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部 / 白培英典型在夙昔 新約腓立比書第四章第8節:「……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這篇文章便要簡單地介紹四位出生於英倫三島、受人稱讚、值得思念的神僕: 達秘(John Nelson Darby)
達秘於一八○○年誕生在倫敦。早年學習法律,取得律師資格。二十一歲歸主後,生命完全改變。放棄律師職業,全時間服事神。一八二五年在拉荷大教堂被任命為執事,次年在都柏林之基督教會大會堂被按立為牧師,父親對此大為不滿,甚至取消了他的繼承權。 達秘在次年(一八二七年)卻正式脫離了英國國教會。他認為教會已經荒涼,教會沒有完全順服聖靈的指引,人的組織代替了聖靈的工作;教會缺乏信心而一意孤行,以致紛爭異端之類的事層出不窮。 達秘覺得信徒必須將自己從周圍各種不同的團體分別出來,他認為基督要信徒合一,而信徒因所選擇的宗派而分裂了。既然主說:「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他們就必須根據基督身體的合一,與那些清心禱告主的人,單單奉主名而聚集。 依據這樣的信念,達秘和幾個有同樣看見的弟兄開始在家中擘餅聚會,這便是弟兄會運動的濫觴。以後人數增加,並且傳到其他地方甚至國外。約在一九二○年前後,弟兄會的信仰由宣教士介紹到中國。王載、王連俊(約翰)開始了類似弟兄會的聚會;倪柝聲稍後也參加,後來並由倪繼續領導,發展成全國性的聚會所地方教會體制。達秘在教會歷史中的地位由此可知。 摩根(Dr. George Campbell Morgan)
摩根誕生於一八六三年,較達秘晚了半個多世紀,但同樣未受過正統神學教育(摩根甚至未上過大學),而成為神重用的僕人。他在二十三歲時即全時間傳道,二十六歲被按立為牧師,八十歲方退休。 摩根年輕時信仰曾一度動搖。當時在科學方面,特別是生物學方面,英國居領導地位。像達爾文、赫胥黎等人均係知名學者,他們從唯物和唯理哲學的立場攻擊聖經和基督徒的信仰。摩根掙扎了兩年之久,讀了許多衛道的書,但不能解決問題。一氣之下,把所有正反兩面的書都鎖進櫃子裡,重新買一本聖經,誠心研讀。他說:「終於聖經把我找回來了。」 這一次的經歷,不但堅定了他對聖經是神話語的信心,更使他在研讀聖經時有新的亮光,享受到「在基督裡的豐盛」。也許這就是他能夠著作摩根解經叢書近百卷,被譽為解經王子的原因。 摩根的講道極有能力。他的一位至交說,他每天清晨的禱告和默想,使他的靈天天得到更新,天天得到新的力量,就在每一場講道時發揮出來。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 章伯斯一八七四年七月出生於蘇格蘭,去世時只有四十三歲,在短短的一生中,他的服事遍及英國、埃及、美國,甚至日本。他去世之後,他的信息傳遍海內外。他短促的人生,卻獲致廢時曠日的成就,值得我們瞭解和學習。 章伯斯極有藝術稟賦,年輕時畢業於金士頓藝術學校。在同一段時間,他經歷了福音的更新。
他在二十歲左右越來越意識到神的呼召,雖然內心有強烈的掙扎,但他明白他應該放棄藝術,接受神要他出來傳道的呼召,他為這個決定付了極大的代價,經濟上遭遇極大困窘,儘管如此,他給朋友的信說:「我們應該向天仰望,堅固不動搖,絕不灰心喪志,神就近在我們身旁。」 章伯斯是一位偉大的基督徒思想家,他相信一個完整的基督徒生活,應當同時包括以基督徒的方式去思想。他鼓吹廣泛的閱讀,認為是促進思想敏銳的基礎,但他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聖經上,他對學生說:「把聖經讀破。」他清楚地區分宗教狂熱和真正信仰的差異,前者只是看見真理的一面,就盲目地緊抓不放;後者看到了全貌,而把握住最中心的部分。 他先後應邀到紐約、日本、英國,宣教和傳講信息造就信徒。以後又加入青年會的職員行列,服事地中海艦隊的軍人,派駐在開羅附近的一個地方。官兵們渴望聆聽他的信息,他使人感覺到基督的同在。 他留下了近三十本的著作,其中《竭誠為主》作為每日靈修的讀物,最為人熟知。 鍾馬田(Dr. Martin Lloyd-Jones)
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個月,在英國南部威爾斯地方,誕生了另一位神所重用的僕人:鍾馬田。 鍾馬田早年受的教育是做醫生。在行醫時目睹那些人生活散漫、道德墮落,深感心痛。但他也意識到自己的罪,他覺得以前都是在做樣子,而裡面的真相卻是他一直在逃避神。他說:「不論你外面多麼受人尊敬,你的生活若不能使神得榮耀,你就是罪人。」這種領悟,使他可以坦然無懼的宣告,因著神的恩典,他已成為新造的人。 鍾馬田悔改信主後,從事基督徒事工的感覺越益強烈,此時他已開設了私人診所,也在巴斯醫院參加一項重要的研究。他的老師和他母親都不贊成他做這樣大的轉變,因此他陷於內心的掙扎。但最後促使他棄醫傳道的原因是:他對人的興趣超越了對疾病的興趣,他看到人的靈魂比身體更需要得到醫治。 他的講道很少提到自己的見證,免得聽眾被戲劇化的情節吸引,反而忽略了神在其中所施恩典。他相信太強調經歷,會使人與其它異端強調的經歷相提並論。他常說:「我依據的不是經驗,而是偉大的外在事實。」 他提醒傳道人,說傳道人不是公僕而是神僕。他呼籲傳道人要提防個人的野心、對掌聲的喜好、妒忌、屬世的聰明和懶惰。傳道的主要目標是討神的喜悅,而不是得人的稱讚。
他被稱為二十世紀英國最有能力的傳道者。二十世紀英國神學家巴刻(James I. Paker)稱他為牧者中的牧者。 ◎文 / 簡如姬與神相交的屬靈生活 屬靈先見──倪柝聲弟兄在生前影響中國信徒屬靈生命的復興至鉅,即便死後,他的著作依舊繼續延燒生命的熱度。 一九二六年倪弟兄患了肺結核,當時,醫生告訴他只有幾個月好活,他說:「我並不覺得死的可怕,我所想到的,是多年來我在主面前所學習的,以及所經歷的,並沒有寫成書。難道我從主那裡所領受的,要與我一同進入墳墓麼?」就這樣,在與病魔爭戰的漫長期間,斷斷續續地直到一九二八年的六月完成了三卷集的巨著《屬靈人》。很難想像一個受病魔侵襲,遭遇極大的屬靈攻擊幾乎要喪命的病人,僅憑著聖經的話語:「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林後一:24);「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林後五:7)堅定信心將自己交託仰望神,在病中不但因信完成巨著,之後他的病也得著神的醫治。 《靈程指引》這一本書,是由江守道弟兄從倪柝聲屬靈著作的經典之一《屬靈人》加以撮要選輯精華部分,而結集出版的屬靈生活手冊與靈程的引導。在書中以靈、魂、體作為主軸,更以《聖經》為探討的基本依據,來分析靈、體與魂之間的重要關係,幫助神的兒女在屬靈生命和屬靈爭戰上,過一個與神相交的屬靈生活! 本書的內容大意:人的肉體乃是「世界知覺」的所在,一個未得救贖的人,是屬乎肉體的;魂是「自己知覺」的所在,就是人本來的生命氣息、心思意念與自由意志;靈是「神知覺」的所在,也就是聖靈,人本來就是一個墮落的靈,墮落的靈是需要經過重生,接受一個新的靈。而使人重生的主要動工者就是聖靈。以西結書三十六章26~27節:「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 基督徒在靈性上的成長,除了需要正確地行走在屬靈道路上,同時也要清楚認識屬靈爭戰的究竟。透過本書的內容,不僅可幫助讀者在屬靈道路上的追求有更深的瞭解,也更清楚知道如何得著全副裝備和保護。信徒更可以透過禱告祈求,與神之間的交通有雙向的互動。作者另外還有《神前有能──倪柝聲禱告信息精華選》的著作,提供讀者延伸閱讀。 ◎文 / 葉秀卿泉源與杯子──《都是恩典》讀後感十八世紀偉大佈道家司布真寫給慕道朋友閱讀的一本書 《都是恩典》的作者司布真的確不愧是十八世紀最偉大的傳道人。他對拯救靈魂的負擔充滿在他的著作中。本書中每一篇文章就好像一張福音單張,將福音的本質、內容寫得清楚明白,並不斷向讀者發出邀請來接受耶穌的救恩。如第一篇〈寫給你〉,開宗明義就說:這本書是我的泉、也是我的杯,希望讀者能暢飲這生命的活泉,這是作者最在乎的事,就是要讓慎重的讀者從書中找到基督與天堂! 司布真不單是傳講神的話滿有能力,震撼人心,他更是當代最偉大的佈道家!他懇切盼望讀者來信耶穌,藉著悔改得著赦罪的恩典,那一股迫切人得救的心流露在字裡行間,彷彿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就是佈道的信息,要抓住每一個機會領人來信耶穌,接受這白白的恩典。 《都是恩典》同時亦是為活在軟弱中的基督徒而寫的,如〈罪得釋放〉、〈我不能做什麼〉,司布真總是能用神的話鼓勵;因他能一語道破人內心的光景和信徒生命的破口,並指示你當行的道路!使讀者明白走天路也是神的恩典,是靠神恩才成的,若靠自己,註定要失敗! 《都是恩典》叫我們沒有人能自誇!亦教導人:信心要如何增長?如何持守在純正的信仰道路上?作者更道出重生與聖靈、領受聖靈的能力,信徒屬靈的生命才能堅持到底!只要你是屬神的人,每天都要支取新的恩典,才能繼續精進不懈怠,直到最後成為完全的得勝者。 本書對信仰不夠堅定者,司布真用熱切的言詞和邀約,使人真不想信也難!對一些熱心傳福音者更是必讀的書。作者將耶穌基督來到地上,為要拯救罪人的福音中心闡述得清楚易懂,深信此書能幫助讀者更有果效的傳福音、領人歸主,讓天父的心意得著最大的滿足。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