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成才率高 父教不可缺失

  北京昌平區有一個男生,因為中考成績不理想十分沮喪。父親就對他說:「這有什麼,為什麼一定要上重點高中,學習職業技術也很好。」在父親的指點下,男生學習了汽車修理專業,後來在央視「狀元360」職業比拼節目中,連續兩年蟬聯冠軍。

  新疆一個長途車司機,因為常年出車不在家,就利用寒暑假帶著兒子一起出車。沿途非常辛苦,冬天翻越天山時,路滑難行,雪花都能飄到車裡,遇到車壞了,還得趴在地上修車。父親告訴孩子:「你記住,人生就是這樣。關鍵時候就得咬著牙往前沖,衝上去就能看到霞光萬丈。」這位父親只有小學文化,兒子後來考上了博士,在讀期間沒向家裡要生活費。

  在青春期之前,父親是兒子心目中的英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到了青春期之後,父親的英雄形象會逐漸消減;而當兒子也終於成為父親時,新的交替又開始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寫道:「14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父親如此無知,以至於我很難和他相處,可是,等我長到21歲,我吃驚地發現,老爸居然知道那麼多東西。」

  現代家庭的成員是相互欣賞的

  在《好好做父親》一書中,孫雲曉指出,父親是男孩通往「男子漢」的橋樑。「男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未來發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親。研究證實:如果父親在家中是果斷的、具有支配性的,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親在家裡是軟弱的,而母親具有支配性,男孩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徵。」

  很多人把21世紀稱為「她」世紀——女性的學歷越來越高、經濟地位越來越高。在家庭中,父親的權威性大大降低。孫雲曉發現,一方面,母親獨自帶孩子的現象特別多,「每次來聽我講課的,三分之二是母親;我的讀者絕大多數也是母親」。另一方面,母親有時候會在孩子面前貶低父親,諸如「沒出息、懶、沒有責任心」等。

  孫雲曉說:「幼兒出於對母親的天然依賴,這時往往會站在母親一邊,排斥父親。這樣的男孩就會產生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父親給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榜樣,男孩會自慚形穢,覺得男人怎麼做都不行。父親打碎了他成為『男子漢』的夢想。」

  孫雲曉說,有一次他和一個小夥子一起做電視節目。「小夥子虎背熊腰,卻比綿羊還弱。」在上小學中學時,他就經常被欺負,女孩都能欺負他,他也不敢還手,總是默默忍著。工作之後,他的疑心很重,看到別人說悄悄話,都覺得是在議論自己,心神不寧。結果不斷失業,到了二十七八歲,還沒有固定工作。在節目中交流時,孫雲曉發現,小夥子的媽媽非常強勢,爸爸則顯得「窩囊」——當爸爸想開口說什麼話時,往往被媽媽打斷,甚至能「掄起胳膊把他打到一邊」。

  孫雲曉說,「現代家庭一定是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的。明智的母親會發現老公的優點。有些父親能力差一點,但一定有優點,比如有責任心、低調、誠實……」

  做男人已屬不易,做父親似乎更難,做男孩子的父親更是責任重大。不過,孫雲曉建議,別把做個好父親當成沉重的負擔。「做個好父親是男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做父親給了男人前所未有的機會。一旦做了父親,不管你過去有什麼經歷,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推薦閱讀:

女強人的婚姻多不幸福,這些原因應反思
為什麼「父母無恩論」會受到歡迎?
男生對於女方不要孩子怎麼看?
因為父母分手,再在一起真的不能幸福了么?

TAG:孩子 | 家庭 | 成才 | 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