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還是手寫的好·杭州日報

春聯:還是手寫的好
2012-01-18

一副副紅對聯貼在每一扇門上,都包含了鴻運,幸福,和平,昌順,春興等字樣。因為這是大地春回的節日,也是生命財富回來的節日。——林語堂《我過新年》

記者 肖向雲

春聯,起源於桃符,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後蜀國主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被稱為我國第一副春聯。

不過,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也就是在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到了明代,桃符正式改稱春聯。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歡寫春聯,並在全國推廣春聯。他曾為一個閹豬人寫了一副有趣的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春聯也是一門藝術,好的春聯能吸引人無限的聯想,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除舊布新,明知往者非來者;改天換地,始信今人勝古人」,鄭板橋的這副春聯,充滿了哲理。

「時去兮靈感不減,春來也文運亨通」,郁達夫寫的春聯,才情彰顯。

趙彬還記得,小時候,他最喜歡看父親寫春聯。父親其實只讀過小學,也沒有拜師學過書法。不過,父親的毛筆字,當時在趙彬看來,還是不錯的。

到了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下午,趙彬的父親就在桌上鋪開大張的紅紙,裁開來寫春聯了。紅紙和墨汁是母親早就買好的。父親每寫好一個字,趙彬就將紅紙往外面拉一下,按住,方便父親寫。而母親,則在熬糨糊。糨糊熬好了,父親的春聯也寫好了。

「那時候,父親寫的春聯都是從一本小曆書上抄寫的。」趙彬說,父親每年都會買一本新年的曆書,前面幾頁都是春聯,其實,每一年的曆書上的春聯內容,都差不多。不像現在,可以在網上搜索,內容豐富。

一般的春聯,都是七字對,或者五字對,而只有堂屋的對聯,字數要長得多。紅紙不夠長,就分開來寫,貼的時候接起來。

寫好了春聯,趙彬端著一碗糨糊,跟著父親去貼春聯。貼之前,都要將前一年的舊聯撕掉。最後是在豬圈上貼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小幅春聯。

趙彬上大學後,有了書法課。那時候趙彬就想,他長大了,該是自己來寫春聯的時候了。於是苦練毛筆字。一個學期練下來,趙彬覺得,自己的毛筆字要比父親好了。寒假回家和父親一說,父親欣然應允,反過來給他當下手。

如今,30多歲的趙彬早已娶妻生子,但每年春節,寫春聯的工作,也依然由他來完成。

「在城市裡,曾經很多人不再貼春聯,但近幾年來,貼春聯的人越來越多了。」趙彬說,現在求一副春聯,十分方便。尤其是印刷版的春聯,十分流行,也十分便宜。也有不少單位免費給市民送春聯。譬如去年杭州日報城市周刊,就聯合杭州市文明辦,舉辦了「有獎征春聯」的活動,徵集春聯,還邀請了數位杭州的著名書法家寫春聯,印製了一萬副春聯送給杭州市民。

「當然,印刷版的春聯雖然方便漂亮,但我覺得,還是手寫的春聯更能體現年味和傳統。」趙彬說,寫春聯,是一種美好的心境,有條件的,春聯還是手寫的好,字好不好看不要緊。

推薦閱讀:

硬筆書法手寫齋第一期
新華字典手寫查字
人生就是一場佛性修鍊
當手寫遇上經典詠流傳——書法寫古詩
鴨綠江大橋邊長大,自己隨手寫寫

TAG:杭州 | 手寫 | 春聯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