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肝癌,知多少!

一、肝在人體中的功能是什麼?什麼是原發性肝癌?

肝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性臟器,也是人體物質代謝的主要器官,具有合成、分泌、排泄、生物轉化和屏障等功能,可以說是人體內的化工廠。同時肝細胞還具有強大的的再生能力。人體的肝細胞主要有兩大類:肝細胞和肝內的膽管細胞。原發性肝癌就是從這兩種細胞演變而來的,包括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及混合性肝癌。我國絕大多數原發性肝癌是肝細胞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肝癌。我國肝細胞癌患者佔全世界肝癌患者的50%以上。

二、哪些人容易患肝癌?

在我國,最容易患肝癌的是乙肝患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區往往也是肝癌的高發地區,患過乙肝的人比沒有患過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機會要多,這種危險性高達10.7倍之多,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危險性可高達100倍。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男性乙肝患者則更易患肝癌。這是由於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男性為什麼好發肝癌目前尚無確切的解釋。不過,有很多醫學專家分析認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對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還有人認為與男、女性生活習慣不同有關。

環境因素也起很大作用,生活在邊遠地區、飲用水源污染、長期進食霉變食物、進食含亞硝酸鹽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缺乏的人較易患肝癌。酗酒的人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關係又非常密切,因此這部分人也容易患肝癌。

三、患了病毒性肝炎一定會患肝癌嗎?

病毒性肝炎可分為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及戊型(HEV)五種。一般來說,甲型和戊型肝炎為糞-口途徑傳播,均為急性肝炎,不會發展為慢性,也不會引起肝硬化,而且患病後有終身免疫力。而乙型、丙型肝炎則可轉為慢性,並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甚至進展為肝癌。但是,只有一部分乙型、丙型肝炎患者會最終轉化為肝癌。因此,患了肝炎後,可以通過積極規範的治療,減緩肝組織纖維化的進展及肝硬化,防止肝癌的發生。

四、哪種人應接受常規肝癌篩查?

肝癌的高危人群都應接受常規篩查。這些人包括:

140歲以上攜帶乙肝病毒的亞洲男性;

250歲以上攜帶乙肝病毒的亞洲女性;

3有肝癌家族史的乙肝病毒攜帶者;

4患乙型肝炎的非洲或北美黑人;

5乙肝肝硬化患者;

6丙肝肝硬化患者;

7四期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

8遺傳性血色素沉著症所致的肝硬化患者;

9 α1抗糜蛋白酶缺乏症所致的肝硬化患者;

10其他肝硬化患者。

肝癌常用的篩查方法有血清腫瘤標誌物AFP和超聲檢查,應最少半年篩查一次。

五、肝癌會遺傳嗎?

肝癌可能會有家族聚集現象。專家曾對江蘇啟東地區肝癌與遺傳關係進行了全面研究,調查肝癌患者其「二系」、「三代」、「三堂」、「三表」 的肝癌情況, 發現家族中患肝癌 2 人以上的占調查病例的42.45%。但是,在染色體畸變方面,肝癌高發家族與非高發家族其染色體畸變率未見明顯差異。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這些家族同樣有肝炎聚集現象,因此,肝癌可能會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家屬可能也存在一定的腫瘤易感性,但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肝癌會遺傳。

六、如何預防肝癌?

預防乙肝及丙肝感染是原發性肝癌最主要的預防手段。乙型肝炎主要通過母嬰、血液、性接觸、生活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患有乙肝的母親在分娩後應給嬰兒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患者親屬應抽血化驗檢查有無罹患肝炎,有條件者應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肝炎,達到預防肝癌的目的。80%~90%的丙型肝炎是經血液和血製品傳播的。所以嚴格控制輸血源,盡量減少輸血或應用血製品是減少丙型肝炎、控制肝癌發生的另一有效措施。此外,要妥善保管各種食物防止其發生霉變,不酗酒、積極治療脂肪肝等都會起到預防肝癌的作用。

七、AFP陽性就是患了肝癌嗎?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診斷的一個重要標記物,AFP陽性對於肝癌的診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並不意味著AFP陽性就是患了肝癌。這其實是探討AFP的假陽性問題。AFP>400μg/L,持續4周以上,並需要除外假陽性才能診斷肝癌。AFP假陽性的疾病有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腫瘤,卵巢畸胎瘤,胃腸道腫瘤,妊娠等。據文獻報道,若以AFP>20μg/L為陽性標準,急性肝炎的陽性率為31%~52%,慢性肝炎的陽性率為15%~58%,肝硬化的陽性率為11%~47%,胃癌的陽性率為1.3%~18%。由此可以看出,AFP陽性並不意味著就是患了肝癌,還有可能是上述其他疾病,可以進一步檢查進行鑒別。如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常隨轉氨酶(ALT)的變化呈動態變化,慢性肝病患者AFP的檢出多不超過2個月,而肝癌患者的AFP呈持續陽性。還可通過檢測其他腫瘤標記物以及B超、CT、內鏡檢查與其他腫瘤相鑒別。

八、肝癌的確診一定需要穿刺活檢嗎?

病理組織學檢查是腫瘤定性診斷的最終依據。肝穿刺活檢是指在B超或CT的引導下,用細針經皮膚穿刺肝取得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當患者有明確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結合1~2個典型的影像學檢查,可以做出肝癌的臨床診斷,這時就不再需要作穿刺活檢了。

九、肝癌有哪些癥狀?

肝癌起病常常比較隱匿,早期肝癌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因此常常不易被發現,即使有臨床表現,也多由原有肝炎或肝硬化所致。因此,肝癌本身的臨床表現實際上多為中、晚期表現。

常見的癥狀有右上腹疼痛或不適,主要表現為發作性或持續性鈍痛和急腹痛,並可能與體位有關,夜間或勞累時可加重,休息難以控制。這主要是因為肝或腫瘤迅速增大牽拉肝包膜,或腫瘤壓迫胃腸道,或腫瘤破裂引起肝包膜下出血或腹腔內出血所致。如果腫瘤位於肝右葉膈頂部,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如癌腫位於肝左葉則較早出現中上腹脹痛。

肝癌還可伴隨一些消化道癥狀如食慾減退、飯後上腹飽脹、噁心、腹脹及腹瀉等。這些癥狀多與肝功能損害或腫瘤增大後的壓迫作用有關。肝癌患者還可出現發熱,體溫多在37.5~38℃,多由腫瘤壞死或腫瘤代謝產物引起。

消瘦、乏力則是肝癌晚期的臨床表現。由於肝癌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礙,因此,患者會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下瘀斑,這是由肝功能失代償所致。另外,肝癌患者除了可能有肝硬化的體征如肝掌、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脾大、腹水、黃疸等外,還可能會有肝癌的特殊體征,如進行性肝大或捫及腫物等。

了解肝癌的臨床表現,對於早發現、早診斷肝癌並做出及時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十、肝發現腫物一定是肝癌嗎?

肝癌患者在肝可以發現腫物。但在肝發現的腫物並非一定是肝癌。許多肝疾病均可以在肝臟發現腫物,既可能是良性疾病也可能是惡性疾病。

主要有以下疾病需要與肝癌相鑒別:

良性病變中,肝海綿狀血管瘤是最常見的需要與肝癌鑒別的疾病,患者一般無癥狀,肝質地軟,無肝病背景,AFP陰性。直徑<50px的血管瘤在行B超檢查時多呈高密度影,而小肝癌多呈低密度影。直徑在50px以上的血管瘤應作CT掃描,可以看到造影劑由四周向中心填充並在病灶內滯留,憑此常可確診血管瘤。

肝囊腫也表現為肝佔位,常為多發,併合並腎囊腫,患者常有家族史,一般無癥狀,也無肝病背景。B超表現為液性暗區,CT增強掃描時,造影劑絕不進入病灶,常可憑藉以上幾點與肝癌相鑒別。

肝包囊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流行於牧區。該病也可在肝形成腫塊,但患者通常無癥狀,B超檢查可發現肝內有多個囊性暗區。包囊蟲病抗原皮膚試驗多為陽性,與肝癌不難鑒別。肝膿腫常伴有發熱、肝區痛、白細胞計數和中性分類增高等炎症現象,最佳的診斷方法是肝穿刺,抽得膿液即可診斷。

惡性疾病中,多是胃腸道的轉移癌,通過胃腸檢查經常可找到原發灶。肝轉移癌一般無肝病基礎,且多為多發病灶,CT和B超檢查可進一步協助診斷。

總之,通過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大多數肝癌與其他疾病不難作出鑒別。如果仍不能作出診斷,可以行肝穿刺活檢,得到最終的病理診斷。

十一、肝癌如何早期發現?

肝癌的早期發現對後期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肝癌呢?這就需要我們對適當的人群進行普查、篩查並採取進一步的診斷方法。普查是指通過詢問病史、體檢或某種試驗方法在健康人群中發現患者的一種手段。篩查的對象主要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或有慢性肝炎史,年齡在35 歲以上,有肝癌家族史,過度飲酒、吸煙者。

丙肝雖然在我國發病率不高,但也應該被視為高危因素。對於有臨床癥狀的患者也應及時進行檢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和肝超聲檢查兩項,一般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對於AFP>400μg/L而超聲檢查未發現肝佔位者,應注意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

如能排除,應做CT和(或)MRI等檢查。如AFP升高但未達到診斷水平,除了應該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況外,還應密切追蹤AFP的動態變化,將超聲檢查間隔縮短至1~2個月,必要時行CT和(或)MRI檢查。若高度懷疑肝癌,建議做DSA肝動脈碘油造影檢查。

十二、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一)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及肝移植均屬於根治性治療,是肝癌治療的首要選擇。

1.肝切除至今仍是肝癌治療的首選方案,對於早期肝癌,根治性切除是獲得較好療效的關鍵,因此不能錯過手術機會。但盲目追求手術探查率、手術切除率,無限制擴大手術範圍也是不可取的。 肝切除的可行性必須從解剖學上評估, 看腫瘤的大小與數目及位於肝何處、與肝內血管位置的關係、有無轉移、手術後殘肝的功能等。隨著術前對患者更適當的評估、對肝解剖學和肝功能認識的增加、肝切除技術及術後護理的改善,肝切除的併發症及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現在,國內外肝切除死亡率的標準為<3%。

2.肝移植在肝移植中,由於腫瘤和發生硬化的肝都被切除,有效降低了肝內腫瘤複發及因肝功能衰竭、門靜脈高壓等併發症導致患者死亡的風險。近年來,肝移植已成為合併肝硬化的小肝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以肝移植治療肝癌, 應嚴格地選擇適當的病例:單個腫瘤直徑<125px,多發性腫瘤直徑<75px 和腫瘤總數不超過3個,腫瘤沒有血管和淋巴結侵犯及肝外轉移。

(二)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包括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和局部消融治療。

1.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通過肝動脈注入化療藥物,不但可使腫瘤組織內的藥物濃度提高,更可使全身性的化療副反應明顯減少。以碘化油混懸化療藥物,可使藥物高度集中於腫瘤內,濃度可高出一般周圍靜脈給葯或口服給葯的 10~100倍,而且藥物在腫瘤內可停留數星期甚至數月之久。此外,碘化油還有栓塞腫瘤微細血管的作用。在肝動脈內注入栓塞劑可阻斷肝腫瘤的血液供應。如果栓塞劑和化療藥物一起使用,效果更是相得益彰,與任何一種單一治療方法相比,使腫瘤組織壞死的作用更加顯著。此外,栓塞肝動脈可使血流速度減慢,延長藥物和癌細胞的接觸時間。

2.局部消融治療局部消融技術為不宜手術治療的小肝癌提供了首要的選擇。局部消融治療是一種低侵襲性的方法,以藥物殺滅癌細胞或使用能量消融腫瘤, 達到治療的效果。在不同的局部消融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包括射頻消融、經皮酒精注射、經皮微波固化。局部消融常用於肝內小肝癌的治療,也用於多發性肝癌患者的肝內局部性肝癌的控制以及肝癌患者等候肝移植時減慢腫瘤生長速度。

預防肝癌小貼士

1接種乙肝疫苗。

2患乙肝的產婦分娩後嬰兒應注射免疫球蛋白。

3不吃霉變食物,不酗酒,積極治療脂肪肝。

推薦閱讀:

【肝知識】億萬年輕人,為得肝癌而活著
甲胎蛋白AFP升高不一定是肝癌
得了肝癌後身體內是怎麼變化的?
肝癌常用的治療方案有哪些?如何預防肝癌複發?
2017年肝癌PD-1抑製劑治療最新進展

TAG: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