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1. 芙蓉樓:城樓,原址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2.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3.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4.平明:清晨。5.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6.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純潔。詩人是西安人,友人回洛陽,也即回到了詩人的故鄉。迷濛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渺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隻的楚山。如果洛陽的親友詢問我的情況,請你一定轉告他們,我的一顆心如晶瑩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貯藏在玉壺中一般。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芙蓉樓送辛漸》是詩人謫貶江寧丞時的作品,原作二首,這裡所選詩為其第一首。芙蓉樓原名西北樓,故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辛漸是詩人的摯友,此次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此詩雖為送別之作,卻意在表白自己的胸襟和情操,給人以深沉、鬱悒、高潔之感。「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並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像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和地理環境。雨後的清晨,天氣初晴,青山滴翠,孤峙兀立。一個「孤」字,也形象地傳達了詩人此時的心境。因為王昌齡時常遭讒受誣,難得有摯友入吳一吐胸中塊壘,好不容易盼來辛漸這一知己,今朝卻又要分手北上,心中的孤寂恐非言語能形容。「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二句,寫的是詩人對辛漸的叮嚀和託付之語。意思是說:「你到達洛陽後,假如有親戚朋友詢問我遭貶後的近況,你可以告訴他們,我的人格高尚、品行光明磊落、為官清廉自守,如一潔美的冰心之儲於玉壺,無可自慚處。這兩句詩並不僅僅是詩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詩人以凜然的姿態對小人謗議攻訐所進行的駁擊,充分表現出詩人不肯屈從於惡勢力的頑強鬥爭精神。這首詩雖然是寫給可以與之推心置腹的摯友的,因為抒懷所以語言是相當含蓄的。特別是「玉壺冰」這古老比喻的運用,就更使此詩收到「言近意遠」的藝術效果。王昌齡這裡借「玉壺冰」來隱喻、表白自己的志行高潔,和雖遭貶謫卻不改其高潔情操的決心,不僅比喻貼切,而且也使詩中的形象更加生動、富於立體感。「玉壺」和「冰心」都是潔美的象徵,然而經「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的巧妙組合,卻將二者從形象的屬性上升為獨立的形象,從而完成了詩歌境界的飛躍和升華。王昌齡不僅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而且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理論的不懈的探索者。《新唐書·藝文志》就載其詩論文章《詩格》二卷。在《詩格》中,他曾首倡「意境」的理論,主張寫景、狀物、抒情三者的渾然結合,認為意境之中「景與意相兼始好」。為了創造優美動人、具有審美價值的意境,他又強調重視「起」、「結」的藝術表現技法。他認為,詩的發句應是「題目外直樹一句景物當時者,第二句始言題目意」,而「每至落句,常須含思,不得令語盡思窮」。在創作上,王昌齡也實踐了自己的詩歌理論。《芙蓉樓送辛漸》的第一句「寒雨連江夜入吳」,是「直樹一句景物當時者」;它即景生情,為詩的畫面勾勒出廣闊的背景;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旨在揭示題意;詩的第三句,由寫景而轉至抒情,第四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卻又出人意料,意味深長,正因為他的詩歌注意起、結藝術,所以其開頭往往如「鳳頭」,美麗、鮮艷、引人注目,誘人深讀;而其結句又如「豹尾」或美人「臨去秋波那一轉」,給人以深沉的含蓄美。中芙蓉樓原名西北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市)丞,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並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像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象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牽出了後兩句臨別叮嚀之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自從開元宰相姚崇作《冰壺誡》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品格。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據《唐才子傳》和《河嶽英靈集》載,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開元二十七年被貶嶺南即是第一次,從嶺南歸來後,他被任為江寧丞,幾年後再次被貶謫到更遠的龍標,可見當時他正處於眾口交毀的惡劣環境之中。詩人在這裡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於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即景生情,情蘊景中,本是盛唐詩的共同特點,而深厚有餘、優柔舒緩。「盡謝爐錘之跡」(胡應麟《詩藪》)又是王詩的獨特風格。本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迹,含蓄蘊藉,餘韻無窮。流傳最廣的應該是最有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南北朝的鮑照在《代白頭吟》中就這麼寫道: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用玉壺冰心來比喻自己高潔的情操。唐朝李白在《玉壺吟》中這麼寫道: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詩人給親友帶去的不是平安之類的,而是說自己依然如同一顆玉壺冰心一樣光明磊落表裡澄澈,堅持自己的操守和信念。王昌齡曾在開元二十七年被貶嶺南,之後又被貶到龍標,李白有首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曾寫道這樣的情況。可見王昌齡的處境是很惡劣的。詩人以玉壺冰心自喻,既是明志,也算是對一直牽掛著自己的親友最好的安慰。在當今物慾橫流、誘惑無處不在的花花世界中,要像王昌齡那樣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壺」是需要極大勇氣的,這不僅僅是要做到潔身自好,不與污濁風氣同流合污,更重要的是還要頂得住輿論的壓力和別人的誤解。當然,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才會使玉壺冰心長葆。如今在社會上做事的人,能不讓親友們擔憂就已是好事,反過來,倒是親友們要時常叮嚀,希望他們能記住並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壺」。有廉潔自律在才有玉壺冰心在,有玉壺冰心在才有長久的平安在。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盛唐詩人的創作方法,他們往往即景生情,情蘊景中,畫面開闊,沒有後來詩人的小家子氣。詩中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比喻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迹,含蓄蘊藉,餘韻無窮。對於一般人來說,人世間最值得珍惜的是親情。然而,對於道德高尚的得道之士來講,他們在人生最看重的則是自己的人品。因為人品決定了一個人的善惡,所以人品才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東西。許多唐詩,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而且還經常在心底反覆的回味:「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當年雖然背誦下來了,但並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寓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閱歷也逐漸豐富,內心的體會也就愈來愈深。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那就勝過任何相思與問候,就是對世間親友們的最好的回報。「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名句出自於唐朝王昌齡的七絕〈芙蓉樓送辛漸〉,原詩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大意是說,一夜寒雨過後,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在洛陽的親友問起我,請你把我冰清玉潔、清廉正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但是把朋友之間的離情別緒寫的很淡,卻重筆寫出了做人應有的高風亮節。前兩句中的蒼茫江雨和孤峙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的自比冰心玉壺,表達了詩人開闊的心胸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在中國古代,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曾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姚崇曾作《冰壺誡》,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高尚品格。王昌齡在這首詩中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自勉。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人世間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厚意。他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這種失意之時並不失志的堅貞品德非常令人欽佩,後來人們則經常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示高潔的志趣。人各有志,因此人們追求的人生目標也各不相同。在短暫有限的人生中,有的人認為金錢最重要,一生都在追求財富;有的人認為名譽最重要,一生都在追求成名;也有的人認為只要有了權勢就可以名利雙收,就把追求權力當作人生的目標;還有一些人認為感情及親情最重要,就把維持與他人的感情放在首位;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得道之士超越世俗,不為名利所惑,儘管一生默默無聞,卻始終堅守心靈深處的純潔與高貴,以其崇高的品德照亮一方土地。⊙於千萬年之中,於千萬人之中,在時間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轉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邊,不管離多遠,不管多少年,化這祝福為藍星點點,閃在晨曦,閃在日暮,閃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間,五象之鷹圖書館祝你開心每一天 !⊙
推薦閱讀:

冰心和吳文藻的水上情緣
冰心「教子無方」,育孫更無術?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冰心?
【中國茶】世紀老人冰心與民國才女張愛玲的「任性」品茶觀
玉函冰心擇吉日課

TAG:洛陽 | 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