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史為鑒】歷史上的韜光養晦

中國有一句著名的俗語,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意思是說人在權勢、機會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但對於這種情況,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態度。有志進取者,將此當作磨鍊自己的機會,藉此取得休生養息的時間,以圖將來東山再起,而絕不一味地消極乃至消沉;那些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人,往 往將此看作是事業的盡頭,畏葸不前,不願想法克服目前的障礙,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聽天由命。

  在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軍事鬥爭乃至爭 權奪利的鬥爭極其複雜,瞬息萬變。因此,忍受暫時的屈辱,磨鍊自己的意志,尋找合適的機會,也就成了一個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所謂「尺蠖之屈,以 求伸也;龍蛇之蟄,以求存也」,正是這個意思。其實,這只是一個較低的境界,較高的境界是有意識地主動消隱一個階段,借這一階段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消除各方面的隱患,為將來的大舉行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這兩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都不乏其例。

  西漢時期的淮陰侯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是婦孺 皆知的。韓信是淮陰人,自幼不農不商,又因家貧,所以衣食無著,想去充當小吏,卻無一技之長,也未被錄取。因此終日遊盪,往往寄食於人家。他曾和亭長很要好,經常到亭長家裡去吃飯,吃多了,也就惹得亭長的妻子厭煩。於是,亭長的妻子提前了吃飯時間,等韓信到的時候,碗已經洗過很久了。韓信知道惹人討厭,從此不再去了。他來到淮陰城下,臨水釣魚,有時運氣不佳,只好空腹度日。那裡正巧有一個臨水漂絮的老婦人,見韓信餓得可憐,每當午飯送來,總分一些給韓信吃。韓信飢餓難耐,也不推辭,這樣一連吃了幾十日。一日,韓信非常感激地對漂母說:「他日發跡,定當厚報。」誰知 漂母竟含怒訓斥韓信說:「大丈夫不能自謀生路,反受困頓。我看你七尺鬚眉,好似公子王孫,不忍你挨餓,才給你幾頓飯吃,難道誰還望你報答不成?」說完,漂 母拿起漂絮而去。

  韓信受人賜飯之恩,雖受激勵,但苦無機會施展抱負。實在窮得無法,只得把家傳的寶劍拿出來叫賣,賣了多日,竟賣不出 去。一天,他正把寶劍掛在腰中,沿街遊盪,忽然遇到一個屠夫,那屠夫有意給他難堪,嘲笑他說:「看你身材高大,卻是十分懦弱。你若有種,就拿劍來刺我,若 是不敢刺,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說完,雙腿一叉,站在街心,擋住了韓信的去路。韓信打量了一會兒屠夫,就爬在地下,徑直鑽了過去。別人都恥笑韓信懦弱,他卻不以為恥。

  其實絕非韓信不敢刺他,只因為他胸懷大志,不願與小人多生是非,如果一劍把他刺死了,自己勢必難以逃脫。所以,他審時度勢,暫受胯下之辱。後來韓信跟劉邦南征北戰,屢建奇功,被封為淮陰侯。他報答了漂母,但並未報復那個屠夫,而是把他找來,叫他當了一名下級軍官。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著名的韜光養晦而成霸王的歷史故事。春秋時期的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先隱忍不發,甚至採取了自污以掩人耳目的做法,通過數年的暗中觀察摸索,他弄清了朝中大臣的真實心理和才幹,也鍛煉了自己,增長了才幹,為以後成就霸業奠定了基礎。

  在楚莊王即位之前,楚國的內政可謂經歷了長期的混亂。

   先是楚莊王的爺爺楚成王意圖爭霸中原,被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不久又禍起蕭牆。起初,原定商臣為太子,但後來楚成王發現商臣眼如黃蜂,聲如豺狼,認為這樣的人生性殘忍,想改立王子職為太子。商臣是個十分有心計的人,他聽到了這個風聲,就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故意設宴招待姑母,在宴上輕侮 姑母,商臣的姑母果然憤怒地說:「怪不得你父親要殺了你另立太子!」因為楚成王遇事總與妹妹商量,所以,商臣認為姑母的話證實了傳言。商臣連忙向老師潘崇 問計,潘崇問:「你願意奉事公子職嗎?」商臣說:「不願。」又問:「你能逃出楚國嗎?」回答說:「不能!」潘崇最後問道:「你能成大事嗎?」商臣堅定地說:「能!」公元前262年,商臣率領宮廷衛隊衝進成王的宮殿,要殺掉他的父親。成王喜吃熊掌,這時紅燒的熊掌尚未燒熟,成王請求等吃了熊掌再殺他,商臣說:「熊掌難熟。」商臣怕夜長夢多,外援到來,就催促成王上吊自殺。自己即位為楚穆王。

  穆王在位十二年,死後由其子侶即位,是為楚莊王。楚莊王即位時很年輕,即位之始,他並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樣雷厲風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問國政,只顧縱情享樂。他有時帶著衛士姬妾去雲夢等大澤遊獵, 有時在宮中飲酒觀舞,渾渾噩噩,無日無夜地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每逢大臣們進宮彙報國事,他總是不耐煩地回絕,任憑大夫們自己辦理。他根本不像個君,朝 野上下也都拿他當昏君看待。看到這種情況,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著急,許多人都進宮去勸諫,可楚莊王不僅不聽勸告,反覺得妨礙了他的興趣,對這些勸告十分反感。後來乾脆發了一道旨令:誰再來進諫,殺無赦。

  三年過去了,朝中的政事亂成一團,但楚莊王仍無悔改之意。在這期間,他的兩位老師斗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權力,斗克因為在秦、楚結盟中有功,楚成王沒給他足夠的報償,就心懷怨憤。公子燮要當令尹未能實現,也懷不忿,二人因此串 通作亂。他倆借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討舒人之機,把二人的家財分掉,並派人刺殺二人。刺殺未成功,反激使潘崇和子孔回師討伐,斗克和公子燮竟挾持楚莊王逃跑。在到達廬地時,當地守將戢黎殺掉了他們,楚莊王才得以回郢都親政。就是經歷了這樣的混亂,楚莊王仍不見有甚起色。大夫伍參憂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去覲見楚莊王。來到宮殿一看,只見紙醉金迷,鐘鼓齊鳴,楚莊王左手抱著鄭國的姬妾,右手摟著越國的美女,案前陳列美酒珍饈,面前是輕歌曼舞。楚莊王看到伍參進來,當頭問道:「你難道不知道我的命令嗎?是不是來找死呢?」

  伍參抑制住慌張,連忙賠笑說:「我哪裡敢來進諫,只是有一個窗體頂端

窗謎語 猜了許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聰慧,想請大王猜一猜,也好給大王助興。」楚莊王這才放下臉,說道:「那你就說說看。」伍參說:「高高山上有隻奇怪的鳥,身披鮮艷的五彩,美麗而又榮耀,只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實在不知是只什麼鳥!」當時的人喜歡說各種各樣的謎語,稱作「隱語」,這些「隱 語」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謎語這樣單純,因此,人們多用這些「隱語」來諷諫或勸諫。楚莊王聽完了這段話,思考了一會兒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非凡鳥,凡人莫知。」伍參聽後,知道楚莊王心中有數,非常高興,就又趁機進言道:「還是大王的見識高,一猜即中,只是此鳥不飛不鳴,恐怕獵人會射暗箭哪!」楚莊王聽後身子一震,隨即就叫他下去了。伍參回去後就跟大夫蘇從商量,認為楚莊王不久即可覺悟,沒想到幾個月過去後,楚莊王仍一如既往,不僅沒有改過,還越發不成體統 了。蘇從見狀不能忍耐,就闖進宮去對楚莊王說:「大王身為楚國國君,即位三年,不問朝政,如此下去,恐怕會像桀、紂一樣招致亡國滅身之禍啊!」庄王一聽, 立刻豎起濃眉,露出一副君的樣子,抽出長劍指著蘇從的心窩說:「你難道沒聽到我的命令?竟敢辱罵我,是不是想死?」蘇從沉著從容地說:「我死了還能落個 忠臣的美名,大王卻落個君之名。如果我的死能使大王振作起來,能使楚國強盛,我甘願就死!」說完,面不改色,請求庄王處死他。

  楚莊王等待多年,竟無一個冒死諍諫之臣,他的心都快涼了。這時,他凝視了幾分鐘,突然扔下長劍,抱住蘇從激動地說:「好哇,蘇大夫,你正是我尋找多年的社稷棟樑之臣!」楚莊王說完,立刻斥退那些驚恐莫名的舞姬妃子,拉著蘇從的手談起來。兩人越談越投機,竟至廢寢忘食。蘇從驚異地發現,楚莊王雖三年不理朝政,但對國內外事無巨細都非常關心,對朝中大事及諸侯國的情勢都了如指掌,對於各種情況也都想好了對策。這一發現使蘇從不禁激動萬分。

  原來,這是楚莊王的韜光養晦之策。他即位時十分年輕,不明世事,朝中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處置,況且人心複雜,尤其是若敖氏專權,他不明所以,更不敢輕舉妄動。無奈之中,想出了這麼一個自污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靜觀其變。在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賢愚,也測試了人心。他頒布勸諫者死的命令,也是為 了鑒別哪些是甘冒殺身之險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會阿諛奉承、只圖升官發財的小人。如今,三年過去,他年齡已長,經歷已豐,才幹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廬山真面目了。第二天,他召集百官,任命了蘇從、伍參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大臣,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還採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並殺了一批罪大 惡極的犯人以安定人心。從此,這隻「三年不鳴」的「大鳥」開始勵精圖治,爭霸中原。應當說,楚莊王確實是一個有智謀的人。

  這隻「大鳥」 真的「一鳴驚人」,在他開始著手治理楚國之時,楚國正遇上了大災荒,四周邊境又遭進攻。他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擊敗了庸人的進攻,爭取了群蠻及巴、蜀等小國部族的歸附。爾後整頓內政,國家開始富強。他善於納諫,重視用人的一技之長,改革政令制度,尤其是改革兵役制,使楚國逐漸成為一個軍事強國。後來,楚庄 王平定了國內的若敖氏叛亂,對外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從其所作所為及對霸業的認識水平來看,都應該算是首屈一指的。楚莊王的韜光養晦並非是在受到失敗與挫折時才被迫進行的,而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未來而主動進行的,這尤其需要耐心、修養、智謀和膽識。在中國歷史上,像楚莊王這樣做的人 還不算太多,但這足以給我們提供一個有益的啟示,即使在一帆風順的時候,也要注意使用各種方法增長自己的見識,砥礪自己的才能。

推薦閱讀:

國寶特工內容講述的是什麼?
六一兒童節,這個天真爛漫的節日,卻是起源於一場血腥的屠殺?
職場的人們----以前的輝煌只是一段歷史
歷史No.22要聽話[26P]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