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和繁體字之爭,到底是文字創新還是數典忘祖?

我們都知道簡體自己是四九年建國之後才開始在我國大陸地區陸續推行,而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由於歷史原因一直都是使用繁體字,這無疑給我們引來了更多的對比和爭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說繁體字和簡體字到底那個好?繁體字是傳承中華文化,而簡體字就是數典忘祖嗎?

記得有人說過,漢子簡化之後,直接引來的問題就是「聖無聽,愛無心,親不見」,也就是說漢字簡化之後所帶來的一系列文化缺失,聖人的聖字少了「聽」這個動詞,愛心的愛字少了一顆心,親人的親自少了看見的見,這還只是其中一些小小的例子,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抓著這一條信息對簡化漢字進行猛烈的攻擊。那麼我們在這裡就提出一個問題,簡體字和繁體字之間到底哪個更加優秀?到底哪個是「正統」。

毫無疑問,更加優秀的一定是簡體字,因為中國曆朝歷代,除了清朝為了限制漢人識字率將漢字「由簡化繁」以外,所有的朝代(元朝太短不算),文人墨客和朝廷士大夫都在潛意識裡將漢字由繁化簡,以前的小篆到隸書到後面的楷書、行書、草書你都可以看到漢字簡化的歷史軌跡,漢子簡化的最大好處在於提高國民識字率,老百姓有了文化不是對政府的威脅,而是對政府治理的一種巨大幫助,更不要說識字能讓貧民階層更加具有機會向高層階級流動,給社會帶來無形中的公平公正。

所以我們四九年建國以來的掃盲運動是動用了國家意志來推行漢字簡化的,那時候的決策對於現在中國大陸整體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大家都顯而易見,而與之帶來的是就算普通的民工也具有識字算數能力,給我過經濟騰飛帶來了相對高素質的勞動力,鑄造了現在這個經濟體量。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簡體字和繁體字到底誰是正統。

答案可能也令某些繁體字擁躉寒心,因為簡體字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為什麼?因為中華文化的正統是「求變」,《大學》裡面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文化是常新求變的,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就是這種「求變」的最佳體現。

那些一直呼籲要回復繁體字的人,你們是有道理的,但你們是錯的。

推薦閱讀:

給藥方式,是讀gei,還是ji?
中華文字千千萬,哪個詞語深得你心?
詩與酒《八千里路雲和月》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九二集(文字版)
為什麼中國官方從沒承認漢字是漢民族發明的?

TAG:創新 | 文字 | 繁體字 |