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舊體詩詞的韻律(之二)

關於舊體詩詞的韻律

—讀王力老先生《漢語詩律學》的筆記之二

第一章、近體詩

第一節、律詩

(1)何謂近體詩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它是和古體詩對立的。

唐代以後,大約因為科舉的關係,詩的形式逐漸趨於劃一,對於平仄、對仗和詩篇的字數,都有很嚴格的規定。這種依照嚴格的規律來寫出的詩,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後世叫近體詩。

近體詩可以大致分為三種:(一)律詩;(二)排律;(三)絕句。

(2)關於律詩

律詩的意義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成的詩。律詩的格律最主要的有兩點:

(一)盡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間,並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對(即相反);

(二)盡量多用對仗,除首句和末句兩句外,總以對仗為原則。

甲、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除了平仄與對仗的規律外,還有兩個規律:

A、每句五個字,每首八句,全首共四十個字。

B、第一三五七句不入韻,第二四六八句入韻,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入韻者,這是變例。(這正變之分是從唐人五言律詩統計出來的,以多見者為正,少見者為變。)

下面試舉幾個實例來看:

a.首句不入韻者。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夏日過鄭七山杜審言

共有尊中好,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 

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回。

注釋:芰:音jì,古書上指菱,俗稱菱角。兩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b、首句入韻者。

月夜憶舍弟

戊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乙、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除了平仄和對仗的規律之外,也還有兩個規律:

a.每句七個字,每首八句.全首共五十六個字。 

b.第一二四六八句入韻,第三五七句不入韻,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不用韻者,這是變例。

下面試舉幾個實例來看:  

1、首句入韻者。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粱。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注釋:佺:音quán,「偓佺」( wòquán):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注釋:覲:音jìn,朝見君主或朝拜聖地:~見。朝~。

  

2、首句不入韻者。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

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簫向碧空?

閣夜杜甫

歲莫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魚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3)關於律詩的首句入韻和不入韻的說明

a、五言律詩首句,和七言律詩首句恰恰相反:前者以不入韻為常,後者以入韻為常。但是,這兩種相反的情形都各有其背景:五言詩自古是隔句為韻的,譬如古詩十九首的首句就都不入韻;七言詩在古代卻是句句為韻的,唐人普通的七言詩雖已演變為隔句用韻,但是首句仍沿著古代入韻的遣規。依我們的大致的觀察,五言的變例要比七言的變例多些,(五律首句入韻者比七律首句不入韻者多些。)  

b、 五律和七律中.都偶然有一種三韻小律.三韻就是六句(首句就是入韻也不計)。這樣:五言小律就祇有三十個字,七言小律就祇有四十二個字.

例如:

李員外寄紙筆

題是臨池後,分從起草餘。 

兔尖針莫並,繭淨雪難如。

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

        

送羽林陶將軍  李白  

將軍出使擁樓船,江上旌旗拂紫煙。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繞朝鞭。  

五七言三韻小律和六言律詩都是很罕見的形式,因為它們既然自成一格,不能不略為提及罷了。  

4)、關於律詩常用的幾個術語:聯、首聯、頜聯、頸聯、尾聯等:

在這裹我們附帶提及詩人們的幾個術語。凡兩句相配,叫做一聯。譬如第一句和第二句叫做首聯(在這種意義之下.不一定成為對仗才稱為聯);第三句和第四句叫做頜聯;第五句和第六句叫做頸聯;第七句和第八句叫做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對句。下文有時為方便起見,我們將應用這些術語。

第二節、排律

1、關於排律:

排律就是十句以上的律詩。它也是律詩之一種,本來不必自歸一類;但為方便起見,也不妨如此分開。

總之,排律就是普通律詩的延長,一切規律都應該以普通律詩為標準。 

2、關於排律的韻數:

普通總喜歡用整數.例如十韻,二十韻三十韻.四十韻;五十韻,六十韻;六十韻以上:.往往索性湊成一百韻(二百句.一千字)。

當然也有些排律的韻不是整數的,例如劉禹錫《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用五韻,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用三十六韻,元稹《泛江玩月》用十二韻,《和東川李相公》用十六韻.《酬段丞與諸綦流會宿弊居見贈》二十四韻,等等。但這些到底佔少數,而且像三十六和二十四之類,在古人的心目中仍就是另一類的整數。

注釋:稹:音zhěn,1. (草木)叢生。2. 古通「縝」,細密:「~理而堅。」

3、寫明韻數的並不都是排律

有人誤會。以為凡在題目上寫明韻數的就是排律。其實像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柳宗元的《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等等,都是古風,不是排律。  

4、通常排律衹限於五言

自中唐以後,試帖詩都是五言排律,而且都是限定用十二句,就通常說,排律衹限於五言。

真正的七言排律也並不是沒有,杜甫本人就有兩首,到了中唐(約在公元七八〇至八四〇。),白居易和元稹也有七言排律。例如:白居易的《泛太湖書事寄微之》等。但是,在元白詩集中,七言排律也只佔極小的部分。(白氏尤少。)

  

5、關於排律的舉例:

本書舉有十韻、二十韻、三十韻、四十韻、五十韻

、六十韻、一百韻排律七首,此處選取其中二十韻、四十韻各一首,另選取杜甫的七言排律一首,其餘排律詩,參見原書P24.——P.29,P.31—P.32。

上韋左相二十韻

鳳曆軒轅紀,龍飛四十春。八荒開壽域,一氣轉鴻鈞。

霖雨思賢佐,丹青憶老臣。應圖求駿馬,驚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濁,調和鼎鼐新。韋賢初相漢,范叔已歸秦。

盛業今如此,傳經固絕倫。豫樟深出地,滄海闊無津。

北斗司喉舌,東方領搢紳。持衡留藻鑑,聽履上星辰.

獨步才超古,餘波德照鄰.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

豈是池中物,由來席上珍。廟堂知至理,風俗盡還淳。

才傑俱登用,愚蒙但隱淪。長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頻。

回首驅流俗,生涯似眾人。巫咸不可問,鄒魯莫容身.

感激時將晚,蒼茫興有神。為公歌此曲,涕淚在衣巾。

夔府書懷四十韻  杜

昔罷河西尉,初興薊北師。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遲。

扈聖崆峒日,端居灧澦時。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遂阻雲台宿,常懷湛露詩。翠華森遠矣,白首颯凄其。

拙被林泉滯,生逢酒賦欺。文園終寂寞,漢閣自磷緇。

病隔君臣議,慚紆德澤私。揚鑣驚主辱,拔劍撥年衰。

社稷經綸地,風雲際會期。血流紛在眼,涕灑亂交頤。

四瀆樓船汎,中原鼓角悲。賊壕連白翟,戰瓦落丹墀。

先帝嚴靈寢,宗臣切受遺。恆山猶突騎,遼海競張旗。

田父嗟膠漆,行人避蒺藜。總戎存大體,降將飾卑詞。

楚貢何年絕,堯封舊俗疑。長吁翻北寇,一望卷西夷。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凶兵鑄農器,講殿辟書帷。

廟算高難測,天憂實在茲。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恐乖均賦斂,不似問瘡痍。

萬里煩供給,孤城最怨思。綠林寧小患,雲夢欲難追。

即事須嘗膽,蒼生可察眉。議堂猶集鳳,正觀是元龜。

處處喧飛檄,家家急競錐。蕭車安不定,蜀使下何之。

釣瀨疏墳籍,耕岩進弈棋。地蒸餘破扇,冬暖更纖絺。

豺遘哀登楚,麟傷泣象尼。衣冠迷適越,藻繪憶游睢。

賞月延秋桂,傾陽逐露葵。大庭終反樸,京觀且殭屍。

高枕虛眠晝,哀歌欲和誰。南宮載勛業,凡百慎交綏。

杜甫七言排律一首、題鄭十八著作虔

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亂後故人雙別淚,

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嫩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複聽。

第五橋東流恨水,皇陂岸北結愁亭。賈生對鵬傷王傅,

蘇武看羊陷賊庭。可念此翁懷直道,也霑新國用輕刑。

禰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窮巷悄然車馬絕,

案頭乾死讀書螢。

第三節、絕句

1、關於絕句的意義及兩種不同看法:

a.絕句的意義:關於絕句的起源,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譬如《峴佣說詩》以為:

絕句,盡截律詩之半:或截首尾兩聯,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聯而成。(《帶經堂詩話》有類似的說法。)

這是說「絕」者「截」也,所以「絕句」又稱為「截句」,它是產生在律詩之後的。

(本書也介紹了關於絕句的第二種不同說法,此處略去,可參見本書P.34《聲調四譜》卻說一段。)

我們對於這相反的兩說,都不完全贊同;但是我們傾向於採用前一說。

b.絕句的分類:關於《峴佣說詩》的話,我們想加上「或截後半首」一句,因為那也是實際上有的,這樣,我們可以把絕句分為四類:  (一)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的;

(二)截取律詩的後半首的;

(三)截取律詩的前半首的;

(四)截取律詩的中兩聯的。

第一類的絕句最為常見:律詩的首兩聯都可以不用對仗,而絕句正是不用對仗者居多,尤其是七絕。第二第四類次之,第三類最少。

2、四類絕句的舉例:

a、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而成的(全首不用對仗)。

(甲)五絕  

山中寄諸弟妹王維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雲。

(乙)七絕  

新息道中作劉長卿  

蕭條獨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漢騎營。  

古木蒼蒼離亂後,幾家同住一孤城!  

軍城早秋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意:這一類以七絕為較多;因為五絕首句以不入韻為正例(見下文),而其首聯又是以用對仗為較常見的。 

b. 截取律詩的後半首而成的(首聯用對仗)。

(甲)五絕

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乙)七絕

訪韓司空不遇李嘉佑

圖畫風流似長康,文詞體格效陳王。

蓬萊對去歸常晚,叢竹閑飛滿夕陽。

舊 房白居易

遠壁秋聲蟲絡絲,入檐新影月低眉。

床帷半故簾旌斷,仍是初寒欲夜時。

注意:這一類以五絕較多,因為七絕首句以入韻為正例(見下文),而首聯又是以不用對仗為正例的。  

c. 截取律詩前半首而成的(末聯用對仗)。 

(甲)五絕

九日龍山飲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乙)七絕

南園(第八首)李賀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釣磯。

注意:這一類五絕和七絕都頗為罕見。  

d. 截取律詩的中兩聯而成的(全首用對仗)。

(甲)五絕

絕句二首(錄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華子崗王維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稀。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乙)七絕  

登樓寄王卿韋應物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楚雨中。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杜甫

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雲。

北極轉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群。

注意:在這一類中,五絕頗為常見,其數量差不多和第二類的五絕相等;七絕較為少見。有些七絕屬於這一類的,首句便不入韻。

3、關於絕句的首句入韻和不入韻。

a.五絕的首句也像五律的首句一樣,以不入韻為正例,所以較宜於對仗,而第二類和第四類的五絕比七絕較多(因為這兩類的首聯是用對仗的)。本節上面所舉的五絕,都是正例;這裡我們試舉兩例首句入韻的變例來看看:  

塞下曲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觀放白鷹李白

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

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

b.七絕的首句也像七律首句一樣,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不過,七絕的變例比五絕的變例較多。這因為絕句雖不一定要用對仗,但當其用對仗的時候,總喜歡用於首聯(第二第四類);若首句入韻,則為韻所拘,對仗不容易,所以大家傾向於不使首句入韻。例如: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二類)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靈雲池送從弟王維(四類)  

金杯緩酌清歌轉,畫舸輕移艷舞回。  

自嘆鶺鴒臨水別,不同鴻雁向池來。 

c.偶然也有不因對仗,而首句亦不入韻者,但比較地少得多了。例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櫻桃張佑

石榴未坼梅猶小,愛此山花四五株。

斜日庭前風裊裊,碧油千片漏紅珠。

4、絕句應該分為古絕句和近體絕句兩種。

我們的意見,絕句應該分為古絕句和近體絕句兩種。  

(一)古絕句產生在律詩之前,有平韻,有仄韻(仄韻也許比較多些),句中的平仄不受律詩平仄規律的限制。  

(二)近體絕句產生與律詩之後,在原則上只用平韻(仄韻罕見),句中的平仄受律詩平仄規律的限制。  

由此看來,古體絕句只是最簡短的古詩;唐以後的詩人按照古體所作的絕句,可以分為短篇的「古風」,亦稱「古意」。

5、近體詩和古體詩的界限及三種絕句的形式

a.實際上,近體詩和古體詩的界限是相當清楚的;但若不認清近體詩的主要條件,就把那界限泯沒了。這主要條件就是它那平仄的嚴格的規律。譬如古風也常有對仗,但若不依近體詩的平仄,就不能認為排律。還有最嚴重的一種誤解,就是為字數所迷惑,例如看見八句四十字就認為五律,五十六字就認為七律。其實四十字的五古和五十六字的七古也未嘗不可能。同理,我們不要看見了二十個字就歸入近體詩的五絕,二十八字就歸入近體詩的七絕;有些卻是應該歸入古風裡去的。譬如杜昭中《晚唐詩叩彈集》就把孟郊的《古怨》歸入古風。  

古怨孟郊

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b.《聲調四譜》把絕句分為三種:(一)律絕;(二)古絕;(三)拗絕。其所謂「拗絕」,實在就是失粘失對的律絕,所以實際上只能分「律絕」和「古絕」兩種。

6、近體絕句簡稱為絕句

絕句雖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種,但是,既然普通都把它歸入近體,我們就不妨從權,把近體絕句簡稱為絕句;至於古體絕句,我們索性把它歸入古風,不為它另立名目了


推薦閱讀:

半年七律小集

TAG:詩詞 | 舊體詩 | 韻律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