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董兩千件珍藏現佳士得

要說對亞洲藝術品收藏及鑒賞的貢獻,西方極少有可以與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比肩的人。他幫助西方人欣賞玉器、銀器等等,將中國明清傢具帶到了西方,讓西方人能夠欣賞明清傢具。可以說,在他的作用下,西方人才了解傅抱石、齊白石和石魯等中國現代繪畫大師。

他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的公寓共有22間房間,那裡鋪著故宮的地毯,陳列著他的豐富亞洲藝術珍藏,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經常在那裡舉辦活動。安思遠,這位美國著名學者、古董商及藏家,也被稱作「中國古董教父」。

安思遠位於曼哈頓的公寓

去年8月安思遠的辭世,被認為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在安思遠辭世前採訪過他的中國媒體人項立平說:那個時代背景下能夠以相對便宜的價格接觸到頂尖藝術品的機會不復存在了,而在那一輩的西方大藏家中安思遠可能就是最後一個代表。

明年三月,安思遠珍藏的2000件珍品將由佳士得在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進行現場和網路拍賣,公眾將有幸一睹這位大藏家一生的收藏精華,其中包括被公認為最重要的一組囊括中國、日本、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雕塑、繪畫、傢具及工藝品的收藏。由於拍品數量巨大,目前仍在清理造冊。最近,佳士得在各地進行「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展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現場參觀。

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展現場

4歲結緣中國藝術品

安思遠1929 年於紐約出生,自小熱愛收集。在他4歲的時候就收集了第一張中國郵票,因為中國郵票既便宜又有異域風情。青年時期的安思遠不停地收藏與中國有關的藏品,他有著猶太人從商的天賦——19歲的時候他就成功把自己收集的鼻煙壺賣給了博物館。

在歐洲富蘭克林專業美術學院學習建築並在伯爾尼及洛桑深造之後,安思遠於1948 年返美並於古董商Frank Stoner 專門經營英德陶瓷的商行中工作,並因此與亞洲藝術品古董商Alice Boney 結識,後者將安思遠視為學徒,安思遠也正式開啟了他的亞洲藝術藏品之路。

作為獨立古董商,安思遠的事業與中西關係發展進程的大背景緊密相連,並隨雙邊貿易的增長而起飛。他在近三十年間頻繁到訪香港,並在九龍擁有公寓;同時,他對有機會進一步接觸並發掘中國大陸的豐富文化寶庫感到興奮不已。作為新中國開放後第一位造訪中國大陸的美國古董商人,安思遠獲得了接觸和學習頂級中國藝術品的最佳時機。

50年代時,安思遠就已經痴迷於中國的傢具,他熱愛明代傢具,認為它代表東方含蓄的美,他甚至買了一件傢具在家裡拆開再組裝,對榫卯結構產生了濃厚興趣。70年代時,安思遠出版了《中國傢具: 明清硬木傢具實例》,是第一批推崇欣賞並深入了解中國古典傢具之美的西方藏家之一,安思遠因而也被業界稱為「明朝之王」。在Brooke Astor 女士贊助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修建了一個中國式庭院之後,安思遠還捐贈了與其空間配套的傢具.

安思遠對中國近現代書畫情有獨鍾,他曾將400件重要的現代畫家的畫作帶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促成了大都會博物館將之作為永久性館藏,其中就包括張大千、傅抱石的作品。而這也是大都會第一次收藏近現代繪畫作品。在海外對這些畫家的接受度上,安思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2 年,他首次深入安徽黃山, 贊助修繕了始建於明代的家族祠堂「寶綸閣」。他認識到在中國境內古迹維護和修繕的重要意義,也因此更加積極呼籲,為拯救這些隨著經濟發展而遭受威脅的文化古迹而奔走,並在香港成立中國文物藝術修復基金為更多相關項目籌集資金。2001年,年過七旬,腰上帶著鋼板的安思遠還親自上黃山參觀已經修復的院子。

1992年安思遠在黃山

「我希望我的收藏能夠回到中國」

對於安思遠這個名字,許多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賣給上海博物館的《淳化閣帖》,這背後還有許多小故事。

《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

1995年,安思遠聽取他的朋友吳爾鹿的建議,從佳士得購買了北宋拓本的《淳化閣帖》。1996年9月,安思遠攜北宋拓《淳化閣帖》六、七、八三卷及第四卷到北京,在故宮博物院進行展覽。七年後,上海博物館得知安思遠有意出讓《淳化閣帖》,立刻委託原國家文物局外事處處長王立梅赴美與之洽談,終以450萬美元成交。

《淳化閣帖》,來源於網路

同時期還有比利時博物館、日本藏家以及國內拍賣行都想出錢向安思遠夠買拓本,日本藏家甚至出價1100萬美金,但安思遠說:「《淳化閣帖》是中國的寶物,還是讓它回歸故里吧。」

2000年,安思遠發現自己在港澳地區購買的一尊武士浮雕是被盜文物,便主動與中國政府取得聯繫,並隨即無償捐贈中國政府,後來這尊國寶級石雕被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2年,安思遠又將一件西銅器「歸父敦」送還中國,亦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安思遠曾經說過:我有很多的財富都來自於中國藝術,所以我希望我的收藏能夠回到中國。

極富前瞻性的藏家

雖然熱衷於中國書畫收藏,但安思遠本人卻不認識中文。無法讀懂漢字的意思並不影響他欣賞漢字的美,也不影響他品鑒出一部書法作品的好壞。這或許也是安思遠的過人之處,有與生俱來藝術的靈感和猶太人特有的商業頭腦。他是極富前瞻性的藏家,能從一堆藝術品中挑出一個精品。

在安思遠長期的古董經營過程中,獨闢蹊徑是其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在傢具收藏方面,當時的古玩界普遍認為,傢具只是生活用具,是工藝品不是藝術品,但是安思遠意識到,這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一個空白點,於是他開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傢具,並擇機購入。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安思遠開始系統地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大大推動了西方人對於中國古代傢具的認識,甚至直接引發了一股收藏熱潮。這也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造勢」。

對於近現代繪畫的收藏,安思遠也不象他的老師Alice Boney那樣,以齊白石作為自己的收藏重點。以安思遠的商業思維,當時的齊白石價格已經非常貴了,而與其幾乎在一個水準的石魯,其作品的價格是非常低的,正是通過了這種比較才讓其最終選擇了石魯,並成就了安思遠的書畫收藏體系。這種獨立的思考精神,是現在藏家中比較少見的。

安思遠收藏的石魯作品《勞罷溪頭》在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展出,作者拍攝

當然,安思遠身後也有所謂的「高參」。比如:吳爾鹿、伊藤慶太、卡隆·史密斯(Caron Smith),簡·施密特(Jean Schmitt)等。

1903年吳爾鹿去美國留學,住在安思遠家裡,有一次吳爾鹿在市場上發現的一本舊拓的帖,有一個是王羲之的帖,於是他花了一萬美金購入——這相當於他大半年的生活費。他把帖拿給安思遠看,安思遠問他:「這有那麼值錢嗎?」 吳爾鹿打了個比喻:羅振玉賣北宋的拓本兩千大洋,明四家唐伯虎、沈周的書畫作品才賣兩百大洋。安思遠說:「我明白了,以後再有這種東西你幫我留意一下。」

正是由於這些名家的指點,加上其猶太血統中獨特的商業敏銳,使得其在很多領域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並最終成就了其在中國古董界的地位。

如果你無意與這件作品朝夕相對,就千萬別收藏它

安思遠曾經說過:「於我來說,藝術收藏為世間最妙的事業。你永遠不會厭倦,也永遠不會有終點......生活總是趣味盎然。」

安思遠的藏品無所不包,青銅器、陶瓷、石雕造像、碑拓、玉器、書畫等等。除了是商人,他還是學者,他甚至懂得如何為文物做清理。他曾經為年輕收藏家提出建議:如果你要去購買一個人的藏品,就把他的藏品全部買來,挑其中最好的1/3留下,剩下2/3就賣掉了;自己手上要有現金,這樣才能吸引到其他古董交易商,才能把最好的東西先拿走。

安思遠藏品

與一些古董交易商不同,安思遠做古董交易,是為了收藏。數十年的積累,他抓住了所有中國藝術品增值的機會,但是,到最後他在那22間房間里留下的是他真正從骨子裡熱愛的藏品,正如他所說:如果你無意與這件作品朝夕相對,就千萬別收藏它。

採訪過安思遠的中國媒體人提到一個細節:安思遠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住宅接受採訪時,在手邊放了一個元代的玉貔貅,採訪過程中,安思遠反覆地摸著那個貔貅,摸著摸著,嘴裡就念念有詞,「這些都是我的寵物。」

註:

12月15日至12月20日,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將舉辦「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展覽,安思遠藏品將於現場展出。

「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香港展覽

「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上海展覽

部分圖片及資料提供:佳士得

本文版權財富派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及出處


推薦閱讀:

34.3億!4件過2億拍品,5場白手套...佳士得香港這份成績單你可滿意?
每周資訊| 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專場拍賣:同比上漲485%
4.5億美元天價拍賣記錄,讓人忘記拍賣行業慣例,有人逆風而上
……………………………!?
每周資訊| 紐約點燃了藝術市場!

TAG:中國 | 古董 | 佳士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