到通,練拳中身體狀態必須保持一種科學、合理的形態,比如要張肘、松肩、開胸等,內氣一通,臟腑就得到很好調節,練拳就非常舒服,「氣遍全身不稍滯」。越練越神清氣爽,練拳的妙處也不斷體現出來。不通就會越練越累越疲乏。  空,就是空靈的境界,太極拳功夫練到非常渾厚,即「有」的程度,又全身虛靈,即「無」的程度,有無相生,就是「空」,拳論說「全體透空」,透了才能空,松,散,通都是達到「透」的階梯。做到「空」,於己則身體無緊張點,消除引起疾病的一大根源,於人則搭手無滯留點,沒有把柄與人,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即推手的「神明」境界。  孫德明先生說,松、散、通、空這四大要訣,在練拳過程中需要逐步體會,它們又是完整一體的,不能割裂開來理解,只有全部做到了這幾方面,內功才算登堂入室。


推薦閱讀:

走近楊式太極第三代宗師楊澄甫
陰陽法風水:陰陽類象(福音大師-太極弦) ★★★★★
誰是祖師:太極源流百年爭鬥史
太極思維的內核是它,可挖到寶了
續 方 成 圓――從多種角度看太極

TAG:太極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