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60後開始老去,中國每年將減少1000萬人以上
2014-01-06 14:12:16
歸檔在我的博文|瀏覽 7649 次|評論 5 條
人口減少對日本是福還是禍?
梁建章、黃文政
日本厚生勞動省2013年12月31日發表的最新人口統計報告表明,2013年日本出生人口103.1萬人,比2012年減少約6000人,扣除全年死亡人數以後,日本在2013年的自然人口減少數量達到24.4萬人,創下了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一報告再度引發了輿論對於日本人口急劇減少的擔憂。
中國的計劃生育的目標就是控制人口規模,甚至在生育率遠低於更替水平達20多年之後,至今依然還只是放開單獨二胎孩子,而不是全面放開生育,更不是像幾乎所有生育率低於替代水平的國家一樣鼓勵生育。按照中國的這種計劃生育思維方式,人口減少難道不是好事嗎?但為什麼地少人稠的日本卻為人口減少如此擔憂呢?
其根本原因是,長期低生育率所帶來的人口老化和萎縮將給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日本曾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GDP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8%。大批日本企業在汽車、電子、機械設備等行業迅速興起,超越美國企業成為世界技術創新的先鋒。但情況在1990年代之後發生了逆轉。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日本的創業和創新活力大減,在半導體、軟體、通訊、乃至新能源等一個又一個行業被美國和新興國家趕超。
在日本經濟陷入困境的前幾年,很多學者認為,日本經濟的問題主要是房地產資產泡沫的破滅所帶來的金融危機。隨著金融危機的過去,日本企業就可以憑藉其強大的競爭力,讓日本經濟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現在看來,金融危機不是根本的問題。金融危機一般持續時間是2~4年,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也只持續了12年,而日本經濟的蕭條已經持續了20年。
當時還有很多學者認為,日本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匯率浮動以後升值過快,影響了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這個觀點也站不住腳,過去20年,日本經濟雖然很差,但是貿易順差一直處於高位,其國際競爭力並未因為日元升值受太大影響。日本企業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早已不是在和中國等比拼勞動力成本,而是在和美國比拼科技創新能力。日本企業之所以敗下陣來,是因為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新技術帶來的發展機會。
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長期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老化是日本經濟長期萎靡的主要原因(經濟學人,2010;Krugman,1998、2008、2013;大前研一,2010;Akram,2012),其突出反映是日本創新和創業能力的缺失(Whittaker 2001,Christensen 等 2001,van Stel等 2007)。因為年輕人越少,社會越會趨於保守,論資排輩越嚴重,導致年輕人的晉陞或得到歷練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也就是說,不僅年輕人少了,年輕人的平均創業能力也更低。在老人主導的社會中,即使有少量的年輕人創業,他們也難以得到必要的資金和社會關係的支持。這種情形在日本非常嚴重,日本企業中普遍存在論資排輩的現象。隨著人口老化,日本企業中中老年人比例越來越高,年輕人的提升空間被擠壓。本來就在不斷減少的年輕人,得不到充分的鍛煉,無法積累足夠的社會關係和資本,讓其創業能力大為弱化。僵化的人事制度讓創業失敗的年輕人很難再找到好工作,導致年輕人不敢冒險創業或加入高風險的創業型公司,以至數量已很少的創業公司又很難找到高素質的人才。創業型公司的成功率下降增加了創業的風險,並進一步降低年輕人的創業意願。
由於生育率下降、日本的適齡勞動者三十年來持續減少,而且這種減少趨勢還在不斷加快。2013年8月,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在新書《李光耀觀天下》中,把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最大原因歸結為「人口驟減」,並稱他個人對不願採取接納移民政策的日本未來「感到極為悲觀」, 強調老齡化將使經濟失去活力。
中國的生育率下降比日本要晚25年左右,但遠比日本迅猛。由於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低生育率帶給中國的人口災難也要更晚一些,可能會在10到20年之後才逐步顯現。屆時,隨著養老負擔增加,經濟產出中可用於撫養之外的消費將減少。在扣除城市化和技術進步的影響外,消費和生產同步縮減,整體經濟規模隨人口減少而相對萎縮;除了醫療、養老、殯葬等,其他行業都將步入衰微, 國內投資動力將嚴重不足。因為老人的消費意願低於中年和年輕人,消費萎縮可能快於收入萎縮,引發通貨緊縮。因為經濟規模的不斷縮小,家庭累積的名義財富將持續泡沫化,可能表現為投資收益低下和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
在計劃生育思維之下,很多人傾向於把人口當成分母,相信人口減少,人均GDP會上升,這完全是一種誤區。實際上,由於經濟失去活力,加上規模和集聚效應的下降,人口減少不僅降低分母,更降低分子,而且對分子的降低作用更深遠更持久。在扣除城市化和全球技術進步的影響之外,人口老化和衰減帶來的是人均GDP的相對下降。日本人均名義GDP在1991年比美國高20%,但2012年卻比美國低9.7%,儘管這期間日元對美元的大幅升值和日本低於美國的人口增長率都在推高日本的人均名義GDP。這印證了人口老化和衰減帶來的是人均GDP相對減少而不是提高。
為了緩解日本的人口危機,日本出台多種政策鼓勵年輕人生育,首先是個人福利方面,婦女在生產之後不僅享有產假,還有育兒假期,二者合起來的時長在一年左右。除了育兒假期,如果孩子生病還有假期,對生病兒童的照顧也算休假。其次是社會照料方面。日本有很多保育園和幼兒園,配備專業的育兒師,這樣會給很多雙職工家庭帶來便利,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鼓勵他們多生孩子。在日本,孩子上保育園和幼兒園的50%以上的費用是國家出,只有20%左右的費用由孩子父母負擔,而且費用的多少是根據每個家庭的收入狀況來決定,比如收入高、繳稅多的家庭需要交的學費多,反之則少。這樣既能削弱貧富差距,對家庭比較貧困的人也算是一種鼓勵生育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公立保育園和幼兒園不管繳費多少,受到的服務和教育質量都是一樣的。 然而,鼓勵生育的措施收效甚微,現在日本的生育率仍然只有1.4左右。
日本的生育率在處於1.4左右,如今不遺餘力地鼓勵國民生育,爭取走出人口老化和衰減的泥潭。相比之下,中國在2010、2011和、2012年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顯示的生育率分別只有1.18、1.04、1.26,而2012年還是所謂嬰兒潮的龍年。在比日本還要低地多的生育率之下,中國目前仍在實施限制生育的人口政策,這種對比顯得格外刺眼。事實上,中國的生育率已經低於更替水平超過20年,早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低生育率所造成的人口危機將嚴重威脅中國的未來,日本就是前車之鑒。
中國大陸即使立即全面放開生育,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在經歷補償性反彈後,由於90後母親數將銳減,出生人數幾年後依然會雪崩式下滑。等到60後開始老去,中國每年將減少1000萬人以上,其衰減速度和幅度在人類歷史上都將是空前的。 因此,中國必須儘快全面放開生育,並在補償反彈過後開始鼓勵生育,才有可能走出低生育率陷阱,避免或至少減緩未來的災難性後果。現在正是改革的好時機,因為完全放開生育限制短期能夠促進內需、增加企業信心,長期可提升中國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緩解將來的老齡化問題和人口萎縮帶來的經濟困境。
推薦閱讀: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
※中國術數大觀
※中國神傳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
※為什麼中國有兩個日曆?
※羅思義:G20需要中國的思想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