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經論學得再多沒放下仍是凡夫;徹底放下就成佛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05-09 19:05:10關鍵字:學佛,學經,放下,三皈依,凈土釋疑網,2012大經科注,重重無盡,極樂蓮花,蓮花,會不會
【 點擊數:165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48集 2014年5月7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重重無盡」的含義

  請看《大經科注》第二百二十六頁,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解】又《寶蓮佛光品》曰:「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光中化佛。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

  【解】夫一光者,乃蓮光中三十六百千億分之一,是表至極微細也。

  表法的意思,極其微細,微細到我們無法想像。佛在《觀經》裡面給我們說,阿彌陀佛的報身(佛有法身,法身沒有形相),報身有相,報身的相好,說身有八萬四千相;這個地方比八萬四千更細,三十六百千億,比八萬四千更微細;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道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裡面有諸佛如來菩薩圍繞,在講經說法,也就是講「今現在說法」。這些數字全是表法,表極其微小,取這個意思。

  【解】而一光中含攝三十六百千億佛,表極微細中含容一切諸法也。

  這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微細相容安立門」,在我們這個經上有。

  下面我們看第七:

  【解】㈦因陀羅網法界門。以上微細相容門,明一重之相入相即,而未明重重無盡相入相即之義。

  那這一條講「重重無盡」。說明一重之相入相即。

  【解】故假因陀羅網為喻,以明此義。因陀羅網者,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網有千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

  現在這種珠網還是有,不像從前帝王時代的皇宮,皇宮裡面的大殿,北京皇宮的太和殿,是裡面最大的一個殿,所有重大的典禮都在這個地方舉行。大殿上空是用銅絲編的羅網,為什麼?大殿裡面的梁、柱、牆壁都是彩畫的,是最高的藝術品,總是怕人去觸摸,還怕鳥進去絮窩,所以用銅絲編的網。你在外面能看得見,你摸不到它,鳥飛不進去,保護的作用,叫羅網,

  「因陀羅網」,網與網相接的地方,它都系一個珠,寶珠,這個珠都很大。我們現在大的宮殿裡面用水晶燈,很像羅網的樣子,每一盞燈也很大。你想想看,能夠有系有一千盞燈的,這個羅網就很大了,這個殿堂當然也非常大。沒有這麼大的殿,容納不下這個羅網。羅網裡面系的這個珠,這個珠互相映照,這一個珠裡面,所有珠放的光,它都在這一個珠裡面,互相映照。一一珠裡面都有一切珠的影子,這第一重,各個影現。

  【解】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

  這是佛在經上做的比喻,我們沒見過,所以很難想像。

  【解】《大疏》云:「若兩鏡互照,傳耀相寫。」

  「寫」就是照,互相照耀的意思。兩面鏡子,人站在當中,看到自己的身看不盡,這樁事情講到「重重無盡」。賢首國師在皇宮裡頭講《華嚴經》,講到因陀羅網法界門,皇上聽不懂,問他這什麼意思?他就請皇上,在門外空地上建一個亭子,這很容易做到,建一個亭子。亭子建好了。國師給他說,亭子,八角亭,每一方放一面鏡子,八面,上面、下面是個鏡子,請皇帝到亭子當中站一下,看一看。皇帝往那一站,馬上知道了,他那個影像分身重重無盡,每一個鏡子互照,還有上下,這就是無盡的相即相入的境界,你全看到了。

  極樂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

  【解】在本經中《寶蓮佛光品》云:「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裡面的蓮花,一切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生,都在七寶池中。我們從凈土經論當中所看到的,極樂世界裡面一切萬物不生不滅,沒有生住異滅的變化,人沒有生老病死,動物沒有生老病死,植物沒有生住異滅,大地沒有成住壞空,所以叫一真法界。只有一樣,一樁事情上能看到生滅,那是什麼?蓮花,七寶池中的蓮花。蓮花怎麼來的?十方世界的眾生,有人發願求生凈土,七寶池就生出一朵蓮花,這個人功夫用得很勤,意願非常強烈,這個花一天一天長大,所以在極樂世界只有這一樁事情能看到;如果他退心了,不想到極樂世界了,或者換了別的法門了,這個花就枯掉了,就沒有了。極樂世界就這一樁事情看到有生有滅,有興有衰,能看到這個現象,其他的看不到。

  人到往生的時候,佛就拿著這朵花去接引你,這個花上是有你的名字。花的「因」,為什麼會有蓮花?花的「因」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花的「緣」就是你自己發心愿生凈土。你有這個念頭,七寶池裡頭就有花,你念佛的功夫成就了,佛拿著這個花來接引你。接引你的時候花是開的;你進去了,你進到蓮花裡面之後,花就合起來了;佛將這個花帶到極樂世界,依舊放在七寶池中,在七寶池中這個時候,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自自然然在花苞裡面「轉八識成四智」。

  換句話說,「花開見佛」那個身,不是我們現在的肉身。我們現在的身,阿賴耶的相分,我們現在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在極樂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識」完全化成智慧,「轉八識成四智」。

  所謂「花開見佛」,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就提升為阿惟越致菩薩,真正不可思議。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華嚴經》大乘圓教初住以上。

  ……

  這些法身菩薩做他自己的事業,他有什麼事?上求下化。上求,他能分無量無邊身,有這個本事,分身幹什麼?去拜佛,十方世界,不但十方,還有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他去供佛,供佛是修福;他去聞法,聽佛說法這是求慧,福慧雙修,附帶的度化眾生。

眾生希望佛來度化他,他能現佛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普門品》所說的,應該用佛身去度他,就現佛身;應該用菩薩身度他,就現菩薩,應以什麼身度他就用什麼身。那個用什麼身,不是菩薩自己的意思,菩薩自己要有意思,他就墮落了,就不是法身菩薩。記住法身菩薩永遠不會起心動念。

那麼現什麼身?現什麼身是眾生的,眾生有感自然有應,絕對沒有通過我要想想,我用什麼身,那就全都錯了,那還凡夫,那不是菩薩。法身菩薩,記住沒有起心動念。

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沒有分別、執著,連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斷了,功夫是什麼?全是放下,這個我們要知道,最後是把起心動念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眼看得清楚,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聽得清楚是智慧。沒有起心動念,眾生有感自然有應;應也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馬上就墮落了。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應該怎麼修行,修行最高的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什麼人修的?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我們做不到,因為念頭太微細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覺察到有念頭在生滅,我們的念頭很粗。

……

經論學得再多沒放下仍是六道凡夫;徹底放下就成佛

  學佛沒有別的,就學放下;絕對不是學很多經論,那叫所知障。經論學得再多,沒放下,依舊是六道凡夫;徹底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看,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學不學經教沒關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表演,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棄世間榮華富貴的生活,這個表演是放下一切煩惱。出去求學,他的表法是表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廣學多聞,佔地球上人類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喜歡好學多聞,他表這個法。十九歲到外面參學,過苦行僧的生活,教給人放下煩惱。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全都去修過,學了十二年。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這兩種障礙不放下,開不了悟、入不了定,表演給我們看。

  開悟之後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自性的體、相、作用,他詳細給我們說明,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佛在定中講的。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了,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入定二十一天,哪裡知道他在定中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講完了,大龍菩薩把它收在龍宮。份量多大?七百年之後龍樹菩薩出現在印度(南印度),被大龍菩薩邀請到龍宮去做客,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最初所說的,份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自以為聰明,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三個月學完了,所以貢高我慢、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世界第一了。大龍菩薩帶他去看這部《華嚴》,一看之後傲慢心沒有了,才知道佛陀的偉大。這樣大的一部經,閻浮提眾生沒有能力受持;再看中本也不行;最後看下本。下本等於說是目錄提要,有十萬偈,四十品,他就把這部經記下來了,回到人間傳的這個《華嚴》是龍宮裡頭小本,小本是目錄提要。

  像我們現在的《四庫全書》,你看到一千五百冊,人能學嗎?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給我說了一個笑話,真的、不是假的!他說:人從出生他就能感讀《四庫全書》,一天讀十個小時,他活到一百歲,每天讀,沒有一天間斷,讀到一百歲還沒有念完。這真的、不是假的。一千五百冊(精裝),太大了!看看有沒有中本?有!《四庫全書》也有中本——《薈要》,《薈要》五百冊,全書的三分之一,也不是一般人能受持的。結果還有小的,是目錄提要,五冊。你要想看看全書內容是什麼、知道個大概,提要就行。提要是專門給乾隆皇帝編的,他沒辦法看全書,他看提要。

  今天我們讀的《華嚴經》,《八十卷華嚴經》是提要,提要還不全,全書散失了,傳到中國來是殘缺不全的本子。我們把它翻出來,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八十華嚴》跟《六十華嚴》是同部,不同時間傳到中國來的;《四十華嚴》是最後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完整的,四十卷。

  所以中國《華嚴經》怎麼讀法?《八十華嚴》讀到五十九卷,接著讀四十卷,總共九十九卷。這是我們中文所翻譯的最完整的本子,九十九卷。

  我們了解這個大概就知道,九十九卷《華嚴》讀一輩子開不了悟、見不了性,為什麼?沒放下!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放下了;釋迦牟尼是放下之後才能見性,才把自性的體、相、作用說出來給我們聽,就是大龍菩薩收藏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在中國最具足代表性的是惠能法師,唐朝時代的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是聽經開悟的。

世尊給末法眾生授記:唯凈土帶業方成就;除此之外皆不成就

  開悟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道),關鍵是你會不會。你不定在哪一個法門裡頭豁然大悟,不定!會了,古人講「哪一法不是佛法」。什麼叫佛法?明心見性叫佛法。會的人任何一法都可以幫助你明心見性;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經》都不是佛法,你還是凡夫,你搞了一輩子還是搞生死輪迴,這個要知道。

  生在我們這個末法時期,所有的法門好,不是不好,你不是這個法門的根基。也就是說你修這個法門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世尊在《大積經》裡頭給我們普遍授記了,只要是學佛的人都有份。授的什麼記?菩提記。什麼菩提記?只有凈土法門帶業往生,你才能成就;除這個法門之外都不能成就。為什麼?要斷煩惱。那就是說斷「見思」你證阿羅漢果;斷「塵沙」,你證三乘菩薩,別教三乘——十住、十行、十迴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起心動念斷掉了,你才能證得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那叫成就,你試試看行不行?

  我們學了六十多年了(我二十六歲學佛,再過二年就滿七十年),學這麼多年,明白了、覺悟了。李老師勸我修凈土,當時沒有接受,不服!心裡頭羨慕大經、大論,在他的會上學《法華》、學《楞嚴》、學《華嚴》。我到八十五歲才真正覺悟回頭,為什麼?不能了生死,沒有把握往生,所以放下了,徹底放下了,一部經、一句名號。這一部經就是選定《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李老師給我的,是他自己的,寫的註解就寫在書上,眉注本,一部經;一部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統統放下了。問我為什麼?我去極樂世界要緊,別的都是假的。你們有能力,我佩服你,我向你頂禮,真恭敬你;我自己沒能力,我自己很清楚,只有這個法門我會成就,我把所有經論統統放下。《金剛經》上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我直下承當,佛是對我說的,勸我放下。

  《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現在跟大家在一起學習念老的集注,這是第四遍,一遍比一遍精彩,一遍比一遍歡喜。最難得的是最近我們開的跟同學們互相在一起學習,學習什麼?如何把我們所學的落實在生活,我們現在就得受用;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符合經上所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就是現前得受用。

  這個書,世尊、祖師大德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點點滴滴,講得明白、講得清楚、講得透徹。真搞明白了,你會死心塌地,心再不會動搖了,這就是念佛三昧;這就是經題上的「清凈心」、「平等心」出現;那個「覺」就是「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必通過這三個層次,首先得清凈心,清凈心是什麼?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起小智慧;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得大智慧;再向上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亂」,「覺」,「覺」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經題上修行三個階段,覺,往生到實報土;平等,往生在方便土;清凈,往生同居土。我們把目標、方向找到了。

推薦閱讀:

佛說八大人覺經 慧律法師講解
【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四一)——堪布佛陀觀之不存在
界詮法師《地藏經講記》第一講?⑴
凈界法師:臨終關懷--學佛網
略談老人對佛心七的開示.乘一法師主講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