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亞彬:略論關於毛澤東爭論的根源與本質

略論關於毛澤東爭論的根源與本質

  現在中國針對毛澤東的爭論很大,可堪稱代表著現實中國的分裂局面。擁毛、反毛的人士主要有三種:真毛派、假毛派、反毛派,分別代表當前中國三種主要政治力量。

  蕭乾明老師在《論毛澤東及左派右派對毛的偏好偏惡(1)》中,對毛澤東的評論顯然是非常到位和客觀的,準確地描繪了毛澤東一生的優點、不足與貢獻。但是,真正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毛本身的事實與真相怎樣,而在於毛所代表的價值、意義和符號如何。關於毛的一切爭論,基本都根源於此。

  首先,基於毛澤東成功帶領4萬萬中國人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各類反動派,成功建立一個理想要主權獨立、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新社會、新中國的客觀既成現實,毛澤東已經具有一種開創中國歷史之先河,代表普通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群眾反抗剝削壓迫,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社會、新國家的內在品質、代表和符號。提到毛澤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曾經帶領中國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了一個宣稱人民可以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在此期間,毛澤東表現出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軍事才能、政治才能、個人文藝才能、哲學素養,以及「人民第一」的靈魂與理想情懷。

  基於此,包括本人在內,一些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們那是要絕對「挺毛」的。這些人的挺毛是理性客觀的。認可毛的人,而否定毛時代的制度。因為毛與毛時代的制度顯然不可相提並論。毛時代的制度並非毛的創造,不是毛澤東的思想,而是來源於蘇式社會主義的思想,是列寧與斯大林的創造。

  不可否認,毛澤東設計發動了文革。但事實上,認真考察歷史的人會發現,文革運動雖然以悲劇而告終,卻表明了毛的真正思想和狀態。這就是:毛其實是感覺到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制度有問題,所以設計發動了以群眾運動和階級鬥爭為核心的文革運動。毛沒有突破源於馬、列、斯設計的政治經濟制度,而只是以文革式的運動來彌補這種不足。顯然,文革的爆發雖然是個悲劇,但也表明了毛的偉大。毛的確是真正為人民著想的,因此他沒有隨波逐流,沒有放棄人民群眾應當家做主的理念。如果說「民主自由」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話,那麼毛澤東才是當之無愧的「自由民主」第一人!要說文革運動給社會和人民造成了傷害,那人類歷史上為了追求自由民主而產生的對社會和人民的傷害,那就要堪稱災難了。至少,文革對社會和人民的傷害,並非是毛所看到的,正如抗日戰爭對人民的傷害也不是毛澤東所願意接受的一樣。

  第二,另一類擁毛人群。基於毛澤東曾經擔任建國後約30年國家領導人的客觀事實,現在中國享有巨大特權的以國有經濟和專政政權為基礎的官僚既得利益者,也是想通過「挺毛」的方式來挺毛時代的一些社會制度。顯然,只有毛時代的社會制度擁有絕對的合理合法性,他們掌握的主要來源於這一制度體系的特權也才能成為合理合法性的存在。

  顯然,這類以官僚為代表的,手握重權的既得利益者們,為了重新描繪毛時代制度的合理和合法性,從來都是不惜顛倒黑白、張冠李戴、無視事實與科學的。為此,他們編造和斷章取義,製造出了所謂馬列毛主義的種種:他們刨去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自由與解放的共產主義,樹立起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的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他們刨去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的政權基礎、政治思想,樹立起只要專政、不要民主,(變質的)黨領導一切的政權基礎和思想;他們刨去生產關係的變化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無視一切經濟問題均是生產關係不合理的表現的客觀事實,樹立起只要生產力發展,絕不改變不合理生產關係的所謂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係變化的特色原理;他們刨去生產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本質目的在於實現勞動者的自由與解放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起只要國家掌握經濟的主導權,從而讓國家可以控制一切就是社會主義的奴役思想;他們無視國有計劃經濟制度的種種缺點與不足,以種種無恥狡辯的方式來重新強調計劃經濟的合理性;他們無視人民的種種基本權利,宣揚國家控制一切的種種好處;……。顯然,這是一個假毛派,是一個充滿邪惡、變態、無恥、欺騙與征服慾望的社會階層。

  第三,關於反毛人士。可以說,凡是反毛者,必然同時也反對民眾的崛起和勞動者擁有平等權利。這些反毛者痛恨毛澤東的關鍵點就在於毛具有一種「刁民造反」的精神。與其說他們痛恨毛澤東,不如說他們痛恨造反有理、階級鬥爭等的窮人造反的認知和理念。對這些人來說,文革是一種最不可饒恕的事情。

  這些反毛人士基本無視資本僱傭勞動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者所受到的剝削和壓迫,無視廣大勞動群眾要求翻身得解放,實現自身經濟平等的合理要求,無視聯合國要求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權宣言,卻宣稱人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必然存在能力的差距,從而收入也必然不平等,妄圖為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不平等社會做辯解。

  這是一種典型的張冠李戴。事實上,勞動者所要求的經濟平等,並非是平均主義,也並非是反對個人之間因能力不同而表現出的收入差距,而是一種社會層面上的平等,是勞動者在從事生產勞動時,要求擁有與資本家相同生產權利的平等。

  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在生產勞動上擁有不平等的關係。資本家可以自由僱傭別人去從事生產勞動;而勞動者卻因為缺乏資產的原因不得不接受資本家的僱傭。這種不平等顯然不是個人的原因,而是社會的不平等造成的。至少,原本應屬於全體人民共有的自然資源,卻被資本家個人以購買的方式霸佔著。可以說,整個的資本主義社會,幾乎所有主要的社會矛盾與弊病都根源於資本家和僱傭勞動者之間的這種不公平。對此,一般開明的資本家都是認可並承認的。

  這並不是說所有資本家、反毛者都是壞人。一種說法是資本主義是一種「別無選擇」。然而,真的是別無選擇么?當然不是!只不過一些人沒有認識到,另一些人不想認識到而已。

  20世紀末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取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努力失敗了,不等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是無可替代的,不等於人類社會就是以此為終點的。馬克思主義讓人類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根源和弊端,那麼接下來的人類社會將充分設計出可以有效替代資本主義的新的社會生產方式來。

  這種新式的社會生產方式必然、只能是本人提出的,均有平權主義特徵的: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式(參見本人《進入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理論、方式和制度設計》。

  (黎亞彬,寫於2018年2月19日)


推薦閱讀:

[轉載]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大爭論
談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看法」這句話
關於「李自成之死」的爭論綜述
消除不良心態(四)
元清是否為中國朝代,為什麼爭論會有這麼大呢?

TAG:本質 | 爭論 | 關於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