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的婚禮習俗


世居中老邊境的勐臘縣瑤區鄉內的瑤族同胞,屬瑤族的一個支系藍錠瑤支,有著源遠流長的民族習俗文化。每當歲末年初,就到了這裡的瑤族同胞嫁女嫁男的時節。當地瑤族婚禮濃厚質樸、絢麗多彩,是瑤族人民世代傳承的民族文化,洋溢著瑤族濃郁的遠古文化氣息,是研究瑤族文化的珍貴史料。

瑤族婚禮儀式分為10個部分,前後要一個星期時間。一是定親。瑤族男女以對歌的方式來相互了解,選擇自己的意中人,雙方情投意合後就轉告各自的父母。男方父母便請媒人帶上酒、肉、雞等彩禮前往女方家訂婚。二是坐歌堂。在新娘出嫁的頭天晚上,附近村寨的女伴相聚在新娘家的廳堂中,與新娘一起唱哭嫁歌。三是踏門。婚禮當天,在迎親隊伍未到之前,女方派出兩名代表,先到男方家再次商討有關事誼。四是迎親。婚禮當天,天還未亮,男家就打著火把到新娘家迎親。男方迎親的嗩吶隊和女方送親的嗩吶隊在約定處匯合。五是洗塵。在男方村口,由女司儀和伴娘為新娘洗臉洗腳。六是拜堂。新郎新娘依次拜天地、祖先、父母、百客等。七是正酒。親戚朋友們喝酒唱歌,恭賀新人。八是燒灰。唱完酒歌后,客人們圍坐在火塘邊,喝茶唱山歌。九是送客。送別親友。十是謝媒。酬謝媒人。

瑤族婚嫁分嫁女和嫁郎兩種,嫁郎儀式同嫁女儀式一樣,男子出嫁當天,照樣著盛裝,蒙大蓋頭,迎親、送親等禮數一樣都不能少。

由於地處中老邊境的叢林地帶,瑤族還保留著本身傳統、原生態的民族文化。瑤族實行族外婚,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瑤族青年男女戀愛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墟等場合,結識交往、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互相了解以後,經過「合婚」和雙方家長商議,取得一致意見後才能締結婚姻。

在瑤族傳統節日「盤王節」等節日歌舞場上,通過對歌等方式,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對方,就以「咬手定情」或交換信物等方式向其求愛,如果兩人情投意合,便按照傳統風俗,男方家求一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親,不用帶什麼禮物,主要是徵求女方父母意見。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僅帶一把紅油紙新傘。姑娘用彩色絲線或毛線繫於傘內,把傘收攏,傘的邊緣現出一寸多長的彩須。媒人將這把系有彩須的傘帶回男家,作為定情信物,表示訂親成功。有趣的是,帶傘聘婚的是男媒,瑤族婦女作媒的極少。媒人持傘回歸時,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擲泥巴,愈擲愈歡,出槽門為止。媒人帶傘訂親,一定要是紅油紙傘,布傘、尼龍傘、絲綢傘都不行。

瑤族辦婚事勤勉而儉樸。男方不送彩禮,但女方有嫁妝,有的以犁頭和鋤頭作嫁妝。男方一般給姑娘送一條漂亮頭巾和四套新衣裳,當然越多越好。頭巾和衣裳都是傳統的挑花工藝製作,上面會綉有龍鳳呈祥、八仙拜壽、牡丹孔雀、百鳥朝鳳等圖案,及虎、獅、豹等猛獸,梅、荷、桂、菊等花卉圖樣。

結婚那天,新娘在女伴們的協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將新郎送來的衣裳穿在身上,並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條褲子的褲腳都得露在外面,所以最裡面的衣褲最長,依次一件比一件短,層層現出五彩斑斕的花邊,競放異彩,層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個富有的男家。

吃過早飯,新娘徒步擎傘姍姍而行走在前,前往婆家,後面是人流簇擁的送親隊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婦女和姑娘都來送親,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裡。此刻歡快的長鼓舞跳起來,動聽的瑤歌唱起來。伴著一陣陣歡快的樂曲,媒人登場了。在他的引領下,兩台八抬大轎各由8位高大的瑤家漢子抬著,娘家的送親客挑著吊籮,抬著嫁妝,歡快地走進演示區。在一陣歡呼聲中,新娘落轎,而送親的隊伍卻築起了一道人牆,攔住了新郎。在主持人的引領下,新娘下轎,從娘家長輩手中接過洗帕洗臉後,跨過火盆,新郎拿著繡球來迎新娘。最後主持人正式主持婚禮,新人行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之禮,新郎用秤稈挑起新娘的蓋頭。主持人為兩新人賜福,並祝賀兩新人,隨後婚禮主持人宣布禮成。

而後新婚夫婦還要馬不停蹄地轉入「認親」儀式。正廳內設三席,祖父母、叔伯、兄姐等三個輩分的人分別入席飲酒。這時,一對新人在雙方親戚(女由男方親戚、男由女方親戚)的陪同下,依次到各席認親,當逐一介紹長者稱謂時,新郎和新娘同時叫一聲,並各敬一杯喜酒。對於其他客人,還要敬酒、敬茶等。待客人散席回家後,新郎與新娘才和家人聚餐團圓。到此,整個瑤族婚禮結束。



監製:劉林華

主編:高文彬

編輯:馮宏偉

排版:文 翔

主辦單位:中共瑤區瑤族鄉委員會

瑤區瑤族鄉人民政府



推薦閱讀:

穿越大上海1930,這場復古婚禮質感滿分!
《哈薩克族的婚禮》
CHIC婚禮 | 質感滿滿!場地與顏色的Mix&Match,簡約不簡單!
泉州婚禮習俗知多少

TAG:習俗 | 婚禮 | 瑤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