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山水:近代書畫之冠

青綠山水:近代書畫之冠

文-王叔重

畫者,形與色也。

這是一位沒有被後人記住的無名氏對繪畫所發出的質樸之言。當然大多數畫家都在無形中實踐著這句話,至理良言般地引導著畫者和觀者的心緒。無論是圖寫記像的人物畫,彰顯富貴的花鳥畫,還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久被傳誦不止的山水畫,無不驗證了「形」與「色」的相符相合,構成了繪畫之所以記以現在、傳之將來的無窮魅力。而這其中的山水畫一科,更是歷來受到上自文人墨客、達官貴人,下迄黎民百姓、街巷鄰里的青睞。山水畫一科中的一個分支——青綠山水,更在其中得以彰顯。

南宋佚名京畿瑞雪圖軸絹本設色

縱42.7厘米,橫45.2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有關青綠山水的起源問題,自古便有「天一合一」而成之一說,而筆者認為這不過是為了增加神秘感,並無甚新意。可以肯定的是,「隨類賦彩」的人物畫當是早於山水畫,並在人物畫中配以類山似水的景緻,諸如傳世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此圖描寫了早期山水的雛稚特徵)中便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景緻,這無疑是山水畫得以進一步發展的前提,更是青綠山水在這種賦色濃艷的人物畫之中脫離出來的契機。到今天還可以看到的敦煌等地區的壁畫,更是十分鮮明地看到這種早期山水畫。或者可以說青綠山水畫的不重筆墨,勾線填色的技法,來自已經極其成熟了的人物畫的技法的啟示。

南宋佚名九成避暑圖頁絹本設色

縱28.5厘米,橫31.6厘米,清宮舊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傳統青綠山水的流衍

唐宋是青綠山水成熟鼎盛時期,湧現出了一系列精品佳作。雖然這些作品的作者歸屬依然存在問題,但不可置疑的是,這些畫風是貼合宋元這一時期的,諸如隋展子虔《游春圖》、李思訓《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趙伯駒《江山秋色圖》、趙伯驌《萬松金闕圖》等,無一不是青綠山水畫史上的豐碑偉作。

隋展子虔游春圖,絹本設色

縱43厘米,橫80.5厘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展子虔《游春圖》,上有宋徽宗趙佶所題「展子虔游春圖」字樣,而遂定為最早的獨立成幅的青綠山水畫作。雖然離不開勾線填色的基本技法,但畫中山石、樹木、亭榭樓閣、人物鞍馬的布置,儼然自成一家,而不再是魏晉古法中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早期景緻。畫史記載中的展子虔是一位善於體察描繪自然景物的山水畫家,畫作「遠近之勢」,頗有「咫尺千里之趣」,在這位「唐畫之祖」的帶領下,青綠山水在有唐一朝才得以隆盛。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青綠設色

縱101.9厘米,橫54.7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提及唐代青綠山水,影響最大的是大小李將軍——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思訓畫風的精工細緻,兼創金碧山水之功,享有「國朝山水第一」之譽。傳世冠名在其下的《江帆樓閣圖》,畫法溫淳而稍變古法,設色濃厚之中不乏晶瑩剔透,構圖敧側而不失古怪,上啟《游春圖》,下開李昭道《明皇幸蜀圖》。同被後人稱讚為「清妍秀潤」的《明皇幸蜀圖》,更在其父的基礎上加以升華,氣勢更宏大,樹石勾勒賦色諳熟,點景人物鞍馬繁複精準,遠山近水重疊不盡,雲霧繚繞,有氣吞萬里之勢,難怪被同一時代的美術評論家張彥遠評及「受父之勢,妙又過之」。

唐李思訓(傳)明皇幸蜀圖

縱55.9厘米,橫81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與此同時的水墨一系也應運而生,如果說青綠山水是因對景寫生(即對自然山水的真實寫照,用畫材把青山綠水反映在絹素上,方便足不出戶的達官貴人品賞),那麼純粹水墨一系的山水畫則更多是文人墨客的性情之作。諸如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就是以著名的田園詩人王維為首「始用渲染,一變勾斫之法」,後經過唐末五代兩宋時期的荊浩、關仝、董元、巨然、李成、范寬、郭熙,一度興盛之極,再衍而為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等,逐漸取代了青綠山水在畫史上固有的一統地位。青綠山水便退居二線,被少數皇宮貴人或街巷工匠的職業畫工們所專擅。然這期間,亦不乏精湛的青綠山水畫家及畫作傳世,使得此脈不絕。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長卷局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尤以北宋徽宗朝的天才少年——王希孟為典型代表,其傳世巨構《千里江山圖》,是為其未滿二十歲之作。據畫作後面蔡京題跋可知:「上(宋徽宗)知其(王希孟)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可不久後,王希孟便英年早逝,空留此作傳了下來。此作繪製在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的巨幅絹本上,氣勢遼闊超凡,全卷層巒疊嶂、逶迤連綿,覽之有如身臨千里江山之勝景。可與此一時期民俗畫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媲美,而更顯技精境美。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長卷局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朝顯宦兼書畫大家董其昌在其《畫禪室隨筆》中曾提及:「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趙伯驌精工之極,又有士氣。後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這裡所說的「精工之極,又有士氣」,便是指稍晚於王希孟不久的北宋末、南宋初的趙伯駒、趙伯驌兄弟。兄弟二人均擅精工細緻的青綠山水,這可以從歸屬沒有疑問的趙伯驌的《萬松金闕圖》中看得出,比之稍前的《千里江山圖》來說,更加專註於真實的寫照,松樹的主體地位突出,更是一轉魏晉隋唐時的拘泥規範,這便是董其昌眼中的「又有士氣」的緣由吧。

南宋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絹本,青綠設色

縱56.6厘米,橫323.2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由此我們再來看這一時期的另一幅佳作《江山秋色圖》,更可謂「精工之極」,又高超《明皇幸蜀圖》的構景,惟妙惟肖的細節處理,鴻篇巨製的構景造圖,不可謂趙伯駒而誰與?此後,元明清近千年的青綠山水畫史上便再難有如此的大手筆了!原因何在?文人的參與,時代的氣息使然,使其更趨向於趣味的傳達,筆墨韻味的呈現,「重口味」的大青綠山水便逐漸被文人崇尚的水墨山水所取而代之,兼而出現了設色簡潔的小青綠山水。

元錢選王羲之觀鵝圖紙本設色

縱23.2厘米,橫92.7厘米,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尤其在元朝,錢選、趙孟頫可算是青綠山水古法一路的承繼者。流傳下來的錢選山水,亦多表現為青綠設色一路,諸如《山居圖》、《幽居圖》、《羲之觀鵝圖》、《歸去來辭圖》等等,這類帶有一定隱逸思想題材的山水畫作,雖只是簡單地勾線輪廓,然後賦色青綠,理應歸屬唐宋青綠山水一脈,然氣局上的縮小,設色上的清雅,題材的歸隱,無不將之文人化,比之董其昌眼中趙伯駒、趙伯驌的「又有士氣」而言,錢選的青綠山水更是「不乏士氣」,而與其同時的趙孟頫則更是青綠山水「士氣」化的典型代表,如傳世作品《幼輿丘壑圖》以及趙氏其他題材作品中的樹石用青綠法處理的效果,皆不見唐宋青綠山水的宏大氣息,而獨具清雅修飾之優長。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絹本設色

縱179厘米,橫116.5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有元一朝的青綠山水「士氣」化的傾向,直至明中期仇英的出現,才得以打破。這一時期,還有沈周、文徵明(有青綠佳作《萬壑爭流圖》等傳世)等眾多文人畫家,在筆墨韻味之中,加進了青綠的典雅,豐富了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而仇英算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仇英出身卑微,卻於畫事一道,幾十年如一日,創作了諸如《桃源仙境圖》、《人物故事圖》冊頁等等佳作,嫻雅幽淡之境,無不是古法的繼承與創新。崇尚文人畫的董其昌就曾極高地評價「仇英為近代高手第一,兼有宋二趙之雅」。

南宋佚名春山漁艇圖頁絹本設色

縱21厘米,橫21.5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有清二百餘年,僅袁江、袁耀等宮廷畫家仍在固守青綠山水古法一脈,在前人基礎上,在畫中加入功力深厚的界畫,使得構圖更加氣勢恢宏,主題鮮明,算是對青綠山水一脈的創新。例如袁耀《阿房宮圖》及《驪山避暑十二景圖》等等,傳世作品甚多,遠觀皆可見出非同尋常之處。

元胡廷暉春山泛舟圖絹本青綠設色

縱143厘米,橫55.5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二、近代青綠山水的標新

晚清因循守舊的山水畫壇,充斥著「正統派」的四王畫風,並有「家家石濤,人人八大」的情景。然而百花齊放的畫壇,也相繼出現了擅長繪製青綠山水的畫家。這與清宮舊藏曆代名跡隨溥儀外攜流散民間,諸多畫家掙購觀摩,才得以打破因循守舊的舊習相關。由此,出現了吳湖帆、張大千、陳少梅、謝稚柳、陸儼少等為首的善畫青綠山水的畫家。其中吳湖帆先從四王之文人畫入手,而上追宋元,一生不乏青綠山水精品之作,並培養出了俞子才、朱梅村等一批專於此道的畫家。他們畫風崇尚簡淡嫻雅,尤以青綠見長,兼有文人和畫工之味,而為含蓄蘊藉的品質,頗為可貴。

元朱叔重春塘柳色紙本設色

縱41厘米,橫55.3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張大千,更是青綠山水畫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不僅擅長傳統一路的青綠古法,更在古時便有的潑墨技法(畫史記載王洽等人首創此法,後世畫人偶有嘗試,至張大千而大興)基礎上,首創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大青綠潑彩技法。由此,我們便可以清晰明了地給張大千青綠山水劃分為二大類,一者就是繼承與發揚傳統青綠技法,此類作品精工細緻,極盡畫工之能事,如《湖山消夏圖》,湖天渺茫之境融匯於大青綠之中,極能代表張大千青綠精工一路的特色。此類作品還有《臨董源江堤晚景圖》、《仿宋人青綠山水》(成扇,1949年所作)、《秋水春雲圖》等等;另者,就是緣其首創的潑彩山水技法,絢爛之極,頗能彰顯張大千「藝高人膽大」的氣魄,如《長江萬里圖》、《黃山前後澥圖》、《愛痕湖》、《廬山圖》等等,創新了青綠山水一路技法的同時,也在國際上充分展示了中國畫與西洋畫的融合及分庭鼎立之勢。

元冷謙蓬萊仙弈圖卷絹本設色

縱29.6厘米,橫100.2厘米,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至於陳少梅青綠山水的簡靜,謝稚柳的文雅,陸儼少的韻致,無不是近現代畫壇舉足輕重的重要組成部分。

延續至今,於青綠山水畫,仍有不乏突出者,譬如尤以青綠山水為能的陳佩秋先生首當其衝地革新了青綠山水的模式。清新工細是其青綠山水的基點;「創新」、「難度」是其青綠山水的方法和追求;借鑒外來色彩種類和表現技法是其青綠山水得以確立的外在優勢。而運用中國畫的筆法,仍然是底線。

元盛懋山水圖,絹本設色

縱30.3厘米,橫24.4厘米,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青綠山水作為山水畫科中一支,卻在有清二百餘年中漸行漸遠,終於在近代,得以重新揚帆起航,允為家談。

元盛懋山居納涼圖絹本設色

橫31.27厘米,縱261.62厘米,現藏於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明董其昌霜林秋思圖紙本設色

縱130厘米,橫63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明沈周青綠山水圖絹本,青綠設色

縱124厘米,橫55cm,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推薦閱讀:

辦公室如何更霸氣?一幅山水畫足矣
愛情,無須把自己卑微到塵埃,總有一個人是為你涉前世的山水而來
王寧 林德坤 山水畫
北宗山水第一人-溥儒 山水八開冊
安禪何須勞山水

TAG:近代 | 書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