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2017年左右中國「光棍危機」將開始爆發

思想報道騰訊思享會易富賢2016-04-20 07:09[摘要]中國因為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比台灣、韓國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台灣、韓國主要是經濟、文化導致的生育率下降,我們是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導致的,今後很難提升。【編者按】「如果只生一個孩子,全世界所有種族的男人都是偏男孩的。官方迫使我們計劃生育,而不是儒家文化。中國傳統,兒女雙全是最好的。」日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做客弘道書院,解讀儒家文化圈為何會陷入低生育陷阱。易富賢認為中國人口性別比失衡並非源於儒家文化,而是計劃生育導致的選擇。2017年左右,中國的 「光棍危機」將開始爆發。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中華文化圈的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易富賢: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個婦女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以2010年人口普查為例,生育率是1.18。一般來說,平均每個婦女生兩個孩子,人口不增不減。正常性別比是104:100,西方國家大概有2%的孩子會在生育之前死亡,所以發達國家大概需要平均每個婦女生2.1個孩子,才能保證人口不增不減。中國的嬰兒死亡率是發達國家的幾倍,出生性別比是120:100,所以我們需要生2.3個孩子才能夠保持人口不增不減。而且中國目前有1/8的家庭已經生不了孩子,主流家庭需要生3個孩子才能夠保持人口不變。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生育率會自發下降,但我們下降的速度遠遠超出其他國家。阿拉伯國家現在還生3個以上的孩子,拉美國家是2.1個,印度——60年代跟我們一樣,也是6個孩子——現在生2.3個。台灣和韓國在60年代初期也是生6個孩子,但之後生育率就開始下降了。2001年—2013年,台灣平均生1.14個,韓國生1.2個。日本的生育率在上世紀40、50年代就開始下降了,以前也是五六個孩子,現在生育率在1.4左右。美國的生育率下降相對緩慢,目前是1.8—1.9。從整個世界來看,中華文化圈的生育率是最低的。2013年,阿拉伯國家生育率為2.3,拉美2.1,美國1.89,歐盟1.58,而台灣只是1.07,香港是1.12,新加坡1.15,韓國1.19,日本1.43。日本用了20年時間鼓勵生育,從1.3上升到了1.43。將來華人在新加坡可能會成為少數民族在其他國家內部,華人生育率也是最低的。比如馬來西亞,1987年馬來人生4.5個孩子,華人只生2.25個。2010年,馬來人生2.8個,華人只生1.8個。以前華人佔馬來總人口的40%,現在只剩25%,如果生育率繼續下降,華人今後可能會是5%以下。新加坡目前是華人佔70%。1990年馬來人生2.19個孩子,華人只生1.65個。2010年,馬來人生1.65個,華人只生1.02個。雖然目前華人占多數,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延續幾十年,華人也會成為新加坡的少數民族。在美國,白人是生1.8個孩子,拉美族裔生2.3個,黑人是2.0個,華人只有1.3個。我們是最不願意生孩子的。90年代中國就應該確定廢止計劃生育中國生育率在80年代還有2.3-2.4。90年代以後,生育率跳躍性下降,從1995年1.5到2000年的1.2再到2010年的1.18。1990年之後就應該確定廢止計劃生育,但人口學界說,發達國家還生1.6個孩子,我們普遍只生1.2個孩子?不可能。他們沒有考慮到生育率的下降。1990年以來的生育率跳躍性下降,奠定了現在經濟下行和今後長期衰退的基礎。另一方面適齡婦女的數量也在下降。2/3的小孩是20-29歲的婦女所生,這個年齡段的婦女在2011年為1.15億,到2024年將只剩下六千多萬。我們的人口即將出現負增長,而且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死亡人口將逐漸增多。即便全面放開二孩,人口大概也會在2023年達到頂峰,人口最終也是14億左右,不可能達到他們以前預測的15億、16億。古代中華文明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1820年,中國人口佔全球的37%,經濟也佔全球的33%。近代以來,發達國家人口開始快速增加,美國建國初期人口為250萬,現在已經是3億多。從1820年到1950年,我們的人口只是稍微有所增加,從3.81億到5.51億,但是佔全球人口的比例從33%下降為22%。1950年—1980年,我們的人口與世界同步,沒增加也沒減少。但1973年實行計劃生育,1980年實行一胎化,導致中國人口佔世界比例不斷下降,現在只佔全球的18%左右,每年出生人口只佔全球的11%。也就是說即便我們停止計劃生育、鼓勵生育,到2050年也會變成11億,到2080年變成8億。以前我們是佔世界人口37%的大民族,最後只佔5%-10%。

中國歷史上宣傳計劃生育今後能夠跟美國經濟形成競爭的將是印度而不是中國生育文化的衰落還將導致人口結構的老化。這對經濟、社會的危險何在?一般來說,勞動力數量達到頂點之前,經濟會出現衰退。比如日本在1997年勞動力達到頂點,1992年經濟出現衰退。歐盟2011年勞動力達到頂點,經濟在2008年出現衰退。中國是2015年勞動力達到頂峰,而經濟也在2012年開始衰退。今後中國勞動力的下降速度要比當年的日本、歐洲還要快。所以中國今後的人口危機比日本還要嚴重,現在的經濟下行只是一個序幕,以後經濟會繼續下行。而美國的勞動力將增加到2091年,印度增加到2053年,經濟前景還是不錯的。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復甦的上升階段,但佔全球比例會不斷下降,估計到2028年左右達到17.5%,遠遠低於清朝1820年的水平,清朝曾達到全球的33%。日本1994年經濟佔全球比例是17%,但隨著長期的低生育率,目前只有6%,今後還會繼續下降。今後能夠跟美國經濟形成競爭的,將是印度而不是中國。低生育率對我們的經濟、綜合國力是很大的破壞。香港的衰落是長期的低生育率導致的勞動力是經濟的活力,老人是經濟的阻力。1946—1973年,日本經濟保持9%的速度增長,但1975年,勞動力跟老人之比低於7.5後,經濟增速也下降到4%左右。1975年到1991年,年均增長是4%。1992年之後,勞動力跟老人比發生變化,1992—2013年,經濟只增長了0.8%。中國目前經濟比美國增長速度要高,是因為勞動力跟老人比高於美國。但是2035年,我們的勞動力跟老人之比開始低於美國,經濟增速也會低於美國。1978年-2011年,中國經濟保持10%的增長。2011年開始,我們的勞動力跟老人比開始低於7.5,經濟也從過去9%的高速增長慢慢回到4%。台灣、香港由於長期低生育,經濟活力比中國大陸還要差。1994年台灣經濟總量是中國大陸的45%,2015年只是大陸的4%左右。1994年,香港經濟相當於大陸的24%,但現在只有2%-3%。現在香港很多人說回歸導致香港經濟衰退,抗議中國大政府。事實上這是表面現象,香港衰退主要是因其長期的低生育率。香港的生育率在1987年就只有1.3,1997年1.1。長期的低生育率導致了香港現在跟今後長期的衰落。2017年中國將爆發「光棍危機」2006年—2014年,中國出現「剩女現象」。因為在80年代後期中國出現了出生高峰,1990年出生的人口比1988年的要多。2010年,24-28歲、22-26歲的男性是多於同年齡段女性的,但是由於女性結婚年齡小兩歲,時間差導致22-26歲的女性比24-28歲的男性多一些,導致中國數千年來首次出現了「剩女現象」,很多女孩擔心嫁不出去。事實上,你們不用擔心,2015年之後你們的好日子就來了,男孩子的話,該出手就出手。2012年,很多男性不著急,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到2017年,情況就會發生急劇轉變,爆發「光棍危機」。性別比是不是因為儒家文化重男輕女?這是對我們文化的一種污衊。美國的一個調查機構從1941年到2011年進行了十次調查,如果只能有一個孩子,選擇生男孩還是生女孩?70年過去了,美國偏男孩的觀點沒有改變。尤其是男性,18-49歲的男性,50%希望生男孩19%希望生女孩。如果只生一個孩子,全世界所有種族的男人都是偏男孩的。官方迫使我們計劃生育,而不是儒家文化。中國傳統,兒女雙全是最好的。如果只一個孩子的話,男性在古代的生存條件下,生存能力強一些。如果有兩個孩子的話,是生存和繁衍的問題,最好兒女雙全。漢族跟藏族只能生一個孩子,2000—2010年漢族、藏族的人口性別比都是120:100,選都是男孩。藏族曾經可以生兩個孩子,農村沒有限制。83%的藏族是農牧人,只要想生就可以一直生下去,性別比很正常,103:105,跟發達國家一樣。維吾爾族跟新疆其他的少數民族,農牧人可以生三個孩子,城市居民只能生兩個孩子。維族的性別比也是正常的。是不是伊斯蘭教對性別比沒有選擇?不是,新疆的維族跟烏茲別克族,信仰、文化一樣,但維族有83%是農民,可以生三個孩子,沒必要選性別,烏茲別克族68%在城市,只能生兩個孩子,所以也選著生,性別比有112,維族只有104。從這個情況看,性別比失衡因為計劃生育限制,尤其是一胎化,並不是因為文化差異。

沒有超生的話中國經濟會更早出現衰退計劃生育還導致老年化,以前是十多個勞動力養一個老人,老人很舒服。2010年是7.6個勞動力對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不僅只有城市的四千萬的少數社保,還有八九億勞動力,所以城市50多歲的女性可以退休,高興地跳廣場舞。到2030年,中國勞動力跟老人比是3.3,2050年是1.7,那個時候美國還是2.5。英國以前女性退休年齡是60歲,男性是65歲,後面由於老年化,女性退休年齡也推遲到65歲,並且今後會一起推遲到69歲。目測目前的二三十歲人口,至少70歲以上才能退休。我們的人口結構問題比英國還要嚴重,在座各位根本不要指望在那時候退休,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的革命理想要一直繼續下去。女人是計劃生育和老年化最大的受害者。女孩12歲初潮,51歲絕經,經期是5天,周期是28天,一輩子剛好有7年在痛苦中度過,所以老天也是公平的,就壽命而言,發達國家的男性是73歲,女性是80歲。《周易》里年輕男性地位高,但男人壽命短,平均起來,男女是平等的。男人壽命短,一輩子跟老婆一起生活,女人是前半輩子隨夫,後半輩子隨子。女性雖然長壽,但發病率高,對孩子的依賴更大,所以多子多福主要是母親的福。計劃生育卻讓你斷子絕孫。1980年中國開始實施一胎化,經濟現在才開始出現危機,為什麼?以2010年人口普查為例,如果1980年大家都不超生,經濟早就衰退了。80年代,中華文化在農村還有殘留,殘留的生育文化對目前的經濟活力起了很大作用,如果都像北京、上海不超生,經濟早就出現危機了。從人口結構看中國的區域經濟,東北生育文化最弱,只生0.7個孩子,西南地區,目前的廣西是生1.8個。也就是說,西部保留傳統生育文化比較廣,越往西部生育率越高。越往南方、西南地區,儒家學說的影響越大,尤其是兩廣、福建、江西地區生育率最高。從這個角度看,傳統生育文化有殘留的地區,祠堂多的地方,生育率肯定更高,經濟的潛力更大。自唐朝以來,中國經濟中心一直往東南方向轉移,但是自2006年開始,經濟中心開始往西南轉移,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口。婚姻制是人類最偉大的女權運動遠古時代知母不知父,所以男的沒有養小孩的動力,男人物質再生產的能力比女性更強,光靠母親養又養不活,人口增加非常緩慢。農牧時代建立了婚姻制,婚姻制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也是最偉大的女權運動,為什麼?以前婦女養孩子是靠自己,婚姻制將男人「綁架」,女人可以分享男性的物質產權,男的獲得小孩的產權,努力地養孩子,「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經濟學上說父母對子女是利他主義,婚姻制保證男性的利他主義有發揮的目標。子女對父母是利己主義大於利他主義的,所以中國通過孝文化抑制了子女的利己主義將父母的生養、死葬以及死後的祭祀都託付給小孩。父母對小孩的無私投入,通過孝文化的反饋,有一定的回報,養小孩有動力。傳統家庭模式中,孩子對於父親主要是精神上的回報,比如尊嚴,母親主要是物質上的回報。父親在古代壽命只有三四十歲,很少依靠小孩養老,所以孩子隨父姓是合理的。父母對小孩無私的貢獻,導致財富在代際之間不斷積累,文明之火越來越昌盛,人口生生不息。中國人口為什麼在世界上最多?安史之亂時,西藏的吐蕃族是800萬,唐朝人口也就1700萬左右,西藏人口約為漢族的一半。但現在漢族有13億人口,藏族只有600萬,為什麼?因為生育動機不一樣,他們說生命在於輪迴,對孩子沒有很強的動機。基督教認為我死後上天堂,小孩是我替上帝託管的,是平等的陪伴關係。中國的儒家學說符合生物學,小孩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對小孩的投入就毫不保留。儒家最符合生生不息的規則,中國父母對小孩是最無私的,西方國家不可能像我們對小孩這麼投入。我們傳香火的信仰,讓父母尤其是父親的利他主義發揮到了極致,使得我們的人口不斷地繁衍。傳統生育文化所依賴的社會結構和經濟基礎已經瓦解現代經濟學不利於生育,為什麼?因為我們的養老社會化,社會化是市場,市場是利己的。現在說養小孩靠自己,養老靠社保。這意味著什麼?小孩養得越多越虧本,因為投入是我自己的,最後小孩回報的是社會。中華文化圈生育文化衰落的部分原因是傳統文化所依賴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瓦解,我們的經濟制度是建立在西方體系之下。現代社會取代了以前的家庭養老,養小孩從物質上是虧本的。以前養小孩父親的權威很高,雖然養老沒靠小孩,但地位還是很高的。現在跟小孩是平等的關係,沒什麼尊嚴,好像父親有時候還有點多餘。中華文化還有「孟母情結」,教育投入重,導致教育成本高、教育周期長。東亞的婦女生育年齡是30多歲,20歲生孩子沒有問題,到30歲的時候生一個孩子後,想生第二個發現生不了。「二戰」後美國主動地破壞東亞國家的生育文化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我們還遭受了主動的破壞。「二戰」之後美國主持戰後格局,普林斯頓大學人口史所所長說,窮國家少生育,符合美國的利益,一方面防止獲取美國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防止窮國家因為人口快速增長而崛起。1948年普林斯頓大學和聯合國基金會來東亞調研三個月,建議台灣、韓國執行計劃生育。當時的日本被美國佔領,執行了計劃生育政策,所以生育率在50年代初期快速下降,台灣、韓國也在60年代響應西方國家的號召執行計劃生育。基辛格70年代訪華,基辛格是對發展中國家計劃生育的總頭目,他認為要控制人口以防止發展中國家的崛起。1972年-1986年,聯合國基金會訪華8次,每次都遊說中國實行計劃生育。1979年,我們的外匯儲備非常少,聯合國基金會支持了中國五千萬美元施行計劃生育。中華文化生育率的下降,除了經濟、社會原因外,還因為外國曾主動地摧毀中國的生育文化。中國城市規劃人口密度過高不利於生育中國因為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比台灣、韓國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台灣、韓國主要是經濟、文化導致的生育率下降,我們是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導致的,今後很難提升。比如跳蚤,用玻璃罩子罩著它,它碰到玻璃壁是不跳的,如果罩子越來越低,跳蚤跳得也會越來越低,最後就不跳了。你把罩子拿掉,你拍桌子,它也不跳了,只敢爬了。計劃生育也一樣,以前大家願意生五六個孩子,後來不讓生那麼多,計劃生育的罩子越來越低,80年代父母還願意跳,但你們現在是計劃生育徹底廢除也跳不起來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已經形成了一個慣性,很難反彈。導致生育率超低的原因還有規劃。北京東西城區每平方公里是2.5萬人,廣州越秀區、上海虹口區,每平方公里是3萬多人,很多省會城市的人口密度也是兩三萬人。目前的柏林、倫敦、紐約中心城區也才一萬人,芝加哥中心城區只有四千人,而我們連縣城規劃都是每平方公里超過一萬人,人口密度比紐約的中心城區還多。人口太密造成擁擠,生活壓力大,生不了孩子。即便是停止計劃生育,城市也很難改造,年輕人也不敢生孩子。歐美國家的未婚生育率高於儒家文化圈歐美國家目前的生育率比我們高,但也有危機。為什麼美國能夠達到1.8-2.0,北歐能夠達到1.9-2.0?因為靠社會福利制度來鼓勵生育。中國靠父母養孩子,男女互補,西方國家是女人跟社會福利互補,所以歐美男人很瀟洒,「不親其親,不子其子」,老了也沒小孩來贍養,就靠納稅人。也就是說,納稅人成為共同父親、共同勞力,納稅人既要養小孩又要養老,效率很低。北歐最嚴重,女人越來越依賴社會福利,男人就沒有用了。2011年,冰島65%的小孩是未婚生的。以色列保持著傳統的猶太教信仰,未婚生子比例較低。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生育率比較高,未婚生子比例只有百分之二點幾。日本、台灣、韓國,目前未婚生子比例只有2%。如果按照婚姻生育,美國也就1.3左右,日本1.4,但由於美國還有40%的小孩是未婚生的,所以生育率高於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提出「女性經濟學」,原理是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養育能力提高,生育率就會提高,能刺激日本經濟。這是希拉里的建議,這個理論日本十年以前就提過,但遭到了女權組織的抗議,安倍現在就把這個包裝成女權。理論依據是美國1970年到2014年,隨著婦女勞動參與率提高,生育率就提高了。由於中華文化圈未婚生育率很低,這種辦法其實很難提高生育率。歐美國家今後鼓勵生育也有個困難,隨著養老成本提高,用來養育小孩的財政支出會越來越少。美國1997年之後生育率之所以提高是因為兒童福利不斷提高,但2007年之後,美國的生育率從2.12下降到現在的1.86,為什麼?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老年化,老年福利壓制了兒童福利。目前美國靠社會福利鼓勵單親母親生育的方法是不可持續的。政府的首要職責是發展人口而不是發展經濟中華文化養小孩是一種投入,通過孝文化獲得反饋。古代的孝文化比現在的法律還要嚴,不孝就是大逆不道。現在社會養老是大鍋飯,這種制度不可持續。我們的家庭養老是「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養小孩有動力,也有回報,接受了數千年的檢驗。現在社會「各子其子」,小孩是我們自己養,而養老方面一部分孩子是「不親其親」,養小孩是虧本的。我們的生育文化、經濟基礎已經改變,要完全回歸到傳統的生育文化體系是不可能的,應該力主於在「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基礎上,「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藉助家庭養老跟社會養老的特點探索一種新型的模式。《周易》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甲骨文的「蒂」表示花蒂,蒂落生子。古代只有那些鼓勵生育、發展人口的人,才能夠成為皇帝。古代最高領導人的首要職責是鼓勵生育,所以孔子說「地有餘而民不足,君子恥之」。人口生生不息,才能保證文明生生不息。人口增加了,經濟自然能夠增加,不要政府管,企業管就可以了,人財兩旺。現在西方國家,日本、台灣、韓國一個勁地發展經濟,不發展人口,最後導致人財兩空。一個政府的首要職責是發展人口,而不是發展經濟。(編輯:陳菲)
推薦閱讀:

扎克伯格1天虧了50億美元,被美英兩國官方質疑,數據泄露讓Facebook危機四伏
歐盟從未像今天這般危機四伏
中年女白領的3大健康危機
如何應對婚姻危機
人到中年的危機,女人45歲出軌率最高

TAG:中國 | 危機 | 爆發 | 左右 | 開始 | 光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