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電視做加法 CSM推出時移收視率標準化測量服務

5月10日,CSM媒介研究(索福瑞)召開媒體見面會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5個重點城市正式提供時移收視率調查服務,通過測量電視點播與回看行為,量化反映時移收視給電視帶來的增量價值。索福瑞還同步推出了 「季播節目分析系統(TVPRIS)」,涵蓋2004年以來71個大中城市的700多檔衛視季播節目的背景信息、收視率數據、微博電視指數。

  

隨著數字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的普及,用戶通過點播、回看等時移方式收看電視的行為越來越普遍,這為電視媒體在直播收看之外提供了價值增長空間。CSM2016年1月-3月的時移收視率分析顯示,在15個調查城市中,時移收視率所帶來的增量相當於直播收視率的2.5%;從收視時間來看,時移收視率的高峰出現在21:30-22:00,比直播收視晚了大約一個小時;從觀眾規模來看,平均每天通過回看、點播看電視的觀眾規模佔6%;同時時移收視的觀眾更為年輕,25-44歲的觀眾比例達到35.7%,比直播收視的高出了5.1個百分點。

由於上星頻道聚集了更多優質節目資源,因而成為時移收視更具吸引力的選擇,上星頻道在時移收視市場的收視份額高達70%,而在直播收視市場僅為58%。從節目類型來看,時移收視更傾向於選擇電視劇與綜藝節目,這兩類節目獲得的時移收視總量達到了63%。

  

除了量化評估時移收視的增量價值,時移收視率通過還原觀眾對不同片段節目內容的回看行為,更為清晰地反映齣節目內容對觀眾的吸引力。

  

中廣互聯認為,時移收視率可以全面反映節目在電視端的收視效果,幫助運營商更清晰、細緻了解節目內容對觀眾的吸引力,為節目創新、節目編排、節目跨屏播出提供參考。以節目為核心的時移收視,是觀眾自主選擇、靈活收看在電視端的體現,體現節目直播一次性大量聚集觀眾之後的長尾效應,是電視節目從線性播出到跨平台傳播過程中的必要一環。通過時移收視分析,研究觀眾通過會看點播實現的「類網路視頻」收看方式,是電視節目跨平台、跨屏傳播效果分析的有益實踐,為電視節目跨屏傳播提供了寶貴經驗。

↓↓↓ 點擊"閱讀原文" ,可查看手機站。


推薦閱讀:

如何用羅盤準確測量房屋坐向
標準體重及其測量方法
用CASS10.0搞定五花八門的地籍成果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的區別
恆星測量與星圖

TAG:電視 | 收視率 | 測量 | 標準化 | 標準 |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