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二):在疾病、家庭、教會中掙扎的傳道人

題記:在這個世界上,時間如同流水一般從不停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有些人忙著吃喝嫁娶,有些人感懷生死離別,有些人追求錦衣玉食。然而,還有那樣一批人並不以這些為念,而是選擇追隨上帝的呼召,為中國教會奉獻了自己。本系列將為您展現我國中西部十幾位傳道人的服侍歷程和現狀,其中一些人的經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恩,而另一些人的故事則令我們思之心痛。

曾姊妹從小就身患癲癇病,時常突然暈倒,醒來後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當聽到有人傳福音時,16歲的曾姊妹就祈求上帝醫治她的疾病。沒想到的是,她的身體真的好了很多,她也因此就信了主。不過,長時間被疾病折磨之後,她的身體已經受到嚴重摧殘;雖然得到了醫治,不過仍留有後遺症,走起路來會一拐一拐的。

因為從小身患疾病,曾姊妹一直覺得自己是父母的負擔。「我覺得從家裡受到許多傷害,對家並沒有什麼依戀的感覺。」如今年齡已近四十的她,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和睦,這一點在她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了出來。22歲的時候,曾姊妹在母親的要求下去讀了神學專科,儘管當時她並不願意,但是也只能無奈的接受母親的安排。

神學畢業之後,曾姊妹回到老家的教會服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如今她已被按立為副牧師的聖職;在曾姊妹所在的教會,副牧師是可以主持聖餐、洗禮的聖禮的。當地是一個異端和邪教泛濫的地方,曾姊妹說:「這個地方有很多人信耶穌,但是大多是『門徒會』的,比教會信徒還要多。」「門徒會」也稱「三贖基督」,相信耶穌之外的另一個人是救世主,由我國陝西省銅川市耀縣一個名叫季三保的農民,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創立。「門徒會」的名字是因為季三保將自己的信徒稱為「門徒」而來的。「門徒會」主要宣揚禱告可以治病、糧食可以吃不完等,因此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季三保的教導在陝西及其接壤的四川、湖北等省內一些沒錢治病、缺少食物的偏僻農村非常盛行。

曾姊妹所在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當地還有諸如「曠野派」、「現代科學派」、「蒙頭會」、「再洗禮派」等異端,對正統教會的影響非常嚴重,再加上原有的偶像崇拜,以至於曾姊妹給當地人講解基督教真理時需要特別細心,甚至詳細到要區分「奉耶穌的名禱告」與「奉主的名禱告」的不同。曾姊妹在給受洗班的學員講課時曾多次強調,禱告時一定要說「奉耶穌的名」,而不能簡單地說「奉主的名」,尤其是那些曾經拜過偶像的人,因為他們很可能在說「奉主的名」的時候,心裡想的不是耶穌,而是他們原來所拜的「假神」。而且,當地有些異端還要求信徒必須「奉耶和華的名」禱告,甚至還有人認為要「奉耶和華、耶穌和聖靈的名」,或者「奉耶和華、耶穌和聖靈的總名」禱告。

在教會服事一段時間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曾姊妹就需要面對婚姻的問題。然而,她的癲癇病並沒有完全得到醫治,給她帶來許多困擾。癲癇病不僅給她留下跛腳的後遺症,而且現在每兩個月還會犯一次病,突然暈倒人事不知,醒來時手腳發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站立。此前她曾談過一個男朋友,後來因為對方假意相信耶穌被看出而分手,這場戀愛讓曾姊妹記憶深刻,很多年都沒有再動過結婚的念頭,直到她三十五歲的時候。

後來,三十五歲的曾姊妹還是嫁給了一個非基督徒,而且是在外界的壓力下才選擇了結婚。曾姊妹說,年齡已經不小的她,一直以一個單身姊妹在教會服事,在牧會的過程中有著許多的不便之處,這促使她不得不考慮婚姻的問題。而另一個讓曾姊妹急於結婚,甚至選擇跟一個非基督徒結合的原因是,她不想總是聽父母的嘮叨,因此想通過婚姻告訴他們,她現在已經有人照顧了。

然而,事實上,丈夫給她的照顧並不是太多,包括在經濟上,因為丈夫在跟她結婚前有近10萬元的欠債。丈夫的老家在他們所在城市的郊區,離她所在的教會有2個小時的車程,因此他們一般是住在城區。有一段時間,曾姊妹帶著2歲多的女兒搬回了父母家,而丈夫則在外面租房子住。後來,曾姊妹發現在家裡居住有許多不便,而且還需要「看他們的臉色」,就毅然決定搬出來居住。

傳道人一般比較貧窮,曾姊妹在教會服事每個月只能領到600元的生活費,而丈夫也需要攢錢還債,因此她就想搬到教會居住。她所在的教會建有一個6層的樓房,其中第一層的幾個房間作為門面房出租出去,第二層和第三層是教堂,其他三層用於教會服侍人員的居住,或者接待外地客人。曾姊妹原以為能夠申請到一間靠窗戶的房間,不過後來她被安排在一間僅有10平米暗房。儘管很小,曾姊妹仍計劃讓丈夫也搬進來居住,這樣可以省下一些錢。

教會這樣的安排讓曾姊妹感到灰心,不過更讓她難過的是教會同工之間的不和睦。在一個異端猖獗的地方,教會同工本應更加和睦同心才對,只是,在曾姊妹的眼中看到的並非如此。她說,「教會人心不齊,同工們各有各的打算,看重外在的東西,並不看重牧養的工作。」在她看來,有些人並沒有講道的恩賜,但是教會負責人卻把他們放在講台上,而不讓那些更有恩賜的人發揮作用。此外,他們所建的教堂能容納大約一千人同時聚會,但是實際上當地信徒只有二三百人,連第二層都坐不滿,第三層基本上沒有用過。

教會負責人對傳道人的不同對待讓曾姊妹感到心寒,而且傳道人工資偏低的情況也讓她感到無奈。事實上,她所在教會的負責人並非老一代牧者,而是比她大不了太多的一個學長。在曾姊妹看來,這位牧師年輕時,教會不願意給同工發工資,曾經吃過不少苦;因此,他現在站在負責人的位置,也希望後一輩的傳道人吃同樣的苦。

身體上的疾病、家庭中的壓力、教會裡的冷遇,不斷消磨著曾姊妹服事的心志,以至於她服事教會的熱心漸漸變得冷淡了。

在某個月的第一個主日,曾姊妹和另一位長老約好了下午一起去一個偏遠的聚會點主持聖餐。那個聚會點他們已經兩個月沒有去過,最近聽說那裡受到了異端的攪擾。上午,她們先在郊區一間教堂主持聚會,中午又一起去附近一家醫院探訪病人,下午那位長老突然說自己有事,交待曾姊妹一個人過去,然後自己就先走了;只是,後來曾姊妹也沒有去那個偏遠的聚會點,而是在附近逛了好幾家鞋店,最後花20元錢給女兒買了一雙鞋子。

其實,這並不是曾姊妹所希望的結果。在她內心深處,確實希望這裡的信徒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然而,現實中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軟弱,又讓她感到非常無奈。不過,當談到對未來的計劃時,她的眼睛仍會閃現出奇異的色彩:「我希望現在先牧養好這裡的教會。未來,渴望能夠帶著丈夫和女兒去宣教。」

(註:本文旨在描述一些現象,以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因可能影響到傳道人之後的服侍,文中並未提及具體地點,所用的人名也是化名。)

相關閱讀: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一):神學本科畢業近10年仍無穩定服侍的教會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二):「偏居一隅」的副牧師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三):「委曲求全」的副牧師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四):「前路未明」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五):「再婚」傳道人的曲折服侍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六):夫妻雙雙讀神學為了服侍兩地分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七):子女不願做傳道人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八):葉傳道服事之路上的兩個「異夢」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九):為農村教會再復興嘗試新方法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靠非基督徒「養活」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一):讓主日學老師緊張的孩子與他的傳道人父母

題記:在這個世界上,時間如同流水一般從不停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有些人忙著吃喝嫁娶,有些人感懷生死離別,有些人追求錦衣玉食。然而,還有那樣一批人並不以這些為念,而是選擇追隨上帝的呼召,為中國教會奉獻了自己。本系列將為您展現我國中西部十幾位傳道人的服侍歷程和現狀,其中一些人的經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恩,而另一些人的故事則令我們思之心痛。

曾姊妹從小就身患癲癇病,時常突然暈倒,醒來後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當聽到有人傳福音時,16歲的曾姊妹就祈求上帝醫治她的疾病。沒想到的是,她的身體真的好了很多,她也因此就信了主。不過,長時間被疾病折磨之後,她的身體已經受到嚴重摧殘;雖然得到了醫治,不過仍留有後遺症,走起路來會一拐一拐的。

因為從小身患疾病,曾姊妹一直覺得自己是父母的負擔。「我覺得從家裡受到許多傷害,對家並沒有什麼依戀的感覺。」如今年齡已近四十的她,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和睦,這一點在她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了出來。22歲的時候,曾姊妹在母親的要求下去讀了神學專科,儘管當時她並不願意,但是也只能無奈的接受母親的安排。

神學畢業之後,曾姊妹回到老家的教會服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如今她已被按立為副牧師的聖職;在曾姊妹所在的教會,副牧師是可以主持聖餐、洗禮的聖禮的。當地是一個異端和邪教泛濫的地方,曾姊妹說:「這個地方有很多人信耶穌,但是大多是『門徒會』的,比教會信徒還要多。」「門徒會」也稱「三贖基督」,相信耶穌之外的另一個人是救世主,由我國陝西省銅川市耀縣一個名叫季三保的農民,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創立。「門徒會」的名字是因為季三保將自己的信徒稱為「門徒」而來的。「門徒會」主要宣揚禱告可以治病、糧食可以吃不完等,因此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季三保的教導在陝西及其接壤的四川、湖北等省內一些沒錢治病、缺少食物的偏僻農村非常盛行。

曾姊妹所在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當地還有諸如「曠野派」、「現代科學派」、「蒙頭會」、「再洗禮派」等異端,對正統教會的影響非常嚴重,再加上原有的偶像崇拜,以至於曾姊妹給當地人講解基督教真理時需要特別細心,甚至詳細到要區分「奉耶穌的名禱告」與「奉主的名禱告」的不同。曾姊妹在給受洗班的學員講課時曾多次強調,禱告時一定要說「奉耶穌的名」,而不能簡單地說「奉主的名」,尤其是那些曾經拜過偶像的人,因為他們很可能在說「奉主的名」的時候,心裡想的不是耶穌,而是他們原來所拜的「假神」。而且,當地有些異端還要求信徒必須「奉耶和華的名」禱告,甚至還有人認為要「奉耶和華、耶穌和聖靈的名」,或者「奉耶和華、耶穌和聖靈的總名」禱告。

在教會服事一段時間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曾姊妹就需要面對婚姻的問題。然而,她的癲癇病並沒有完全得到醫治,給她帶來許多困擾。癲癇病不僅給她留下跛腳的後遺症,而且現在每兩個月還會犯一次病,突然暈倒人事不知,醒來時手腳發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站立。此前她曾談過一個男朋友,後來因為對方假意相信耶穌被看出而分手,這場戀愛讓曾姊妹記憶深刻,很多年都沒有再動過結婚的念頭,直到她三十五歲的時候。

後來,三十五歲的曾姊妹還是嫁給了一個非基督徒,而且是在外界的壓力下才選擇了結婚。曾姊妹說,年齡已經不小的她,一直以一個單身姊妹在教會服事,在牧會的過程中有著許多的不便之處,這促使她不得不考慮婚姻的問題。而另一個讓曾姊妹急於結婚,甚至選擇跟一個非基督徒結合的原因是,她不想總是聽父母的嘮叨,因此想通過婚姻告訴他們,她現在已經有人照顧了。

然而,事實上,丈夫給她的照顧並不是太多,包括在經濟上,因為丈夫在跟她結婚前有近10萬元的欠債。丈夫的老家在他們所在城市的郊區,離她所在的教會有2個小時的車程,因此他們一般是住在城區。有一段時間,曾姊妹帶著2歲多的女兒搬回了父母家,而丈夫則在外面租房子住。後來,曾姊妹發現在家裡居住有許多不便,而且還需要「看他們的臉色」,就毅然決定搬出來居住。

傳道人一般比較貧窮,曾姊妹在教會服事每個月只能領到600元的生活費,而丈夫也需要攢錢還債,因此她就想搬到教會居住。她所在的教會建有一個6層的樓房,其中第一層的幾個房間作為門面房出租出去,第二層和第三層是教堂,其他三層用於教會服侍人員的居住,或者接待外地客人。曾姊妹原以為能夠申請到一間靠窗戶的房間,不過後來她被安排在一間僅有10平米暗房。儘管很小,曾姊妹仍計劃讓丈夫也搬進來居住,這樣可以省下一些錢。

教會這樣的安排讓曾姊妹感到灰心,不過更讓她難過的是教會同工之間的不和睦。在一個異端猖獗的地方,教會同工本應更加和睦同心才對,只是,在曾姊妹的眼中看到的並非如此。她說,「教會人心不齊,同工們各有各的打算,看重外在的東西,並不看重牧養的工作。」在她看來,有些人並沒有講道的恩賜,但是教會負責人卻把他們放在講台上,而不讓那些更有恩賜的人發揮作用。此外,他們所建的教堂能容納大約一千人同時聚會,但是實際上當地信徒只有二三百人,連第二層都坐不滿,第三層基本上沒有用過。

教會負責人對傳道人的不同對待讓曾姊妹感到心寒,而且傳道人工資偏低的情況也讓她感到無奈。事實上,她所在教會的負責人並非老一代牧者,而是比她大不了太多的一個學長。在曾姊妹看來,這位牧師年輕時,教會不願意給同工發工資,曾經吃過不少苦;因此,他現在站在負責人的位置,也希望後一輩的傳道人吃同樣的苦。

身體上的疾病、家庭中的壓力、教會裡的冷遇,不斷消磨著曾姊妹服事的心志,以至於她服事教會的熱心漸漸變得冷淡了。

在某個月的第一個主日,曾姊妹和另一位長老約好了下午一起去一個偏遠的聚會點主持聖餐。那個聚會點他們已經兩個月沒有去過,最近聽說那裡受到了異端的攪擾。上午,她們先在郊區一間教堂主持聚會,中午又一起去附近一家醫院探訪病人,下午那位長老突然說自己有事,交待曾姊妹一個人過去,然後自己就先走了;只是,後來曾姊妹也沒有去那個偏遠的聚會點,而是在附近逛了好幾家鞋店,最後花20元錢給女兒買了一雙鞋子。

其實,這並不是曾姊妹所希望的結果。在她內心深處,確實希望這裡的信徒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然而,現實中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軟弱,又讓她感到非常無奈。不過,當談到對未來的計劃時,她的眼睛仍會閃現出奇異的色彩:「我希望現在先牧養好這裡的教會。未來,渴望能夠帶著丈夫和女兒去宣教。」

(註:本文旨在描述一些現象,以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因可能影響到傳道人之後的服侍,文中並未提及具體地點,所用的人名也是化名。)

相關閱讀: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一):神學本科畢業近10年仍無穩定服侍的教會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二):「偏居一隅」的副牧師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三):「委曲求全」的副牧師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四):「前路未明」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五):「再婚」傳道人的曲折服侍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六):夫妻雙雙讀神學為了服侍兩地分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七):子女不願做傳道人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八):葉傳道服事之路上的兩個「異夢」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九):為農村教會再復興嘗試新方法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靠非基督徒「養活」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一):讓主日學老師緊張的孩子與他的傳道人父母

題記:在這個世界上,時間如同流水一般從不停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有些人忙著吃喝嫁娶,有些人感懷生死離別,有些人追求錦衣玉食。然而,還有那樣一批人並不以這些為念,而是選擇追隨上帝的呼召,為中國教會奉獻了自己。本系列將為您展現我國中西部十幾位傳道人的服侍歷程和現狀,其中一些人的經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恩,而另一些人的故事則令我們思之心痛。

曾姊妹從小就身患癲癇病,時常突然暈倒,醒來後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當聽到有人傳福音時,16歲的曾姊妹就祈求上帝醫治她的疾病。沒想到的是,她的身體真的好了很多,她也因此就信了主。不過,長時間被疾病折磨之後,她的身體已經受到嚴重摧殘;雖然得到了醫治,不過仍留有後遺症,走起路來會一拐一拐的。

因為從小身患疾病,曾姊妹一直覺得自己是父母的負擔。「我覺得從家裡受到許多傷害,對家並沒有什麼依戀的感覺。」如今年齡已近四十的她,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和睦,這一點在她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了出來。22歲的時候,曾姊妹在母親的要求下去讀了神學專科,儘管當時她並不願意,但是也只能無奈的接受母親的安排。

神學畢業之後,曾姊妹回到老家的教會服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如今她已被按立為副牧師的聖職;在曾姊妹所在的教會,副牧師是可以主持聖餐、洗禮的聖禮的。當地是一個異端和邪教泛濫的地方,曾姊妹說:「這個地方有很多人信耶穌,但是大多是『門徒會』的,比教會信徒還要多。」「門徒會」也稱「三贖基督」,相信耶穌之外的另一個人是救世主,由我國陝西省銅川市耀縣一個名叫季三保的農民,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創立。「門徒會」的名字是因為季三保將自己的信徒稱為「門徒」而來的。「門徒會」主要宣揚禱告可以治病、糧食可以吃不完等,因此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季三保的教導在陝西及其接壤的四川、湖北等省內一些沒錢治病、缺少食物的偏僻農村非常盛行。

曾姊妹所在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當地還有諸如「曠野派」、「現代科學派」、「蒙頭會」、「再洗禮派」等異端,對正統教會的影響非常嚴重,再加上原有的偶像崇拜,以至於曾姊妹給當地人講解基督教真理時需要特別細心,甚至詳細到要區分「奉耶穌的名禱告」與「奉主的名禱告」的不同。曾姊妹在給受洗班的學員講課時曾多次強調,禱告時一定要說「奉耶穌的名」,而不能簡單地說「奉主的名」,尤其是那些曾經拜過偶像的人,因為他們很可能在說「奉主的名」的時候,心裡想的不是耶穌,而是他們原來所拜的「假神」。而且,當地有些異端還要求信徒必須「奉耶和華的名」禱告,甚至還有人認為要「奉耶和華、耶穌和聖靈的名」,或者「奉耶和華、耶穌和聖靈的總名」禱告。

在教會服事一段時間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曾姊妹就需要面對婚姻的問題。然而,她的癲癇病並沒有完全得到醫治,給她帶來許多困擾。癲癇病不僅給她留下跛腳的後遺症,而且現在每兩個月還會犯一次病,突然暈倒人事不知,醒來時手腳發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站立。此前她曾談過一個男朋友,後來因為對方假意相信耶穌被看出而分手,這場戀愛讓曾姊妹記憶深刻,很多年都沒有再動過結婚的念頭,直到她三十五歲的時候。

後來,三十五歲的曾姊妹還是嫁給了一個非基督徒,而且是在外界的壓力下才選擇了結婚。曾姊妹說,年齡已經不小的她,一直以一個單身姊妹在教會服事,在牧會的過程中有著許多的不便之處,這促使她不得不考慮婚姻的問題。而另一個讓曾姊妹急於結婚,甚至選擇跟一個非基督徒結合的原因是,她不想總是聽父母的嘮叨,因此想通過婚姻告訴他們,她現在已經有人照顧了。

然而,事實上,丈夫給她的照顧並不是太多,包括在經濟上,因為丈夫在跟她結婚前有近10萬元的欠債。丈夫的老家在他們所在城市的郊區,離她所在的教會有2個小時的車程,因此他們一般是住在城區。有一段時間,曾姊妹帶著2歲多的女兒搬回了父母家,而丈夫則在外面租房子住。後來,曾姊妹發現在家裡居住有許多不便,而且還需要「看他們的臉色」,就毅然決定搬出來居住。

傳道人一般比較貧窮,曾姊妹在教會服事每個月只能領到600元的生活費,而丈夫也需要攢錢還債,因此她就想搬到教會居住。她所在的教會建有一個6層的樓房,其中第一層的幾個房間作為門面房出租出去,第二層和第三層是教堂,其他三層用於教會服侍人員的居住,或者接待外地客人。曾姊妹原以為能夠申請到一間靠窗戶的房間,不過後來她被安排在一間僅有10平米暗房。儘管很小,曾姊妹仍計劃讓丈夫也搬進來居住,這樣可以省下一些錢。

教會這樣的安排讓曾姊妹感到灰心,不過更讓她難過的是教會同工之間的不和睦。在一個異端猖獗的地方,教會同工本應更加和睦同心才對,只是,在曾姊妹的眼中看到的並非如此。她說,「教會人心不齊,同工們各有各的打算,看重外在的東西,並不看重牧養的工作。」在她看來,有些人並沒有講道的恩賜,但是教會負責人卻把他們放在講台上,而不讓那些更有恩賜的人發揮作用。此外,他們所建的教堂能容納大約一千人同時聚會,但是實際上當地信徒只有二三百人,連第二層都坐不滿,第三層基本上沒有用過。

教會負責人對傳道人的不同對待讓曾姊妹感到心寒,而且傳道人工資偏低的情況也讓她感到無奈。事實上,她所在教會的負責人並非老一代牧者,而是比她大不了太多的一個學長。在曾姊妹看來,這位牧師年輕時,教會不願意給同工發工資,曾經吃過不少苦;因此,他現在站在負責人的位置,也希望後一輩的傳道人吃同樣的苦。

身體上的疾病、家庭中的壓力、教會裡的冷遇,不斷消磨著曾姊妹服事的心志,以至於她服事教會的熱心漸漸變得冷淡了。

在某個月的第一個主日,曾姊妹和另一位長老約好了下午一起去一個偏遠的聚會點主持聖餐。那個聚會點他們已經兩個月沒有去過,最近聽說那裡受到了異端的攪擾。上午,她們先在郊區一間教堂主持聚會,中午又一起去附近一家醫院探訪病人,下午那位長老突然說自己有事,交待曾姊妹一個人過去,然後自己就先走了;只是,後來曾姊妹也沒有去那個偏遠的聚會點,而是在附近逛了好幾家鞋店,最後花20元錢給女兒買了一雙鞋子。

其實,這並不是曾姊妹所希望的結果。在她內心深處,確實希望這裡的信徒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然而,現實中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軟弱,又讓她感到非常無奈。不過,當談到對未來的計劃時,她的眼睛仍會閃現出奇異的色彩:「我希望現在先牧養好這裡的教會。未來,渴望能夠帶著丈夫和女兒去宣教。」

(註:本文旨在描述一些現象,以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因可能影響到傳道人之後的服侍,文中並未提及具體地點,所用的人名也是化名。)

相關閱讀: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一):神學本科畢業近10年仍無穩定服侍的教會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二):「偏居一隅」的副牧師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三):「委曲求全」的副牧師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四):「前路未明」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五):「再婚」傳道人的曲折服侍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六):夫妻雙雙讀神學為了服侍兩地分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七):子女不願做傳道人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八):葉傳道服事之路上的兩個「異夢」中西部傳道人系列(九):為農村教會再復興嘗試新方法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靠非基督徒「養活」的傳道人中西部傳道人系列(十一):讓主日學老師緊張的孩子與他的傳道人父母


推薦閱讀:

五行生剋與疾病的關係
中國兒科醫生荒有多嚴重,2000孩子只有一個醫生
為什麼有人特別招蚊子?
權健鷹嘴激酶這種生物酶能治什麼樣的病嗎?

TAG:家庭 | 疾病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