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餐飲霸主走下神壇,沙縣小吃店各自謀變?
近日,海底撈火鍋料的上市,再次讓餐飲上市成為圈中談資。在越來越多試圖上市的餐飲企業中,有個尷尬的存在,那就是五年前就開始籌備的沙縣小吃集團。
目前,沙縣小吃仍是一盤散沙。隨著近兩年消費升級的衝擊,沙縣小吃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不少店主開始各自為營,尋找謀變之道。
▲沙縣小吃一直以來都是低端廉價形象
羅光華是北京一家沙縣小吃店的店主。去年年底,他的店鋪有了一些令人意外的變化。
在不足三十平米的店鋪的兩側牆上,貼上了紅底黃字的新款菜單。新菜單里不乏魚香肉絲飯、宮保雞丁飯、剁椒爆雞飯等需要通過「爆」、「炒」烹飪手法實現的品類。如果按照以往沙縣小吃店的風格,這些新添的品類是不能出現的異類。
正宗的沙縣小吃,廚房裡是不會進行炒菜的。作為地道的沙縣人,羅光華經營沙縣小吃已有十餘年,但他卻不認為自己離經叛道。
原來,這些新款套飯是由專業的食品公司——正大集團進行統一配送。正大將半成品統一配送過來,羅光華只需進行二次加工就行了。
這是沙縣政府主導設立的沙縣小吃集團,在去年8月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的結果。早在2008年,有上市計劃的沙縣政府,就成立了沙縣小吃集團,想要整合全國門店。為了解決標準化出品的問題,沙縣小吃集團先後與正大、中糧等大企業合作。
在全國有近兩萬家門店的沙縣小吃,目前還是各自為政的局面。如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低端廉價的沙縣小吃仍是各顧各,無法擰成一股繩來共同應對。
為何會發展到如今的局面呢?這還要從沙縣小吃走出去的歷程說起。
1、沙縣小吃走出沙縣
據沙縣小吃網官方資料顯示,沙縣小吃最早是夏茂鎮人帶出去的。
沙縣夏茂鎮是以客家人為主,他們性格豪爽,喜歡在外闖江湖。上世紀80年代,因為夏茂鎮人多地少,工業也不發達,很多本地人外出打工掙錢。
1991年,有一個夏茂女人在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旁,開了一家小吃店。主要供應:扁肉、拌面、水餃、蒸餃、炒飯等品種。當時,夏茂鎮家家戶戶都會做蒸餃,這也是外地沙縣小吃店的標配。
▲扁肉、蒸餃、燉罐、拌面是沙縣小吃的老四樣
1992年8月的一天,金融學院的一名幹部來到這家小店。他是熟客了,在跟男店主一起喝酒時,一時興起說:「老闆,你幹嘛不打個招牌呢,像旁邊「蘭州拉麵」有個店名也好啊!」店主夫婦一聽,覺得是個好主意。可是取什麼名好呢?幹部說:「叫沙縣風味小吃可以嗎?」店主夫婦覺得不錯。就這樣,「沙縣風味小吃」的招牌誕生了。
這家店開起來後,因獨特的沙縣風味,生意很就快紅火了。當時,沙縣當地由於賭博盛行、」標會」崩盤,很多人負債纍纍。
那些經常來小店落腳的老鄉們,看到這種生意有利可圖,便向老闆請教,也在福州做起了沙縣小吃。沙縣小吃就這樣走出沙縣了。
目前主流媒體報道最多的版本,是鄧世奇「逃債」外出做大了沙縣小吃。對於這種說法,沙縣小吃並不認可。
無論如何,確實是越來越多沙縣人湧入福州,這個市場開始變得競爭激烈起來。於是,沙縣人不得不轉戰其它城市。
從廈門到廣東,再到上海、北京,沙縣人靠著勤勞努力,攻佔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目前,沙縣小吃店在全國的總門店數已達到6萬家。其中,沙縣本地人開的店約2萬家。
2、政府接管成特許經營
小吃業的發展,給沙縣極大帶來的發展。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沙縣有20%的人口在外地做小吃。
那些賺回來的錢,正源源不斷地迴流沙縣。如今,沙縣這個小縣城的房價已都達7000元。
▲沙縣政府從1997年起,每年都會舉辦沙縣小吃節
當年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利好」,沙縣政府在1997年專門成立了沙縣小吃辦,開始對外宣傳沙縣小吃。之後,沙縣每年都會在12月8日舉辦沙縣小吃文化節。
自從政府成立了「沙縣小吃辦」後,沙縣小吃就成了特許經營,只允許沙縣本地人和外地親戚加盟。
為了使沙縣小吃業主經營更加規範,沙縣政府還建立了「沙縣小吃培訓中心」。加盟商不僅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許可,還要通過統一培訓。
培訓內容主要有:從業者的職業道德、經營理念、小吃技能、食品安全等方面。培訓結束後,政府會統一合格人員頒發沙縣小吃商標準用證和商標牌匾。
這就徹底改變了原來跟著別人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
為了便於管理,沙縣政府在2004年以集體商標的方式,註冊了"沙縣小吃"商標,並由「沙縣小吃辦」統一管理。
隨著規模的不斷壯大,政府也開始對外地人開放加盟。在一些沙縣小吃較為集中的城市,沙縣政府還成立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聯絡處,專門負責處理相關事務。
目前,已有29個城市建立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
3、政府欲將整合上市
單從數字上看,沙縣小吃完全具備一個上市公司的資格。
論體量,擁有2萬家門店的沙縣小吃,是肯德基(中國)的5倍,麥當勞的10倍,排行全中國第一。
論營收,據《新京報》報道,2015年沙縣小吃營業總額達60億人民幣,是九毛九同年營業額的6倍。
面對這樣的規模,沙縣政府想上市的念頭也是情理之中。
▲沙縣小吃整合上市非常困難
2008年8月15日,沙縣政府主導設立了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與正大集團簽約,「計劃在三年內整合6000家,五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沙縣小吃終端,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將沙縣小吃打造為中式連鎖餐飲第一品牌」。
但風吹了這麼多年,沙縣小吃一盤散沙的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改善。正是這種各自為營的模式,註定了它上市的難度。
難點一:整合難題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北京1500家沙縣小吃門店中,只有不到800家是正式註冊的。
這一盤「沙子」,怎麼整合一個大難題。作為上市公司主體,沙縣小吃集團已經成立。但這只是一個殼公司,能不能成功上市,還要看有多少有實業的經營者願意加入。
難點二:標準化難題
即便整合成功,在擴張過程中如何將標準化執行到位,又是一個難題。
吃過沙縣小吃的人,都有一個感覺,就是店裡什麼都賣。目前,沙縣小吃的管理水平與標準化管理、連鎖化運營、中央廚房支持等現代化連鎖經營理念相距甚遠。
難點三:股權分配難
對照IPO審核標準,IPO上市條件第一步就是需要確認企業主體資格,保證無股權與資產產權糾紛。
沙縣小吃中最大的組織者是地方政府,但其並沒有直接的管理與督導權。政府成立沙縣小吃集團確立上市資格,至少需要完成連鎖品牌確立、經營者股權分配、企業化管理三個方面的改革目標。
4、標準化就一定好?
事實上,除了上述的三大難題,目前沙縣小吃還面臨消費升級的衝擊:髒亂差的傳統店面,對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沒有吸引力。品牌不統一的亂象,在追求品質的大環境下越來越行不通。
很多沙縣小吃門店開始嘗試轉型,新增菜品,環境變好等等措施。但同時也看到,大部分的沙縣老店依然保持原樣。
這種狀況,正是沙縣政府迫切希望標準化的原因。
▲在消費升級的衝擊下,越來越多的沙縣店主在謀變
那麼,標準化就一定好嗎?
有資深餐飲人認為,沙縣完全可以堅持自己的定位,沒必要盲目地模仿麥當勞、肯德基做連鎖擴張。
連鎖擴張要結合自身的資金儲備、人才儲備、管理水平等,量力而為。否則,擴張越快,死的越快。
沙縣小吃的優勢正是低端定位。如果做好了不但可以樹立差異化,規避了強大的競爭,抓住了基數龐大的低端消費群體。畢竟,城市中上億的農民工,還是最看中經濟實惠的。
事實上,不少沙縣店主也都認為,上市是政府的一廂情願,不是上萬經營者的共同意願。因為對於大多數小本經營的業主而言,這種低門檻正是他們想要的。
推薦閱讀:
※好吃又好聽的廣東啫啫煲,你不嘗嘗嗎?
※鶴崗有什麼好吃的?
※我想問這下面的街邊小吃真的是這樣嗎?
※路邊攤最受歡迎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