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愛的法則

:愛的法則作者:周湘峻

這幾天在看海靈格的《愛的序位》,隔了幾年再看這本書,再次喚起了巨大的心靈震動。

在2003、04、05年曾迷戀上了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列,參加了海靈格所有的工作坊,在台上圍坐在海靈格身邊做了無數次代表,也是他主持的最早一期也是唯一一期的導師班成員,一本《誰在我家》看了許多遍,也和朋友一起在深圳開過多次系統排列工作坊。2005年以後我主要是學習海文的課程,慢慢就放下了系統排列。然而,今天我看著這本《愛的序位》還是感覺遠遠沒有吃透和掌握其中關於愛的法則,同時也對海文和系統排列的融合有了感觸。

海靈格認為,在家庭中有一股強大的系統動力引領著每一個活在系統中的成員,這份動力來自親族多代成員之間的聯繫,並受著對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們的情感動向便會為著達至系統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來非常不合情理的行為。「愛的序位」便指出支持著這份愛存續下去的一項恆常鐵序。

人類關係中的一些秩序,而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愛所排定。唯有當我們洞察這些秩序,愛才能成功。我們經常困惑於盲目的、沒有了解的愛,並且沒有領悟這些秩序。但是當真正的愛使我們知道並且尊重這些秩序時,便能實現我們的願望。不論是對我們或是對我們調遭的人,愛會散發著安祥的氣息並具有治療的效果。

當家族的每一成員都遵循這些法則,成員就能和諧相處。而當家族中有人違反法則,對整個家族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也會導致某些成員在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生涯規劃、工作、身體健康或個人成長方面發生困擾。

在早年,海靈格的個案都是驚世駭俗的,讓所有參加者都體會到巨大的人類深層情感的衝擊,而且有緋思所夷的故事性。到了最近幾年,海靈格強調「最小的介入」,個案做得越來越簡單,弱化了家族秘密的情節,點到即止,對個案人的衝擊性減小了很多。

如果對海靈格的思想做一個總結,我們會很快整理出一套愛的法則。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源於愛,而如果不懂得愛的法則,愛就很盲目,自己和家人都不幸福,家族的愛就流動不起來,也就發展不起來,也許好幾代人都在輪迴中重複度過。而一旦了解和學習到了這些愛的法則,如果去做,就會促進了愛的流動,疾病就被治療,問題就被解決。

只是,光知道愛的法則還是不夠的,需要有一些方法來實現,而且是全面實現。我們作為初學者常常會出現遵照了一項「愛的法則」去做,卻不自覺地又違反了另外幾條法則,結果只是換了一個問題的到來。

例如,在海靈格系統排列中講求「新系統優先」,一個男人結婚以後成立了新家,那麼重心就要放在新家的建設上,否則家族就會大亂。這個法則解決了中國傳統的「老婆和媽同時掉進河裡,該先救誰」的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有那麼強的動力去做只救老婆而不救媽的事,因為人還需要遵守另一個法則「要充分尊重老系統,不能排除家庭成員」,這似乎就還是進入了一個兩難。怎麼做才能「優先」、「尊重」、「不排除」並舉呢?這在海靈格的系統排列中就難以找到答案了。

而這一部分,恰好是海文的課程里解決的問題,運用「呼吸、覺察、承認、接納、行動」的步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溝通中,一點一滴都按照愛的法則去傳播愛,老婆充分地尊重老媽,老媽也充分地支持老婆,當她們之間的愛流動時,老媽就會出於對兒子的愛,而讓兒子去首先去救他老婆,兒子不再陷入兩難,每個人都各得其所,都得到幸福,這個家族將得到興旺發展。

如果完全在海文的課程里,沒有學習海靈格的「愛的序位」,就會面臨很大的無力感,因為沒有方向。海文的核心溝通模式里就是講「沒有對錯」,因此,常常除了通過溝通對雙方增進了了解、滿足了好奇、增進了愛的力量以外,好象沒有別的助益,愛的能量增大了卻沒有引導,容易成為盲目的愛。這一點在我和海文的幾期三年文憑班的學員交流時感受非常深,有一些同學有很好的領悟和區分,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運用一部分海文也運用其它的思想從而獲得很大的成功,而有一些同學則常常陷入更大的苦惱。而海文和海靈格這兩者都是很大的學習系統,都需要很多的學習和實踐。

只是有愛是不夠的,需要有愛的智慧。只是「懂得」也是不夠的,需要在生命中真實地去穿越。

因為愛是有秩序的,愛是需要生命去實踐的,遵照愛的秩序去運轉,才是在道上,才會順之則昌。

附錄1:

時空中的自由選擇 (作者:郭懷慈)

家族系統排列的基本看法是:基於對家庭的忠誠和愛,是我們自願跟隨前人的腳步。當愛被彰顯,我們發現祖先其實並不希望我們受苦,而我們也不會因為離開先人的顛簸道路而被排拒於家庭的歸屬之外;我們開始可以帶著愛和敬意為這個家走出一個新典範;受惠的不只是自己和下一代,祖先們也因著得到解脫和自由,不需要繼續受到我們的情緒牽連。

海靈格最近又提出了「與道同行」的新理念,他提醒系統排列師們,不要以自己的心靈深度,去衡量他人的心靈狀態。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過往仍難免自以為是的暗示當事人解決之道。而現在,他則傾向讓超越了你我的、更大的宇宙靈性(他認為中國人稱之為「道」)來作為。工作中,他的介入更少,更精簡;並信任靈性移動的結果。

依「與道同行」來看,海靈格帶著對人「自由選擇權」的敬意,把新的、可能性的光亮,帶進一個不斷反覆重複的模式里,讓其中所有相關的人們(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人們),都有機會在當下作新的選擇。因為,當時間和空間失去了比較點,時間和空間歧視就不存在了;此時,透過其中蘊含的活生生、創發性的能量,所有都可以發生在此時此刻的這個點上。

系統排列工作,到底是如何對人產生影響?其力量從何而來?一位在此領域工作二十多年的資深老師Jakob Schneider,認為是:「事實Fact → 愛Love → 力量Power → 序位Order → 心靈Soul → 靈性Spirit」。

這是這個工作的發展歷程、學習脈絡,也是工作中的力量來源和治療要素。

附錄2:

家庭和諧愛的「序位法則」

發布: 2009-1-10 00:38

如同天上的星系,人類的家族其實也有其運作的規則與次序,這就是所謂「愛的序位」。

當家族的每一個人都能夠遵循這些法則,家庭成員就能夠傾向於和諧相處;當有人違反這些法則,對於整個家族將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愛的「序位法則」

「夾心餅」「雙面膠」,是我們給很多遊走於婆媳矛盾之中的丈夫們的別號。其實「倒霉」 的何止這些男人們,家庭內部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曾被親人們「煩惱」。

因為每個人對親密程度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在親密關係中,一旦自己所崇仰的信念受到挑戰,委屈、怨恨便一股腦湧現出來,「情感保衛戰」隨時爆發。比如有人覺得父母是自己最親的人,但他和一個認定夫妻關係勝過一切的女性結了婚,必然會產生很大的衝突,甚至會給彼此帶來深深的傷害。

心理學家海寧格認為,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隱藏著的、不易被人們意識或覺察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愛的序位。它並不跟隨社會及文化的標準或規則運行,而是在這些標準或規則之上運行。

家庭和諧的關鍵,就是遵從愛的序位法則,在亂麻中理出頭緒,達到各種親密關係的共贏。

二元一次方程:先解y後解x——如果兩個親密關係系統是相對獨立的新的親密關係優先於舊的親密關係

Case1:王勤的兒子都10歲了,可王勤感覺自己還沒有從一個女兒的角色裡面走出來。從戀愛開始,她就隔三差五地往娘家跑,幫助父母做飯收拾。逢年過節更不必說,單位發的所有年貨,一定是拿出大半孝敬父母。丈夫對此非常不滿,他覺得這麼多年來,王勤忽視公婆也就罷了,對自己和兒子也很不在意。經常是爺倆自己將就著吃飯,王勤則一直為娘家忙前忙後的。連兒子也對媽媽冷淡起來,覺得媽媽不在意自己。對此王勤的解釋是,父母總要先走,自己和丈夫、兒子在一起的日子還長著呢,所以要多分給父母些時間。

漸漸的,丈夫開始也帶著孩子回奶奶家,每到周末,夫妻兵分兩路各自奔向童年父母的懷抱。終於有一天,王勤感覺到丈夫的心離自己很遠了,她的注意力才回到自己疏於打理的小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Case2:Sandy的「敵人」不是婆婆,而是丈夫的前妻。結婚的時候,她就知道丈夫和前妻有個女兒,

跟著前妻生活。但Sandy信心滿滿,相信自己不會介意丈夫和女兒親近,能夠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婚後她也確實做到了。她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Sandy都鼓勵丈夫帶著女兒出去遊玩,讓孩子享有正常的父愛。

然而事情不像她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問題偏偏出在前妻身上。在Sandy婚後,丈夫的前妻三天兩頭給丈夫打電話,討論孩子的事情。有時候前妻還約丈夫單獨在外面見面。一次前妻發燒了,居然半夜第一個向丈夫求助,而丈夫接到電話就立即趕到前妻那裡,送她去醫院。Sandy再也無法容忍丈夫的行為,不禁質問丈夫,到底她和前妻誰更重要?

親密關係原則之一是:如果兩個親密關係系統是相對獨立的,那麼新的親密關係優先於舊的親密關係。

一般來說,子女結婚並獨立生活後,相對於原生家庭,小夫妻就建立了新的關係系統。同樣,再婚家庭相對於原來解體的家庭來說,也屬於新關係的範疇。那麼按照上述原則,小家庭的夫妻關係要優先於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同樣,第二次婚姻關係也要比第一次婚姻關係優先。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要先解Y後解X,就是以新的親密關係為主體來考慮問題。

王勤、Sandy的丈夫應該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優先的位置。否則就像他們遇到的困境一樣,必然增加解題的難度和錯誤幾率。

成立了新的家庭意味著一個新親密關係的誕生,它是有別於老關係的獨立組織。中國的傳統觀念是以大家庭的利益為重,小家庭從屬於大家庭的一部分,直到老一輩相繼離世,多年「媳婦」才熬成「婆」。

而現今社會,小家庭一開始的存在就是獨立的,形式上的更新與老的「大家庭」意識形成了矛盾。具體表現在孩子和父母分離的時候有內疚感;或者父母怕孤獨,不願意讓孩子獨立,通過某種方式牽絆住孩子離開的腳步;或者失婚者利用雙方的孩子繼續控制先前的配偶等。

除了傳統觀念對人們的影響以外,心理上的糾結也造成了關係方程式解題順序的混亂。對分離有恐懼會導致對舊的親密關係的依賴:父母在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後,內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害怕空巢的孤獨感,要挽留住過去的歲月;子女要麼在父母的呵護下沒有獨立起來,要麼對於不希望自己離開的父母有深深的內疚,於是要繼續做父母的「好孩子」。而前一次婚姻中的一方,也許還懷念著那份逝去的情感,不願意從另一方的生命中輕易消失,於是要緊緊抓住這份聯結。

因此,那些在這一類方程式里周旋的朋友,需要學會尊重新的親密關係的優先地位,理性處理好內心一些沒有完成的情結,接受分離的事實。只有這樣才能解開這複雜的二元一次方程式,讓我們的親密關係健康發展。

一元二次方程:x優先於y——在同一家庭系統內,先來的比後來的有優先權

Case3:子彤申請移民國外的最直接考慮,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寬鬆的教育環境,雖然丈夫不願意過兩地分居的生活,但在子彤的堅持下也就同意了。為此,子彤在走出學校近10年後,又再次拿起書本,攻讀雅思。功夫不負苦心人,子彤經過努力,終於如願以償,在一年前順利地拿到了加拿大移民局的落地批准。隨後,她帶著女兒住到溫哥華。而丈夫為了國內的生意,變成「空中飛人」,每個月去看她們一次。

女兒在加拿大適應很快,子彤非常欣慰。她經常興高采烈地在電話中和丈夫彙報孩子的成長,憧憬著丈夫儘快和她們團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丈夫似乎工作越來越忙,不能保證每月都來看望子彤母女。到最近已經連續3個月沒見到丈夫的身影了,而且他在電話那邊也有些敷衍。直到有一天朋友來電話,告訴她丈夫有了其他女人。對此丈夫的解釋是,他的工作壓力很大,親人又遠在他鄉,他需要現實的支持。

子彤在痛苦之餘不禁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了。

子彤遇到的情況也是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共同境遇。獨生子女的現實造成了父母們過於關注孩子教育,忽視了夫妻間的經營。「以孩子為中心」成為了不少家庭的潛在口號,導致子彤們以孩子為圓心,以愛和關心為半徑,整天圍著孩子轉。有些家庭儘管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但對於孩子的過度關注,同樣使夫妻情感在不知不覺中漸行漸遠。

為此,我們需要學習親密關係的第二條原則:在同一家庭系統內,先來的比後來的有優先權,就是x優先於y。比如夫妻是先結婚後有孩子,那麼夫妻之間的關係對於親子關係來說在家庭系統內更為重要,需要優先顧及。同樣,老二比老大晚進入家庭,那麼他自然需要尊重老大的優先地位。時間在家庭里建立了一個自然階層,如果前後倒錯,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子彤的問題就在於她把女兒的事情看得最重要,夫妻的關係似乎是從屬的。丈夫雖然嘴上不說,但是他的行動已經表明了他對於婚姻的失望。結果子彤不但沒有給女兒帶來想像中的快樂,還在她幼小的記憶里留下父母戰爭的陰影。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關係的和諧是她健康成長的最堅實基礎。如果一個家庭疏忽了夫妻關係的建設,把做好爸爸或者好媽媽優先於做好夫妻來考慮,其結果是孩子得到兩份分裂的愛,她會終其一生地嘗試整合它們。有些孩子會下意識的去幫助維繫父母之間的關係,有時候甚至以產生心理問題為代價。

在諮詢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為了報答其中一方給與自己的愛,主動承擔了父母的罪責和負疚,試圖補償父母一方帶給另外一方的痛苦。於是孩子變成了現實中父母的「家長」,這種關係的違背也常常是家庭悲劇的重要因素,甚至會使孩子不堪重負,造成心源性精神疾病甚至自殺。

親密關係內部的黃金法則是:夫妻要先成為好夫妻,之後他們才能成為好父母,那麼孩子也才能是真正幸福的孩子。

混合方程:解Y的同時尊重X的存在——當兩個關係系統混合時,新的關係要尊重原有的愛的連結

Case4:娜娜慶幸在第二次婚姻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結婚一年多了,她和丈夫還沉浸在新婚的幸福里時,偏偏兒子出現狀況——悶悶不樂,沒精打采。聽兒子小朋友的家長說,兒子經常和同學講,媽媽只喜歡叔叔,不愛自己了。娜娜這才意識到,自己和丈夫的親密對孩子產生了影響,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被排斥在外了。

娜娜開始調整自己和兒子的關係,只要兒子在家,她就盡量避免和丈夫的過於親近。雙休日娜娜也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陪伴孩子,她還和丈夫商量多帶兒子出去踢球。幸好丈夫理解自己的處境,在兩人的努力下,兒子臉上又露出笑容。

Hers解析:

像娜娜這樣的混合家庭情況還有夫妻和寡居的老人一起過,或者再婚一方帶著孩子,而雙方又有了共同的孩子等。不同系統的再度融合,關係方程會更為複雜,需要認真處理。

所以,我們給出親密關係原則之三:當兩個關係系統混合時,新的關係要尊重原有的愛的連結。例如當父母帶著原來婚姻中的孩子進入新的婚姻關係時,他們的夫妻之愛,不能超越他們對於孩子的愛。而和長輩共同生活的夫婦,也要尊重和長輩原有的那份愛的連結。否則的話,婚姻中會有溝坎。

愛是具有獨佔性的,很多人愛自己配偶的同時,無法接受對方先前存在的親密關係,或者想領先於那份親密關係。事實證明,這樣的期望都會以家庭成員的矛盾和痛苦告終。其原因在於,一個人無法割裂掉他過去的種種,包括經歷與血緣,因為那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你越是希望他遠離那分情感,他的內心會越發的感到缺失。其結果是他要用全部的力量掙脫所有阻礙,去和屬於自己一部分的那些人融合,求得生命的完整。

和配偶一方寡居的老人共處一室,確實不是一件易事,而既然選擇了自己的愛,也要接受他生活中的一切發生。不然的話,那種所謂的愛情也不過是自戀的一種投射,不能幫助關係中的當事人獲得滿足。

帶著孩子結婚的夫妻也是一樣,這樣的家庭里,要讓愛圓滿和繼續,就需要把他們和原來婚姻中的孩子的愛優先於夫妻之間的愛,他們共有孩子的愛則要後於他們之間的愛。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時間在家庭系統內建立了一個自然的階層,我們一定要尊重。儘管這樣會給當事人帶來一些不適,但其他的選擇會造成更大的傷痛。

該文章轉載自<哎喲家-家庭網> 原文地址:http://www.iujia.com/html/66/n-4466-3.html

附錄3:

愛的序位->靈魂的移動->靈性的移動http://akhaldan.cn/forum/archiver/tid-496.html

「愛的序位」是海寧格最早提出的想法,大約在2002年時,他提出「靈魂的移動」代替了「愛的序位」,2006年,他再提出「靈性的移動」代替了「靈魂的移動」。

以「愛的序位」而言,海寧格認為,每個系統都有它應歸屬涵納的成員,而每個成員基本上以他先來後到等因素,有他們應有的序位。所以當一個家庭的愛有機會被重新看到和流動,沒有人被排斥在外,同時也以先來後到的序位被尊重時,這個家庭的個別成員就不需要再被糾結在過去的未完成事件中,可以帶著愛,真正面對自己的人生。

以「靈魂的移動」的概念來說,海寧格發現,愛是否流動、序位是否能夠被重新歸屬應有的位置,這個決定不在個人,當然更不在治療師。冥冥中有一巨大的力量,對於誰應屬於這個系統,序位應被如何排列,有它自己的堅持。雖然眼前的案主是因無知或純然的、盲目的愛,而違背了這些原則,這股力量的堅持仍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且不帶任何憐憫。同時,這股力量是希望被看到、被尊重、希望事件被解決。所以當時機對的時候,在被尊重接納的氛圍里,同樣的,這股力量也會帶著我們尋求最終的和解。

2006年,海寧格提出「靈性的移動」代替「靈魂的移動」,他的描述非常簡單,他只是提醒治療師們不要以自己的靈性深度去衡量他人的靈性。也就是在系統排列的過程中,他認為自己過往仍難免以自己認為的對的態度,暗示案主可以朝向的解決之道。而現在他則傾向作最少的介入,讓超越了你和我的更大的宇宙性/靈性(或以中國人熟悉之稱謂名曰「道」)來作為。

從外顯可以看到的觀察來說,他的介入更少、更精簡;工作範圍不局限在誰應歸屬、不應歸屬;至於靈性要在此時如何移動,不予任何干涉,完全信任其移動的結果。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馬丟了,是好是壞,很難說。腿斷了,是好是壞,也很難說。……

無論我們的自我願意相信自己是多麼聰明伶俐,英明神武,最終我們只能謙卑地,恭敬地,對命運/靈魂的呼喚深深地鞠躬,帶著必須承擔的愛的傷痛和/或負疚。

附錄4:

海靈格的經典語錄

一、當你讓愛表達出來,你會得到自由。 二、我甚至不想嘗試去解釋它。那只是我所觀察到的。 三、現在我不想做過於瑣碎的分析。 重要的是要辨識那些起作用的力量。 細節部分應該加以確認。 四、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就是透過愛。 五、多愁善感守護著一種不為人知的幸福。

六、處理伴侶關係中施與受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伴侶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 七、壓力要得到疏導。 八、唯有罪人才能夠寬大仁慈。 清白者是不原諒人的。 清白與罪惡並不等同於善良與邪惡,事實上,往往是相反的。 九、不,不,不。你的描述只會強化問題。 講完了最重要的事之後,便要馬上停止。 十、沒有什麼固定而快速的法則,但你就是可以感覺到是否正確。

十一、壓抑是一種比較容易活下去的方法。試著用你的雙眼正視,就像正式挑戰一樣。 十二、當每一個屬於家庭系統的人在你心中都有一個位置時,一種圓滿的感覺便會湧現。 十三、我們不需要知道細節。 而你只要知道這些人屬於你的家族系統,然後在你心裡給予他們一個尊敬的位置,這樣就足夠了。 十四、唯有當我們與命運保持和諧一致時,我們才能夠從中獲取力量,從而改變命運。 十五、等待方式的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結果,要帶著專註來等候。

16、孩子的成績不好,你(父母)要對他說,「我以前也是一樣。」

17、過度親密是對成長的拒絕。

18、緊挨著父親站立的男人會吸引女人;但是如果他是緊挨著母親站立,女人會為他感到難過。

19、(關於分手時的憤怒)「我到底對你做了什麼錯事,使得我對你如此地憤怒。」憤怒有時被用來作為一種防衛,以對抗必須承認的罪惡。

20、對於那滿懷愛意的付出,我們有責任要同樣滿懷愛意地接受。

21、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比他們(伴侶)之間的愛重要得多,愛的法則就會被擾亂,家庭就會面臨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的危險。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夫妻之間的愛要享有優先權。

22、承認世界的本來面貌,沒有意圖去改變它;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鎮定的心態和清晰的洞察力。

23、如果人們在原生家庭中曾經被傷害過,那麼他會不知不覺地把這個傷害和疑惑帶進新的關係里。

24、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飄向終點,為接踵而至的一切騰出空間。

海靈格談自由

聽海靈格談自由,他說:人有一點點自由。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人有一點點什麼自由呢?」他說:「改變的自由而已。」 接著,他拐彎了:「但是,對於改變之後的結果呢,人們是不自由的。」他還慢條斯理地說:「所謂的自由只不過是臣服而已,——一個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運,那會是最大的自由。很多人喜歡去追求,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但到頭來結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結果是什麼交給比你大的那個整體去做。」

海靈格論生命和死亡

每一個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死亡是我們的朋友。死亡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我們每天都向著死亡走去。

海靈格論愛與秩序

愛是秩序的一部分。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愛只可以在秩序的範圍內成長。愛常常是有代價的,常常讓人感到愧疚。愛只是一顆種子,並不能改變土壤。悲劇中的英雄是盲目的。人要回歸秩序,面對真相。

海靈格論人生

人是有那麼一點點自由。每個人都有資格決定他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對每個不同的情況。危機唯有到達高峰時才能夠解決。多愁善感守護著一種不為人知的幸福。人在幸福中會體驗到危險與不安。

海靈格論伴侶關係

關係其實也會經歷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伴侶之間發生的事,別人絕對不能干涉。女人跟隨男人,男人服務女人。每一種關係會設下不同的界限。連結既是愛的獎賞,又是愛的代價。

海靈格論分手

不負責任地分手常常會帶來破壞性的後果。伴侶分手也許是必須的。要麼分手,要麼強留,兩種痛苦必選其一。伴侶分手往往是無可避免的。在分手當中,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離婚是父母雙方的事。

海靈格論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關係不關孩子的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不能分割的。父母付出,孩子接受。你的父母有權插手你的人生。孩子們對父母的愛是無限的。孩子要跟隨父親。榮耀自己的父親。即使父母有罪過,他們仍然是父母。榮耀自己的父母便是榮耀大地。孩子的心靈無法容忍任何對父母的貶抑。子女必須尊敬並且榮耀自己的父母。

海靈格論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復。疾病乃是拒絕榮耀自己父母的結果。疾病乃是企圖為他人贖罪。和解比贖罪更好。癌症由恨生成,卻遠遠地迴避著愛。有時癌症是一種贖罪的形式。頭痛的問題可能是來自被堵塞的愛。多數情緒的痛苦都是中斷了的愛。心痛和頭痛常常是堵塞了的愛的一種表達。

海靈格論清白與罪惡

清白者往往是較危險的人。忠誠應以愛為出發點。愧疚和無愧並不等同於善良和邪惡。清白與罪惡並不等同於善良和邪惡。清白者是不原諒人的。如果某人正視他的罪惡感,便可獲得力量。罪過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補償的。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種高技巧的報復。贖罪是一種補償行為。唯有罪人才能夠寬大仁慈。人世間的罪惡是會消逝的。

海靈格論原諒與尊敬

人不能要求別人原諒。人沒有權力去寬恕別人。慈悲需要勇氣面對全部的傷痛。原諒其實是一種僭越。我知道你所賜給我的,我十分敬重它。感恩之心便是不帶傲慢的接受。尊敬必須來自內心深處。無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對他人的尊重。

海靈格論付出與接受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決定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回報的責任,我會體驗為罪惡。沒有虧欠的壓力,我會感到輕鬆和自由。當他們要幫助你的時候,你要小心。帶著愛從別人那兒接受的人是謙卑的。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鞠躬也是一種付出。深深地吐氣!那是一種讓愛流動的方法。多一點愛意,少一點恐懼。

海靈格論問題與行動

問題本身往往是解決的方法和動力。如果描述是正確的,問題應該早已解決。只要發生了,我們都要客觀面對。我們所犯的錯誤往往是最好的老師。每一個行為後面都有其正面動機。愛是一切行為後面的動力。事實往往與人們所說的相反。所有的情緒都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我們只有在必須行動之前才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力量面對他的難題。

——摘自《愛的序位》/《誰在我家》


推薦閱讀:

(1)辨清謬誤,方可領悟命理法則
(457)四大局左水到右立向法則
人際交往中的黃金法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婚姻保鮮6大法則。
交際法則

TAG: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