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轉載]怎樣念佛才能成就?(念佛的方法)
怎樣念佛才能成就?(念佛的方法)
念佛的方法:
念佛不用很大聲,大聲容易傷氣,共修的時候偶爾一小段時間大聲點念,莊嚴道場,這是可以。但是你總是大聲念,念沒幾天恐怕你就無力了。
平常要小聲,養一下氣,甚至是金剛持,金剛持即金剛念,是嘴在動,自己耳朵能聽到自己念,但是別人聽不到,小聲念,很微細的念。或者是默念,默念是嘴都不動,心裡的佛號那個聲相在動,雖然是嘴沒有動,沒有聲音,可是你的心還是聽到你的聲相,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聲相還是有,所以你攝耳諦聽,就用你的耳朵聽你的心聲。
一心一意念佛的人,這種人最有福,為什麼?因為佛菩薩所接引的對象,是真正相信、真正肯念佛、真正發願求生之人!
印光大師的「十念法」,以十句為單位,一般我們用三三四的節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三三四。其實你不用去數,這個節奏感很強,你不用太刻意去數,它自然就是十句。
平常就金剛持,金剛持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默念有時候我們的心力不足,就很容易被妄想拖走,因為默念要很強的心力才可以。但是我們金剛持,因為嘴在動,它會帶動那個心,那個心就不用太費力,這是真的是比較容易念,所以平常你就可以這樣念。
每天念一萬,一般來講稍微努力一點是可以做到。一萬句佛號你用一般中等念佛速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個多小時至兩小時,一萬佛號就能念完。你也不用固定拿出每天兩小時,穿衣、吃飯,行住坐卧都要念佛。坐車、坐飛機都要念。
例如走路的時候,每走一步,就念一句「阿彌陀佛」。
只要不影響工作的活動,都可以念佛。因為你有這種毅力、有這種恆心,你的至心就出來了。至心信樂,你不拿出實際行動,說我就有至心?不是口說的,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現。
平常要多念,念習慣了,這個佛號就容易成片,有止息妄念的功力。到最後「除念佛外,不起別念",這個功夫就已經是成片,它能夠壓你的煩惱習氣。貪瞋痴就是你的惡念,一切念頭都沒有,只有佛號,你這個貪瞋痴就不會有了。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念佛的秘訣是「把死字頂在頭上」!
菩提心稱為「善中之王」。發心是因,成佛是果。印光大師說:「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語譯:發了菩提心,好象機器接通電源一樣,力量更大、更迅速。對於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智慧,不是一般福德善根所能相比的。)
在社會上,要成就一番事業,也需要動力。但這種動力,不外乎為個人利益或集團的利益。如果你僅僅為個人利益出發,完全沒有想到我的事業是要利益眾生,一切都從自私自利出發,別人不會支持;為某一個集團的利益,其他集團不支持。更不可能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龍天的擁護。對學佛的人來說,願力就是動力;修凈土法門,發菩提心就更具有重大意義。《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第二十四品」提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十二個字,就是「凈土法門正行的綱領」(「眾善奉行」是助行,都可迴向往生凈土)。
凈土法門的總綱領是信、願、行。發菩提心就包括真信、切願在內;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真行(篤行)。實際上這十二個字,就把凈土法門的總綱領完全包括在內。菩提心的力量不可思議,諸佛菩薩都是靠願力成就。
學佛一定要發菩提心,這樣才能擴大心量,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往生凈土,成佛度眾生。發了菩提心,我們就要實踐菩提心,如何去實踐呢?發菩提心是要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弘法利生就是最好的實踐,用佛法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實踐菩提願心的過程也是我們修行的過程。在弘法利生中既能夠不斷培植自己的福德智慧,也能夠消除自己的業障,為自己的往生積累資糧。
凈土是二力法門,往生要靠彌陀願力接引,又要靠自己信、願、行持的力量。蕅益大師說得很明白「得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說明能不能往生凈土,完全取決於有無真信、切願。
印光大師說:「念佛之法,首重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凈(念佛沒達到一心不亂)也可往生。」為什麼?因為你的心至誠懇切,便和彌陀願力感應道交,就能蒙佛願力接引。印光大師以大江、大海來做比喻:大江、大海雖不可能平靜無波,只要沒有狂風巨浪,天空的月影還是能顯現出來。同樣,修念佛法門,由於願心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有的人念佛,只求自了,不管別人,不想做弘法利生的事,認為會耽擱自己念佛。這和彌陀願心怎麼能相應呢?《龍舒凈土文今譯》說:「能勸一人修凈土,以此善緣,可以用來消除罪業,可以用來增福延壽,可以用來超度亡魂,可以用來迴向求生凈土。」凡夫一旦往生,就已超凡入聖。《彌陀經》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菩薩。往生是蓮花化生,壽命無量,自能一生成就。何況在極樂世界修行,可以直接親近佛菩薩,聽講經說法。這種成就,這種功德利益,決不是自己誦經、朝山的功德所能相比的。
平時勸人行善,叫做法布施,能夠獲得聰明智慧的果報。勸人念佛求生凈土,是最大的法布施,不是其他法布施所能比的。《龍舒凈土文》引大慈菩薩的《勸修西方偈》說:
「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
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
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
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
印光大師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是則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適所以自害也。」以上說明要實踐菩提大願,必須積極投入弘法利生事業,多給大家宣講修學凈業的道理,多勸人修學凈業。
另外,還要積极參加臨終助念活動。這是代如來度眾生,能夠送一個人往生凈土,就是成就一個眾生成佛,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大的功德呀!
求生凈土的目的,決不是消極厭世,決不是去享樂,而是為了度眾生——去學修、去提高自己的智慧、德能、神通等,再回入娑婆,分身無數,廣度有緣。這樣便與彌陀願心吻合,自能感應道交,得到佛的願力加持,臨終往生當然就有保證。
我們都是凡夫,心量很小。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發心要由小到大,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從自己的親屬、朋友再擴大到眾生。其實度眾生,就包括你自己和你的親屬在內,都是眾生嘛。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以真誠的心求生極樂凈土,就是無上菩提心。因為它包括了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一心一意求生凈土,再回入娑婆普度眾生,這當然是無上菩提心。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要老實念佛。怎樣才算老實念佛?倓虛大師在其《念佛論》中說,只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心念佛,就能往生。愚夫愚婦能老實念佛,所以容易往生。
凈土是「易行難信」之法,必須斷疑生信,才能受益。佛無妄語,何用生疑;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值得深思!念佛的訣竅是什麼?近代天台宗大德諦閑法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偏偏不容易念。極樂世界,哪個不願生?可是少有人往生。」這主要是因為念佛的人不懂訣竅的原因。念佛的訣竅就是個「死」字——有個「死」字在心頭,對外界環境自然冷淡;情愛也會減輕;名譽、金錢、權力在「死」面前都幫不上忙;知見、道理在「死」上也不起作用。不生凈土,可能投生驢胎馬腹。作這樣想,念佛就有緊迫感,就能至誠懇切,就容易與佛菩薩相應。
印光大師又說:「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但是,修凈業的人,有的存在一種錯誤看法,認為自己基本能持戒,每天都念佛,縱使不能往生凈土,也不至於墮地獄。其實,冷靜思考一下,就以今生說,單是殺生吃肉這項罪惡,已非常可怕。何況無始以來的惡業,如佛經所說,假使惡業有體積,有形相,連虛空也都裝不了!再說,我們這一生持戒念佛的時間相對多生累劫來說,畢竟太短,如果我們的惡緣先成熟,就很有可能會先下地獄。而你今生所種持戒念佛的聖因,將來緣法成熟,也要受善報。因此,印祖教人: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決不是隨便說的,值得我們警省。
念佛的方法,依《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當中,又以意、耳兩根最難收攝,如能攝此二根,其餘四根便不難了。所以念佛必須「心念耳聞」,就是念佛要做到念從心起——心裡念得清清楚楚;音從耳入——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再將佛號回入八識田中,成為金剛種子。人到臨命終時,八識田中的善惡種子都一齊湧現出來。這時金剛種子就起作用,它和彌陀願力相應,得到佛力攝受,立即投生蓮胎。
念佛必須持戒。否則就不是佛法。「持戒念佛」是修凈業的守則。《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只有戒行清凈,身心才會清凈,只有用清凈心念佛才能相應。再說,一個不守五戒的人,下一世連人身都保不住,還想出輪迴、生凈土嗎?!
凈土法門是末法眾生的對症良藥,福德、智慧是我們往生凈土的必具資糧。
附:印光大師計數十念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用「十念記數」。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正· 復高邵麟書四〗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3個可以算出寶寶性別的方法!老黃曆最狠!第二個最准!
※改變命運必須懺悔:懺悔的5個方法步驟(圖)
※戀愛技巧之利用電話談戀愛的方法
※拼布單元操作法——拼縫、壓線、滾邊……縫拉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