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疼》,倫理之疼(錢江作)
前幾天,朋友在一塊閑聊,說到官員如果沒有子女,成為貪官的可能性是否要大大降低?這讓我想起了陳希我剛出版不久的《移民》里的官員魏小徵。這個魏小徵有理想,力圖潔身自好,可是他最後還是為了給兒子留學籌款「破戒」了。陳希我沒有把官員「妖魔化」, 而是從人性角度進行剖析,這是陳希我的一貫特點,這使得《移民》沒有淪為「譴責小說」,而是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文學寫的是人,而且要悲憫地體悟人。貪官也是人,也是父親。常聽大家說,孩子的事情是「天下第一號」大事,遇到這種大事,誰能夠把持得住?沒了「第一號」,還有「第二號」,諸如愛人、父母、兄弟姐妹等等,我們的選擇難道不會被他們所牽制?這是人倫的力量。實際上,一個人自己能揮霍多少?滿足自己,解決自己問題,還是容易的,但人處在倫理關係之中,為了維持這倫理,必須付出更多。甚至自己得不到,也要滿足這種關係。我曾見過一些這樣的父親,自己節儉,兒子卻高消費。我也曾不止一次聽人感嘆:雖然擁有百平米的房子,但這房子沒有一平米屬於他個人的。 《我疼》包含九個故事,每個故事裡的人物都掙扎在這種人倫關係之中。前面我說了父親為子女付出,子女又何嘗不在為父母付出?在第一個故事裡,女兒為了能當個好女兒,忍受疼痛,不能失態,算不算是為了維持人倫付出犧牲?誠然,她的父親也竭力維持著人倫,當個標準的父親,直到他被癌症折磨得實在難以忍受了,才開口說要杜冷丁。人生本來殘酷,但在這殘酷之下,卻要保持倫常,這實在太辛苦了。還有第七個故事《風呂》,兩個中國人到了東瀛日本,丈夫發現自己的妻子成了妓女,但這賣淫獲得的錢就是用來維持這個家庭。丈夫如何應對這個人倫問題?當妻子因為覺得對不起丈夫,用對日本人客人的辦法給丈夫補償時,作為丈夫該如何接受?再看看第四個故事《綁住我》,一個事業有成的小業主,對當初一起拼打的妻子厭倦了,但倫常告訴他不能拋棄,於是他只能採取自虐的辦法達到目的。表面上看,他在整個「泰國游」中堅決抵制色情,到了神經質的地步,表面上看他為妻子買的帶胸口袋的服裝是出於對妻子的愛,但實際上其中設計著陰謀。要違反倫理的他,不僅必須給社會一個正當的理由,而且也必須給他自己一個倫理理由。 陳希我的小說最大的魅力,就是展現了生活的悖論,讀他的小說,我們會有一種無處可逃的慌張。這是讀其他作家很少有的,所以在《我疼》的「序」里,著名評論家李敬澤開篇就說:「陳希我從來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小說家,他根本不能指望人們喜歡他或者愛他……我也不喜歡他。」哪怕他談論著愛。《上邪》談論的就是愛,這愛固然不是人倫之愛,而是婚外不倫之愛,但就是婚外不倫,也有其倫理,也講忠誠。所以媒體爆光的一些「共用情婦」事件讓誰都憤怒,那不是愛,是嫖。糟糕的是,《上邪》里的葉賽寧就是去嫖。為什麼去嫖?因為他得不到婚外情對象如洇的一句「我愛你」。對如洇來說,婚外情已經違反倫理,做就是了,就不要說了。最就做了,不要說,不就是我們許多人的邏輯?但是這個葉賽寧不滿足,得不到愛人說「我愛你」,就去花錢買個長得跟如洇相似的妓女說這話。結果,他不僅背叛了婚姻,還背叛了婚外情。於是他自好自殺。這是一個層次十分複雜的倫理故事,在《我疼》里,這樣複雜的倫理故事還有《飛機》、《罪惡》、《歡樂英雄》。 最震撼我的是《母親》這一篇。讀了它,我長時間不能釋懷,大概是因為其中寫到的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人倫困境。我們都有母親,也許母親已經過世,但還有父親。哪怕是父親也已經過世,我們還有其他親人。當我們所愛的人彌留之際,我們如何為他們送終?當他們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作為親人的我們,是救還是不救?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母親》中的母親已經多次被送到醫院搶救,每次都奇蹟地被搶救了回來。作為子女,只看到母親又活了下來,她還活著,卻沒有意識到母親已經被折騰得生不如死。所以當母親再次病危,她選擇了拒絕搶救,讓自己離開人世。但是作為子女,是不可能不搶救的,那無異於殺人。醫院也不可能不搶救,只要把病人送到醫院,醫院就必須救死扶傷,不然也等於殺人。這是倫理準則。於是為了這個倫理,孝順的女兒不得不把掙扎的母親綁在床上,眼看著她承受著病痛折磨,也不給她鬆綁。這哪裡是孝順的女兒?所有子女雖然知道母親痛苦,已經不治,但誰也不敢開口說放棄搶救。為了遵循一個倫理:讓母親活下來,從而踐踏另一個倫理:粗暴對待母親,視母親痛苦於不顧。這實在是倫理的大困境。更有甚者,不堪折磨的母親掙扎,導致母親一生的好形象毀滅,導致母女之間的愛蕩然無存,這是在維護倫理,還是在毀滅倫理? 我的父母都還健在,我問我自己,到了那一天,我救還是不救?我也會老去,我自己到了那一天,我的女兒會不會也這樣把我綁著強制治療?於是我不得不把希望寄託與「安樂死」合法化。「安樂死」遭遇的攔路虎就是倫理,但正如《母親》里所展現的,倫理在這裡實際上已經千瘡百孔。這就是倫理的現實,這就是我們的現狀。目前已經有荷蘭、日本、瑞士、美國等國家把「安樂死」合法化了。中國老年化社會已經到來,如何讓老人少痛苦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不要再讓父母和子女雙方都承受著不該承受的人倫之痛。
推薦閱讀:
※倫理起源
※詮釋與解構——皈依在佛教倫理實踐的運思
※張豈之:中國古代倫理政治之得與失
※文學批評的倫理學路徑
TAG: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