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為
家長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一,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不接受老師的教導、常與老師頂嘴、和老師對著乾等現象。個別學生明知自己做錯了事,面對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學的勸告,不但聽不進,反而反感、抵觸甚至採取過激的言行。
二,在家,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你說什麼他就偏不做什麼。有時候你剛要說話他就非常煩躁,不願意聽你說下去。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是處在生理心理發育期,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指責、勸告,給這些學生帶來的感覺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因此,他們也不願意理解和尊重別人,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當然,過激行為的發生,不僅僅是外界的刺激這一方面因素所能引起的,還有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需要家長和學校的關注。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與別人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不同的思維模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行為方式。家長該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和孩子一起度過解決青春期困惑。
青春期是個體由童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年齡範圍大約為11,12歲至15,16歲,是一個人生理心理發育的轉折期,也是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學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現象。我們的家長需要多一些耐心。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教育應走在發展的前面。所以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知識應該提前有更多的學習和認識,以便做到防患於未然。當你的孩子青春期悄悄來臨的時候,那時你還能坦然面的孩子的叛逆,欣喜面對孩子的叛逆,以免遇到問題不知所措,影響孩子健康的心理發展。
正確認識青春期
青春期特點
青春期屬於特殊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發展非常複雜,充滿矛盾,又稱為「困難期」,「危險期」。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不平衡,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錯綜複雜及這些矛盾帶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
青春期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生急劇變化。生理上的急劇變化衝擊著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
身體的急速成長,性機能的快速成熟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也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以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屬於成人水平,應該被社會,環境和周圍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與成人相應的社會地位,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與尊重。
由於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於幼稚的童年向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實際上是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處於半成熟,於是就出現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即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的矛盾。這是發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經的矛盾衝突,這是青春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不能迴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2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賴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而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事實上,在面對許多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3心理閉鎖性和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青春期兒童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使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這是因為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所致。另外的原因是這時的少年兒童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閉鎖性的程度。但是,與此同時,少年兒童的諸多苦惱又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並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開放胸懷的願望促使他們很願意向同齡人推心置腹。
其實他們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為可信賴的成人談吐心聲。
4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青春期兒童通常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幹。如獲得成功或良好成績,就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越感與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者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這兩種情況體驗常常交替出現,一時激情滿懷,一時低沉沮喪。
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既屬於兒童,也屬於成人,身體發育和思維能力幾乎和成年人一樣,但在經濟和情感上還需依賴父母,同時又渴望獨立。青少年是「邊緣人」,意味著青少年想要迴避成年人的責任時,言行舉止往往就像是一個兒童。有時候他們提出成年人的權利要求時,又像是成年人。
青春期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幫助他們找到「我是誰」的答案。青少年的叛逆行為,也是他們尋找自我的一種方式。當然,這並不代表鼓勵青少年用暴力和激烈的言辭與父母相處,而是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渴望被尊重的心理。
幫助青少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給出建議而不代替他們決定,幫助他們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給予家長認為重要的東西。青少年開始更關注同伴的交往和對自己的評價,這代表他們正在發展情感的自主性。青春期成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和父母情感紐帶鬆弛。
可以說青春期最痛苦的心理上的完成,就是脫離父母的權威,通過撤回對父母的感情,並把感情轉向同伴來實現這個過程。而在成年期,人會轉向自己的伴侶而徹底完成與父母的分離,成為情感獨立的人。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不那麼依賴父母了。
如果有的父母鼓勵過度依賴,補償自己孩子時代的遺憾,或者婚姻不愉快的父母試圖從孩子身上獲得情感的滿足,情感上過於依賴孩子,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獨立,甚至影響到成年期尋找伴侶和正常的婚姻生活。
所以,我們該充分認識到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作為家長,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尊重孩子能有效地傳遞家長的意見,幫助孩子把握成長的方向。
教育子女的忌語
1.言過其實
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青春期孩子特敏感)於是長大成人後,對他人的稱讚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家長誇大其詞讚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後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
2.人身攻擊
如「你笨得像頭豬」等。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體味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後喪失了自尊和自信。
3.威脅恐嚇
如「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揍你」等。這種虛張聲勢的威嚇會讓孩子喪失對家長的親近和信任。
4.冷若冰霜
如「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等。從這些話中孩子聽到的潛台詞是:大人們對我乾的事毫不關心,他們並不把我當做他們的心肝寶貝。
5.居高臨下
如「你不聽也得聽」等。如果家長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評時心理就不能平衡,這樣即使你批評得百分之百正確,孩子也會出現口服心不服的反應。
6.冷嘲熱諷,挖苦
如「你以為自己很能幹嗎」等。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嘲諷。即使你說這些話時可能還帶有些許幽默感,但要知道,「小不點」們要正確理解實在很難。
7.絕對否定
如「你總是撒謊」等。誠然,批評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法,但如果話說「絕」,反而可能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最終拒絕接受這種批評教育。
8.打罵、體罰
這種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從而愈發倔強、暴躁,甚至走向極端。
9.哄騙、利誘
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目的性,不利於孩子健康價值觀的養成。
10.溺愛、遷就
這會使孩子變得嬌生慣養、更加為所欲
總之,青春期孩子叛逆不能任其發展,或強制教育,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發育受阻,將會形成人格發育不健全——即人格障礙。青春期孩子需要正確性引導,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以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方式作有效溝通和教育。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拇指處點贊
本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
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
最有思維的你知道該怎麼做!
推薦閱讀:
※男人變心時到底會有哪些真實心理?
※《秦時麗人明月心》為什麼能受到大家認可?
※愛為什麼會變成傷害?
※矮子男就應該自卑嘛?
※為什麼會嫉妒朋友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