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飛不死,南宋能收復中原嗎?
從岳飛自身角度來解析他的遇害原因,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格完美,能力卓絕,因此不能容於只求偏安江南的蠅營狗苟之輩,如趙構秦檜之徒,更被敵方金國視為危及本國存亡的頭號大敵眼中釘,才催促昏君奸臣領導的賣國政府【必殺飛,始言和!】(要想宋金談和,就必須先殺岳飛!)
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開國十餘年時間吞遼破宋,所向披靡,幾乎是中國冷兵器史上戰鬥力最強的重甲騎兵軍團。然而如此開國精兵,卻在和岳飛對陣連連受挫,甚至被打出了「恐岳症」。
岳飛從軍後十年征戰,每戰克捷,從金軍手中收復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建康城(今南京)和襄漢六郡(襄陽府、信陽軍、郢州、隨州、唐州、鄧州),並殲滅依附金國的偽齊軍及其他叛軍累積數十萬,是在國勢危急中力挽狂瀾,為南宋王朝保住半壁河山的最大功臣。
岳飛不止是一個戰術指揮水準極強的名將,而且還是一個戰略眼光卓越的戰略家。他提出的《伐金策》,是中國歷史上的頂級戰略規劃,足可媲美韓信之《漢中對》、諸葛孔明之《隆中對》。
【臣欲陛下假臣月日,便則提兵趨京、洛,據河陽、陝府、潼關,以號召五路叛將。叛將既還,遣王師前進,彼必棄汴而走河北,京畿、陝右可以盡復。然後分兵浚、滑,經略兩河,如此則劉豫成擒,金人可滅,社稷長久之計,實在此舉。】
【宜乘廢豫之際,搗其不備,長驅以取中原。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敵人。】
【興等過河,人心愿歸朝廷。金兵累敗,兀朮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興之機。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公元1140年,岳飛便以此《伐金策》上方略為基礎,策動一場大規模的北伐攻勢,幾乎以一軍之力打垮了金人主力野戰兵團,令兩國強弱局勢陡然逆轉:
郾城之戰,岳飛以一萬五千人(其中騎兵約八千),大敗完顏宗弼(兀朮)率領的十餘萬金軍(其中騎兵約一萬五千),這也是宋金戰爭二十餘年來,南宋軍隊第一次取得以騎兵破騎兵的野戰大勝利,金軍一敗塗地、狼狽潰逃,死傷無算。在之後的小商河、臨潁諸戰,岳飛部將張憲、楊再興、徐慶等,再度連續擊破完顏宗弼大軍,累積殲滅金軍近萬人。
潁昌之戰,不甘失敗的完顏宗弼,再糾集三萬騎兵、十萬步兵來攻,岳飛以三萬人臨城迎戰,斬殺金軍五千餘人,俘敵二千餘人,獲戰馬三千匹。
當岳飛打垮了金人主力野戰兵團後,光復了包括汴京開封府在內的河南地區後,河北和河東的漢人民眾也紛紛起義。數十萬響應岳飛號召、打著岳家軍旗號的漢人義軍,收復了許多城池,包括北宋的「北京」大名府這等重鎮。
完顏宗弼屢戰屢敗,金軍膽氣已失,徵兵征不到人,糧秣消耗殆盡,「河北諸郡無一人從者」,這也從根本上威脅到了金國的存亡。金國境內,不止是漢人民眾群起反抗,還有數十萬上百萬的契丹人、渤海人、韃靼人,此前臣屬金國的西夏人、高麗人、以及漠北草原各部,全都在觀望風色,虎視眈眈。
金國太師、梁王:完顏宗弼(兀朮)
此時金國的政權結構還十分原始,一旦身為頭狼的女真核心本部主力損失太大,就根本壓服不住底下和四周環飼的群狼了。所以金國朝廷才一度打算盡棄燕山以南的中原地區,席捲珍寶,逃回老家(「虜震懼喪魄,燕之珍器重寶,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
然而,河北義軍蜂起,北宋四都盡復的大好局面,卻因宋朝皇帝趙構的「恐金症」早已病入膏肓,完全不具備起碼的意志力,強令岳飛退兵,岳飛是以仰天悲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難以中興! 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完顏宗弼抓緊喘息機會,掃滅了河北後方的漢人義軍,接著馬不停蹄地發動新一輪南下攻勢,正為以戰迫和,借趙構之手而殺死岳飛,除掉這個自己在戰場上不可能戰勝的敵人。
當時南宋雖然擊敗過金軍的「中興名將」如雲,但是擅長防禦戰者多,擅長進攻戰者唯有岳飛;擅長戰術指揮者多,具有布局天下的戰略眼光的也唯有岳飛。——所以,金軍會由衷恐懼稱岳飛為「岳爺爺」,會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就是金國如鯁在喉的生死大敵。岳飛不死,則完顏宗弼乃至於所有金國女真貴族,無不寢食難安。
六十年後,時任金國皇帝仍在詔書中寫道:「岳飛的戰功卓絕,威名赫赫,無論南方宋國、北方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足見金人「恐岳」之深。
所以,「恐金症」晚期患者趙構,在實為金人內應的奸相秦檜的蠱惑和洗腦下,竟相信只要殺掉岳飛,金國主子就會給他一份從即位起夢寐以求的安全保障,允許他在江南的半壁江山苟延殘喘,竟昧著良心殺害了岳飛,更向金國割地稱臣,簽訂所謂《紹興和約》。
宋高宗:趙構
——二十年後,金國皇帝完顏亮將完顏宗弼的子孫後裔大肆誅殺,更豪言【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將《紹興和約》當做草紙,率領大軍南下,實為歷史對這幾個害死岳飛罪魁的極好嘲諷。
金國皇帝:完顏亮
趙構這才悔不當初,卻是為時已晚。他和秦檜二十年敗壞軍制、荒廢武備,已經讓南宋軍隊戰力急劇下降, 朝中良將或死或老或廢。
趙構絕望之餘,甚至都一度下令解散政府,集體逃奔海上了,幸虧有明智的大臣把他勸阻了。 好在南宋軍民在局面危急關頭,膽氣猶存,采石之戰一介書生虞允文奮身疾呼,不足兩萬宋軍力阻金軍四十萬大軍過江。二十萬宋軍主力已至,金軍銳氣已挫,過江已不可能, 其宗室重臣完顏雍又在金國後方起兵造反,因此後院起火的完顏亮被刺殺,這才令南宋避免了一場亡國危局。
南宋宰相:虞允文
然而宋軍戰鬥力終究有限,虞允文帶給前線宋軍的更多是鼓舞士氣和信心,也並未有如岳飛一般出色的將才與指揮能力,傾國而來的金國大軍,除山東水師七萬人被魏勝、李寶全殲外,其主力幾乎成建制撤回,未受太大損失。
因此之後宋孝宗的「隆興北伐」終以失利告終,遠未有如東晉謝玄率領北府軍在淝水之戰把前秦精銳兵馬全面擊潰,進而一舉收復河南山東、一度深入河北的戰果。其實當年岳帥治下的岳家軍,論兵鋒之盛,比之謝玄北府軍可說是有過之無不及,如此強兵而南宋不復再有,更當怪誰?
若此時岳飛未被害死,也不過六十歲左右,又怎會令有志於興復中原的一代英主宋孝宗,留下千古憾恨?
推薦閱讀:
※岳飛為什麼必須死
※殺死岳飛的真兇到底是誰?
※岳飛手下十大猛將之一,主張岳飛擁兵自立,岳飛死後不知所蹤!
※中國「莫須有」罪名不只一個人,他功比岳飛,死得卻比岳飛更慘!
※岳飛冤死後,為什麼十萬岳家軍不替他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