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河洛數理淺說    尹鋒

河洛數理淺說

尹鋒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黃河中有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傳說夏禹時,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即指此兩件事。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在先秦西漢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記載。《尚書·顧命》說「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論語·子罕》稱「子曰:風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講:「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易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西漢經學家孔安國解釋說:「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竹書紀年》軒轅「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於洛水」沈約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風后受圖」的說法流傳很廣。有人以為龍馬為東方七宿的龍與天馬四,與《山海經》中的「馬身而龍首」相符,當為上古龍馬圖騰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龍馬。從賈湖文化來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實,產生河圖一類的圖文是可能的。後來相傳,成為「帝王受命之瑞」。諸子百家對河圖洛書的文字多有記述。河圖洛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陰陽五行術數的源頭活水,太極、八卦、周易、奇門、六壬、九星、風水等皆可追源至此。

(一)河圖

河圖反映的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空間結構,為先天本體宇宙模式,或稱廣義宇宙圖。河圖中共有代表「天地之數」的五十五數,以白點為單數為陽,代表天;以黑點為雙數為陰,代表地。一陽六陰,位於宇宙之北,二陰七陽位於宇宙之南,三陽八陰位於宇宙之東,四陰九陽位於宇宙之西,五陽十陰位於宇宙之中,即人類生存的地球。又以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北方,陽氣初生之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東方,日出之處,陽氣漸長,「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南方,陽氣盛極而陰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西方,日落之處。陰氣漸增,「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央為中心太極,「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奇數得陽而合,偶數得陰而居,說明天地之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而必須陰陽相合,互根互存,其左旋(順時針方向)表示五行相生,一六水生三八木,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一六水,四正之數相對表示生中有克,寓克於生,體現出奇偶相配、生成相依、陰陽聚會的特點。

在河圖中,一奇生於北內,三奇長於東內,七奇出於南外,九奇盡於西外;二偶生於南內,四偶長於西內,六偶出於北外,八偶盡於東外;呈旋渦結構,表現出河圖具有循環規律。「以生數視之,則成數起於內,成數起於外,生數起於一而止於五,成數起於六而終於十。五為奇數之中,為生數的殿堂、成數的橋樑,體現了土生萬物、土為萬物之母地思想。一、二、三、四為四象之位,六、七、八、九為四象之數。六為老陰,九為老陽,『二老位於西、北』;八為少陰,七為少陽,『二少位於東、南』。陽主進,故由少陽之七逾八至九,而其進已極。陽數長,故少陽之七長於六,老陽之九長於八;陰數消,故少陰之八消於九,老陰之六消於七。陰陽生於內者,由微而趨盛;即盛而外出者,由盛而漸衰,表明陰陽進退消長之理。河圖還體現奇偶相配、生成相依、陰陽聚合的特點。古人認為八卦是由河圖演推出來。八卦與河圖配置亦體現陰陽五行的流轉和運行。(據《易學大辭典》張其成主編)」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左旋;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左旋;皆為順時針旋轉,為五行萬物相生之運行。我們知道,銀河系等各星系俯視皆右旋,仰視皆左旋。所以,「生氣上轉,如羊角而升也」。故順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順生逆死,左旋主生也。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與繫辭中:「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由此可見,宇宙萬物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來。

九宮天干分布圖

在十天干之數中,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其天干相合之數正好與河圖交合之數相吻合。在河圖中: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交合之後,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河圖》之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觀之,則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從而形成風水巒頭象形之說。據王大有先生研究:「河圖為宇宙模式,象徵天,不論作方圖,還是作圓圖,按1—3—7—9和2—4—6—8聯線,都是周流不息的S太極共和曲線旋臂結構,這是天道自身運行軌跡。地球自轉和太陽公轉,都是左旋,即自西向東轉,逆時針轉。」

河圖配後天八卦圖

清代經學家江永在《河洛精蘊》中認為:河圖本為先天八卦之本。然水北、火南、木東、金西,已含後天八卦之位,後天八卦即由河圖變生而來。五行論其常,水、火、木、金、土各二;論其變,則水火以精氣為用,故專於一;木金土以形質為用,故分為二。如此,則河圖一為水,為坎,六並之;二為火,為離,七並之。東方八,進居東南隅位,為巽陰木;西方九,退居西北隅位,為乾陽金。東北隅位、西南隅位為虛空,於是中央五、十入用。五隨三陽,位於東北,為艮陽土,十隨三陰,位於西南,為坤陰土。以二土為界,二金與二木相剋,水與火對克,故河圖又為後天八卦之本源。

(二)洛書

洛書為後天宇宙模式,或稱狹義宇宙圖。洛書是由河圖演化而來的,將河圖中的四九與二七易位則形成洛書,近代易學大家杭辛齋先生說:「後天離日震出,震居先天離位,而離火本天親上,升居乾位。太一紫宮,離納甲數九,河圖南位二與七合,積極數本九,後天分體為用,以二納坤,乃以西九移南,與七互易,遂成洛書西南一面六七二九之序。其何以七九之必互易者,則所謂變理陰陽,酌盈劑虛,以成易道之妙用者也。(《易數偶得》)」也就是說,河圖中的西方四九之金與南方的二七之火互換位置,便可形成洛書。河圖之體,二七火居南方,四九金居西方,先天八卦離在東方,後天八卦震居先天離位,離火炎上而升至先天乾位而數九,河圖南方二七本九,後天則分而為用,以二納於坤,西方之九移於南方,九七互易,則形成洛書圖式。其「易位」之道,體現出陰陽相濟、生生不息的太極學原理。

洛書結構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龜背之象也」(《易楔圖書》蔡元定語)。圖式總數為四十五數,其縱橫對角之數的和均為十五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奇數為陽;以二、四、六、八為偶數,偶數為陰。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以示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維,以示地氣;五居中央,為土之氣,土能生萬物,為五行之祖,位居中宮,為太極,是天地之和的象徵,在五行中起調和作用。洛書圖式體現了事物陰陽平衡、得其中和、來複反轉、生化不已的天道運行規律,陽氣由北方始生,按順時針方向左旋轉,陽氣遞增,至東方漸盛,達南方後極盛,陽極則陰生,至西方陰氣漸盛,達北方後陰氣盛極,陰極則陽生。與奇門遁甲陰陽局的轉換完全相合,如此陰陽變化,反映了事物運動升降往複的周期性,成為世界萬物不斷變化、發展、更新的自然法則。

古人認為,洛書即洪範九疇。《漢書·五行志上》認為,《尚書·洪範》中從「初一曰五行」到「長用六極」是《洛書》本文。《易緯·乾鑿度》所說太乙行九宮之法,成為後世所用之洛書。如《黃帝內經·靈樞·九宮八風篇》中云:「是故太乙入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占吉凶也。」《易緯·乾鑿度》中又說:「易一陰一陽合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消也。故太乙取其數以行九宮,四維四正皆合於十五。」鄭玄註:「太乙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乙出入所游,息於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太乙下行八卦之宮,每回還於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天數大分以陽出,以陰入,陽起於子,陰起於午,是以太乙下九宮,從坎宮始,坎中男,是以言無始也;自此而從於坤宮,坤母也;又自此而震宮,震長男也;又自此而巽宮,巽,長女也;所行者半矣,還息於中央之宮;即又此而從於乾宮,乾,父也;自此而從於兌宮,兌,少女也;又自此而從於艮宮,艮,少男也;又自此而從於離宮,離,中女也;行則周矣,上游息於太乙天一之宮。」由此可見太乙(即天一)運行與地之九宮的對應關係。太乙所行九宮為:中央招搖,北宮葉蟄,東北天留,東宮倉門,東南陰洛。南宮上天,西南玄委,西宮倉果,西北新洛。太一移宮的日期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節。八節又與八風相應。八卦的八個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宮。八卦的方位與八節對應,從日運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證明。以後天八卦為例,震為東,代表春分;巽為東南,代表立夏;離為南,代表夏至;坤為西南,代表立秋;兌為西,代表秋分;乾為西北,代表立冬;坎為北,代表冬至;艮為北 ,代表立春。後天八卦由周文王所創,伏羲所創的先天八卦則是:震東北立春,離東春分,兌東南立夏,乾南夏至,巽西南立秋,坎西秋分,艮西北立冬,坤北冬至。

歐陽紅先生在《易圖新辮》中說:「洛書之『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數陣,在易學發展中影響甚廣,滲透頗深。自《易緯》首配八卦,到《內經靈樞》成八宮九風篇,《內經太素》有九宮八風圖,其後象數易家以及納象數解易之義理易家,無不廣采其說,數術易如奇門遁甲術,兵家易如九宮八卦陣,莫不源於此。」他又說:「洛書用數為九,河圖用數為十,較洛書多一數即十。河圖用十,是突出生化,(生成變化)。0為基,1為初,9為極,10為滿;滿則進,進而再生,再生又為零。在十進位中,進位的是0,是新一輪的0。因此河圖用10,是易理周而復始之義,即再生再造。再生就是復歸,轉化、升華,是物質之不滅。洛書用九,1為始,9為終,9不進,復為1,是突出循回、周始、孕育、舊的終結為新的誕生之交接。河洛數理是宏觀論、整體論與微觀論、個別論的統一。」

洛書:「右旋(逆時針)體現五行相勝之理。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中五土,中五土克一六水。其四正四隅相對,表示五行相生。一與九相對,六與四相對,九四金生一六水;二與八相對,三與七相對,三八木生二七火。克中有生,寓克於生。象徵陽的奇數是三相乘得來,1×3=3, 3×3=9,9×3=27,27×3=81······表示陽氣升已而降;象徵陰的偶數是以二相乘得來,2×2=4,4×2=8,8×2=16,16×2=32······表示降已而升。如此陰陽升降,反映了事物運動升降往複的周期變化規律。中央五數為土,在洛書五行中起到調和作用,致使縱橫斜數合和為十五,體現萬物相對平衡、相對穩定狀態,同時有生機藏於中的意思。奇數居正位,偶數居隅位,反映陽主動、陰主靜,陽化氣、陰成形的含義,體現陰陽分居、生成分離的特點。」(引自《易學大辭典》,張其成主編)

洛書九宮方位又與後天八卦相對應,清代易學大家杭辛齋先生在《易楔》中說:「水、火、木、金、土,分陰分陽,有柔剛,各有配偶,共為十象,舊稱八卦。土金木皆有二,惟水火各一,實未知震兌各具水火之用也,震兌為陰陽出入之門,日月往來之路,不啻五行生化之原,故後天與坎離皆居中位,坎離居先天乾坤之位,震兌即居先天坎離之位,參觀內經,則陰陽升降,五行生化之作用,更顯著矣。」

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圖

洛書與後天八卦重合,又被稱為「後天八卦之數」。洛書九與離卦配,一與坎卦配,三與震卦配,七與兌卦配,二與坤卦配,四與巽卦配,六與乾卦配,八與艮卦配。火上水下,故九數為離,一數為坎。燥火生土,故八次九而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為兌、為乾。水生濕土,故二次一而為坤。濕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為震、為巽。以八數與八卦相配而合後天之位。以奇數「一」在北方,表示陽氣初生;「三」在東方,表示陽氣逐漸增長;「九」在南方,表示陽氣盛達頂峰,一陰始生;「七」在西方,表示陽氣逐漸衰退,陰氣愈強;復又至坎宮一陽始生之地,周而復始。描繪出時空運轉、八卦相盪、萬物一體的宇宙世界。我國著名天文學家趙定理教授指出:「……古天文的時空是時與空的統一,一一對應的時空。坐標系選擇在觀測地的地面,因地球自轉和公轉,這個古天文坐標系,是一個有加速運動的非慣性坐標系。由於坐標系中心,取為地面古天文觀測者,因而,坐標系決定的時空,是時、空、人三者結合成一體的。也正因為如此,陰陽說才有因時、因地、因人而別的說法。不知有此者,可以說不明陰陽之理。」(《中華自然哲學的數理原理》,趙定理著)

河圖之數為十,數至十而全,為數之常、數之體;洛書之數為九,數之變始於一而終於九,為數之變、數之用。南宋朱子(朱熹)的弟子、易學大家蔡元定在《易學啟蒙》中說:「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而肇其變,數之用也。」《啟蒙》又云:「河圖主全,故極於十,而奇偶之位均,論其積實,然後見其偶贏而奇乏也。洛書主變,故極於九,即其位與實,皆奇贏而偶乏也,必皆虛其中也,然後陰陽之數均於二十而無偏耳。」河圖體現的是五行相生之次序,洛書體現的是五行相勝之次序。河洛二圖生數一、三、五所處方位皆同,二、四所處方位不同,因而其成數七、九所處方位亦不同。洛書生數二居西南,四居東南,河圖二居南、四居東。「蓋陽不可易,而陰可易,成數雖陽,固亦生之陰也。」蔡氏之妙論可謂,道河洛之精蘊,釋八卦之本源。

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漢代劉歆認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漢書·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圖主全,故極於十;洛書主變,故極於九。」「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於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並認為河圖象天圓,其數為三,為奇;洛書象地方,其數為二,為偶(《易學啟蒙》)。蔡沉:「河圖體圓而用方,聖人以之而畫卦;洛書體方而用圓,聖人以之而敘疇。」並認為河圖主象、洛書主數;河圖主偶、洛書主奇;河圖主靜、洛書主動(《洪範皇極·內篇》)。清萬年淳以圖之方圓論河洛關係,認為:「河圖外方而內圓」,「中十點作圓布」,「外四圈分布四方,為方形,十包五在內,仍然圓中藏方,方中藏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數,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河圖點皆平鋪,無兩折,洛書亦然」。「洛書外圓而內方,圓者黑白共四十數,圓布精其外,包裹河圖之象」。「河圖已具洛書之體,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因將圖書奇偶方圓交互表之以圖」(《易拇》)。近代杭辛齋認為:「河圖為體而中有用,洛書為用而中有體」,「有以圖書配八卦者,多拘執而不能悉當,其實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即先天,洛書即後天」,「故圖與書,相互表裡,不能分割」(《易楔》)。還有人認為河圖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陰陽互抱、生成相依的特點;洛書重「分」,具有奇偶分離,生成異位的特點,兩者一分一合,體現對立統一、盛衰動靜的辯證關係。(據《易學大辭典》,張其成主編)

據有關資料考證,河圖洛書包含算盤的數學原理。首先,從數學原理看,河圖洛書的數理特點與算盤的主要規則相吻合:其一,河圖四側的兩數之差均為5,即一個大於5的基本自然數可表示為數5加上一個小於5的自然數,這與算盤珠碼中把5顆下珠升作一顆上珠的五升制規則相對應;其二,洛書的縱、橫和對角線方向上的三數之和均為15,這與算盤中每檔7珠的示值相一致。其次,從歷史發現看,儘管「操珠運算」的思想歷史悠久,但最早記錄的成熟算盤是宋初(公元960~1127年)反映人民生活的宏大畫卷「清明上河圖」,這幅圖的左端有一架十五格(檔)七個黑點(珠)的大算盤。而河圖洛書儘管在先秦時期早有傳說,但直到宋初才被世人所知。河圖洛書的發現與算盤的產生的歷史時間有著驚人的巧合。綜上緣由,可以作一猜想,算盤的實物形態起源於珠,算盤的數學原理來自於河圖洛書。


推薦閱讀:

電腦姓名打分為何不準?五格數理起名法為何不科學不可信?錯在哪裡?
石破天驚出易圖!!!百字參透古今易學數理天機!
根據八字五行喜用神,及五格數理和字意取名
先天八卦數理的寓意

TAG: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