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表達愛——兒童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
06-04
父母的愛是自發的、無私的、寶貴的感情表達,是孩子參與社會生活的長久支持,是孩子永遠不會失去的財富,是孩子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兒童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父母的愛沒有條件 如果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這種無私的感情就會褪色和貶值。它會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生怕出錯而失去父母的愛;它也可能導致孩子不在乎它,如果孩子認為得到父母的愛成本太高;它還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後,把對父母的愛作為交換條件。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夾雜了很多自私和狹隘的成分。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來給自己爭光。在這種「工具化」心理的影響下,父母不可能尊重孩子,不可能尊重孩子對生活和生命的選擇,不可能尊重孩子自主的權利。而當孩子難以完全達到自己的理想時,就會表現出失望、厭煩甚至厭惡,讓孩子更加充滿自卑感和失落感。勇於表達自己的愛專家認為,愛孩子,光為孩子含辛茹苦、無私奉獻還不行,父母還必須勇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當孩子做了一件讓你高興的事,你要說,「孩子,我愛你!」;當孩子遭受失敗和挫折,你要說,「孩子,我們愛你!」;當孩子犯了錯誤,受到批評,你也要說,「孩子,你做的這件事情我們不同意,但我們愛你!」。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對於激勵孩子的志氣、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走出失敗的困擾,都是十分有益的。關注孩子我們都知道,表揚能對孩子優秀的性格和行為起到強化作用,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實際上,如果父母不僅對孩子的成就加以讚揚,而是與他們一起討論他們剛剛完成的工作,這會更有益。例如,孩子完成了一幅圖畫,父母不是簡單地瞅一眼,然後說「太棒了!」,而是和孩子一起談論自己在圖畫上看到了什麼,特別喜歡那個形象,由此聯想到了誰,或者聯想到什麼事情等等,都會使孩子感到,父母不僅重視他們剛剛做的事情,而是重視他們本身。將關注與表揚聯繫起來,就是表達愛的一種好的方式。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愛的明確表達,是讓孩子放心生活。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是愛的深度表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少給他人添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人才能真正自立於社會。少給他人添麻煩,才能讓你積累的人際關係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發揮作用。這是我們的處世經驗。在和孩子旅遊、探親、購物等過程中,孩子的東西要盡量讓孩子背,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要盡量自己解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盡量不給父母和他人添麻煩。這種獨立的意識,對於孩子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讓孩子在實踐中接受自然懲罰,由此增長見識。家長提供的捷徑和經驗,孩子未必買賬。即使走在父母教導的捷徑上,他也不一定安心,甚至會對自己設計的道路念念不忘。父母在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要捨得讓孩子在實踐中走彎路、吃苦頭,接受自然的懲罰。一個孩子在過兩歲生日時,抓起一隻剛包好的水餃就往嘴裡送。爸爸媽媽告訴他,生得餃子不好吃,但沒有阻止他。孩子吃了一口,就皺起眉頭吐了起來。有了這樣的過程,相信孩子再也不會隨便將食物塞入口中。有了挫折的成功,才能有深刻的體驗。讓孩子知道勞動的辛苦和財富來之不易。孩子只有知道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才會珍惜它;只有知道勞動的艱辛,才會尊重勞動中的父母和長輩。在城市,要讓孩子觀察工人、特別是清潔工人的勞動;在農村,要讓孩子跟著父母、祖父母或農村的夥伴到田間地頭,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拔草、間苗、施肥、收穫等,感受農民種地的艱辛。這樣,才能深刻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父母如何表達愛——兒童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3)作者: | 人氣:7089 | 時間:2008-10-27適當控制消費,養成節約的習慣。孩子的慾望是無窮的,一味滿足他們的慾望,孩子長大後就不會形成節約的習慣、成為一個儉樸的人。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也不多,不能見到什麼就買什麼。,花錢要看值得不值得,是否非買不可,買了用處不大的東西就是浪費。鼓勵孩子處理社會問題。孩子初來人世,單純幼稚,假如家長處處都替她安排得細緻周到,她就不會對這個世界有真正的了解,將來就會碰大釘子。為此,當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發生爭執,甚至被打哭時,父母要在保證其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藉此機會學習自己解決衝突、化解矛盾;學習如何商量、如何合作、如何交換等等,讓他在衝突中成長。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到鄰居家借東西,到商店購買生活用品,買不到或借不到,鼓勵他另尋門路。只要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就會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讓他們懂得生活的甘苦。這些細節,看起來很小,卻體現了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不能溺愛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幸福。有的家長想自己多吃苦、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幸福;有的家長想通過自己的勞動,積累更多的財富讓孩子幸福。其實,兩者都不能實現讓孩子幸福的目標。所謂幸福,實質上是滿足感的心理表現。幸福的感覺是在大腦中產生的,是身體勞累與精神參與互相配合,取得成就後得到的一種回應。沒有身體上的勞累和精神上的緊張,就難以找到幸福的感覺。我們在實踐中也能體會到:作為工人,當完成一項技術革新、或者完成一項辛苦的工作後,將豐厚的薪酬帶回家,會感到幸福;作為農民,當幹完對一年收成有重大影響的農活,悠閑地盼望豐收的時候會非常幸福;作為學生,當連續幾天努力,對所學的課程進行了全面的複習,並對考試充滿信心的時候非常幸福。幸福的關鍵在於行動後帶來的那種美妙感覺,因此,消極被動不會得到滿足感。如果父母溺愛孩子,孩子就沒有身體上的勞累和精神上的緊張,就不會因成就感而獲得滿足。當孩子得到過多的禮物時,就不會珍惜這些禮物,也沒有獲得禮物時的驚喜;當孩子所有的不舒適以及應該完成的義務都被剝奪,他們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會覺得自己很沒用;當孩子生活道路上所有的障礙都被清除,他們就找不到什麼可以讓他們相信自己。當他們在生活中不需要努力去爭取什麼,他們就喪失了經歷成功喜悅和幸福感受的機會。所以,幸福是不能贈與的,只有自己去創造。溺愛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大多數孩子在幼兒初期,對生活自理充滿熱情。讓他們掃地、疊被、洗碗、買菜,他們都很喜歡,並逐漸能夠勝任。因為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可以得到兩個收穫,第一,自己能行;第二,對於這個家庭來說,自己是有用的。而過分溺愛,不讓孩子做任何服務於他人和家庭的事情,會使孩子不知不覺地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求全責備使他逃避、以便減少被指責的機會;溺愛使他沒有機會。長期以往,孩子就會產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溺愛會使孩子失去奮鬥的目標和動機。凡是溺愛孩子的家庭,幾乎都把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放在首位,孩子要什麼買什麼。這不僅會使孩子不珍惜父母的勞動和艱辛,形成揮霍、浪費、多變的消費性格,而且產生更深層次的依賴心理:既然什麼都有了,自己還奮鬥幹什麼?因此失去奮鬥的目標和鬥志。溺愛會使孩子生活在自認為永遠正確的世界裡。在溺愛下成長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開始會產生「自己什麼都正確」的錯覺,後來則會演變成以自我為中心,什麼都要按自己的意願辦的霸王性格。這種人在外表上個性十足,但內心意志脆弱,一旦離開父母的保護,就難以適應艱難的環境,稍受挫折就有可能支撐不住。溺愛也會使孩子厭煩。絕大多數的孩子並不喜歡父母和長輩過分溺愛,他們希望得到自己探索和實踐的機會,希望得到正確的評價(對就對,不對就不對),希望受得父母的適當約束。如果父母和長輩過分溺愛,會使孩子厭煩。因為「愛」揮之不去,所以變得對愛毫不珍惜。大家一定要知道,當孩子的身邊發生這類問題時,責任在父母,而不在孩子。溺愛會使孩子無視父母的權威,表現出沒有禮貌和攻擊性。更為嚴重的是,當父母有一天發現「孩子」已經不再是孩子,但卻沒有相應的責任感,沒有對父母應有的理解和關愛時,父母就會傷心。但習慣於被溺愛的孩子並不一定因父母的傷心而變得有禮貌、有信心和負責任,他會對父母的「突然要求」感到不耐煩。而孩子的不耐煩以及改善的遲緩,又會讓父母失望,導致父母的進一步嘮叨、傷心,由此產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和對立。不能酷愛有的父母總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因此,打著愛的旗號,對孩子十分嚴酷,其後果也不堪設想。嚴酷的管教可能使孩子性格懦弱。在嚴酷的管教面前,孩子往往沒有辯解和說明的機會,一些孩子就可能形成內向(少說)、消極(少做)、木訥(不敢自然的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懦弱(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或闡明自己的理由)。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指出的那樣,「假如管教到了極度嚴酷的地步,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是接著來的常是更惡劣更危險的心情頹喪的毛病。那時,你便算是喪失了一個放佚不羈的青年,換來了一個心神沮喪的傢伙」。嚴酷的管教可能使孩子圓滑、說謊、欺騙。如果家長不願意去了解孩子和適應孩子而只知道堅持己見,對於處於弱勢地位的孩子來說,他們就必須去適應父母。因此,為了對付父母的嚴酷管教,一些孩子就會變得圓滑,以便討父母的歡心。一些孩子甚至處於無奈,也可能說謊和欺騙,以躲過父母的嚴酷指責或懲罰。偶爾的說謊可能也無所謂,但當父母的管教方式不改,說謊和欺騙成了孩子應對家長嚴酷管教的習慣時,就會將這種處世方法應用於其他方面。洛克的另一段描述,也值得我們深思,「奴隸式的管教,所養成的也是一種奴隸式的脾氣」。但每一個家長,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奴隸式的脾氣。嚴酷的管教可能使孩子性格暴躁、具有攻擊性。還有一些孩子,對於父母的嚴酷管教逆來順受無效或不能忍受時,就會破罐子破摔,形成與父母的激烈對抗。也有的孩子不敢對父母表現出什麼,但會受父母的影響,「強者永遠有理」,在與夥伴的交往中性格暴躁、具有攻擊性,並逐步發現到霸道的地步。嚴酷的管教可能導致孩子更為嚴重的身心後果。這包括孩子的自殘、自殺及其對父母的報復。以上所列,無論怎樣的後果,都是我們必須防止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更好地回答知乎裡面求醫問葯的問題?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高血壓?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機會患上?
※你的體質適合喝什麼茶,都在這裡
※血糖好又健康,這樣吃雜糧
※2016年防脫生髮產品橫向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