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承負」觀道教的「報應」

從「承負」觀道教的「報應」  而今社會,「因果」已然不僅僅是佛教徒的口頭禪,很多場合都有人在說因果,道因果。但是因果到底是什麼?這和道教的「承負」有什麼區別?在道教,為什麼又在講「承負」呢?不論是佛教、道教的信士還是傳統文化愛好者,問起來很多人也都會說點,本人分享一些個人理解,歡迎道教之音網友、道友批評、指正。  1、 什麼是因果?  說起因果,最常聽到的便是「因果報應」。到底什麼是因果?佛教的《涅盤經·遺教品一》有「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的說法。三世因果,正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般,起心動念也因前世之因,也會招致後世之報。  簡單地說,佛教所說的因果是站在個人(或者一個眾生)的角度。《地藏經》也有「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現代人很難相信自己的榮辱興衰會與自己的過去相關,即便是現世報應也很難讓人相信這與自己的曾經相關,何況對於飄忽不定的未來及來世呢?所以,因果報應說對一般人而言,是很難理解的。  2、什麼是承負?  說起承負,最常熟悉的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到底什麼是承負?根據老子「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的教義思想,「承負」可解釋自然和社會上的各種報應現象,也就是說「承負」是道教的報應觀。  《太平經》是最早對承負思想做出較為系統闡述的道教經典。《太平經》對承負說有兩種解釋:其一,人世間的承負,把今人受到的福禍歸結為祖先的善惡,祖先積德行善,澤被子孫後代,祖先有過失或作惡多端,其惡果於後代子孫。其二,自然、社會的承負,順「道」而行,自然、社會就昌盛發達;違「道」而行,自然、社會就衰敗枯萎。  「承負」的核心內容是將天道、地道、人道置於「承者為前,負者為後」的循環邏輯發展之中,用天道、地道來論證人道。說明天災之發、地禍之起的原因,在於違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負。社會動亂,王朝更迭,亦是人為所致。任何自然、社會現象都蘊涵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的承負結局中。  3、因果與承負,到底有什麼不同?  通過對因果和承負的解釋,不難發現其實都是對報應的闡述,也就是宗教的報應觀。但是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我個人以為,說得就是一回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果報應說的是站在個人角度來看待報應的,通過一個人的三世來確定並說明其報應,這是一種相對微觀的表述。對於一般人來看,若是不相信輪迴,那就對「三世因果」就更難相信了。  而承負報應說卻站在一個家族的三代來看報應的,通過三代的福禍變化來說明其報應,是一種相對宏觀的表述。對於一般人來說,肯定有父母、子孫,「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的承負便顯而易見了。  所以在我看來,因果就是承負的微觀結構,而承負卻是因果的宏觀表現。正如《道德經》的「同出而異名」一樣,本就一樣。  4、因果與承負,誰更高明?  因果作為承負的微觀結構,所以很難被世人看到甚至認同。而「三世因果」也建立在「輪迴」之上,對於不信輪迴的人來說,更是很難認可。承負作為道教的主要報應觀,關鍵是其親民,更加宏觀地展示了報應的可見性和前瞻性。  道教崇尚自然,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不修道德,三代承負,受人褒貶,難逃世人耳目。「三代承負」無需等三世,一家之中,三代之內,盛衰窮富,子孫命運,便是家道、家德。這樣,承負的真實,契合道之真,修真之要也。因果撲朔迷離,常人難斷其有無。縱然不信道教徒,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可信承負之說,正合「大道至簡」之「大道」強名。  5、 從「承負」觀道教的「報應」  吉人縱然「積善人不知」,「廣行陰騭,上格蒼穹」,「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但凶人縱然「積善人知」,「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可以承負觀之。  富貴之家,家道中落,三缺五弊,子孫不肖,富不過三代。窮苦之家,家道中興,富貴榮華,媳賢子孝,亦可以承負觀之。  太上曰:「上士聞道,勤而習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現今已聞道,習之,仍之、笑之,全在道中,道法自然。子孫後世不竭,家門萬世榮耀,皆在承負,不修道當修德,積德行善起,自然澤被後世子孫。  (道教之音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雷祖和雷聲普化天尊是同是別?
道教神仙里的「六御大帝」和「四御大帝」,多了玉帝和救苦天尊
我的道教的文化基本常識
入佛教還是入道教?
道教知識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