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Anxiety——《浮躁》十首歌全評
06-04
在探討交流與分享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怎樣欣賞王菲《浮躁》?換而言之,《浮躁》究竟想表現什麼?《無常》是宿命論嗎?不,她的思想行走在山川原野,看到物換星移之後的晚霞,又迎來滄海桑田的曙光,種種自然風光令她十分感動,於是她要用語言文字和音樂兩面著手去捕捉自然宇宙的動態。於是她莫名的創作了一首中國風。《浮躁》是情緒化和自我批評嗎?還是嘲諷世人?都不是。她只是覺得平淡無聊,蹦蹦跳跳的太閑了,隨口哼唱幾句令人不知所云的詞句,簡單快樂。她又莫名的創造出一門語言叫做王菲語,這個自創語言也出現在《想像》和《哪兒》中。那麼日本版將該專輯的名稱翻譯為『Anxiety』妥當嗎?回答是:完全可以,非常切主題。但是不能用來做《浮躁》這首歌的翻譯,體會王菲快樂的心情很容易,但要給她命名卻常常詞不達意。回到主題,這張專輯的核心內容是《Anxiety》,這個詞語更適合一首歌:《不安》。從這裡開始,純音樂中那緊張、急促的節奏有了深深的、難以名狀的不安,王菲從自然和物外回到了自我內心。《浮躁》裡面真的沒有一首情歌嗎?不,《分裂》用玄學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女人的思念之情。王菲懷孕的故事背景下,思念的痛苦,... 顯示全文 在探討交流與分享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怎樣欣賞王菲《浮躁》?換而言之,《浮躁》究竟想表現什麼?《無常》是宿命論嗎?不,她的思想行走在山川原野,看到物換星移之後的晚霞,又迎來滄海桑田的曙光,種種自然風光令她十分感動,於是她要用語言文字和音樂兩面著手去捕捉自然宇宙的動態。於是她莫名的創作了一首中國風。《浮躁》是情緒化和自我批評嗎?還是嘲諷世人?都不是。她只是覺得平淡無聊,蹦蹦跳跳的太閑了,隨口哼唱幾句令人不知所云的詞句,簡單快樂。她又莫名的創造出一門語言叫做王菲語,這個自創語言也出現在《想像》和《哪兒》中。那麼日本版將該專輯的名稱翻譯為『Anxiety』妥當嗎?回答是:完全可以,非常切主題。但是不能用來做《浮躁》這首歌的翻譯,體會王菲快樂的心情很容易,但要給她命名卻常常詞不達意。回到主題,這張專輯的核心內容是《Anxiety》,這個詞語更適合一首歌:《不安》。從這裡開始,純音樂中那緊張、急促的節奏有了深深的、難以名狀的不安,王菲從自然和物外回到了自我內心。《浮躁》裡面真的沒有一首情歌嗎?不,《分裂》用玄學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女人的思念之情。王菲懷孕的故事背景下,思念的痛苦,婚姻的焦慮,很恰當的反映出當時的一些心境和不利的情形。《墮落》是批判貪圖享受的意思嗎?不,那是王菲的自我剖析,很多事情沒有那麼絕對的對與錯,有人覺得王菲傻,有人覺得王菲性情中人,說不準。就像《分裂》難免會讓聽懂了的人替王菲有一股擔憂和心疼的感覺。《末日》寫的是世界末日嗎?不,王菲用擬人的手法將『虛偽』、『理想』、『美麗』和『空虛』等性格描繪成社會上的一個個真正具體的人,他們的生活有的低沉,有的失意,特別具有代表性,他們集合成一幅生動的《清明上河圖》,流露人生的千姿百態,折射社會的不如意與絕望空虛的情感,王菲的描繪卻活潑有趣。綜上所述,《浮躁》確實是在講『Anxiety』,王菲的焦慮,人的焦慮,社會的焦慮。終於她來到了世界最後一片凈土:野三坡。淺唱輕音遊走于山野,寄情於湖光,獷然望綠林,尋求身心的自由,至此,她帶著都市人全部的焦慮才得以釋放,這張專輯終究還印證了開頭《無常》所說的『把希望留給失望』的另一層含義:大千世界,無常紛擾,唯有保留自己的靈魂,才有生命的希望。英倫搖滾為主,出色的跨國合作而來的Dream-Pop曲風,王菲自寫自唱,用音樂表達自己的理念,《浮躁》是她最滿意的作品毋庸置疑。而另一方面,我們敬重王菲,只因為她還保持著對生活、對人與社會的思考和悟性,這與其他情情愛愛的歌手是大不相同啊。 無常之美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馬克思1996年,王菲之所以憑藉唱片《浮躁》受到美國時代周刊的採訪,很大原因上是因為王菲在作品中體現的中國風,這是最能代表中國的音樂特色,國外人士注意並高度讚揚於此。之前的《夢中人》更為轟動,王菲,一個中國人成了瑞典影后,一個中國人成了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歌手,當時的美國人並沒有太在意,因為那不是中國本土文化,王菲只是將一些非主流的東西給王菲化、普及化而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浮躁》這張專輯在中國本土銷量並不高,似乎我們中國人都忘記了自己的文化,也忘記了怎樣傳承自己的文化。在政治上不能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藝術上也不懂得將本土文化與國際接軌,這就是我們的蒙昧和失誤。黃舒駿曾在歌曲《改變1995》中指出我們的文化現狀:「全台灣都在R&B。」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好的一面。想一想《浮躁》之前羅大佑的《蒲公英》,想一想《浮躁》之後周杰倫的《東風破》,可謂烈火烹油,花團錦簇。同樣玩獨立音樂、走中國風路線的人,他們可謂雅俗共賞,不像王菲事到如今才被一部分人慢慢的發覺:呵,原來《浮躁》是一張多麼神奇的作品啊!看一看現在一大幫跟風傑式曲風的人,也許他們太年輕,不知道羅大佑這個名字,可他們無不是中國風R&B風潮的擁躉。他們其實是嘗到甜頭的跟班。對於中國風音樂的功績,羅大佑是有口皆碑的奠基人,周杰倫是將之發揚光大的人,而王菲僅僅只是輸在了銷量。實際上,《浮躁》中一首《無常》所蘊涵的內容實在是多到連『廣大』都無法形容。因為王菲的境界是有形之外無形可摹。羅大佑的主題是溫馨雅緻的鄉愁,周杰倫情感脈絡是離愁,而王菲是蘇東坡式的『形骸之外,浮游天地』,具有更獨特的中國式哲學情懷。我說《無常》是王菲寫的最美的詞,也是最美麗最具人文情懷的中國詩體,列位看官若不信,可一睹鄙人朴筆真言,感受王菲何以博大精深。另外補充一句:《無常》是王菲寫的,別弄錯。王菲《無常》的段落是A1、A2、B、C1、C2、D。其中,A段的1部分屬於自然描寫,充分體現出王菲的美術天賦,2部分屬於哲學思辨,於『內』和『外』說完『動靜』的王菲,就說到了具有對立存在的事物。C段是長吁的「無常」二字。D段繼續向自然和哲學開刀,探討無常命理。同時,王菲的『我』是存在的,沒有A段的『我』就不會有C段一連串的疑問。笛卡爾曰之「我思故我在」,證明主體的我之存在與思之想兩者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我』是重要的觀察者,『想』是『我』的證明,挖掘更深刻的主題。可以看出王菲這個『我在想』的『我』的存在始終在引導著全篇,對於無常這一謎題的探索。D段『失望』和『希望』的結尾更是王菲製造懸念的絕佳線索,好一個精彩的《無常》!追溯日月的詩人王菲真讓人回味無窮。「夜風微涼,樹搖月晃,雲兒在飛,我在想。」 -「水流,花兒香,一片夜色放心上。」研究古文詩詞,最感性的方法就是從字裡行間觀摩詞人的感官世界。《無常》中,『微涼』是夜風拂過皮膚的溫覺,『搖晃』是月光下眼睛的動覺,『水流』在黑暗中看不到,只能是嘩啦啦的聽覺,北京兒話音的『花兒香』顯而易見是嗅覺,『我在想』又是詞人的心覺,證明了詞人與環境的主客層次,也在後文引出個人感想。這個『我』十分重要。沒有『我』,就只能局限在對於客觀環境的描寫,無法深入其內。有了『我』,夜風也就不只是皮膚的陣陣涼意,最終這悠然心曠的豪言『一片夜色放心上』,在與整個夜呼應融合之時,王菲的情感也得到升華,引出更豐富的客觀形態。最讓我佩服的就是,王菲善於在動態中抓住靜態:『樹搖月晃』是《無常》最神來的一筆。樹迎著夜風搖動不已,可天上的月亮怎麼也婀娜晃動了呢?事實上,月亮是不可能晃的,人也沒有晃動,只是獨倚樹下的王菲,她的心晃了。樹榦搖晃,一簇簇的樹葉也會受到震動的傳遞,在樹葉縫隙中的明月投影在地上,映入王菲眼中的圖景正是那星星碎碎的圓月,好似投石,激起圈圈漣漪呀!一個月下的王菲,斷不會抬頭作傲視群雄之態,可知她是低頭思索的。『雲兒飛』可能是平視的角度,因為沒有人會抬著頭想事情。《醒不來》說夜裡看不見王菲的悲,《末日》的她又早都拋下信仰了,如何用人之外的事物支撐起抬頭的動作?這麼說來『月晃』是王菲低頭時的景象,——原來王菲看到的是物理學中『小孔成像』這一景觀。即便是錯覺,王菲這一句仍然給人以美的感受。『樹搖月晃』真令我拍案叫絕!樹搖,心晃,所以一輪明月也跟著感覺晃動起舞。如此夜色,王菲也觀察到了雲朵的飛移,「雲兒在飛我在想,」那一刻她在想什麼。如果心是靜的,為何誤以為是月亮搖晃?如果說王菲心浮躁,如何能感覺到雲兒的飄動?能覺察到雲在漂移的人,需要一顆寧靜的心。你看現在的都市人,甚至不知道白天也能看到月亮,是不是一種自然觀察力的缺乏?沒有觀察哪裡能捕捉自然之美,怎麼能從自然內化到心靈去創造美感呢。到底誰動了?『動』與『靜』也是歷來佛門津津樂道的公案。一日,印宗法師講經,忽然風吹幡動。見狀,一僧說這是風動,另一僧說這是幡動,一場辯論大賽精彩開播。這時,我們的六祖惠能現身說法:「不是風動,亦非幡動,只是心動!」眾所周知,佛教是印度的宗教,傳到我國的時候,因為結合了我們諸子百家的精髓而附帶有哲學辯證的內涵,於是我們稱之為『禪』。有些人信佛,但只是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平安;而有的人不出家,一杯茶淡品天下,這就是『佛』與『禪』的區別。禪宗後來隨著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又結合了日本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禪道』。『佛』這一文化流傳千古,可見文化不但需要傳播,還需要合理的傳承。這些需要結合本土的地方特色。朋友們,同胞們,現在大家知道我為什麼要推廣《浮躁》了吧?時至今日,王菲在紀念孔子的電影中獻唱主題曲,美名曰《幽蘭操》,同樣是中國風的佳作,希望各位不要錯過。中國風是我們不可拋卻的所在,現在還有周杰倫在唱《蘭亭集序》,那我們就將和周杰倫一起傳承屬於自己的文化。樹搖月晃,王菲一動一靜的心態變化,終於提到正題『無常』了。「喜中帶憂,暗中有光,怎麼度,怎麼量。」「田野山岡,美麗之下的凄涼。」喜悅和憂傷只是相對的定義嗎?黑暗和光明也是相對而已嗎?顯然不是。我說,黑就是黑,光就是光,不是因為彼此的對立。然而你打開燈,你見到光明;而把燈關上,連背影都不復存在,那麼,什麼叫做黑暗?愛上一個人,他在,你便歡喜,他不在,你便憂傷,其實你是你,他是他,誰也沒有和誰有影響。既然如此,黑與光,喜與憂,到底還是對立而得其意。王菲的疑問是怎麼去度量這一個個自然和非自然的屬性。沒有一定,怎麼去定義?『田野山崗』交代了王菲所處的地點,一個女孩子家,荒郊野嶺本身已經很讓人擔心她的安全(萬一碰到壞人怎麼辦),水流樹搖的山坡又黑又涼,假如再來一聲老鴰叫,那更讓人悚然。聽者隱約的不安,自然環境的變動,可王菲還渾然忘我,想著一個哲學命題:『無常』,乾淨清涼的吉他聲中,王菲的填詞後現代精神十足,詞人這兩種情感線條交織糾纏,黑暗中,河水之畔的王菲一句長吁有如口吐蘭花之微芳:「無~~~常~~~」,帶給人無窮的想像。「你看那山色湖光,你看那藍天白楊,看不到一絲渺茫。」「你再看海天碧浪,你再看晚霞曙光,禁不住匆匆茫茫。」C段,王菲講的是最能體現無常的現象:『變』,王菲的語言功底再次令人驚艷。『山色湖光』難逃滄海桑田的變遷,是光度的變化;『藍天白楊』經歷四季,必然枯萎暗淡,這是顏色的變化;『海天碧浪』簡直是一秒的聚焦鏡頭,這是關於水的形態的變化;『晚霞曙光』是晨昏朝暮,這是時間的變化。可是我們別忘了A段的『夜色』。開頭的A段格式自由,隨意發揮,王菲洋洋洒洒的『樹搖月晃』雖說是細緻,卻也透露出一個語言大家的壯闊風範,勾勒出夜的美,心的寧靜。可是怎麼到了C段就能看到山色湖光了呢?王菲那麼瘦,可不能蹲在河邊想了一晚上。而且她還說什麼『晚霞曙光』,那樣的話她一個人呆在野地里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很明顯C段的王菲屬於想像。安妮寶貝在小說《再見,時光》中有這麼一句:「看。這就是照相機。你摁快門。咔嚓。於是時間願意為你凝固在這一段膠捲上。」寫的多感性。她抓住了時間的某一點,其實還是改變不了動態的時間。時間是一維世界的概念,只有去,沒有回。所以有人說,交給時間吧,時間能夠痊癒一切。看錶象,不一定看到變化的本質。王菲在帶給人以迷茫的同時仍然沒有遺失一絲一毫的美感。她用了以『你看』為開頭的排列句式來組合山、湖、天、樹、海、浪、霞、曙等一系列自然景觀,而此時此刻,『看』只是一種聯想,王菲還身處月下老樹聽著水流風吹。——還是用英語來說最貼切,『你看』可以翻譯為『concern as』、『contemplate』或是『think of』。你看,可你在夜晚,無法真正看到,必須用心領悟。「把希望留給失望。」「啦~啦~啦~啦~~~」「希望,它常帶來失望。」歌劇《圖蘭朵》中,美麗睿智的圖蘭朵對前來解謎的國王,如此唱著自己的第一個謎題。王菲卻是用來收束全篇的金句,我們不禁萬般揣測:什麼叫做『把希望留給失望』,這是謎題還是答案?王菲正是那個無人解答的圖蘭朵啊。有人說,不要希望,因為希望每次都讓人失望。也有人說,不要失望,記得留下一點希望。兩個觀點鄙人都贊同,畢竟,怎麼活下去,怎麼去創造生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P.S. 《無常》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最美的古典題材作品,對比於同類題材,《無常》沒有言情,沒有辭藻堆疊,沒有故作悲天憫人之態,不是男女的局限,也不是思念故鄉之類的情感,——中國風音樂中『憂國憂民』的作品也算很罕見了吧,似乎都是一些情仇愛恨的詩經體——我感覺得到王菲做音樂的誠意,沒有什麼去迎合普通大眾的東西在裡面,更多的是屬於王菲自己絕無僅有的哲理境界。王菲和蘇東坡有一拼。王菲類似的中國風歌曲還有《誓言》、《浮躁》、《動心》、《陽寶》,還有偏向於中國民謠的《當時的月亮》。如論詞作,《流星》可算作詩體,上下行文工整的《掃興》可算作古體格式的填詞。P.S. 說來王菲倒是一個很有男子氣概的女人,但我可不是說她男性化。《無常》充滿了浩然大氣,比之《天空》那種彌蓋蒼穹之廣的憂傷,王菲的歌曲爆發一股強大的力量,《無常》剛勁偉岸,寬宏高亢,完全超越了一個女子的柔和細膩!鄙人覺得《無常》其實給男人唱也很棒,尤其適合給屠洪綱、陳奕迅、帕瓦羅蒂這樣音色粗獷的男歌手去演繹。另外,鄙人平時愛好唱王菲,但諸位有所不知,筆者最拿手的菲歌正是這一首《無常》。記住,不是什麼兒女情長什麼的,唱歌要大氣!特別是用屠洪綱的唱法唱《無常》,絕對帶來意外的驚喜。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無常》一樣的… …竇唯《窗外》——逃離鋼筋森林,重獲自由,回歸田園之心盧巧音《霎!》——撲朔迷離的電音舞曲,混亂人的視覺陳奕迅《夕陽無限好》——流行歌曲聽取人世滄桑 浮躁之境 離時代遠遠沒人間煙火,王菲毫無代價唱最快樂的歌。——她的快樂時代,我的王菲時代。情歌?勵志?什麼都不是。輕鬆?空虛?什麼都可以是。幸福?太平?王菲還有別的想法。批判?自嘲?王菲有沒有那意思。《浮躁》MV中,迎面而來一排敞開的柜子門,王菲走過去揮手一一合上。「一切都好,只缺煩惱。」沒有『願我可』,王菲真的達到這種狀態了。身為最紅最賺最能拿大獎的女歌手還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她自己寫的、揭穿社會醜陋一面的《出路》可以拿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各大頒獎典禮上表演。其中一個活動的主辦方沒答應這麼做,王菲當晚便沒有出席。通過這個小典故可以看出,王菲不但星運亨通,而且能夠自由地完成完全屬於王菲個人的作品。她會講的粵語不太多,只有在經常一起打麻將的劉嘉玲林青霞才聽得懂,可對於唱片老闆陳家瑛來說,王菲她不會跳舞都沒關係。王菲每一次出專輯都能賣錢,而且每一次脫變都給人新鮮的感覺,口碑與質量對齊。從成績上看,王菲工作順利,事業有成,從藝術上看,王菲干一行愛一行,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從個人生活上看,王菲和竇唯那會兒正談戀愛,有了美好的愛情,種種跡象表明王菲真的像歌曲所唱的那樣無憂無慮,《浮躁》,何樂不唱「一切都好」。題外話以及評論申明:相比之下,鄙人是在校大學生,既沒有受到戀愛的困擾,也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但有很多朋友,還有一個龐大的圖書館,——這可真是有生以來最自由、最快樂、最自主的時段啊,又什麼都不缺,我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同時一定不忘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努力追求人生價值,完善自身。富足是不為一角兩角的事憂心,自由是不受束縛,快樂是沒有憂愁,自主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我頗能體會那個時候王菲的情感心態,因此我有資格給《浮躁》點評。這種心境很少有人能夠擁有,所以愈發顯得珍貴。也許我沒談過戀愛是潛意識裡不想失去自由所造成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有了這句話作我堅實的精神後盾,在美女左右,我才追求孤獨的自由。寫於2010年。Part I:無憂「一切都好,只缺煩惱。」也許,《浮躁》應該改名叫做《自由》。叫做《無憂》、《安然》也好。《浮躁》全歌不到二十字,開頭的兩句話分別是對生活和對自己的看法,『九月天高』交代了此曲的時間是夏秋交際,相比最適合在酷暑難耐的天氣聽。該做的都做的,該有的都有了,所以王菲高枕無憂,太平無事太久才對生活有了『平淡無聊』的評價。價值完成之後,越來越無事可干,王菲居然對自己有了『心浮躁』的想法。這是自然而然的情感變化。『一切都好,只缺煩惱。』我們聽到的王菲應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活女子。前不久,筆者拿到一張王菲的非正版精選碟,3CD裝,30多塊,那上面將所選入的歌曲全部給予一個英文翻譯。比如『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是很靈活的『Your Joyful Therefore Me Joyful』,『夢中人』是最地道的『A Dreaming Lover』,還挺有水準的是吧?我要找的是『浮躁』,那上邊兒給的註解是『Anxiety』。焦慮、擔心、渴望、憂慮?這是普遍意義上『浮躁』在心境方面的詮釋。但那要表達的絕非王菲的感覺,王菲的意思很明確:沒有煩惱。『Anxiety』更適給專輯裡的另一首歌《不安》做名字。流連在唱片行的欄邊,摸索著精選CD的封面左思右想,痛定思痛,最終沒有掏錢買下這張碟。只因為嫌人家給的翻譯不妙。肯定沒用心聽《浮躁》。還有在豆瓣上看到一個熱心網友做的王菲歌曲名稱英漢對照,TA將王菲歷年所有專輯和歌曲的名稱都翻譯成英文了。筆者鼓掌之於。且看《浮躁》這一題目TA給的是『Impulsive』。好傢夥,急躁的、衝動的、易怒的?這個好歹還是直譯『浮躁』的性格表現。王菲平和大量,不然她怎麼去唱《波若波羅密》。《浮躁》的意義不過是說自己久享安平有點懶淡,就連絕望透底的《末日》都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描寫人心,王菲怎麼可能會急躁和衝動呢?作為一個外語系的同行,個人對其英語水平予以肯定,但要談《浮躁》的意義,我就不贊同了。有沒有更合適的詞語。按照我的說法,一個『Happy』或者『Free』就可以傳達王菲『浮躁』的意境了嗎?可別忘了王菲也唱自己『心浮躁』。那就從『懶』來入手,一個『Indolent』用來形容王菲的慵懶倒還中肯,但聽起來王菲是一隻毛茸茸的小熊維尼。從『輕鬆無事』來說,『At Ease』的概括不夠簡練,『Leisure』讓王菲有了一點採菊東籬下的感覺,悠閑是一種儒雅,可MV裡面的王菲東逛西逛上躥下跳,更何況她也並沒有喝醉再要竇唯把她攙著。忽然想起豆瓣網上有一個專門紀念王菲《浮躁》的小組,成員只有11個人,名字叫做『少』,頗為玩味。很少有人來這個小組,很少的人在這個小組。不過看到我們組的介紹是『少一點煩惱,少一點急躁』,這種心態在這個忙碌的都市裡顯得格外閑雲野鶴。的確,我們需要『少』一些什麼,我們也需要去感悟『少』的境界是什麼。因為我們在『多』的同時也少了一些什麼。多了一些慾望,就會少一些空閑,因為我們要努力滿足自己的慾望。多了一些朋友,我們就會少一些知己,因為我們不太容易做到顧此不失彼。劉墉給我們算經濟賬,他說一切的煩惱就是從你要買一輛車產生的。首先,得是名牌,你買的不是車,是名牌。第二,你買車,得有車庫,每個月要買汽油。第三,還有意外之災,尤其以油漆刮傷為恨。讀佛的林清玄說現代人煩惱多,自殺率高,很大原因是因為煩惱,而煩惱又是從慾望滋生。多了一個追求,結果是少了一個自由,多了一堆煩惱。有時候不妨給自己降下要求,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最求富裕的同時別財迷心竅就好,那樣你會自在一點。『少』是一種方式,『無』是一種境界。少慾望,無煩惱。不能完全沒有慾望,而是儘可能少,無的境界只能像反比例函數一樣無限大地接近0,你可以在生命的背景上投影一條美麗的弧線。不如將『浮躁』譯為『Nothing』,無事的無。不帶感情色彩,沒有是非對錯,既可以表示王菲的無事清閑,還可以表示王菲閑極無聊之感。和老外聊天會問你最近發生了什麼新鮮事,仔細想了想確實沒什麼奇趣見聞,於是老外會告訴你:「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們可以充分地理解什麼叫做外在的『無』,我們就能理解什麼叫做內在的『浮躁』。可是『Nothing』沒有顯示出王菲的『有』。有所以才有恃無恐。如果王菲一貧如洗,相信她也不會好過。記得她那會兒正和竇唯感情深切著呢。有、無、內、外、多、少,這些都被王菲一個『浮躁』給集中概括了,相對於英文,直接翻譯為『浮躁』的字面意思也未嘗不失為一種辦法,因為王菲自己就是拿這個名字作的題。日本版的《浮躁》封面上赫然印著『Anxiety』。但咱們仍然需要有更為貼切的翻譯。一個好的翻譯有助於我們對《浮躁》加深理解,筆者迫切需要有這方面愛好的朋友提供線索。王菲在《末日》找理想的下場說明煩惱由慾念產生,逆流而上的《墮落》說明煩惱由壓力所致,《分裂》似喜非喜的思念說明煩惱是因為不舍,《掃興》說明煩惱是因為自我不被理解。看來《浮躁》一整張專輯都是在討論煩惱,無常導致不安,分裂於是掃興,浮躁索性墮落,末日逃去野三坡,生命太沉重,王菲字字珠璣,只有《想像》和《浮躁》是毫無負擔的歌曲。《浮躁》是王菲 張亞東 竇唯三人組創作的獨立音樂作品,而且還是以『煩惱』為線索的概念專輯。煩惱也是佛門一個重要的概念,我們繼在《墮落》的那一部分加以討論分析。《浮躁》MV中,王菲搔抓自己的短髮,歇斯底里,難怪給人一種『anxiety』的感覺。很多人問la jam bo是什麼意思,那隻不過是王菲意識流的『閑言碎語』。沒什麼意思,如果有,那就是『我很好』。我們寢室的Lennon會唱《浮躁》。他忠厚老實,無欲無求,他的確能夠唱《浮躁》。Part II:快樂除了王菲,還有誰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自己「一切都好,只缺煩惱。」辛棄疾曾寫詩「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自嘲無病呻吟的創作動機。毛澤東說要想知道梨子是什麼味道必須得親口嘗一嘗,同理,我不是孕婦我就寫不出來生產的痛苦,好比產婦是樓主,我是跟帖,我可以同情之、安慰之,非要我寫出分娩之痛來我只會很假很乾巴,沒辦法像某作家那樣明明沒有什麼失戀的痛苦卻非要用華麗的文字描寫自己如何悲傷,動機和境界都不是那麼回事,最多也只能停留在文字的本身,融合不入精神。這就是無病呻吟的局限。上帝才開始歌唱,我們有什麼資格說悲傷。也有很多人都在說自己難過,雖說是實話,然而總不過是些戀愛問題罷了,非常無趣。王菲實話實說:「九月天高,平淡無聊。」呈現和情歌截然相反的情感:我在做自己喜歡的,我真沒什麼好操心好難過的。無事操心還真算得上是福。生在脂粉隊里的賈寶玉,很小的時候就獲得了一個『富貴散人』的稱號,可他也有煩惱,有個林妹妹,還有個寶姐姐,還有板著臉的老爸。難得六根清靜,怎麼能去寫『赤條條無牽掛』,終究被林妹妹一句話問得啞口無言。還有鄧麗君,她唱《千言萬語》很好聽,可她的故事給我的心得是『愛會產生煩惱』。「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我每天都在祈禱,快趕走愛的寂寞。」從『那天起,你對我說永遠地愛著我』這句話可以看出,她不是單純的因為寂寞而產生的幻想,她已經有了確切的對象了,只是千言萬語都會消散在風裡,誰知道會不會實現。這種焦慮打動了我們的心,也讓《千言萬語》得以在我們這一代人之中繼續傳唱。而王菲,媒體當時拍到她蹲在北京某衚衕的水溝為竇唯倒『痰盂』的情形,令所有人大跌眼鏡。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對於王菲來說,『愛情和事業就像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小菜一碟。也許鄧麗君和某某結婚的時候就可以問心無愧地唱《浮躁》吧。再看一看《浮躁》的封面,有人說王菲這叫『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浮躁一點就可以省掉許多煩惱吧。也有人說王菲用『浮躁』二字來警示世人,我看王菲是在告訴我們她的生活狀況。真沒別的意思。陳奕迅唱「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之後還有一句『願我可』,說明自己此時並不快樂,是在回憶自己消失的快樂時代。可王菲不晚不早,來得很巧,恰逢這個快樂時代。聊聊片語,引人遐想非非,《浮躁》及時地紀念自己此時的心境。「快樂是快樂的方法不止一種。」林夕也曾這麼寫過。『浮躁』有很多種狀態,可以是王菲的《浮躁》,毫無負擔的『無』,也可以是《蝸居》里的秘書長宋思明,富足安定的心境,是『多』。為了姐姐買房的事郭海藻左右為難,找到宋思明,難以啟齒借錢的事,撐不住泣不成聲。宋秘書面帶微笑地望著眼前的這個小姑娘,她為了區區幾千塊錢就陷入生活的危機,這個小天使就像一個小老百姓一樣窮苦無依。如他所言,錢不是目標,錢只是實現目標的一種工具。這話大有羽扇綸巾的氣概,可最後為什麼他還要去違規開發房產,這不就是為了賺錢么。宋思明這個角色存在這個矛盾,是不是要表達貪官的醜陋?宋秘書有很多令鄙人佩服的地方,比如言談舉止,為人處世,此人的生活狀況也令我羨慕不已。沒有達到宋秘書的條件,我唱《浮躁》可真是恬不知恥呀。鄙人就羨慕王菲和宋思明這兩個人。富足不欠缺、自由不迎合、快樂沒煩惱、自主不拘束。做別人就不夠『浮躁』的境界。當國王,但國王日理萬機,凡事得為大局著想。當陶淵明,可人家飢一頓飽一頓還要『不為五斗米折腰』。做人就做宋思明,做音樂就做王菲?我只想做自己,而且不為任何事焦慮,快活似神仙。難怪我如此喜愛《浮躁》,既不談戀愛,也不爭獎學金,只逛圖書館和路邊攤。《浮躁》MV的結尾赫然是歌曲內的八個大字:「一切都好,只缺煩惱。」而這個地鐵站的場景繼而引用到了專輯裡另一首歌《墮落》的MV中。-日本版《浮躁》給出的翻譯叫做『Anxiety』。封面和香港原版沒有區別。王菲捂住嘴巴,遮住耳朵,大意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聽』。『浮躁』,未嘗不是一種避免煩惱的方法。?Part III:伏筆1996年,王菲在《浮躁》里唱到:「一切都好,只缺煩惱。」表示不多不少。2000年,王菲在《寓言》里唱到:「一切很好,不缺煩惱。」表示多一個不多。帶有『迎』的暗示。《浮躁》和《寓言》都是王菲的巔峰。而從『只缺煩惱』到『不缺煩惱』,從一個原點抵達另一個原點,期間王菲都經歷過一個怎樣的心路長途。說到《浮躁》,應該和《寓言》比一比。《寓言》是一副清明上河圖,描畫了數以百計的人物與景物,而《浮躁》則是一塊宇宙空間,看起來宇宙是一團混沌,其實蘊含無限生機。王菲寥寥數語,驚醒天上人。《浮躁》的內容,恐怕比《寓言》要大出好幾個次方。《寓言》是愛情寶典,百花齊放,而《浮躁》是人性的詩篇,短小精悍。那些像王菲《浮躁》一樣的… …孫燕姿《完美的一天》——最輕鬆快樂的歌曲達明一派《愛煞》——用字最少的歌曲 想像之語 全世界都在學王菲話,王菲說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浮躁》專輯有個特點,出現了一門新的語言:王菲語。Part I:自娛自樂你猜不透《浮躁》封面的意味吧?快別跑遠了,其實就那樣兒。『王菲語』出現在專輯中《想像》和《哪兒》兩首歌的歌詞中,全篇聽上去咿咿呀呀,嗚嚕哇喇,不知所云。有一回我拿根據《想像》音譯的歌詞做個性簽名,結果有一哥們兒問我最近是不是在練習發聲。可我想的是,好傢夥,原來曾經一度盛極的所謂『火星文』是王菲先開河的。首先是讓人忘乎所以的『啦加啵』。(——見《浮躁》。歌詞本里給的是『la jum bo』,MV給的是『La Ja Bor』。)王菲還嫌不過癮,繼而在《想像》中完全使用了這門異想天開的『王菲語』。一直到98年的《感情生活》、《小聰明》,王菲在演唱會上將《臉》都加進了如此夢囈般的言語,我第一次聽還以為是日語。喜歡《浮躁》的朋友,一般都會敬佩王菲那種反商業的精神。誠然。反商業是一種有別於流俗的行為,但不是只要賣不出去就可以是反商業,因為那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太爛了。反商業,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做到能自娛自樂。也許有人會說,『自娛自樂』這個說法未免低級。可我不覺得怎樣。就像很少有人能理解周星馳的。自娛自樂是一種很微妙的態度。做大事之人,不怕人笑。不懂得自娛自樂,就只能去討好別人。不懂得自娛自樂,最終就會不甘寂寞。自娛自樂是一種做藝術的態度,大庭廣眾之下旁若無人,不去想輿論和規矩,虔心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勇敢做自己,藝術會給你帶來樂趣。自娛自樂是一種處置自我的方法。創作者得到靈魂的宣洩,找到能與現實達成和平的救贖。否則就帶有其他動機。有人問,《浮躁》總共只有二十個字,《想像》聽不懂在唱什麼,《野三坡》又只有音樂沒有唱的,這是怎麼回事呢。王菲回答:「沒什麼,就這樣兒唄。如果沒有合適的語言表達,我希望不要有文字的束縛。」她的意思是說自己懶,可我一臉崇拜:「王菲,你可是第一個這麼另類的歌手!」Part II:我樂意!《想像》曾經是我自認為最喜歡王菲的一首歌,主要看重它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王菲發明了一門語言來歌唱它,我們稱其為『王菲語』。我買到的《浮躁》專輯是磁帶版,《想像》這首歌只註明是王菲寫的,但沒有歌詞。也許CD版的會寫的有。《想像》從頭到尾都是王菲的『啊啦咿啰』,旋律聽得出來分為幾個部分,但每句話聽起來都不一樣,我不知道王菲是怎麼記住歌詞的,或許王菲之所以在98年唱遊大世界演唱會上唱了《浮躁》而沒唱《想像》是因為記不清那麼多『表音式』的歌詞吧!我們也可以說是《想像》是王菲自然發揮的結果,為了驗證自己有這門語言,再次演唱的時候就得完全按照原曲的讀音,每個字都要唱對。王菲肯定說自己記不得,但有誰在意是不是唱的和原曲沒有差錯。王菲還挺煞有介事的,將後現代進行到底。第二,王菲的『咿咿呀呀』之類的歌詞雜亂無章,但王菲絲毫沒有窘迫,完全是很放鬆的感覺。這是一個專業歌手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歌手手握話筒不可以緊張,不可以有預先的換氣聲音被觀眾聽見,不光要抓准Key,跟緊節奏,還要和舞台整個的氣氛融為一體,在嗓子和面部同時做出相應的『表情』。王菲還算敬業的,而且懂得表現個人獨特的一面。記得她還在某次大型節目唱了《洪湖水浪打浪》這樣的歌曲,面不改色心不跳,好像是在唱自己的一首歌似的。當一名出色的歌手就是要會進入狀態。第三,《想像》真有一種冥想的感覺。我買過王菲和一個西藏喇嘛合作錄音的磁帶,翻譯名叫《悲智雙運》,那盤磁帶只有第一首歌——其實也不是歌曲,是清淡的純音樂背景下王菲的個人說法——我覺得很好。其他歌為什麼不好,這都怪那個喇嘛,聲音太難聽了。不愧是唱《天空》的人,王菲的聲音讓我有一種想雙手合十的幻覺。差不多就是《胡思亂想》裡邊兒『明日穿上袈裟』的想法了。高考前一天的下午我聽的就是這首歌,那時還沒有Mp3,用VCD播的,一遍又一遍,我認為這是王菲歌曲裡面我最喜歡的歌曲,但我那時候還沒有回憶,不知道它所在的專輯叫做《浮躁》,更不知道《浮躁》會有多美麗,然後我聽了很多很多遍之後,當晚我就失眠了。考語文竟然失眠了,俺最愛的就是語文啊,對不起俺們張老師啊。入考場前我喝了一些富含咖啡因的飲料,考試過程得以正常發揮。我不太清楚《想像》有沒有歌詞,買到的那盤光碟附送給我的是「也許該加些想像,換一換腦中的思想」這樣的歌詞,網路上查詢也是這樣,但是我買的磁帶沒有提供這首歌的歌詞。Part III:她喜歡1996年,《浮躁》發行。宣傳海報上王菲精神爽朗的撫頭髮。看上去王菲心情倍兒好。王菲曾不止一次地說《浮躁》是自己最喜歡的專輯。看得出來她那時候不但心情好,生活平靜,而且她最真實的想法能夠在音樂中得到徹底的表達,這讓她十分滿意。在歌曲《出路》中,王菲對社會有一點關心,但看到社會不美好的一面之後就選擇冷處理,反正自己也不懂。她更多的是用社會現象對自己的靈魂進行提問,很厚道吧。寫《浮躁》,王菲真沒別的意思,也就是想表達自己最真實的心情狀態,不是諷刺現代人心性浮躁。更別說是自嘲什麼的。這種狀態很平衡,不然也不會明寫『一切都好』這種說法了。記得初中學《賈雨村亂判葫蘆案》那一篇課文,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書上的導讀評價該篇的作用是『反封建的章回體小說』。我基本認可。但有些人居然說《紅樓夢》是一本反封建小說,這讓我匪夷所思。首先,他們不顧林黛玉的人性美,不管王熙鳳的管理哲學,更沒有去關注大觀園的詩詞和園林,是一種狹隘的目光。第二,《紅樓夢》的確也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一些醜惡現象,但不能說作者曹雪芹就是要用賈寶玉推翻封建社會吧。請理解作者的想法。最後,那伙人是不是學政治學著魔了,動不動就反封建,動不動就說『美國在走下坡路』,更可惡的是他們動不動就用『愛國』來要挾自己的同胞,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正義人士。我說他們是在為某個集團服務的吧。毛爺爺回答說假如魯迅先生活到今天,一定抓他坐牢。我認為毛爺爺讀懂了魯迅,沒有妄加論斷。毛爺爺真不愧是中國第一領導人,摸透了所有人的心思。總之,《想像》的隨意哼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自己的音樂王國里自由自在遊戲的王菲,這讓人很放鬆,也很消暑。根據我手上掌握到的《想像》的歌詞,我們也可以看到王菲的處世態度。王菲已經沉寂好幾年,早在03年陳家瑛就說王菲不會唱了,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其實是不願意相信。林夕更早就預測到了王菲的做法,他在《胡思亂想》中讓王菲唱:「不想再說話。明日穿上袈裟。」過了兩三年,當年用《為非作歹》對王菲的愛情態度予以肯定的那個怪才黃偉文讓王菲在《一個人分飾兩角》里唱:「若沒要事我便不見人。外面世事我全不過問。」說的更准。王菲真是這麼做的。每次被記者抓拍,王菲連隱形眼鏡都沒戴,一個獅子座女人,怎能沒有隱形眼鏡就出現在大街小巷。她真的沒心思唱歌。不過好消息是今年的春晚有王菲出場。新歌《幽蘭操》打榜,紅透半邊了都。這就是王菲比較逃避現實的一面。然後是《夢遊》裡面的王菲說「清醒太多咀咒」,卻能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裡暢遊天地,完全是天馬行空的想法。直到《想像》,王菲唱「為什麼停下腳步,生活中每件事都是音符」,似乎是在生活中找到了適應的方法。擁擠的東區路,穿著破牛仔褲,一副閑淡的表情,略帶『積極健康的主流社會形象』,總的說還很有王菲的感覺,筆者暫且相信這是《想像》的歌詞。只要王菲喜歡,就按自己的來吧。那些像王菲《想像》一樣的......莫文蔚《愛麗絲永遠住在這裡》——行走都市的幻覺Depeche Mode《Shout》——叮叮咚咚的節奏 《分裂》之痛 王菲:「我不會到處跟人說我結婚啦,我結婚啦,你問我我也不會承認。」擁抱之前,你是你,我是我。擁抱的我們合二為一。都是擁抱的禍,我們好似被迫分裂。就像細胞分裂,撕扯得血肉模糊。初聽《浮躁》專輯,最喜歡的莫過於令人遐想連篇的《想像》,幾度失眠。難忘《掃興》的頹廢,《末日》的絕望。《分裂》是我一直會跳過不聽的曲目。當初沒有Mp3,我用單放機在老爸辦公室里錄音,單放機擱在音箱上,一首一首的錄進磁帶。《末日》是98演唱會版的。我喜歡搖滾的叛逆和激情。《分裂》沒有錄完。還沒到升華『看不到你就目空一切』,我就下一曲《不安》了。而今,覺得《分裂》聽起來很舒服,隨著王菲輕靈的唱腔,我也像一隻潔白的蝴蝶,逆風飛舞。夕爺說自己寫過最悲的歌。我覺得《分裂》已經夠悲了。因為連結局都看不到,只能苦等。一直苦等。是的。守著肚子里的生命,以為那就是自己的全部底牌。在沒聽懂《分裂》之前,鄙人曾總結王菲大碟《浮躁》的幾個特點:1,《浮躁》專輯是獨立音樂作品,王菲轉型為全能創作歌手,自己包攬填詞作曲工作。有本書上說《只愛陌生人》的王菲轉型為創作歌手,因為《精彩》這首歌是她寫的。很顯然該作者不了解《浮躁》之時的王菲以及之前寫《執迷不悔》的王靖雯。殊不知王菲很多歌都是自己寫的,而且還頗有想法,言之有物呢。鄙人看重《浮躁》兩個標誌:第一,王菲是創作歌手,第二,王菲是中國風。2,鼓手竇唯、吉他手張亞東、演唱者王菲,三人儼然成了一個組合。時值2009的夏天,騰訊網因張亞東發新專輯而談論『王菲 竇唯 張亞東』這個三人組,甚至公開製作了一個專頁供網友討論。《潛流》讓兩個久違了的聲音映入我們的耳朵:王菲。朴樹。很高興那網頁是以《浮躁》為焦點的,有人說張亞東流行化了,有人說竇唯江郎才盡了,我顧左顧右,站在了張亞東的一方。和討論的主題無關,我只是想強調張亞東的重要性。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王菲、竇唯、張亞東』這個組合什麼時候才能重修舊好?3,王菲自造了一種語言叫做『王菲語』,出現在兩首歌曲里:《想像》、《哪兒》,咿咿呀呀讓人聽不懂。『王菲語』還理直氣壯地出現在《感情生活》、《小聰明》、《阿修羅》、《煙》,以及演唱會版的《臉》中。4,該專輯中還有兩首Solo作品:《不安》、《野三坡》,顛覆了以往歌曲需要歌詞的模式。王菲以後再也沒有做過Solo了。只有彈古箏的竇唯還在前無古人地默默追尋著。也許竇唯想讓王菲把《浮躁》全部給Solo但王菲沒同意。其實想一想《浮躁》只有音樂沒有和聲是不是一樣很悅耳?於是兩人之後的合作幾乎就斷絕了。鄙人一己之見,諸位切莫當真。5,《浮躁》專輯和《Di Dar》《天空》一樣,收錄的歌曲除了《野三坡》之外名字都只有兩個字:無常、浮躁、想像、分裂、不安、哪兒、墮落、掃興、末日。一連三年都在唱兩個字的歌曲,王菲挺執著地在玩音樂。6,《浮躁》專輯有外國友人幫忙操刀。他們其實是一個地下音樂團,名叫 Cocteau Twins。《浮躁》有一個版本的封面專門附帖標明:「100%原創,Cocteau Twins參與制作《分裂》、《掃興》。」後來Cocteau Twins將這兩首歌回收處理,《分裂》叫做《Tranquil Eye》,《掃興》不知道叫什麼,私下裡唱,沒有收錄專輯。王菲之前就翻唱過Cocteau Twins的歌曲:1994年,兩首歌出現在《胡思亂想》專輯裡;發行《浮躁》的1996年,王菲受邀參與Cocteau Twins歌曲《Serpentskirt》的和聲,該曲收在EP中,現已絕版;1997年的專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里翻唱一首《懷念》,Cocteau Twins趕在解散之前給王菲寫了《娛樂場》,這首《娛樂場》成了專屬王菲的歌曲。7,《浮躁》專輯裡沒有一首抒情歌曲,絲毫不迎合商業。但現在鄙人發現,《分裂》其實是一首好另類的表達思念題材的情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王菲更不會。王菲坦然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很好,不缺煩惱,自然也不會隱瞞感情這其中一個方面。《浮躁》是有情歌部分的,只不過《分裂》不是那麼商業,而且還是玄學風格。Part I:性愛描寫「一面笑得天真無邪,一面看破一切。」毫無疑問這一句話是《分裂》這首歌最屌的。別以為《分裂》在寫王菲是雙重人格,其實『思念像細胞不斷分裂開去』就可以看出,林夕拿細胞分裂在表達離別的骨肉之痛。因為一個擁抱,兩人合二為一,若說分離,便是血肉模糊,骨肉糾纏,再難回復原體了。還有盧巧音的《綠化作用》中也寫到這種殘酷的依依不捨:「我是藍,你是黃,二合為綠,一瞬間,你變動,我變動,再難回復。」是呀,王菲和竇唯好歹還可以像連體嬰兒一樣做手術,而盧巧音壓根兒就扯不開,撇不斷,想都別想。思念真是慘不忍睹的事情啊,林夕於是明寫擁抱是一種禍害。「都是我,擁抱過你。一點一滴,留在手裡。」「都是你,擁抱過我。沒有空隙,讓我呼吸。」把擁擠當做溫馨,所以擁抱之緊密,密到沒有空隙,幾乎要失去呼吸。竇唯這麼個單眼皮、眼細細的北京男子,居然也能表達如此熾烈之愛。《家庭醫生》中有個欄目叫大夫信箱,專門回答讀者的問題。有個男性讀者問道:「我在性高潮的時候經常屏住呼吸,感覺像要死去。」他懷疑這樣真的會死,於是就剋制自己不去屏住呼吸,結果他和老婆再也沒有快感。大夫解釋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驗,自然而為之。性愛來時,確實愛到無法呼吸。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有人形容性快感是『欲仙欲死』。那一剎,天地合一,渾然忘我的境界。我們在目睹日環食這一奇觀的時候不也是同樣屏住呼吸在銘記那一瞬間嗎。《分裂》的擁抱其實是男歡女愛的動作概括,不明寫歡愛的場面,幾番遮掩之後才選擇這個詞語,我心知肚明。挺像那時候的王菲,在回答記者關於個人感情生活的時候絕對沒有說謊,但常常有言外之意。「都是那,擁抱的禍。一半熱,一半冷。」 「都是那,擁抱的禍。一半天,一半地。」類似的排比句式還有:一半男,一半女。一點你,一點我。一面紅,一面綠。這些都是很浪漫的說辭。就像最原始的陰陽調和的說法,用來形容男女之愛。林夕還給蕭亞軒寫過:「擁抱過後,我的雙手應該放在哪裡。」以及「吻別完成之後,我還能呼吸。」『擁抱』和『親吻』都是很實際的動作,不包含性愛的過程。為什麼王菲就有性愛的成分而蕭亞軒就沒有呢。因為王菲那陣子在和竇唯甜蜜著,而蕭亞軒身邊連個男人的影兒都沒有,何況王菲還是在思念,蕭亞軒是還沒在一起就要選擇離開。另外需要申明的是,鄙人不認為性愛就是低俗,希望諸位通過自然和人性來體驗藝術,謝謝。通過「思念的細胞不斷分裂開去」得知《分裂》是思念的題材,首先『分裂』將男女兩人的離別比作兩團分裂的細胞,是對思念的現狀描寫,說自己看破了一切,什麼都不屑。林夕給她的意思也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去看待自己的思念,不要有痛苦。接著是思念的原因,回憶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再次出現勸導自己的言辭,要自己堅強面對一切,但忍不住還是要撒野。思念,勸慰,思念,這樣反反覆復,終於說出了自己《誓言》時期的不安預感:「看不到你的時候面對自己也有一點膽怯。」「守著一個人的世界,留著兩個人的血。」看到上面這句歌詞,可以得出王菲當時已經懷孕的消息。靜靜地等待,靜靜地守候自己腹中的生命,在這份安靜的氛圍中感受著男方的血液在自己體內流動的溫暖,品味著思念的苦楚。四大戲劇之一的《西廂記》里也提到『父精母血』的結合,還有英國玄學派詩人多恩,他也在詩中調侃愛情的結合。一對還未正式交往的男女青年,被一隻跳蚤叮咬了。兩人的血液都被吸入那隻小跳蚤的口中,二人血液的混合,象徵了二人愛情另一方式的結合。女方登時羞愧難當,恨不得一指頭將跳蚤掐死,男方呵呵大笑:「親愛的,你把它打死了,就是打死了三條生命。你,我,還有我們的結合。」多恩的比喻十分獨特,而且巧妙地迴避了性愛所造成的道德壓力,給沉悶壓抑的英國文壇帶來了一絲新鮮感。Me it suck"d first, and now sucks thee, 它先叮我,現在又叮你,And in this flea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e; 我們的血液在它體內溶和;Confesse it, this cannot be said 你知道這是不能言說的A sinne, or shame, or losse of maidenhead, 罪惡、羞恥、貞操的丟失,Yet this enjoyes before it wooe, 它沒有向我們請求就得到享受,And pamper"d swells with one blood made of two, 飽餐了我們的血滴後大腹便便,And this, alas, is more than wee would doe. 這種享受我們無能企及。John Donne《The Flea》Part II:婚姻問題細胞分裂有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王菲兩種都有。無絲分裂是發生在王菲的體內,是靜悄悄的生理變化;有絲分裂是發生在王菲的心裡,因為對於王菲來說,分裂無異於是骨肉切割,疼痛難捨。懷著身孕的王菲,情緒是複雜的。兩人的愛情結晶讓她感到興奮和驚喜,而兩人的婚姻能否成功還遲遲未定。關於《分裂》中出現的性愛描寫,林夕幾番比喻將赤裸裸的性愛處理得十分微妙,只有讀懂了的人有過會心一笑。首先是『擁抱』釀成大禍:沒日沒夜的思念。一番熱烈之後是『愛到精疲力竭』,正好符合性愛的生理變化,即高潮之後的消退期,但一般消退期只出現在男性的一方身上,女性按說只會有多重高潮,林夕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成分在《分裂》裡面呢。再而『一個人的世界流著兩個人血』,表示男女的體液結合,也寫出了女方苦苦守候的感覺:能感覺到男方的血液在自己體內竄涌不息。最後就是『思念』。林夕的態度多少都透漏著悲觀和沉溺,與《浮躁》的涼爽自在完全不同。《當代歌壇》上說1996的那個夏天是屬於王菲和竇唯的夏天,可王菲並非全無煩惱,這一點,林夕作為王菲的知心好友,藍顏知己,恐怕林夕時常都聽見王菲的傾訴。即使不說,多少也可以揣摩。王菲遠在香港打拚,可她不但飛去美國讀學習班,還去北京看竇唯所在的黑豹樂隊他們的演出。北京不會有人發現,黑框眼鏡的王菲在台下雀躍的呼聲。但仍有記者拍到王菲在一個小衚衕裡衣冠不整地為竇唯倒痰盂。其實是尿壺。王菲怎肯和竇唯蝸居在一個破爛的小衚衕巷子,還為他倒尿壺。一個享譽海內外的一線天后,一個一貧如洗的搖滾青年。這個事情實在是太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了。我們只能說王菲太捨得付出了。面對輿論對於『王菲離婚』一事的糾纏,那英姐痛罵:「人家(王菲)早都結婚了,你們眼瞎了嗎?」而據傳在王菲之前竇唯和高原是戀人,王菲才是真正的橫刀奪愛。筆者不否認這件事,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竇唯對王菲的態度總是不正常,甚至說自己的婚姻『也許是一場陰謀吧』這樣的話。其實竇唯並不喜歡王菲。王菲為了自己的愛,就橫衝直闖。一方面,她努力付出,任何條件都在所不辭(誰叫她是後來人)。另一方面,她還是『奉子成婚』,用身孕作為最後的籌碼。她贏了婚姻,但還是不能贏到竇唯。離婚是遲早的事情。一雙眼睛看著你一臉親切,張開了雙眼卻看到一臉輕蔑。珍重,輕蔑。這是兩種感覺的分裂。靈魂隨你飛到另一個世界,身體卻像是斷了翅膀的蝴蝶。身在此,心在彼。這是一顆心的分裂。看著你我會變得目空一切,看不到你的時候,面對自己卻有一點點膽怯。看著對方,整個世界都是空荒。看不到對方,連自己也荒廢。這是唯我與唯他兩種中心的分裂。 豆瓣上給出王菲這首《分裂》的英文名字是『Break Up』,有『分手,分別』的意思配合歌曲的感情背景;另有『破碎、分解』等接近題目本身的『分裂』之意;該短語引申義『使焦慮、痛苦』更進一步為我們展現了王菲的內心感受。王菲的擔憂,在一個人的世界裡等候的時候愈發加重。「我討厭,每一次,長或短短的別離。」《天與地》里的王菲早就不習慣兩地分離的感覺。在《浮躁》的那個夏天,她告訴林夕,她懷孕的事情。林夕是勸服還是祝福,木已成舟,他不好說,我們不好說。但我們可以看到,林夕居然把這事兒給寫成歌了,當時的王菲也許還滿不在乎,但後來想一想窮追不捨的媒體隊伍,王菲是不是有些後悔要林夕來參與制作《浮躁》。後來,王菲告別『新房客』竇唯,告別了『彼岸花』謝霆鋒,找到了生命中的『將愛』,李亞鵬。王菲和李亞鵬的婚事也始終是秘密進行的。可是林夕對此全然不知。他面帶微笑地『譴責』王菲:「她怎麼沒告訴我。」嘿嘿,一向精明的夕爺也有被人瞞的時候,想必王菲真的對《分裂》有一點點的不樂意,因為婚前性行為在當時可是很不道德的,而且作為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受人熱議,王菲時時刻刻都感覺得到有人對她指指點點的不安,林夕這樣寫自己的感情私事,實在是太囧了。守候、等待、思念,俱是感情的煎熬。有那麼一個人,總是值得等的。那是一種幸福。作為一個女人,如果你手上的鑽戒都是你自己買的,你就不要給時間等待他。安妮寶貝評論《喜寶》的大意。她對男人說,我想要一個鑽戒。男人說,我給你錢,你自己挑。喜寶買的鑽戒是自己買的。他都不曾過問,那枚鑽戒的大小形狀。清醒,不代表能控制局面。王菲會唱《感情生活》,明知道是敵我懸殊,還是要相信美麗的傳說。她有的是錢,竇唯只是一個有志氣有才華的窮小子。房子、車子,都是王菲買的。買下了一切,最後竇唯還是會走。因為他不能違背自己的心,當初還想著可以天長日久,其實只能讓雙方都累。「一面笑得天真無邪,一面看破一切。」順序說反了吧。人陷入情感漩渦中,難免做錯事。錯了也心甘情願。除了不理智,王菲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自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所向披靡。這些大抵是女人的通病?如果真的為竇唯著想,就不是只買一套房子買一套車給他然後三天四天回不了家。如果真的為竇唯著想,就不要讓他有虧欠的感覺。萍水相逢,會有比他好的人。寫得出《無常》,看破萬物,卻還是捨不得一個竇唯,真叫我心裡難過。聽《迷魂記》的感覺也是這樣,只不過沒有《分裂》這麼的隱晦玄妙,初聽還以為是一種美妙的境界。那麼鄙人寫在《浮躁》之外的話就是,如果你得不到他的心,你想你可以感化他。可是感化只能讓他就範。要懂得鑒別自己在男人心目中的角色,懂得適時走開。不愛我的我不愛,這簡直是天理真言。那些像王菲《分裂》一樣的… …盧巧音《綠化作用》——你是藍,我是黃,二合為綠,萬劫不復。 《不安》之惶 Solo這條路很辛苦很寂寞,但是想一想其實我們不貧窮!Solo即獨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純音樂演奏,曾以小提琴為主要演奏樂器在歐洲風靡。一些菲迷聽王菲喜歡聽《遊戲的終點》,很大原因可以說是小提琴Solo的功勞,穿插在歌曲之中的純音樂就是Solo。「而世間風波,只管一變再變」,小提琴依依不捨的情感之外,結合歌詞背景傳達出言外的滄桑。《不安》則是Solo的一種最極端的形式,從頭徹尾都是純音樂,沒有歌詞或者演唱。王菲在『唱』《不安》的時候,Solo在歐美的影響力上至歌劇下至街頭DJ,只不過在中國確實沒有太大的市場,平常聽到的歌曲大都是Solo很少甚至沒有配樂的R&B,唱功平平的嗓音,簡單粗糙的節拍,加上一上口就煽情的句子,令人生厭。其實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的大街小巷始終充斥著那種粗陋的曲子,有的人喜歡歌頌大好形勢,有的人喜歡高叫愛情,很少聽得到做音樂的誠意。單純的使用鼓增強節奏,或者單純地希望通過高潮部分的演唱來創作是一種急功的態度。即便是天賦美音的歌唱家也不敢妄然,總還是需要一段樂曲來豐富情感的。我們並不喜歡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因為他們說話從來不懂得跌宕,不懂得張弛,一個勁的說說說,只會讓旁人避之不及。所以,好的音樂就像一個優秀的演說家,配樂相當於氣氛,Solo就相當於正襟危坐之中無傷大雅的玩笑,它讓你的演講更加傳神。很多人都忘記里根總統是怎麼交代自己所要肩負的職責,可是每個人都記得他在就職演說中出現的每一個笑料,憑藉出色的『Solo』調和現場氣氛,他的幽默深入人心。喜歡鄧麗君,王菲推出一張翻唱鄧式情歌的唱片來紀念之。《雪中蓮》就是鄧式其中一首。王菲勇於翻唱鄧麗君,不怕被指責為『淫詞艷曲』,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王菲沒有再像小時候一樣專挑熱門歌曲,而是選擇了一些滄海遺珠,甚至對原曲進行了較大的改編,使之重新潤色。王菲版的《雪中蓮》,Solo(樂器獨奏)的部分遠多於Chorus(配唱),做法很大膽。《明月幾時有·水調歌頭》的西洋弦樂也是很充裕的,讓人感覺到音樂人的浪漫與執著。Solo是大有講究的。出現在演唱之前的演奏叫做Intro,起著開門見山的作用。比如張亞東就是一個典型的Intro狂人,從略顯R&B風格的Intro《飄》到搖滾Intro《悶》,從滴滴答答開場的《只愛陌生人》到門鈴聲漸漸形成一條旋律線索的《新房客》,張亞東幾乎每一首作品都有Intro,這就是他的標誌。作專輯《浮躁》,王菲放心給張亞東寫歌,張亞東為《墮落》編曲,開場的吉他將《浮躁》的輕閑變成了歌詞中王菲所要表達沉醉、陶醉的感覺。而竇唯就不一樣,從《討好自己》到《無常》,每個開頭都很重視王菲的聲音。那麼這首《不安》同樣是張亞東幫忙編曲,王菲乾脆一語不發,自己寫了基本的調調完事,懶得尋找合適的辭彙去描摹,交由張亞東打點。看到《當代歌壇》上介紹,那時候張亞東是竇唯的妹妹的男友,我總結出來,他相當於王菲的老公的妹妹的老公,該管王菲叫大嫂。呵呵,其實我的意思是,張亞東那時候也就初出茅廬,王菲早在94年就有張亞東幫忙寫歌了,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看得出對他的信任和器重。我們有些人說《寓言》應該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張亞東編曲的《寒武紀》、《新房客》、《香奈兒》、《阿修羅》、《彼岸花》這五首因果關係連貫的敘事性歌曲,另一部分是潘協慶、Eric Kowk、C.Y.Kong、Adrian Chan的合集。筆者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但是他們還大膽地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建議:「這兩個部分分開成兩張碟發行。」筆者認為不妥,因為十二首歌都是相映成趣,分開的話如果能全部交給張亞東編曲那才叫完美。也許那個建議只是因為他們太贊張亞東的才華。揪根結底都是因為大家太喜歡張大才子的Solo,他讓王菲的天籟之音、林夕的生花妙筆結合起來,那豈止是歌,那也是很好聽的電影長片啊!很多人喜歡久石讓。很多人買星座音樂在聽。很多人聽電影原聲。很多人喜歡聽莫扎特貝多芬。可見我們對樂器本身的喜愛。林夕都這麼註解版本龍一:101個愛他的理由。上述音樂筆者都欣然接受,但鄙人也很喜歡聽《軒轅劍》和《仙劍奇俠傳》裡面的遊戲配樂。王菲還有一首歌叫《迷路》,C.Y.Kong集作曲編曲雙重任務於一身,充分發掘王菲陰暗頹廢的一面,王菲幾近哽咽的歌聲配合C.Y.Kong跌宕起伏的節拍和伴奏,讓人噩夢惶然,在回憶的森林裡找不到出口,一部美不勝收的女鬼題材的電影。Intro和Outro都是不同段落的Solo,一個是開頭,一個是結尾。張亞東的作品一般就是這樣的格式:Intro Chorus Outro。雖說格式固定,但是每一首歌都不一樣。擴大Solo的含量來烘托氣氛,是電子合成器(synth pop)的做法,諸如在鄙人心目中可與王菲、陳奕迅相提並論的 Depeche Mode 就是這麼寫歌的。還有Cure、Eraser、Coldplay他們。電子DJ就更家常便飯了。音樂的Solo化處理,使得張亞東的作品細水長流,足以歷經時間考驗。《彼岸花》可能是最好的證明。王菲陰鬱一點的Intro包括《阿修羅》、《迷路》,活潑一點的Intro包括《只愛陌生人》、《南海姑娘》,婉轉嫵媚的是《流年》,激昂而多情是《我願意》,都是相當出色的Solo。而這一次,她一口氣包辦了《浮躁》專輯裡的8首歌,而一首《不安》則將這種Solo精神發揮到底,真正的,音樂上的純粹。某某音樂人說,《王菲最精彩演唱會1994》之後,別的歌星開演唱會一定要像王菲那樣奇裝異服。那麼《浮躁》之後,玩Solo的人是不是愈發踴躍了起來呢。王菲沒有想過要影響誰,可是她確實影響了一大批同行以及時裝界、電影界等外圈世界。筆者最佩服的,還是王菲那種自由的精神和運氣。不必學會跳舞,不必顧全市場,隨心所欲照自己的想法來。1996年,這張大碟《浮躁》,以低調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同名歌曲《浮躁》交代了自己對一切都滿不在乎的輕鬆自在的心態,《墮落》則是多了一點壓力之後的放縱與豁達,《想像》和《哪兒》唱的是自己發明的語言,《分裂》是自娛自樂一個人不夠玩再去和外國人一起玩的結果,而《不安》則是對傳統音樂形式的衝擊。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王菲覺得好玩,沒別的意思。這難道還不是誠意嗎。《不安》有synth pop的痕迹,只有一小部分是真實的鼓聲,電子音樂帶著稍許的玄幻色彩,延續《想像》帶給我們的冥想感受,只不過不是那般超然快慰,而是隱藏在《分裂》之中不易覺察的焦慮。《分裂》是比喻男女兩人好比細胞分裂一樣難離難捨的思念之痛,《不安》不言不語,只有緊張的旋律,恰好隱晦地傳達王菲潛意識裡的苦惱煩躁。原來,王菲並非是真的「一切都好,只缺煩惱」。還在想像高興地遊走街市,在無常變幻中觀望山海朝暮,一想到分別,立刻淹沒了一瞬而過的快樂和自由。「我最初抓緊他的雙手從來不愛自由。」愛上一個人,不自由。凡事都會為之擔憂,心都沒在自己懷裡跳。但是只有愛才會讓人充實,愛過,所以感到活過。這份思念之痛給王菲閑極無聊的快樂時代撒了一把鹽,一時間歡樂悲哀,感情世界極其豐潤。《不安》的節奏恰好是王菲沒有明說的焦慮。不需要歌詞。怕無聊。怕沒有希望。怕太軟弱。怕再無相見。怕失控。怕時間消退。怕老。怕未來。你們隨便猜,玩音樂的王菲自不肯說。由《分裂》開始,王菲透露在歌曲中的情緒越來越不安。《不安》的原因,是《掃興》的他人作祟,也是《末日》的人類通病。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不安》一樣的...Depeche Mode《Big Muff》——驚慌失措的迷幻電子。Depeche Mode《Further Excerpts From My Secret Garden》——茫然無措的迷幻電子。Brad Paisley《Throttleneck》——扼喉窒息的死亡搖滾。Bj?rk《Pearl》——孕育的蚌。疼痛難忍的呼吸之歌。 《哪兒》之謎 最好沒有人明白我說什麼。 Part I:誤解王菲的歌很少有人能聽懂,她的話也很少有人懂。「相對,不發一言,似是你共我有了默契。」《冷戰》說明有時候沉默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冷戰反而會讓雙方好過。「do do do,da da da,這答案你會否滿意。」《Do Do Do Da Da Da》說明有時候胡言亂語可以應付自己並沒有責任要交代清楚的問題。「話過不想說話,不想再說話。」《胡思亂想》什麼都沒說明,只代表王菲恨不得穿上袈裟逃避這個嘈雜現實。「心和心之間有太多衡量,總是彼此猜測。」《變幻的世界在轉》說明一切的誤會都是因為人們的各行其是,少一點自私,溝通減少孤獨。「過分是你們太認真,亂說話怎可當真。」《一個人分飾兩角》是王菲又一次在言語表達上的吃虧,但黃偉文也讓王菲有了一點理直氣壯的底氣。不怪王菲,只怪你們太認真計較。她說她不是神,不是說『別崇拜』,更側重於『人無完人』。「又怎麼可以耐心解釋你知又不歪曲意思。」《我想》說明語言會造成誤會,哪怕是含苞待放的愛情也會浪費用心良苦的暗示。「想叫嚷,但沒有立場。想發問,但沒有下文。」《敷衍》說明文字除了表達慾望和要求,什麼作用都沒有。「我不忍心再欺哄,但願你聽得懂。」《人間》說明文字雖然容易帶來誤解,但是沒關係,不需要菲媽媽,做人的道理童童長大了自己學到。「最好沒有人明白我說什麼,只有你聽懂我唱什麼。」《臉》說明文字可以蒼白也可以美艷,也說明林夕的詞、王菲的曲兩者能夠天人合一。「我們大家,光明正大,來張開嘴巴。只有天才聽懂了我的話,你們以為我罵誰來呀。」《白痴》說明人都有話語權,話語產生誤解,天才的話語總是得到凡夫俗子的誤解,不如大家平起平坐,暢所欲言。Part II:語言《哪兒》和《想像》一樣,用的是依依呀呀的王菲語。與其說語言造成溝通障礙,不如說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太多自以為是。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文化是信息的背景,人心是信息意義化的工具。在信息對一個人產生意義的時候,誤解就伴隨著語言產生了。語言是無辜的。就像有人說錢很壞,但錢既不會說話也不會動作,若不是自己定力太差,怎麼會做出傻事。因為錢對某某人來說,並不是鈔票,而是達到某種狀態的工具。這就是每個人心裡不同的意義。有人說漢語是最優美的語言,那是因為漢語充滿了歧義。歧義造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化衝突,所謂『嬉笑怒罵皆文章』,有些話聽起來一語雙關,有些話聽起來別有他意,這些歧義會造成信息獲得的障礙,但是不妨礙有心人去捕捉其中的含義。王菲放棄了《無常》一詞中體現的古典美,反正沒人懂,不如自己編造一門語言,別人猜都不會猜,學也不用學。沒有別的想法,只想放縱一下。也許《墮落》是《浮躁》最好的解釋吧。王菲只不過是想玩一下新鮮的東西。《無常》不是悲天憫人、感慨萬物變幻太快。《浮躁》不是諷刺現代人的心態太浮躁。《墮落》不是自嘲自輕。《分裂》不是人格兩極化。《野三坡》並不荒涼,是天然避暑之境。真的沒別的想法,不要誤會,也不要給王菲扣帽子。她都不想解釋了。哪兒的話。她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Part III:障礙How can I let you know。如何讓你有知。I"m more than the dress and the voice。那並不只是聲色。——王菲《Eyes On Me》靈魂化作日語法語也同樣是靈魂。我叫你玉蝴蝶,無字暗語你也心中有知。——謝霆鋒《玉蝴蝶》一首最佳填詞歌曲《臉》多麼美艷銷魂,林夕讓我們的心中為漢語傲然挺立一株水仙。語言多麼蒼白,越南之旅的安妮寶貝準備寫一封信,但執筆三思,從何說起。於是沒有寫。如此,信是完整的,她也是完整的。語言於事無補,林夕仍然讓陳奕迅以一個孩子的口吻向天下父母呼喚『Shall We Talk?』,希望減少一點冷漠和忽視,多一點關愛和溫暖。「愛情中最大的障礙,不是語言而是愛。」S.H.E站在倫敦大橋上這麼總結自己的失戀和被騙。語言雖然被人心賦予個人的意義,但是障礙不一定總是壞事。電影《黃飛鴻》里,十三姨教黃飛鴻學說「I love You」,黃飛鴻鸚鵡學舌,有樣學樣,但他並不知道自己的第一句『我愛你』已經獻給了十三姨。十三姨聽到如此,一時痴在那裡去了:「可不可以再說一遍?」《Spanish Lesson》是麥當娜《La Isla Bonita》之後又一首與西班牙語相關的歌曲。一邊學西班牙語中表示愛與理解的辭彙,一邊用來和戀人談情。「Seyorita,She just want to fall in love。」明明就是她自己想要愛。看來,語言溝通的障礙有時候還是個笑談,讓人忍俊不禁。「或者,一切清清楚楚更好。」王菲唱到。仍然未成好事,期望自己是一個感嘆號,最後只能留下一個問號。她也要完整。完整就是沒有經過揣測。完完全全地屬於自己的意義。別人怎麼懂。我叫你玉蝴蝶。如何捕捉你的美。你哪裡是蝴蝶。找不到其他稱呼。語言障礙讓我們難逾雷池,距離產生美,越是得不到越是好。語言障礙就是這種朦朧的、無意義的美感。網路上給出《哪兒》的歌詞再用《天空》中『天空掛滿濕的淚』的手法,頗有西班牙抽象繪畫大師達利的風格,淚水和天空本來都是可見之物,而反駁怎麼能被騎在下面,畫怎麼可以有騎的動作。湯姆和彼得,兩個好事的小男孩,為什麼鬨笑阿瑟?是不是因為那句話是阿瑟說的?OK,Make Sense。恐怕最後好事的人就是我們這些聽眾。這些語言不是翻譯會是什麼,難道王菲也想用《哪兒》唱出對我們這些歌迷們的愛?這可使不得。她只是想脫離意義的束縛,讓自己無意義,不擔心誤解和理解。《浮躁》的底面和封面。注意王菲的肢體語言。捂住嘴巴,非禮勿言。遮住眼睛,非禮勿視。蓋住耳朵,非禮勿聽。心歇吧,尋找內心的安寧,沒有和這個世界爭辯的必要。甚至擁抱和交流。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哪兒》一樣的……竇唯《黃昏》——不知所云,毫無意義莫文蔚《幻聽》——胡說八道里有一句心裡話 《墮落》之樂 你一直在玩。你和自己玩。你跑去和別人玩。你跑去和另一個人玩。——王菲,你一直在玩。Part I 行樂聽著《無常》,觀望靜態的『樹搖月晃』,還能將『晚霞曙光』的萬物動態捕捉到心中,王菲是何等氣度,『一片夜色放心上』,既有東坡的自然哲理,更有易安那份『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曠達情懷,拍案叫絕的中國詩體搖滾。《浮躁》更是乾淨無瑕的清爽:「一切都好,只缺煩惱。」《想像》唱著王菲自造的語言,穿著舊牛仔褲遊走在大街小巷,好不悠閑。可是馬上來了《分裂》:「思念像細胞分裂開去。」甚至『看不到你的時候,面對自己也有一點膽怯』,讓王菲陷入深深地思念之痛。原來都是擁抱的禍。《不安》。緊張沉悶的氣氛。《哪兒》繼續用自己的語言模糊聽眾的想法,似乎是在用語言作壁壘阻擋外人的窺探。正像《墮落》所寫的那樣:「看不出難過,始終笑著沉默。」王菲自己都不曾覺察的煩惱,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眉梢。是的。這世界上總有一個讓你心煩意亂的事情。可謂正中自己寫的《無常》:「喜中帶憂,暗中有光。」悲喜和黑白,本是相對的概念,也可是循環和重複的過程。浮躁,不安,王菲想找一條出路。《墮落》是一個好辦法。《浮躁》MV的結束語打出歌詞「一切都好,只缺煩惱」。一行字稍後,《墮落》的MV繼續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地鐵通道開播。王菲告別自己的樂隊來到地鐵站,若無其事地翻看報攤兒上的周刊,旁若無人地手攔大理石柱轉圈,神情自若地坐進地鐵,和毫不相干的人擠在一個長椅,不知道哪裡是終點,隨便就下了站。這世界看來很快樂。看不出難過,始終笑著沉默。你不慌不忙,自然而坦蕩。脫下了偽裝,摘去了信仰。如果說《浮躁》是王菲無關現實世界的心靈,是最純粹的快樂,《墮落》就是王菲繼《出路》之後又一次對這個世界闡明態度的歌曲。只不過經過了這兩年的打拚,王菲似乎已經沒有了《出路》裡面主動性質地對愛情對命運的疑問和衡量,而是用一種容忍的情緒在和這個世界做偏於消極的自我升華。甚至,她沒說『唯一相信愛情渴望有個幸福家庭』,而是一句含糊不清的『來呀,繼續,我陪你』,一點目標都沒有,不知是自聊樂還是對戀人說,這個『你』大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意味。先是『你不慌不忙』,而後『我不慌不忙』,看起來有你和我的分別,也許真是和戀人在一起享受安寧的感覺。興許這叫做默契。但也有可能是自言自語。王菲寫自己『我不是你們想的那麼完美』,黃偉文寫王菲『我又不是神』,王菲總歸是要經歷一些常人的心境。人就是社會的人,一定會和社會發生聯繫。要學習語言。要吃飯睡覺。要擁抱。要聊天。甚至『思考』這個行為都是建立在社會文化背景之下、通過社會活動而產生的。王菲也要思考。既然知道『無常』,何必拘泥於形式。王菲『脫下了偽裝,摘去了信仰』,脫,摘,兩個動作因抽象而更顯瀟洒!『偽裝』還可以是衣服之類的裝飾,可信仰怎麼能摘掉呢。其實脫下去的是『笑著沉默』,因為『這世界看來很快樂』說明這個世界只是『看來』很快樂,這是別人的偽裝。『笑著沉默』則是王菲的偽裝,對宏觀的『無常』,她可以一片夜色放心上,而對於個人的『分裂』,靈魂都隨著戀人飛到另一個世界了,正好沒有足夠的心靈來面對自己,正視痛苦,這就是逃避和壓抑。王菲一脫一摘,可以看做是追求解脫。沒有相對而言,也不會是尋找絕對的正確公平。至少可以解脫煩惱。你不願多說話,只想放縱一下。沒什麼可怕,沒什麼放心不下。痛苦地享樂,猶豫著墮落。很多時候,煩惱都是源於內心的慾望。比如,你想如何如何,結果沒有如何如何,然後你鬱悶。或者說,煩惱是源於內心對外界的反應。比如,在一個吵鬧的環境下學習會讓你煩躁,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別人多吵,而是因為你在努力使自己不被噪音干擾,努力使自己克服煩躁情緒。結果更加煩躁。王菲很多想法都很接近心因論,而不是唯心或者大乘佛教,更不是朋克。也就是說,王菲比較傾向於關注個人心理活動歸結人的動機和狀態,也傾向於拋卻意義、語言或者信仰等文化產物,追求純粹的自我。左右不了誘惑,你才拒絕寂寞。你沒有錯,因為沒有誰作對過。心安理得,於是你墮落。慾望可以是內心的某種缺乏,因此顯現出對一定對象的需求。慾望也可以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這個時候慾望就叫做誘惑。王菲寫道:「左右不了誘惑,你才拒絕寂寞。」這是一句條件推理。大意是『因為不能忍住誘惑,所以才不願意再寂寞』,『拒絕寂寞』這一說法頗為含蓄,意思是『接受誘惑』,也道出了人們普遍不願做『情剩』——時下最流行的網路用語,表示一個人可憐沒人愛——的心聲。但是未免也有必要區分『寂寞』和『孤獨』兩個概念。有的人孤獨,但是不寂寞。可知那個人只是沒有夥伴在身邊罷了,他也許一輩子都無法體會到寂寞是什麼感覺。有的人不孤獨,但是寂寞。也就是說,他和一大幫沒有共同語言的人擁擠在一起,都是酒肉朋友,毫無心靈可言,這就叫寂寞。張楚唱到:「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王菲是寂寞的。而且很快樂。由此養成了懶散的性格,並且自給自足,能夠不低頭迎合商業,自娛自樂就好。是否寂寞讓她更快樂。然而她會因為誘惑而拒絕寂寞。《大染坊》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高。」假如推倒現有環境所獲得的利益大於期望,人會開始動壞心眼。這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象,時下踐行的公務員高工資政策就是這樣的原理。給公務員高額工資,他們會對賄賂失去敏感,覺得可有可無,由此大大降低貪污受賄現象。這個辦法王菲早在1996年想通了。於是她『心安理得』,於是她『墮落』。其實通過『心安理得』這個描述我們可以得知,王菲只是找到了一條讓自己心裡好過的方法,換了一下頭腦里的思想而已,於是整個世界變得不是那麼的風刀霜劍嚴相逼了。她管這種心靜自然涼的態度轉變叫做『墮落』,實在是誤導,未免誇張了。很多人都會將《墮落》翻譯為『Degenerate』,那個意思是下流、道德淪喪、智力減退,而且還是動詞,表示這個動作的主人要干『好事兒』。尤其是詞根『generate』,和『地位』、『身份』相關,想想看『垮掉的一代』就叫做『beat generation』,那麼『degenerate』是不是很難聽。就像將《浮躁》說成是『Anxiety』,焦慮,不安,煩,急躁。總之,王菲給這首歌取名為《墮落》,多少還是有王菲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妨這麼理解:和主流價值觀不和諧,於是就被看做墮落,其實只不過是安然自得,沒什麼危害,沒什麼罪不可赦。既然如此,無傷大雅,何不翻譯成『享樂』?歌詞中也出現了『享樂』這一詞:「痛苦地享樂。」『Enjoy Myself』是自我慰勉而得到快樂,可惜太口語化,聽起來很淺薄,『Hedonic』有享樂主義的意思,不太照應『痛苦地享樂』所體現的矛盾情感,以及『絕望地逆流而上』所傳達的苦苦掙扎的努力。因為享樂主義根本不需要思考痛苦和溫飽。姑且尊重王菲本人的想法,照字面翻譯,不用絞盡腦汁去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這也許是聽懂了《浮躁》專輯所體現出的『無所謂態度』的結果,凡事處理得自然就好,不必太較真。『沒有別的想法,只想放縱一下。』當然,筆者是有心研究,怕《浮躁》被誤解,被冷落,故提筆拈鬚,冥思苦想。鄙人的態度是,推敲研酌,自得其樂,這樣同樣有『浮躁』的境界。《浮躁》果然是值得反覆推敲、耐人尋味的小品。「脫下了偽裝,摘去了信仰。」這是抽象主義的哲學。匈牙利是人裴多菲曰之: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換作王菲的版本:偽裝很漂亮,信仰更重要。若為快樂故,二者皆可拋。將信仰像東西一樣扔掉。又抽象又瀟洒。『一片夜色放心上』之後又一句經典菲語錄。「痛苦地享樂,猶豫著墮落。」這是互文諧義的寫作手法。享樂,卻是痛苦地。這不是『痛並快樂著』之類的奮鬥口號,而是在講『凡事都有好壞兩面性』。痛苦,心有不甘。享樂,自然而發。就像猶豫與墮落兩者的主動性與被動性。「左右不了誘惑,你才拒絕寂寞。」這是人情世故的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說人的行動取決於內因和外因,即分為內心的慾望和外部的誘惑。有時候人受到誘導是因為行動所獲得的犒勞超出預想,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定力太差。王菲偏向於討論後者,揪出自己的弱點。「你沒有錯,因為沒有誰作對過。」這是是非對錯的辯證學。俗話說,眼見為實。但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說:「經驗是模糊的,靠不住的。」因為現象就是現象,沒有你自己的好惡體驗,你就無從判斷利害。王菲寫了《無常》,也是這樣的理念。《墮落》中出現的關於對錯的分別,王菲的觀察角度有點俏皮:因為沒人指出來,所以你就是沒錯。於是乎心安理得。「沒有別的想法,只想放縱一下。」放縱一下。生命中有多少時間可以大把揮霍呢。有人計算了一下,只有坐在馬桶上的那個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多麼可悲。王菲明白。所以要及時行樂,不要太顧及別人,何況並沒有人與自己作對,更沒什麼可怕,再也不要有什麼放心不下。王菲的韻腳押得很對味,想不通這麼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怎麼沒在菲迷之間傳唱起來。《墮落》的快樂很深刻,為什麼也沒被評為1996年最佳填詞。王菲沒有苦口婆心去勸說你該如何如何,但每一句話都可以是一種很有個性的看待問題的方式。 也沒有義正言辭指出你的可鄙之處,可每一句輕描淡寫都能深入到你的內心。你覺得完全被說中,但是那又是她剖析自己的研究成果。那隻可屬於她自己的心得。你我都不可能站在她的舞台。穿行地鐵通道,一身黑衣打扮的王菲凄如鬼魅,引得一旁擦牆的清潔工回頭掃視。清潔工每天都能見到成千上萬的人,有什麼可好奇。大概她也看出眼前這個黑衣女子的不尋常之處了吧。因為每個路人都有目的地。王菲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和別人無關。排除目的,一身輕鬆!Part II 玩樂佛教將人間比喻為『婆娑世界』,意思是『一個需要你去容忍的世界』。你有所求,必有所忍。你有要求,別人也有要求。世界上有那麼多人,就有那麼多要求。你不喜歡的聲音叫做噪音。你不喜歡的撫摸叫做騷擾。你和不喜歡的人成為同事。你為不喜歡的工作疲於奔命。一個堪忍的世界。你不快樂。但請不要以為佛教是簡單而悲觀的宿命論。一切思維都停滯於忍受,那是小乘教法的理念,沒有創造力。佛教還有一個Keyword叫做『樂』。『日日是好日』是一種樂的態度,『快樂無憂是名佛也』是一種樂的形容。我們容忍的已經夠多,我們也足夠善良,但為什麼還要我們過著痛苦的生活呢?佛說,做一個快樂的修行者。有一個老太婆供奉一個和尚,很久以後,老太婆想試一下他的眼力,就吩咐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坐在他的腿上。美女走後,老太婆問和尚有什麼感受,和尚說,感覺像乾枯的木頭。老太婆一聽,暴跳如雷:供奉了你這麼久,你居然只修養出了一段枯木頭。林清玄師父說,修佛,不會是修到失去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境界,將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看做一段枯木頭。樂。一個如此重要的詞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豪言壯語要將及時行樂的精神進行到底。我的作品,就是要粉碎無趣和無知。王小波說自己的寫作動機是要有趣。我們看經過一番思索之後獲得安寧的王菲,是怎麼進一步獲得快樂的。我,沒什麼可說。想不清後果,也不準備自責。我不慌不忙,自然而坦蕩。絕望地逆流而上,甘心地自投羅網。根據旋律的相似性進行劃分,《墮落》有兩個大段落,一是A1-B1-B2-C,而後A2-B3-B4-C。前大段是說了一些對生活的感觸和獨到的見解,後大段是真正地採取態度來改變心情,讓自己墮落。這一部分則出現兩個王菲的聲音,一個主唱,縱情歡唱,一個躲在一旁小聲說笑,好像是自己和自己交頭接耳,交換對彼此的看法。那麼『你不慌不忙』變成『我不慌不忙』,是自言自語的對話模式。伴唱的王菲又一次使用了我們聽不懂的王菲語:lai yo yi yo o yo。很多唱過《墮落》的人都覺得很難唱好A段低音到BC兩段的低高音,總覺得兩種聲音太矛盾。尤其是男生,鄙人也就不適合唱《墮落》,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部低音帶過,就用伍佰老師那樣的唱腔。但那樣不夠自然,僅僅體現了『掙扎』的感情,沒有『心安理得』的輕鬆坦然。王菲還真是塊兒唱歌的料兒,一般人即便唱得對《墮落》的每一個音符,也未必唱得好《墮落》微妙的情感。最見功底的就是這一句:「來呀來呀,繼續繼續。」搞不好就成了妖狐媚子的挑逗,完全變味。我,沒什麼可說。這語氣酷似《我的自白書》,不需要什麼自白,我自然坦蕩,身正不怕影子歪。《墮落》歌曲的伴奏始終帶著一股熏染的酒氣,讓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在王菲的歌聲中,到了過渡部分『來呀我陪你繼續繼續』,彷彿和王菲並肩穿過黑暗的長廊,『想不清後果,也不準備自責』大有豁出去的感覺。人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不悔。安妮寶貝認為男人太殘酷。因為男人的愛情觀念是『願賭服輸』。第一點是『願賭』,敢於冒險,像孩子一樣天真,第二點就是『服輸』,輸了就走,沒有好反悔的餘地。這樣的戀愛觀經常給『愛情至上論』的女人帶來不安。其實王菲多半也有這種態度,只不過是對生活,而不是對愛情。執迷不悔,所以是一個容易受傷的女人。這就是她的悲劇,也是不被別人理解的原因。她能夠認識到很多現象之外的問題,但每一次還是要遵從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特性。知道是『執迷』,仍然『不悔』。知道『自投羅網』,還是忍不住『甘心』去做。身懷絕技,所以有恃無恐。可惜王菲那股能量從來不是用來獲勝的。王菲空有聰敏才華,卻只能獲得心靈的升華。「絕望地逆流而上。」王菲執著,帶著深深的絕望也可以勇敢地做出和大多數人不同的選擇。沒有別的想法,只想放縱一下。就當沒發現美好背後的虛假。什麼也沒錯過,其實一無所獲。引用陳綺貞寫給陳升那個老頑童的歌,《你一直在玩》。『你一直在玩』是《浮躁》裡面那個『一切都好,只缺煩惱』的王菲。『你和自己玩』是《想像》和《哪兒》,自造一門語言的王菲。『你跑去和別人玩』是《分裂》和《掃興》,自己玩還不夠,還和外國友人Cocteau Twins一起玩的王菲。『你跑去和另一個人玩』是《墮落》。我們始終沒能弄清楚『你』是王菲還是竇唯誰。用王菲自己的話,愛誰誰,別費腦筋了,玩吧。「什麼也沒錯過,其實一無所獲。」所謂及時行樂,錯過了時間就別談一樣的感覺了。等你老了,你就不能,甚至不應當穿著晚禮服出現在名流典禮上了。要趁年輕。有的人貌似風平浪靜,實則空如白紙。就像楊千嬅唱《簡愛》,聽著時針分針的聲音,越來越想『簡簡單單拍個拖』,年齡問題造成了女人的焦慮和自卑。「我發現自己存在,卻發現總是在等待,等待未來,等待某人給我真愛。」蕭亞軒的《未來》遲遲不來,因為總是在等待,所以歲月過去只剩下回憶的空白。王菲深切地懂得什麼叫及時行樂,不想裹足不前。後來的王菲寫下《精彩》:「不完美也要精彩。」其實也就這個意思。『什麼也沒錯過』的『錯過』是『犯過錯誤』,而不是『沒有擦肩而過』,這樣正好解釋『其實一無所獲』而又不造成語義重複。『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你害怕犯錯,那就永遠甘居平淡。不過,平淡也有平淡的意義,空白也有空白的自由,王菲選擇的是逆流而上,你怎麼活還是要你自己的選擇。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墮落》一樣的… …Cocteau Twins《Suckling the Mender》——一樣很迷醉的小鼓節奏莫文蔚《日場夜場》——為自己鼓掌,不正常才是自己的正常 《掃興》之人 Cocteau Twins:「我們想和王菲組隊。」據王菲回憶說,認識Cocteau Twins是因為某個電台。當時聽到了一個片段,立刻就喜歡上了。於是抓筆記下這個樂隊的名字。沒想到這一個小小的筆記會發展到兩者之間密切的合作。1993年,Cocteau Twins發行專輯《四星級咖啡屋》。1994年,王菲專輯《胡思亂想》的兩首歌都是在這張專輯裡取的經。同名單曲《胡思亂想》改編自《Bluebeard》,王菲想哭想叫的後現代精神與CT融合傳說疑問愛情的神秘色彩相映成趣。另一首《知己知彼》改編自《Know Who You Are At Every Age》,王菲冷靜地分家,CT卻要哭到讓你知道她為什麼哭。兩者都含著一種強烈的委屈。Cocteau Twins身份小眾,因此在一部分人心中頗有威望。麥當娜都喜歡Cocteau Twins。受到Cocteau Twins影響的歌手和樂隊更多,不過都是不太出名罷了。此後Cocteau Twins沉寂了三年,他們的唱片悄然無聲地登上音像店。在此期間,王菲僅在1994年一口氣發行了四張專輯、兩張EP、一張精選,數量和質量穩固了亞洲第一天後的寶座。而王菲與Cocteau Twins的緣分,從記住名字升級為翻唱和借鑒,進一步發展成了合作。到1996,一個叫Alex Chan的人將王菲與Cocteau Twins友誼牽線。也許是聽說了王菲的故事,也許是因為欣賞彼此同樣飄渺的聲線,雙方在音樂開始往來合作。首先是Cocteau Twins新專輯《Milk & Kisses》,在亞洲發行的版本中一支單曲《蛇皮裙》有邀請王菲參與和聲。王菲和主唱Elizabeth的聲音如此水乳交融,分不清誰是神,誰是仙。接著,王菲迄今為止最滿意自己的一張專輯《浮躁》以『非禮勿言、非禮勿視』的動作語言為封面問世了。 專輯中《分裂》、《掃興》兩首歌不但由Cocteau Twins譜曲,而且錄音室都是選在Cocteau Twins在倫敦的地盤。這一次《浮躁》,是王菲玩得最High的一次,製作班底很是簡單,就三個人:王菲自己包辦詞曲,王菲男友竇唯敲鑼打鼓,王菲的男友的妹妹的男友張亞東彈吉他,這兩個人負責編曲。剩下的部分就是兩首歌:《分裂》和《掃興》,Cocteau Twins的部分,不失王菲的風格。Part I 分裂:《浮躁》專輯的幾何對稱形式梁偉文《分裂》vs 黃偉文《掃興》需要指出的是,林夕原名梁偉文。對香港音樂有所聽聞的人都知道,林夕和黃偉文是粵語詞壇的兩大巨匠,雙雙出現在同一個歌手的製作名單中,互相較量也互相欣賞的行為讓兩人在香港平分秋色。提到兩個偉文,我們經常會從陳奕迅、楊千嬅的歌曲進行比較和賞析,但津津樂道的我們都有所不知,梁偉文和黃偉文早就在王菲的作品裡對上了。林夕1996之前與王菲已經有了《冷戰》這樣的另類,《迷路》這樣的新銳,從出道的《無奈那天》一直寫到王菲淡出歌壇,算得上老友知心了吧。黃偉文對王菲算是具有一點青睞之情,黃偉文給王菲寫《一個人分飾兩角》,王菲當即用它做了EP的名字;黃偉文還用《為非作歹》一語雙關地照應王菲的《執迷不悔》,收錄在專輯裡。這個時候林夕與黃偉文經常出入在達明一派的作詞活動中,此時天后王菲發新碟,兩個人湊到一塊兒(王菲也真敢用人),一人寫一首歌送給王菲,梁偉文vs黃偉文,《分裂》vs《掃興》。實際上,雙子座黃偉文本性分裂,射手座林夕由於希望而失望,因此,《分裂》是林夕寫給黃偉文最形象的評價,而黃偉文的《掃興》是林夕最恰當的情緒。除了『對稱性』與『交叉性』的幾何意義以外,更巧合的是這兩首歌都是Cocteau Twnis主動獻給王菲的歌,頗有紀念意義。林夕將一個人分割成兩半,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冷一半熱,是細胞分裂後的兩團活物,性徵對比鮮明。黃偉文利用朗朗上口的疊句,我樂起來,你潑冷水,我忘了寂寞,你讓我想起來。明明是極端對稱的疊句,你和我怎生如此相異相剋。原來《掃興》里的林夕是反物質,在一起就互相湮滅。原來《分裂》里的黃偉文是冰和火,在一起就互相攻擊。雖說是互贈『禮品』,物理學的『湮滅』比社會學的『敵對』,黃偉文比林夕更狡猾。《分裂》與《掃興》,比起王菲自己寫的歌,固然不比《墮落》豐富,不比《無常》意外,但是不得不承認《浮躁》因為有了林夕、黃偉文的介入,確實增色不少。銷量算什麼,王菲沒有錯。後來,黃偉文大概也喜歡了Cocteau Twins,操刀寫下《懷念》,與同專輯中林夕的作品《娛樂場》再一次對決,事實證明,《懷念》的口碑更好,做了精選集的Track 1,被眾多歌手翻唱,可知「也許喜歡懷念你,多於看見你」是多麼深入人心;而《娛樂場》是一首誰也沒想到會成為耐得住時間的曲目,顯然,托王菲的福,我們也中了Cocteau Twins的毒。後來,由於王菲盯准了國語產品,擅長粵語的黃偉文一年隔一年地,給王菲寫了《你》、《女皇的新裝》,後者仍舊能在同專輯中與林夕的《夜會》相抗衡。「等到我們互相了解,再等到互相輕蔑。」說的就是兩個偉文吧。(黃偉文為數不多的幾首歌都作了王菲專輯的名字,看得出王菲對黃偉文的器重)Cocteau Twins給王菲專輯寫了兩首歌,居然一首歌給梁偉文填詞,另一首給黃偉文。梁偉文和黃偉文就像Cocteau Twins的Twins,兩人不但對抗,還能對仗。梁偉文寫《分裂》:「一半冷,一半熱。一半男,一半女。一半我,一半你。一半藍,一半綠。」黃偉文寫《掃興》: 「疊著疊著的撲克,喝著喝著的可樂。裝著裝著的快活,忘了忘了的寂寞。」關鍵句也都是保持各自的工整。《分裂》:「分裂,分裂,一面笑得天真無邪,一面看破一切。分裂,分裂,一面堅強面對一切,一面需要撒野。」《掃興》:「你總是不費吹灰。你把我從那夢想世界趕出來。你總是輕而易舉。你叫我從那白雲深處掉下來。」這一切都有Cocteau Twins。Cocteau Twins就像是一條對稱軸,精確地將《浮躁》分割成兩個世界。以絕對的煩惱為分界線,一個世界快樂無憂,一個世界焦慮沉重。《分裂》,《掃興》。兩首外國製作歌曲。分別由林夕和黃偉文填寫歌詞。《不安》,《野三坡》。兩首純音樂。只是野三坡的名字是三個字,故意打破兩個字的規律。《想像》,《哪兒》。兩首使用了『王菲語』的歌曲。《浮躁》一碟,僅從歌曲性質來看,呈現出精緻的的對稱感。Part II 掃興低音的用法使《掃興》整首歌籠罩在一種失望中,心灰意冷,但是清新明快的旋律讓《掃興》有了很高的可聽度,很多陳奕迅的歌迷都表示《掃興》是自己最喜歡《浮躁》專輯裡的歌曲。黃偉文並未明說是情歌與否,但我們可以理解成『冷暴力』的情歌,也可以理解成『夢想破滅,但他不安慰我』的故事。而王菲用鼻音額外表達出一種不明顯的抗議姿態,彷彿吞下現實的苦澀,默默在心裡消化。《掃興》以其極端工整的疊句為特色,強調人物消沉的感情色彩。疊著疊著的撲克。喝了喝了的可樂。王菲的動作。但是等待她的是『一個揚手』的暴力,『一個轉頭』的冷待,直接破壞了她的娛樂活動。裝著裝著的快活。忘了忘了的寂寞。回到《浮躁》的『快樂』和《墮落》的『寂寞』兩大謎題,偽裝和逃避都是一層紙牆,王菲最後的心理防線幾近攻潰。她等到的是精神冷淡:一個『叫我裝不來快活』的眼神,一個『叫我想起來寂寞』的問題。小心翼翼的忍耐。好不容易的開懷。通過王菲謹慎的待人方式可以看到她的處境,好不容易才有一點愉快的感覺,可是仍然被破壞掉了。一生一世的期待。自由自在的發獃。可以得知王菲那時候婚事一說還是沒定論,作為一個慢了高原一步的後來者,王菲甘願受點苦受點委屈也要引起竇唯的憐愛之心,可想而知竇唯會說一些氣話驅散王菲的希望。黃偉文這麼寫道:「你一句說話叫我醒過來。」『一句說話』即『一句話』,是粵語的習慣,我們完全可以當做是黃偉文充字數的做法,但是黃偉文有一種『明知故犯』的做法。既然『醒過來』,大家鏡花水月夢一場,一拍兩散最好。何必還要在這裡執迷不悔,用青春,用犧牲。形容對方的暴力行為是『不費吹灰』,『輕而易舉』。「你一盆冷水向我扔過來」,著實掃興透頂。『夢想世界』最深,王菲被趕到冰冷的現實中來,驚魂未定。『白雲深處』最高,王菲折翅跌落,摔得頭破血流。讓你我好好配合,讓你我慢慢選擇。是香奈兒還是阿修羅,一定要睜大眼睛區分仔細。不愛我的我不愛,何必將時間花在一個對你不會心生情愛的人身上。明知道是連水晶鞋這等高貴的定情信物都會打破的阿修羅,卻還要為之執迷不悔,甚至奉子成婚。《浮躁》一張專輯沒有《寓言》那般至理名言,但也曲折地預示了王菲的窮途末路,甚至,有些人之所以聽《浮躁》多於《寓言》,僅僅是因為《浮躁》沒有太多的至理名言,相反,《浮躁》都是王菲點點滴滴的心血,感悟快樂哀愁盡在心裡,即便是悲劇一場也那般自由酣暢過。赤裸裸的人性。自私。空虛。無憂。悲觀。自由。叛逆。隨性。犧牲。含混。焦慮。這就是我們聽《浮躁》的感動。就像在戀愛到時候我會聽《Di Dar》,哭王菲的哭,笑王菲的笑,用心情去詮釋自己的感覺,而不是聽《新房客》,預示著愛情和緣分的危殆。都說王菲的聲音好,唱腔靈活百變,具體可見《浮躁》專輯中,對Cocteau Twins夢幻風格的演繹手法。王菲頗能消化Cocteau Twins的西方特色,初聽《分裂》,一句一句『愛到筋疲力竭』只讓人以為是北京的歌謠,斷想不到是來自倫敦的Dream-pop。而《掃興》更變味,完全是東方的陰鬱感覺,『你一秒之間叫我們醒過來』那種音階與音調的高低劇變恰是日本式民謠特色。較之之前的《知己知彼》,王菲配合電子音樂站在商業氣息濃重的香港樂壇也絲毫不覺得疏離,之後,Cocteau Twins再一次被王菲翻唱,詭異的《Rilkean Heart》到王菲口中唱出就成了上海夜巷子深處的古典寂寥。實在想不出這會是外國人的歌曲啊!王菲總是能及時吸收先鋒文化,而且不迷失自我,將新學的知識結合自身的獨特魅力!Part III:《浮躁》專輯的分工模式《浮躁》專輯內頁特別註明:「《分裂》、《掃興》special thanks to Alex Chan for putting Faye Wong & Cocteau Twins together.」「《分裂》、《掃興》特別感謝 Alex Chan 促成王菲與 Cocteau Twins 合作。」封面則以Cocteau Twins製作的部分為特別推介曲目。關於《浮躁》專輯的製作班底。細細記載,整理數據如下。10個作曲:王菲:8/10,Cocteau Twins:2/10。王菲占絕大多數。8個填詞:王菲:6/8,林夕:1/8,黃偉文:1/8。《不安》、《野三坡》沒有詞。10個編曲:張亞東:5/10,竇唯:3/10,Cocteau Twins:2/10。張亞東還為演唱會版的《末日》編曲。10個監製:張亞東:9/10,竇唯:3/10。其中《無常》、《想像》是竇唯和張亞東聯手監製完成的。10個後期混音處理:John Lin:9/10,Adrian Chan:1/10。John Lin與Adrian Chan同在S&R混音室。樂器:張亞東的吉他:8/8,竇唯的鼓:6/6。分母是該樂器出現的次數,分子是該樂手進行演奏的次數。其他則為貝斯:竇唯:2/7,羅研2/7,王笑冬1/7,浩昆2/7。綜上所述,王菲是《浮躁》的主人。她以身作則完成專輯中絕大部分創作,屬於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領導人。有關竇唯,筆者持有兩個的觀點:第一,竇唯在《浮躁》專輯中的工作量並不大,處於20%~30%,而張亞東是35%以上。第二,竇唯對王菲的影響是存在的。竇唯是原創歌手,《浮躁》也要全部靠王菲自己寫;竇唯想玩音樂,王菲也要玩;竇唯有『不一定』的理念,王菲有『無所謂』的理念。如果總是將話題提到竇唯身上,我看咱們也就不必要再去聽《浮躁》了。《艷陽天》你也沒必要去聽了。要嚴肅的做音樂的態度呢,還是八卦。對於竇唯,筆者還是那個態度:感謝。張亞東是幕後高手,第二個幕後高手是竇唯。對於前仆又後繼的張亞東,我們充分肯定他的才華。對於竇唯,我們只能說,感謝竇唯。有些人因為看到竇唯在黑豹時期有很多作品,所以就先下判斷說『竇唯是《浮躁》的主角』,其實這是一種個人的偏好使然,不公正。96年,《浮躁》剛發行那一段時間,小燕採訪王菲,問及《浮躁》是誰的想法,差不多是在暗示『是不是竇唯的想法』,王菲說,我不怎麼聽他的。這時,張亞東開始圓王、竇夫妻的場。再看一下作品的內涵。竇唯的作品境界如何,不得定論。而王菲,最得意的就是《浮躁》的短小精悍,《無常》的詩情畫意,《墮落》的人性多面。再加上出神入化的唱功,不說竇唯無法與之匹對,但可以肯定的是,竇唯僅僅是用一種風格和態度影響了王菲的一些想法,只不過,當兩人越靠越近時,這才發現彼此有些稜角太難以磨合。《浮躁》的確不是竇唯的功勞。鑒於竇唯出色的演繹,我們應當對他予以積極的肯定。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張亞東才是王菲最形影不離,也是最合適的班底。關於《浮躁》的樂器。不要看到《浮躁》是一張Indie兼Band Sound作品,其實《浮躁》裡面的樂器也很豐富,不然我們不會聽到王菲的靈光飄逸。《無常》有微風和麥浪的映象,《浮躁》有夏日室內的燥熱氣味,《想像》有冥想出神的幻覺,《不安》讓人緊張,《分裂》掠過一隻大朵大朵的蝴蝶,《哪兒》迷離錯亂,《墮落》是陶醉和麻醉交錯的醉態人生,《掃興》沉悶到底,《末日》絕望到底,《野三坡》終於讓人找到了起初那種體現在《無常》中清風徐來的幽靜自在之境。這些多虧竇唯的鼓,張亞東的吉他。Cocteau Twins屬於外資贊助,中方的王菲與英方的Cocteau Twins,兩方今後亦當多多加強外貿合作。《分裂》後來被Cocteau Twins回收,英文版名為《Tranquil Eye》。《掃興》則被回收處理為《Touch Upon Touch》。林夕和Wyman,這兩個偉文是來打醬油的。希望林夕和黃偉文越來越多活躍在中國的詞壇上。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掃興》一樣的… …Portishead《Hunter》——病痛透骨的Trip-Hop,瀕死體驗Depeche Mode《Never Let Me Down Again》——低沉的聲音唱出高漲的失落感竇唯《Don"t Break My Heart》——當一切變成回憶Sarah Brightman《Anytime,Anywhere》——孤獨感映襯悲涼吳欣睿,軒轅劍3之雲和山的彼端《水都威尼斯》——寂寞凄涼,一無所有 《末日》之惑 住房。工作。婚姻。財產。名譽。存款。外貌。業務。學習。升職。蒼老。股票。偷菜。失業。同事。保險。BMW。勞力士。香奈兒。Gucci。【壓力?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誰沒壓力!?】Part I 擬人《末日》有悖於傳統的『主歌副歌』的循環,靠主幹旋律的相似性來劃分,A1A2 B1B2 | C1C2D1D2 | E 的段落格式很是奇怪,似乎每一句都不一樣。再加上『理想』和『信心』等詞語的擬人化過渡到『三心二意』的主體心態,自然而然,整首歌唱下來似乎是一氣呵成。《墮落》的心態描寫靈活自如,《末日》卻有《掃興》一樣工整的句式。理想如何如何,信心如何如何,再是美麗如何如何,虛偽如何如何。假如這一系列的名字都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一張張面貌迥異的都市臉譜?理想徘徊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邊走魏理想,一個在現實中屢屢碰壁的搖滾歌手,無錢還債,鬱郁不得志。信心一路上低著頭數著腳下的石頭梅信心小姐,家住理想君的隔壁,目睹鄰居的坎坷命運,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影響,垂頭喪氣走在馬路上,甚至沒有勇氣和迎面的同事打招呼。美麗流著眼淚向自己告別還有一個名叫艾美麗的小姑娘,因為學媽媽塗口紅而受到小朋友的嘲笑,扔掉口紅在家裡哭了一上午。虛偽展開笑臉在人群中周旋可是她的爸爸,甄虛偽大叔,正在辦公室里為他的老闆畢恭畢敬地倒茶。道理說服不了自己決定放棄同一座城市裡,還有一個叫做蔣道理的青年哲學家,他怎麼也想不通怎樣讓定義變成現實,更想不通如何讓自己的理論變成麵包,於是他前功盡棄,找了一份小職員的工作靠微薄的工資糊口。慾望買下了一切也滿足不了空虛最後出場的是一對共同生活了數十年的夫婦:Mr.慾望和Mrs.空虛。空虛和慾望一樣需索無度,而空虛和他不同。慾望每一次達到目的很快就會有另一個目的,空虛每一次達到目的總是覺得不滿意。她還在想著,自己到底要什麼。慾望想滿足自己的老婆大人,可是無論自己多麼富有都沒能幫助太太脫離心靈的貧瘠荒蕪。他們正在協議離婚。王菲無敵後現代形象解構手法其實就是一種變形了的擬人化,巧妙地營造了一個小規模的情景劇場,挑選出徘徊街頭的『魏理想君』、低頭走路的『梅信心小姐』、綻開笑臉在人群中周旋的『甄虛偽大叔』、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空虛太太』等一批生動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時也真實的折射出當代人物生存的不易與艱難。看著他們的不幸和掙扎,也像看到了我們自己的束縛和困頓。還在驚嘆寫《無常》的王菲是中國詩情搖滾第一DIVA,而讀到《末日》,前半段的王菲大有安徒生形態萬千的童話感覺,曲折而浪漫地反映現實。不要看安徒生是童話小說家,可是他很多著作——譬如《一滴水》、《意達的花兒》、《她是一個廢物》等——是強烈紀實性的浪漫主義,用夢幻般的故事敘述這個現實社會的美好與醜惡。很多人都喜歡林夕寫給王菲的《寒武紀》。但是仔細分辨一下,《寒武紀》中出現的人物和場景——代表愛情信物的『玻璃鞋』,故事的主角『灰姑娘』,愛戀的男一號『小王子』,故事的場地『天鵝湖』——是不是都是直白的描寫。關於劇場效應的比較,王菲恐怕技高林夕一籌。《寒武紀》單純用敘事的手法給我們製造了《寓言》一張專輯的氛圍,留給我們關於灰姑娘與小王子之間愛情故事的懸念。《末日》使用了擬人,其抽象意義和動作設計等水平均勝於林夕。《末日》這種寫法是中國樂壇的一次改革,從前關於現實對心境的作用,我們大都是『直抒胸臆』,或言情勵志,或抱怨不休。王菲拋卻單調的描寫手法,將一些概念和事物擬人化,還將這些『人物』安排在某一情景中進行演繹,沒有直接形容他們如何悲慘如何壓抑,但是這些『演員們』的一舉一動足夠讓我們去體會他們的精神面貌。我們似乎在閱讀《末日》這一齣戲。找到了最觸動我們心靈的那個角色。因為也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位置。從理想,到空虛。從美麗,到虛偽。我們只看到他們的結局,甚至都不是最終結局,而是發生在他們生命中的一個片段。既然叫做理想,為什麼還會徘徊?既然叫做美麗,為什麼還要在意別人的否定?無常的意義並不在於宿命,而在於片刻與恆常性的矛盾。即便是理想,也總會彷徨。即便是信心,也會滋生自卑感。美麗會哭泣。慾望會失望。這就是無常的片刻性。一個片段,一個背離恆常和規律的無常。《無常》中藍天、海浪、晚霞、曙光等景物,捕捉了大自然的美麗與廣闊,也體現了世界的變幻無窮,也是從片刻性的角度。Part II 好奇『我』這個角色何其重要。沒有『我』,《無常》只能局限在描寫自然風光之表面,夜色不知能放在誰的心上;沒有『我』,《末日》就只能變成缺欠善意的諷刺。《無常》的『我』是一個胸懷天地的詩人,《末日》的『我』,可能也只是隨波逐流的一個行路人,有著共同的挫折和變化。「美麗流著眼淚向自己告別,」「道理說服不了自己,決定放棄。」『自己』在歌詞中出現了兩次,終於有了抒發個人感想的片段。清規戒律有沒有意義三心二意才是魅力末日來臨一點好奇好奇誰也不會在意第一句話,『清規戒律』的『清』很模糊,『有沒有意義』似乎只有『沒有意義』入耳。隻言片語,似乎找到了在風波潮流之中不失去自我的方法。清規戒律。一邊兒去吧。壓力已經夠多了。何必做一個條條框框的別里科夫。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並不是慾望。因為慾望不一定能得到。今天的慾望和明天的慾望也不一致。美國人本主義之父馬斯諾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人都有需要,穿衣吃飯和社交都是。理想是需要的一種最高境界。既然是最高境界,只有少數人可以達到。天才。或者是有物質資本的人。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該怎麼處置自己的理想呢。保守在心中,等待合適的季節萌芽開花。但前提你若是牡丹,就不要認為自己是山澗里的春色。我們堅持的也不會是希望。希望只是一種模糊的定義,和信心和自卑是一樣。你只能等待機會,事實是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想法而改變。如果你真想干出一番什麼來,不如不去想要堅持什麼,抓緊時間埋頭苦幹吧。《末日》不是告誡你怎麼做的,而是在剖析和王菲一樣生活在地球村的村民們,我們的心態。我們最不能喪失的,是不是好奇心。一切都盡量順應自己的想法,不必百分之百,然而內心自在。好奇也是慾望的預備狀態,但好奇是『沒有必要』,慾望卻給人一種強烈的驅使力。有慾望,就會想方設法。有好奇,只消眼角一個張望的眼光。理想,自信,太嚴肅的概念。如果達不到,做一個平凡而快樂的普通人也是一種lifestyle。很高興王菲提到了好奇。在否決了一切虛妄的想法之後,並不是徹底絕望。『三心二意才是魅力』也許還有一星半點的貶義,而眼看末日來臨,王菲臨危不亂,不遺幽默地留給自己『一點好奇』。也可以說,王菲連好奇都沒有確定。何況,誰也不會在意。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連好奇心都沒了,這真的是一個人的末日。Part III 壓力94年寫了《出路》,96年寫的居然叫《末日》。這不是王菲對《出路》的判斷,而是根據別人的經歷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可是真正袒明想法的是《墮落》。《末日》充斥了形形色色的不幸和迷茫。謊言、慾望、強求… …統統下地獄去吧!Vivian不耐煩地唱道。理想,信心,道理,慾望。夠了。你的問題太多,頭頂的陽光都會刺眼!看看王菲。我們為什麼這麼煩惱,就是因為我們有這些要求。這些要求和慾望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它們催促我們日復一日地疲命奔波,所謂命運就是一場搞笑的小人物式的悲劇,就像繞著操場跑步,一圈又一圈,我們以為是遵從自己的要求,其實比叫苦叫累的騾子還可悲。對,這就叫壓力。誰能避免它。你主張和平,可是世界上就是有那麼一群人是好戰分子。你吃齋念佛,可你能拯救那些變成名貴皮草的雪雕嗎。你安守本分,可有些人就是要和你搶年度獎金。你想過自由的生活,可你的家人、小孩、同事都怎麼看你。看,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宗教都要求信徒出家。你處於社會這個巨大的組織之中,你按部就班,哪裡可以六根清凈地參透教義。原諒我們都是一個社會的一員。這是一個需要發揮我們作用的社會。這是一個創造價值的社會。有人想移民美國,美方當局會在辦理簽證的時候問你一個最實際的問題:「請問,你可以為美國創造多大價值?」如果你回答不上來,說明你是懷著自私的功利心態前往美國,你不關心國家的興衰發展,你不配做美國公民。「我活在世上再無功績,總算是最善良的臣民。」陳奕迅唱。他的觀點很顯然在美國行不通。頂負著壓力生活下去吧,你我都是守法公民,而王菲是有且只有一個。其實王菲何嘗沒有壓力。你以為王菲過著神仙的日子嗎。她曾經去美國參加培訓,其中就有一個是舞蹈學習班。陳家瑛不是允許她可不必跳舞嗎。王菲這是退一步為公司著想呀!不然她可真是自私透頂,只想寫《浮躁》不管公司死活。瞧,王菲也算是個善良的臣民。「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你幹什麼挑釁我?」05年以此名言從香江爆紅至中國大江南北的巴士阿叔與四眼仔,甚至還因此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壓力是咱們大家共同的熱點話題。巴士阿叔的壓力名言雖說只是一時情急的粗口,但也曲折地暴露了自己的怨言,有壓力。不錯,這句話也曲折地說出了我自己內心深處的煩惱。可見壓力不止是香港人的煩惱,也是我們整個中國,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問題。《末日》正好出自1996年,時值改革開放與香港回歸之間的關鍵時期。溫飽解決了。兩岸的團聚也近在咫尺。我們的音樂工作者們不想再『愛愛愛愛』了,於是他們要做些什麼呢。思考人生。再一次感謝竇唯。也感謝王菲。以及那一批不為錢犯愁的北京搖滾藝術家們,還有那一堆吃飽了沒事兒找事兒的香港音樂工作者們。謝謝你們。你們的歌曲雖然不夠深刻,不是生命路上的指明燈,但仍然感激你們贈我們這一輩人空歡喜和空憤怒。那就是我們集體的青春。P.S.相比專輯版的《末日》,筆者更喜歡98演唱會的版本。一改原曲的清淡恍惚,搖滾化的處理雖然讓歌曲感情主體取義在『憤怒』和『叛逆』,固然不及原曲耐人尋味的意境,但是筆者很喜歡拿著嘶吼一通。也許《浮躁》專輯的確需要一兩首能針對咱們這些男同胞們,能讓咱們拿著麥克風發泄一下的歌。P.S.在98』唱遊大世界香港演唱會上,王菲為我們獻上了《浮躁》和《末日》,尤其是這一首《末日》,王菲在搖滾的激進節奏下從地底升到舞台,全場觀眾尖叫不已。可見,我們有相當一批歌迷是喜歡《浮躁》這張唱片的。可是在台灣簽售會上,有歌迷說,王菲,我喜歡你的《浮躁》,王菲的表情很淡薄。有人說王菲已經不相信我們的鑒賞能力了。也有人反問:人家應該有什麼反應啊?不管喜歡不喜歡,《浮躁》已經過去十幾年,銷量已成定局,《浮躁》也是舊公司唯一一張沒有經過再版發行的專輯,——但我們也看到,王菲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點,誰還可以有她一樣的痛快?《浮躁》。You"re the only one。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末日》一樣的… …竇唯《他》——酒足飯飽的小市民生活陳奕迅《時代巨輪》——生存在壓力和慾望之下的都市人生孫燕姿《沒有人的方向》——百般失望中尋找希望的悲歌劉德華《觀世音》——聽世界的聲音,社會是一個大劇場 《野三坡》夏 Enjoy The Silence。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野三坡。安享寧靜。It"s all here in Ye San Po。莫非是人間的天堂。呵。其實是山河水的王國。看山色湖光,看海天碧浪,在希望和失望的交織心緒中思索《無常》的意義。是《浮躁》讓那淌著熱汗的七月快活到發瘋。『la jam bo』不解何意,是快樂中的一個小小的思緒,也許什麼都不是。王菲用別人聽不懂的語言,自由自在地吟唱《想像》,接著,《不安》連自己的語言都放棄,煩躁,焦慮,神經開始發抖。《分裂》唱出了像骨肉分離一樣的思念之痛。《哪兒》沿著《想像》的軌跡胡言亂語。脫下偽裝,摘掉信仰,不論《墮落》是一種和世界抗爭的姿態還是心靈的升華,這首歌好似酒精,一樣麻痹你的痛苦。然而『墮落』並非是長久之宜,因為冷淡和粗暴,整個生活陷入一團灰暗的迷霧。不但語言,動作都是《掃興》的元兇。《末日》來臨,理想、信心、美麗、虛偽都化身為真實的人,又逐一被現實吞吃,面目模糊至行屍走肉的形容。不知是王菲還是誰,心裡只剩下了一點好奇,掙扎喘息。最終,王菲千里跋涉,抵達野三坡。一個沒有硝煙,沒有噪音,沒有痛苦的世界。這一路走來,還是回到了《無常》中所出現的自然境地。《野三坡》的節拍就像走過溪流翻越山澗的腳步,一步一步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啦~~啦。啊~~啊。山谷中隱隱約約傳來王菲一聲吆喝。找到了一片新天地。微風。麥草。野花。泉水。如果安靜也有安靜的聲音,王菲也有不開口的表達。《無常》的變化。《浮躁》的輕閑。《不安》的焦慮。《分裂》的執迷。《墮落》的壓力。《掃興》的挫折。王菲和它們一一告別,依山傍水,野三坡是一個適合終老的所在。或者,這又是一個循環的起點。能在那裡生存的人,都是意志頑強、吃苦耐勞的村民。王菲是一個沒有目標的遊客,無法定居山荒僻嶺,野三坡是一處暫時逃避現實的小世界。在這裡,暫時的扯斷思念,放棄慾望和任務,忘記灰心和失望,盡情地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無拘無束的快樂。久違了,眼的清澈,耳的清靜,口的沉默。不是喪失看、聽、說的感官功能,也沒有非禮勿聽的不良前提。站在風吹草低的綠色樂園,用力呼吸這一份難得的安寧。這才是真正的自由,比《浮躁》還快樂。華人導演李安捧著獎盃感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臂山。」他並不是說一種違背世俗的戀情。相信我們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並不是因為對同性戀群體給予憐憫,主要是因為愛上了斷臂山那雄偉壯麗的山谷和那裡雲朵似的羊群。兩個牛仔的愛情,最終也要埋藏在涓涓的山泉水,埋藏在幽幽的青草地。那不正象徵了人類對於自然母親的依賴嗎。天涯海角,人總是會逃到大自然尋找歸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臂山。王菲心中的那一座斷臂山,名叫野三坡。當她在現實世界掙扎過,努力過,這裡是一個絕佳的天然避難所。《生活在別處》。米蘭昆德拉還沒有找到野三坡。《麥田裡的守望者》。塞林格筆下的小青年沒能如願去麥田守望小孩子們嬉戲玩耍,乾脆帶著幾本佛經親自去鄉野生活了數十年。《一無所有》。阿瑞斯或者阿納瑞斯,兩個世界都如此嘈雜可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逃去。Words like violence,Break the silence。All I ever wanted,All I ever needed,Is here in my arms。詞語就像暴力,打碎這片靜謐。我曾想要什麼,還曾需要什麼。張開兩臂,都在這裡。Words are very unnecessary ,They can only do harm。無需言語,它們無外妨害。《Enjoy The Silence》是屬於Depeche Mode的野三坡。此曲收錄於專輯《Violator》。專輯名字意思是『入侵者』,結合『安享寧靜』的歌曲意思,一心要將人類社會描述成充滿噪音和無奈的牢籠。想找尋安寧。你的身邊有太多新聞。你的世界有太多慾念。你沒有資格坐在辦公室里端著咖啡說自己是一個無欲無求的聖賢人士。坐在自家的沙發上說自己不受俗世波動?可你明天一早還會去坐計程車上班。所以,承認吧,《浮躁》里『一切都好』只能是『一時都好』,『只缺煩惱』最終也變成『不缺煩惱』。在講究價值的社會群體中,談自由有意義嗎。所以,有些人選擇逃走。Dave Gahan頭戴金冠,身披紅袍,儼然一國君主的扮相。他風塵僕僕一心前行,攜帶一隻疊椅穿過草原,攀援懸崖,泅渡四海,翻越冰川,不辭千里找到心中的天堂境地。俊美的國王就椅而坐,在斜陽的餘暉中閉上眼睛。All I ever wanted is here in my arms。他告訴自己,平靜而喜悅地傾聽大自然的寧靜。這是Depeche Mode的野三坡。Tori Amos大概也愛上了這位只為尋求內心天堂的國王,重新演繹了《Enjoy The Silence》,收錄在自己的唱片中。記得王菲還叫王靖雯的時候就翻唱過她的《Silence All These Years》。粵語歌《冷戰》。相對,不發一言。多少年,欲愛但忘言。我們都如此需要安靜,哪怕數年來沉默只是用來做無聲的抗議。竇唯。同樣是一個尋找野三坡的人。自從96年寫下《野三坡》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並不喜歡竇唯的筆者注意到,竇唯有一種強烈的野三坡情結,專輯名《艷陽天》,專輯名《山河水》,以及《上步南山》,… …隨處可以嗅到草木山川的氣味。竇唯說自己是一種逃避。因為他也知道,社會這個大工廠一樣的集體制機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清靜或自由。也許偶爾間漫遊山野,可以遠離城市的功利和急躁。這不是封閉,這是逃避。前者沒有去路,後者靈感尚存。說到使用文字來表達音樂,竇唯是個典型唱反調的人。竇唯很多歌曲的填詞都是隨心所欲為之。竇唯也有很多介於Solo與配唱音樂之間的作品。而他,也是一個苦苦尋找屬於自己天地的暴君。《Don"t Break My Heart》之後,竇唯拋棄了黑豹。《黑色夢中》之後,竇唯拋棄了做夢。《野三坡》之後,竇唯拋棄了語言。《童》之後,竇唯拋棄了王菲。《雨吁》之後,竇唯拋棄了譯。後來,姜昕,不一定。等等等等。若為自由故。《浮躁》之後多少年,他還在繼續行走著。要想再見《浮躁》那般純粹,說自己『靈感至上』的王菲是天時,共同走過數年的張亞東是地利,另闢蹊徑的竇唯是人和。《浮躁》因為太少的銷量和太多的記憶,在物質與精神上被永永遠遠地定格在了,那個絕無僅有的1996年的夏天。那個靈光乍現的王菲。延伸收聽:那些像王菲《野三坡》一樣的… …Depeche Mode《Enjoy The Silence》——何必用言語動人,大自然的寧靜也不失為天籟之音王菲《浮躁》圖鑑: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506275/王菲《浮躁》音樂:http://site.douban.com/widget/playlist/3329261 89 6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請善待焦慮,提升自己!
※你都20多了怎麼還不焦慮?你都20多了怎麼還問那麼傻逼的問題!
※焦慮的時代,今年我們笑什麼
※心理自救藥箱(二)
※認知行為療法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